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熵论
作者:坚冰覆霜 | 分类:科幻 | 字数:74.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三章:生物设定
从《生命模拟及分类》中得知,其实现在的科技,还没有办法编出生命模型,连完整的理论都没有,当然也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用数据模拟出生命。但是量子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相比,有个奇怪的特性,那就是黑箱模拟。
它能在不违反基本逻辑的前提下,越过原理,直接从所有的可能性中挑选出结果,即只给出答案,不解答过程,就像人类不知道生命的原理,但不妨碍我们生出孩子来,难怪伊娃说什么探索世界原理。
相对两个宇宙来说,第二世界的主要生物与现实世界的生物差别极小,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在后者的蓝本上拓展出来的。
在第二世界创建之初,就将各种地球生物通过扫描输入到了这个世界的数据库中,并进行复杂且随机的演变,从无数可能中筛选出现有的这种结果。这非常不可思议,不过也算是合理,傅斌真的是很佩服这个项目的科技人员。
另外就是第二世界的生物种类划分,比较奇怪,首先分四类,第一类是常规生物,就是跟地球上的普通生物差不多,完全符合人们经验认识的那种,最多只是外形上比较新奇。
第二类是奇异生物,这个分类中还是有些与地球生物重合的部分,比如有剧毒的、会喷火的、会爆炸的、放电的、变性的等等。不过它们的能力虽然颠覆,却也不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地球上也有很多类似的生物。
第三类就真的比较奇特了,这类生物天生就能够利用熵能,发动奇特的能力,比如召唤闪电、改变环境温度、身体变得无比坚韧等,甚至有的能发射激光。这就完全脱离了地球生物的范畴,被称做熵能生物。
它们的能力也有强弱之分,战斗力差距很大,有些普通人也能够猎杀,而有的种类却强大异常,哪怕是最顶尖的战力也难以对付。不过熵能生物大部分生活在海洋和天空,以及一些特殊的地貌中,在陆地上比较稀少,想找到都不容易。
更违反常识的是第四类的超级生物,它们甚至都没有人见到过,只是知道它们肯定存在,不过并不存在于这个星球上,而是分布于星空之中,以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的形式存在着。
它们也许是一片星云,一个天体,也许只是一个微生物种群,又或许是一个基本粒子,以及其它人类甚至都没有想象过的生命形式。
它们只是一种可能性,或者是这个宇宙的意志体现,总之在现阶段,不太可能与人类相遇。不过从逻辑上说,它们不太可能是文明生物,更不可能违反这个世界的基本逻辑。
另外,这四个等级的生物也不一定就是越高级越强大,这个等级只是按照它们的特殊性来区分,但不一定是战斗能力或者生存能力强,比如有些一级的普通生物对人的危胁可能比二级三级的生物更高。
又比如说鬣鼠吧,战斗力几乎为零,但它们凭着感知放射性的能力,算是一种二级生物。不过大体上,越高级的生物还是相对比较难对付的,比如熵能生物,基本上都不好惹,不过这种生物数量很少,想遇到也不容易。
最后,熵能生物又根据它们对熵能原理的运用,分为S、A、B、C、D五个等级。像之前模拟器上见过的电蛭就属于最低的D级熵能生物,它们只能单一地运用熵能,而且威力和熵能转化效率较低,二级战力也有办法对付,说白了这种生物地球上也有,比如电鳗、电鳐,也可以算是D级熵能生物。
C级以上就完全超出地球人的认知了,它们对熵能有更高级的运用,能够发挥出魔法般的力量,乃至于呼风唤雨,诡异地让普通人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除一些特性外,不同等级熵能生物主要的区别在于能力的功率大小。
除了种类的划分,还有根据生物体型大小的分类,这是为了便于区分它们做为资源的价值。这种划分就很简单了,一公斤以下的叫微型生物,一至十公斤的叫小型生物,十至一百公斤的叫中型生物,一百公斤至一吨的叫大型生物,一吨以上的叫巨型生物。当然,这也只是个参照,比如那些幼体就不好划分,所以这只是做为帮助统计的分类方法而已。
这篇文章只阐述了这些概念和设定,并没有具体例举各种生物的名称和能力,所以傅斌虽然看得如在梦中,却不太尽兴。不过提到人类自身的模拟方法,又让他眼前一亮,与生物的模拟原理完全不同。
人类的身体和意识是组合而成的,身体根据DNA复制,但却是静态的,就是除了完整的感知能力,只有新陈代谢和应激反应,不会衰老,不会长大,就连毛发只能保持刚“复活”时的长短,剃掉后就没了,不过可以花一些贡献点来定制复活后的毛发长度。
男性的精都是没有活性的,女性也没有生理周期,不过欲望和相关的生理反应还是有的,只是欲望明显没那么强烈了。而精神意识是运用人工智能的剪切技术,从现实世界中剪切过来的,因此现实中的人也就是死亡了,而且只有重伤、重病、寿命将尽的人,才能进入第二世界。
这里的其它生物都能够繁衍,只有人类不行,还没有听说,有谁能在第二世界生出孩子来的,这是因为两者的模拟方式根本不同,人类更像是强行嵌入的信息,并不完全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傅斌陷入了沉思,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里与一般的游戏世界有很大的区别,有严格的物理规律,但意识本身却又不完全受规律的束缚,更像是一种投影,身体只是一具容器,意识处在更高的维度上,类似于玩家控制游戏角色,只是无法退出游戏罢了。
虽然所有物理定律都是概率统计的结果没错,但在宏观层面上,物理定律还是很牢固的。模拟事物的存在和感官容易,但要严格地模拟物理规律是极难的,因为物理规律是所有事物的基础,差之毫厘,在宏观层面就是谬之千里。
那些网游小说里,扯什么拟真度百分百,同时又是数据化的人物属性,刷怪和技能还是传统游戏那样,这根本是不可能的。真要这么设计,必定错漏百出,到处都是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一刀砍下去,不是血肉横飞,而是一串伤害数值,哪来的百分百拟真度?
