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巨头
作者:伊谜 | 分类:科幻 | 字数:60.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0章 实习基地
“天啊,辉煌科技来了,实习期月薪一万,实习期六个月,招聘一千人,要求还这么低。”东江大学招聘现场,来自于各个学校的学生目瞪口呆,辉煌科技招聘点顿时火爆起来。
一个下午的时间,辉煌科技发放了两千份实习录取通知书,不仅仅有辉东江大学学生,还有附近院校的学生。
“方浩,你感觉我们的学生怎么样?”董悦来到方浩身边,悄声问道。
“我面试了学校不少的学生,管理类的学生先不说,但是技术类的学生专业水平还是不够,需要继续磨炼,我打算投资五千万建立东江大学实习中心,届时会有辉煌科技公司工程师入驻,你们觉得怎么样?”方浩问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学校资源有限,而且因为教育制度的官僚化,很多教师根本没有大型机构的工作经验,自然教不出完全合格的学生。”董悦说道,她教了十几年的大学,大学里面的门道十分清楚。
两人开始说起教育问题,大学教育的失败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除非推倒重来。
中国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的不公平,这是一个很有名的人说过的话,如果切身体验来说就是比以往更加超级的为应试而读书,虽然可以学到一些能力,不过还不如自己到外面去锻炼,在社会工作三个月虾米都懂了。
钱学森曾经对***进言,相对于我国解放前,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985、211、重点高中、大学附中、重点初中、实验小学、重点幼儿园,一个又一个教育的毒瘤被我们自己亲手建立起来。
造成的后果就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有能力的都跑去国外,光明正大地做汉奸,没能力的被资本压榨,生不如死地活着。
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爱国情操,最后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
但是如今的就业环境特别差,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就连一流的企业家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比如网络上马和东都在宣传996,将金钱收入和成功混为一谈,可见就业环境差到了何等地步。
可以这么说,世界上唯一有价值的就是科技,其他的行业都是为科技服务的,最大的驱动力就是这个世界最聪明的一批人,科学家。
马和东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科学家成功的标准看做金钱收入,这是特别失败的,是对社会的亵渎。
企业法人应该学着成为社会学家,而不是着眼于金钱的贪婪奸商。
金钱实质上是商品的流动介质,它的使命是调节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如果一个人太有钱了就会打破这个合理性,产生一系列社会危机,欧美国家有很高的遗产税和房产税,正是这个道理。
在科学界,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永远是兴趣,加班会有兴趣吗?会调动人的智慧吗?
一个人辛苦地生存着会考虑为社会做贡献?会为了人类文明奋斗?会替它人思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方浩来到东江大学招聘的目的就是找到最适合当科学家的人,而不是为了企业赚钱,适不适合当科学家并不是看人的学历和能力,而是看是否有科学家的特质。
虽然东江招聘会的学生方浩并不满意,可是他也不想提高入门条件,毕竟辉煌科技公司不需要毕业生有多么厉害,仅仅需要他们的培养价值,实习观察是最好的选择。
届时,东江大学实习中心将会派遣火焰女皇入驻,采用最先进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最先进的人才培养体系,采用实验室不太成熟的虚拟现实科技技术,达到不差于清华北大的教学水平。
这个目标并不高,清华北大的教学水平很强吗?其实这两所大学的教育水平处于世界二流水平,大概排名四十左右。
利用全球一流的人才和物质条件,培养出全球二流的人才,不得不说是个很大的失败,如果把发展清华北大的资金用在其它的学校,也不一定比清华北大差。
河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这三所学校没有那么多资金都曾经超越清华北大,可惜被拆分了,这是最大的失败。
东江大学也一定会超越清华北大,方浩有这个自信,不过他不想被拆分。
“雪皇,我决定组建东江大学实习中心,辉煌科技要开始向教育行业发展,请准备相关的人员和设备。”方浩向辉煌科技总部的雪皇发送了一封邮件,里面有具体的实施目标。
“方浩,五天之内就会有一千多辉煌科技员工入驻东江大学,请做好准备。”一分钟之内,雪皇就发过来一封信息。
“收到,我会处理好先期准备工作。”方浩回道。
很快,东江大学将一栋建筑给辉煌科技腾出来了,这里将会是前期的实习中心。
几天后辉煌科技公司的人员到达,实习基地的设备也陆续发出订单,这些设备将会在半年内陆续到位,这段时间,辉煌科技人员将会对这些实习生进行培训。
此刻,辉煌科技的人员正在给实习生培训产品开发流程,培训科技的实质。
科技,其实不是一种产品的发明,而是一个产品体系的建设,结构、功能、外观、系统、售后、测试,这些东西缺一不可,拥有了这样完备体系的东西才能一代一代更新,从而长久地存在下去,否则被别人山寨之后就毫无竞争力。
产品的开发,说到底是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工程师,就有什么样的产品。
在我们的印象中,国外的工程师仿佛就是活得比国内的工程师滋润。
然而这毕竟只是一些碎片式的感知,因为例证太少的关系我们无从验证这种感觉。
那么外国发达国家的工程师们是如何工作的呢?
答案就一个词,专业。
当外国工程师们坐下来开始工作的时候,那种敬业和认真,是让人惊讶的固执、认死理、不通人情世故、不会变通,在中文里,这些可不是好词。
在如今新闻中大力宣传中国制造占领世界,可是却是低价低质产品占领世界,欧美制造却好好的活在另一个更高的层次。
国外的工程师,专业分工非常细,每个人的知识面其实都不广,但是在他所工作的一个小范围内,绝对是专家。
比如画PCB工,国外就有很多人画了20多年的PCB,只画PCB,其他什么也不干,可能也不会干,但是他们画的PCB实属精品。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工程师呢?干工作当然是为了一份收入、一个饭碗,国内外都一样。
但是在国外从事工程师的工作,却不完全是因为饭碗,这话在中国不太好懂,因为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系统的问题。
今天的欧美,按中国标准已经到了全民富裕的程度,70%的欧美人口是属于中产阶级的行列,贫富差距比中国小得多。
往下国家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福利保障机制,车间焊电路板的女工拿的是政府定的最低工资,也能够买房买车。
往上国家有一套非常完善税收制度,公司的白领高层基本上是每多赚10元钱,只能到手5元,一半给国家收去了。
在这样的机制下,人们选择职业,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收入当然也看,但没有中国人看得那么重。
对于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师们,这点尤其明显。当与人们——不管是工程师还是非工程师,谈起做工程师的好处时,听到比较多的是工作有趣、能够一直去探索未知、每天不一样、有创新以及解决了某个难题后所感受到的愉悦,成就感和荣耀。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诸如工作稳定舒适,受人尊敬,收入偏上等等,但收入真的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在国外研发团队里面经常能听到兴趣,快乐之类的形容,在国内基本不可能出现。
因为国外工程师们确实是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他们更看重的是工作的乐趣,因为这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但是我们是为了生存。
与此相应的是工程师的工作态度和对工程师的管理,这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
可是国内的工程师大都是被生活所迫,被所谓的996当成牛马一样驱动着,替这些奸商赚钱。
外国工程师年纪都很大,外国工程师十年才是中级水平,大概三十五岁左右。
而国内的科学研究氛围十分浮躁,招聘只要985和211不说了,毕竟企业选择员工的空间太多,个人选择空间太少,年龄超过35就会强制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