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187.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产品牌
吃了午餐后,李檀文来到食堂的三楼,这里有上网的员工网吧。
插入员工卡,半躺在按摩椅上,微调一下电脑的显示屏,在电脑上查找着可以观看的电影、电视剧。
突然他看到一条新闻,原来是国家电视台的记者,正在南海的黄岩岛做直播报导。
李檀文看到熟悉的身影,急忙打开直播间,目不转睛地观看起来,嘴角下意识地露出姨母笑。
“各位屏幕前的观众朋友们,我是国家电视台的记者王小冰,而我身边的这位,则是黄岩岛基地的基地长包致远。”
黄岩岛的东侧码头上。
记者王小冰正采访着基地长包致远。
此时的黄岩岛,早已不是当年的小岛了,经过快五个多月的吹填造陆,陆地面积增加到50平方公里。之前岛屿面积一共是155平方公里(包含澙湖),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在海平面以下,露出海面的面积,只有几平方而已。
同时岛屿上,还建设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城镇,采用的技术,和燧人系在南太平洋技术差不多。
80米高度城墙,还有设置在城墙上的温室,黄岩镇内部有发电站、海水淡化厂、仓库。
而在东侧的码头区,还有船只维修厂、灯塔、雷达站,在澙湖区内,则是避风港。
在黄岩岛上,驻扎了一支两百多人的边防队伍,配备了大批的外骨骼、多足机甲,以及天幕防御系统和导弹发射井。
按照这个基地的装备水平,别说周边的弱鸡了,就算是第七舰队,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攻陷这里。
岛上,除了驻防战士们,还有一千多居民,主要是海洋养殖场、港口和维修厂的员工。
这里有小酒店、游艇停泊位、餐厅,主要是接待游客用的。
不少岭南、琼州、闽南的渔民,也会在附近停泊休息、补给。
而中粮集团、琼州海丰公司、鮀城新海鳗鱼公司,则在黄岩岛投资建设了60个大型智能养殖鱼场,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智能养殖鱼场,一共有9个。
智能养殖鱼场漂浮在海面上,主要分布在黄岩岛的西南方向,这些养殖场,养殖鳗鱼、石斑鱼、大黄鱼之类。
在基地长的带领,王小冰来到了鮀城新海鳗鱼公司的智能养殖鱼场上,驻守在智能养殖鱼场一共有三名员工。
其中一个小年轻,表情急促又激动,还有一些腼腆,他笑着介绍了这个养殖场的规模,以及相关的技术。
在风浪相当大的海面上,整个智能养殖鱼场非常的平稳,王小冰站在距离海面十米的走廊上。
“这个养殖场好稳定,不知道遇到台风天气,会不会有危险?”
平复了激动的心情后,小年轻笑着解释道:“这个智能养殖鱼场的技术,和那些海上石油平台差不多,以后还可以通过拼接组合,扩大智能养殖鱼场,增强抗风浪能力,台风天气也不会有太多影响。”
其实智能养殖鱼场的设计建造中,中船重工的武船公司,应用了不少燧人系的技术。
比如高强度的真空管,使用的管材中,有60%左右是真空管材,导致智能养殖鱼场的整体浮力非常大。
同时还设计,智能动平衡系统、控制舱可以完全潜水,风浪再大也不可能将上百米高的智能养殖鱼场掀翻。
另外智能养殖鱼场也不是随波逐流的,底部有六条高强度材料制造的缆绳,连接在海底的钢筋混凝土沉箱上,确保智能养殖鱼场不会飘离设定区域。
特别是好几个智能养殖鱼场连接在一起的组合养殖场,那庞大的体积和重量,面对十几米的巨浪,不过是家常便饭。
小年轻从养殖场捞起一条鳗鱼,活蹦乱跳的鳗鱼,在网兜里到处乱窜。
王小冰尝试抓起,却感觉滑不溜秋,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她向镜头摊摊手说道:
“这鳗鱼太狡猾了,没有查干湖的胖头鱼好抓。”
“哈哈!”一旁的包致远笑了起来。
王小冰则趁机打一个软广告:“朋友们,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我们国家是全球最大的鳗鱼养殖产地,占全球总产量的97%左右。”
一旁的小年轻也跟着解释道:“其实大家在日料店吃的鳗鱼,绝大多数都是国产的,另外野生鳗鱼数量稀少,是濒危物种之一,我们国内是唯一掌握鳗鱼人工繁殖技术的地区,欢迎大家采购鮀城新海的鳗鱼罐头。”
不少在看直播的观众,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去网上的淘淘网、金东商城、时光商城一搜,才发现很多即食鳗鱼、鳗鱼罐头、冰鲜鳗鱼之类,价格比日料店便宜非常多。
而国产虹鳟鱼,也开始和进口三文鱼针锋相对。
之前大家害怕虹鳟鱼,主要是因为虹鳟鱼的淡水寄生虫,容易感染人类。
采用新杀虫技术后,反倒是虹鳟鱼的生吃安全性,高于三文鱼。
由于两者的色泽、纹路、口感都非常相似,当虹鳟鱼的寄生虫缺点被消除后,性价比反而高于三文鱼。
王小冰受邀做鳗鱼和虹鳟鱼的直播,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国产产品,在民众心里面的固有观念。
今年以来,国内不少食品企业,都不在傻乎乎了,由粮食联盟带头,组建了中华特产品牌计划。
包括敦煌和青海的虹鳟鱼,鮀城鳗鱼、漠北和东北的牛肉、宣威和金华的火腿、滇省咖啡豆、吐鲁番葡萄酒、烟台樱桃、徐闻菠萝之类,共计577种食品,被录入中华特产品牌目录中。
然后设立行业协会,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打击假冒伪劣,保护这些特产品牌,不仅仅要让本地人可以吃到这些东西,也要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可以享受到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是经营得好,就是一个支柱产业。
国内很多地区,在培养和发展品牌上,确实需要转变观念,向东瀛和西洲联盟的企业学习。
比如经过宣传和包装后,在西洲联盟当地非常便宜的葡萄酒,在国内可以卖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
还有什么澳洲和牛、新西兰帝王鲑、阿拉斯加帝王蟹、东瀛马粪海胆、伊比利亚黑猪火腿、高卢拉菲红酒之类。
难道国内就真没有可以相抗衡的食材?
答案自然是有的。
只是国内的各地,对品牌经营和保护不太行,又没有严格的品控,导致很多假冒伪劣产品,败坏了消费者的信心。
现在粮食联盟的中华特产品牌计划,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培养这些特产品牌。
如果经营得好,甚至可以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同时这些品牌,也可以出口其他地区,形成一种隐形的文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