这个世界能表现得与现实毫无差别,那么说明它的理论模型基本已经是真实世界的本质了。不过由于黑箱效应,这个模型却是不得而知的,就像很多生物可以进化出超凡的能力,却未必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基于什么原理。
在傅斌的观念中,所谓的文明,其实就是建立秩序,降低自身熵值,从而突破自然规则,典型的以势阱中和势垒。人类制定所有的规则,也都是为了实现原来无法实现的目的,在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下,打造大势,引导整个社会的力量,推动文明进步。
在现实世界中,很多人感慨宇宙之大,人类不过是尘埃般渺小的存在,傅斌却不以为然。这些人的观点看似客观,实际上还是站在一个狭隘的主观视角上,根本没有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对整个宇宙来说,意味着什么,突破了多少物理规律。他们面对宇宙,竟然只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虽然谦虚是好事,但过头就成自卑了。
从宇宙的最高视角来看,人类是做为最特殊的存在,一直就在突破自然法则,在发现更高级的文明之前,我们就是宇宙金字塔的顶端。至少在已知的宇宙中,如果说宇宙是个舞台,那么主角无疑是人类,只不过这个舞台有点大而已。
想到这里,傅斌好像发现了什么灵感,但又把握不清,只好收起了思想,抬头看向外面。
现在外面的天已经有些蒙蒙亮了,温度似乎有点回升。不过傅斌从日历上知道,看过今天的日出之后,接下来就是为期八天的极夜,这八天会一天比一天冷,最后一天,基地外面的气温将接近零下80度,而基地由于穹顶能量罩的调节,里面的气温能 一直维持在零下20度以上。
极夜之后还有一周左右的寒冷气候,那几天的气温会逐日回升。这十五天加上极夜之前的五天,就是这个星球每八十天一次轮回的冬季。
在极夜开始后的十天内,基地里的人几乎都不会外出,因此所有的岗位和安全任务都会很抢手,自己必须早做准备,否则仅剩的贡献点透支额度用完,就什么都干不了了。
想到这里,傅斌提起短剑,打开了玻璃门。一阵刺骨的寒风涌进来,岗哨室内仅存的热量烟消云散。傅斌没有在意这深隧的寒意,反倒心中燃起一股火热的意志,这是对生命全新的期待。
迎着寒风迈出门外,让傅斌又想起了大学时冬天起床晨跑的情形。说起来,那时之所以能起得来,最大的动力其实是他暗恋的女生喜欢晨跑。
只可惜从头到尾,自己也没有勇气跟她说过一句话,只在每一次绕过她身边的时候偷偷地看她一眼,为了能多看对方一眼,他每次竟不知不觉地跑了十来圈,至少超了那个女生三次,以致于后来他的长跑成绩一直在班里数一数二,要不是他自己拒绝,差点就进了校队。
而且他坚持了整整三年,也没有一位同学知道他为什么喜欢晨跑,却都表示佩服他的毅力。
傅斌不禁为自己的闷骚感到可悲,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可能已经嫁做人妇,甚至已为人母了,但愿她的归宿是幸福的。想到这里,傅斌心里没来由地冒出一股气,狠狠地激发了剑刃,然后在生物实验室门外的空地上疯狂地挥舞起来。
毫无章法地乱舞了大概两分钟,傅斌终于在寒风的帮助下冷静了下来,开始回想初级战技上的内容。这篇指南上除了武器的基本用法,还有一些基本招式和经典战例的说明,以及对熵能最粗浅的控制和应用。
傅斌发现,自己刚刚对能量的的激发太狠,几乎达到了一级武器的极限,就这样自己也能坚持两分钟,现在还有余力,看来这一晚的修炼效果确实很明显。接下来他控制了一下能量输出,又坚持了七八分钟,将初级武器技能熟悉了一遍,才感觉熵能有些不够用了,连忙停了下来。
其实就算不修炼,人体本身就是低熵体,含有不少熵能,因此一来就能激发一级的熵能武器。初次修炼之所以效果明显,倒不是熵能增加了多少,而是初步理顺了身体的熵能,使之完全与熵能武器相契的关系。
回到门卫室喝了几口营养液,休息了十来分钟,感觉身体里的能量又回来了。傅斌知道,修炼的过程就是给身体减熵,同时也就恢复了消耗的熵能。
根据初级资料上的说法,身体死亡一次重新复活后,会失去修炼来的熵能,不过修炼中获得的感悟和记忆还在,重新修炼会快很多,二级水平两三天就能重新恢复,三级水平完全恢复也就十来天。
如果缺乏晶石的话,当然会慢一点,损失装备也要花几百点贡献去补充,这样的损失还是很大的,所以轻易还是不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