扫码手机阅读

蔚蓝之殇

作者:落花踏尽 | 分类:科幻 | 字数:8.8万

第十一章(上)

书名:蔚蓝之殇 作者:落花踏尽 字数:2530 更新时间:2024-10-11 05:28:23

各国政府想象中的全球哗然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一条物理学大厦崩塌的新闻只是在民众间掀起了一点小小的浪花。世界各国的大部分人只是在社交媒体上里发了几张悼念的照片,有的人为这些物理学家点了一根蜡烛,更多的人在象征性的悼念之后继续为生活奔波着。

罗素看着自己的手机,网络上依然是尘土飞扬的喧嚣与争吵,但是人们争吵的对象并非这一事件。有的人再谈娱乐八卦;有的人在吃喝玩乐;有的人在议论国际时事,以前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至于这件事,早已被后浪所淹没了。

也许在罗素眼中,一百多位物理学家的意外离世足够令人震惊和唏嘘,也足以被人们大范围的探讨和哀悼。可惜,这些人离各国百姓的生活太过遥远了,与其费心思的探讨这个意外是怎样发生的,不如回到眼前想一想明天吃什么。毕竟,这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已经被生活里的艰辛收服。物理学?那是极少数人的语言,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罗素一边刷着新闻一边笑着,那是一种悲伤的笑,罗素为死者悲伤,为物理学悲伤,也为自己悲伤。

挪威 希尔顿酒店

爱德华躺在床上睡着,他的嘴角还带着一丝微笑,在初晨的阳光下显得非常迷人。张萍和凯恩坐在沙发上一夜未眠,张萍在想着这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而凯恩在守着张萍和爱德华两个人。

“嗯······”爱德华伸了个懒腰,发出了一个懒散而舒适的声音。他睁开眼睛看着张萍,嘴角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你醒了?”张萍说。

“你想问什么?张。”

“你能说什么呢?”

“没错,就是我干的,迫不得已罢了。”

“那接下来呢?你准备做什么?”

“我们现在都是死人了,当然,只是在普通人眼里。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只能先静静地等着,等风头过去了我要去北极。你呢?要跟我一起吗?”爱德华问。

“你也说了,我已经是死人了。我还能怎么办。去北极做什么?”

“第一阶段还差一些事情,对吧凯恩。”

“是的先生。”

一个月后

“我们为什么在欧洲转了这么长时间?不是说要去南极吗?”罗素对着身边的安保人员问道。但是那个人并没有接话,他依然是沉默的跟在罗素身后。

罗素看着他,摇了摇头。从北京出发已经一个月了,罗素和刘小宁却像是报了欧洲旅游团一般被人带着绕着欧洲各国走了个遍。这些人仿佛一点也不着急,对南极的任务也是只字未提。但刘小宁倒是很喜欢这样的日子,罗素有的时候很佩服她这样随遇而安的性格。

“喂!你不要问他们了。国家肯定是有考量的,公费旅游诶,你还不开心。”刘小宁说。

“但是哈勃说的是去南极啊,地球不是有危机吗?这些人怎么不紧不慢的。”

“哎呀,你这个人真是无趣。亏得刘默还夸你是当代李白呢。”

“他夸我什么!哈哈哈,”罗素露出了这一个月以来的第一次笑容,“这个老刘可真是,什么当代李白,真没文化。”

“你看,你笑起来还挺好看的嘛。不要总是不开心,我记得你以前也很随性来着。”

“人是会变得,但还是谢谢你,小宁。”罗素真诚地说。

“两位,时间到了。”身边的安保人员低声说。

“好吧。”罗素点点头,“我们走。”

······

当罗素和刘小宁终于到了南极的工作站时,眼前的景象让两个人目瞪口呆。想象中的冰屋还有帐篷什么的并不存在,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座宏伟的“宫殿”。

“我去!你们这是建了一个太空站吗!”罗素面对着这个庞然大物惊叹道。

“您可以这么理解,请进。”领路人笑了笑,带着两个人进到了宫殿里。“这里可以说是集中了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建造的‘诺亚方舟’。而且从外面看是看不到任何建筑物的影子的。我们采取了真正的隐形技术,当然,这也不是一朝建成的。早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有了建造这样一个‘诺亚方舟’的想法。”

“不可能的吧!”刘小宁说,“那时候他们两国根本就是水火不容好吗!”

“您说的没错。确实是水火不容,但是他们却都是政治大国,很多时候所谓的水火不容可能也是做给别人看的。”领路人说。

“那也不应该啊,后来美国还把苏联搞解体了呢。”罗素说。

“那倒也是,”领路人点点头,“可能吧。”他模棱两可地回答道。

“介绍一下这里吧。”刘小宁知趣地将话题引开。

“好的,”领路人看了一眼刘小宁,“这里有很多名字,美国叫它‘孤独堡垒’;俄罗斯人叫它‘威士忌’;中国人叫它‘九重天’。哦对,1980年以后联合国五常都参与了建造这个基地的计划。后来又逐渐有几个国家参与进来。”

“您是哪国人?”刘小宁问。

“我?我也不知道,我出生在这里。”领路人说。“我的名字就叫领路人。小时候上一代领路人就不断地告诉我,我来到这世界上的目的就是为到这里来的持证人员带路。”

“你一直就待在这里?”

“是的,只有我和上一代领路人在。”

“行了小宁,我们问那么多做什么。还要走多远?”罗素打断了刘小宁的话。

“我们要在前面那里坐车。”领路人指了指前方的轨道说。

“在南极还能坐这种车?”刘小宁惊讶道,在三人面前是一排跟高铁类似的轨道火车,但是刘小宁和罗素并不知道各国到底在南极花了多少钱才建成了这样的轨道。

“就是为了虚无缥缈的世界末日吗?”罗素想着。

“您两位是第三十组来到南极基地的持证人。请上车,记得上车以后就可以把羽绒服脱下来了。刷卡以后车会自动行驶到里面的工作基地,再见。”领路人说着将罗素二人送到了车上。在列车开走前,刘小宁似乎看见了领路人在朝他们挥手。

十几分钟之后,列车停止了高速行驶。罗素和刘小宁下车之后更是惊讶,“这里的温度一点也不像南极。”罗素说。

“是啊,就像是开了空调一样。这真是太神奇了,这样巨大的空间是怎么做到的呢?”刘小宁说。

“罗教授,刘教授。两位好。”一个很有磁性的男声说。

“您是?”罗素问。

“我是鲁班,是中国代表团的后勤人员。杨森团长叫我来接您两位到中国代表团工作部。”那人说。

“鲁班?这是你真名吗?”罗素问,“我没有别的意思啊,就是好奇。”

“不是的,罗教授。在这里只有您和刘教授这样的科研人员可以用真名,其他人都只能称呼代号。”鲁班说。

“那怎么分辨谁是科研人员呢?”刘小宁接着问。

“您的证件和胸牌都是绿色的,我们是红色的。”鲁班指了指自己的胸牌。

“闲话就不聊了。我们得去工作了,两位请。”鲁班带着两人走向了中国营区。而在罗素他们刚刚站着的地方,列车一辆辆的驶过,一组组世界各国剩余的顶尖科学家都被秘密的送到了这个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