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下车
作者:阳电 | 分类:科幻 | 字数:193.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二三章 工厂
从旧时代过渡到新时代,一般而言,大小城市都会被废弃,继而成为废墟。
但下塔吉尔的情形,多少不同,或者说理联时代发展起来的工业重镇,都差不多避免了被遗弃的命运,只因城镇中的产业体系,十分庞大,不论在任何时代都有价值。
从理联,到沙罗,再到乌拉尔大区,每一次的时代变迁,都会对这些产业重镇造成冲击,却从未彻底消亡,待到后来,乌拉尔大区的暴力机器,同样需要数量巨大的履带式炮车等装甲作战平台,下塔吉尔还被进一步扩建为军工联合体。
但是在西历1501年,乌拉尔之战中,这座重镇则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袭击。
军工产业,管理员都很在乎,但,几乎就坐落在两军厮杀的火线上,下塔吉尔的命运,显然只有成为要塞一种选择,先期到达的“十字军”还未站稳脚跟,“紅军”便从东方掩杀而至,双方围绕军工联合体反复争夺,投入大量兵力进行残酷的巷战,直至最后使用战术核武器,彻底将其炸成一片断壁残垣。
占地几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加之位置不利,“盘古”的判断是“短期内没有修复利用的价值”。
而战线另一边,尤洛浦大区的管理员,恐怕也会得出一样的结论。
故,在西历1502年的元旦,位于战线后方的下塔吉尔,仍然维持着几个月前的狼藉破败景象,“替身”行走其中,所见所闻,也还是那一副庞大工厂横遭打击,生产流程戛然而止的相片般场景。
凛冬时节,时而大雪纷飞,雪花被狂风挟裹着到处飞舞,从残破屋顶飘进厂房,残存的屋顶遮蔽了阳光,阴影中,一座座履带式底盘,仍然滞留在全自动流水线上。
多轴自动机床,机械臂,焊接与检测设备,激光切割,表面处理,分布在流水线两侧,看上去,十分密集的大型设备、系统,方然并无法一一说出其用途,完全是凭借视场中的投影文档,才能概略了解这些蛰伏的钢铁与机械。
当然,所有这些机械,大部分都被爆炸或弹头破坏,有些外观看起来完好,也因为一些内部损伤而无法使用。
乌拉尔大区的APOS体系,与NEP、PSK互不兼容,一时间还很难利用。
对完整无缺、状态良好的控制节点、生产单元,还可以设法兼并加以利用,而像下塔吉尔这样破坏严重的体系,就只能暂时放弃。
一边行走,一边观望四周,方然并未在这里找到任何理联的痕迹。
想一想也很寻常,这时代,距离红色巨人轰然倒下、成为历史,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与人类时代的保存历史、铭记过去不同,新时代的大区,完全为管理员的目标——独占盖亚而服务,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事,都是一种多余。
何况即便在旧时代,半个世纪,也是一段十分漫长的岁月。
起初这样判断,因此也没想过要找寻什么“旧时代的印记”,对此,方然并不抱一丝希望,但ASA的调查,则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时至今日,理联,曾经存在了七十余年的超级大国,仍然存有一些印痕。
旧时代的痕迹,在滨海边疆大区确乎还有,这容易理解,本身作为一个践行公社主义的大区,自然会珍惜理联时代的遗产、遗物。
但是在乌拉尔大区,看起来,一个管理员生性暴戾、以猎杀死囚为乐的割据势力,治下贫民的生活状态,不仅显著低于公社主义的PSK,甚至比东北太平洋大区的民众还差,这种人显然不会明白理联的价值,更遑论去保护。
尽管如此,踏着积雪、灰尘与碎石瓦砾,走进又一栋庞大建筑内,同行的工程机器人已清理出一条比较干净的路,方然仍信步踏进钢筋混凝土的空间内。
地下建筑,新时代司空见惯的结构,这里,是下塔吉尔生产单元的资料中心。
一座打造钢铁战士的炮车城,资料,当然以装甲载具为主,在当今时代,一切都近乎于电子化、数字化,但出于技术沿革、研究对照的需要,不论人类、还是AI,都会想到要保存一些样品与实物。
光线昏暗,开启多通道视觉,“阿达民”信步走入档案室般的所在,在这里,他见到了一摞摞堆积、塞满文件柜的图纸。
经由ASA控制的机器人整理,呈上来的,是代号“172工程”的项目资料。
172工程,对应理联陆军的中心支柱——T-72型履带式炮车,这种圆脑袋的中型战车,直到今天,还可以在滨海边疆大区、现在的“紅军”序列中,见到很相似的后代,而工程本身的01号样车,就静静停放在地下深层的库房内。
电梯无暇修复,不过,生化仿真人的体能,并非人力可比,方然控制“替身”敏捷的攀爬直梯,利用速降索到达库房内。
绕炮车走了一圈,甚至,抬手摩挲粗糙的铸造炮塔侧壁,他才多少有了一些真实感。
半个多世纪前,就是成千上万这样的武器,枕戈待旦,与大洋彼岸的联邦对峙着,那会是一个多么波澜壮阔的时代……
时间流逝,一切,终将成为历史,唯有饱经风雨的见证者,默默无言。
地下深处的库房,并不开阔,与172工程01号样车并排停放着的,是若干辆装甲载具,方然并不认得,ASA则贴心的打上注解,T-72BM,T-90S,T-14,T-28……
一边走近观察,一边浏览视野中叠加的文字,方然才想起来,在刚才经过的那些巨大而凌乱厂房内,生产流水线上,一辆辆仿佛蛰伏着的履带式车辆,外形与陈列在这座库房里的T-28很像。
或许那些就是T-28也说不定,这么多年来,乌拉尔大区的主战装备都一点没变吗。
想一想滨海边疆大区,也是如此,多足机器人、电磁武器并不常见,这让方然意识到,中大陆的战场态势毕竟还是与北大陆有区别。
但除此之外,继承自沙罗的遗产,太菲薄,也应该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