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开局捕获核潜艇
作者:水煮西红柿 | 分类: | 字数:93.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06章 可控核聚变与新材料
刘醒离开后,没过多久就收到了李樱发过来的资料。
资料里提及的最低续航指标是能够连续高强度战斗2小时,是目前的6倍。
至于理想续航指标则更高,要求机器人能够高强度作战6个小时以上。
不过刘醒还是不够满意。
那些尸怪很大可能有着极高的数量。
一两万或许能跟,但十万二十万呢?
甚至百万级别,机器人的产量还能够跟得上吗?
如果敌人用车轮战的方式消耗机器人的能源呢?
这些因素都是要设计的时候综合考虑的。
等到上了战场,敌人可不会给机会和时间你改进。
言归正传,刘醒比对了一下尸怪的特性,认为最符合机器人的能源还是核动力。
既能够满足反重力发动机的需求,也可以实现近乎无限的续航。
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最直接牺牲自己。
只不过深海文明并没有点核技术的科技树。
至于陆地文明现有的热核技术就更难满足了,现今最先进的小型化核反应堆的体积也有小房子大小,就连体型庞大的黑龙机甲都塞不下。
不过在刘醒了解过一番核反应堆的技术原理以后,突然发现好像做出更小的反应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目前陆地文明所发现的核反应有两种,分别是核裂变以及核聚变。
前者是原子核分裂,质量由重变轻的一个链式过程,最常见的应用是发电或者军事用途的核反应堆。
而后者则刚好相反,其原理是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作用,因为质量变化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多存在恒星内部,是其持续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刘醒要攻克的就是目前各国都有在做的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核聚变目前的最大难题是无法做到持续。
因为燃料要在至少一亿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变成等离子态才可以持续发生聚变反应,这对于装置的材料有着极高的要求。
但科学家想出了另外的办法。
他们利用强磁场约束住正在发生剧变的高温等离子体,让其尽可能不接触装置的材料,从而尽可能延长核聚变的时间。
而引力场技术的前置技术就包括了强磁场制造技术。
这无疑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有巨大的帮助。
以他目前在大夏的地位,要一套相关的完整资料并不难。
很快,大洋工业区某大型实验室开始忙碌起来。
刘醒尝试建造出小型的太阳。
按照大洋工业目前能制造出来的磁场强度,是资料上数值的一百万倍,要不然也不可能生成能抵御住核弹或者海啸的超级力场。
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理论上这个人造太阳的体积应该可以做到足球大小甚至更小。
另一方面,核聚变的主要燃料是氘这种氢的同位素。
人类之所以看中它是因为海水中含有无数的氘。
刘醒很快在系统中找出了成熟的海水提氘技术,这种陆地文明目前尚无法有效解决的技术在系统里面只是一项四级技术。
不得不说,因为深海文明的历史原因,它们对海洋的了解已经到了深不可测的地步。
“人造太阳需要的耐高温材料么,材料实验室最近刚好研发出一种新材料,或许能满足你的需要。”
刘虾带着刘醒来到一片薄薄的类似塑料的材料面前。
拿起来很轻,触感跟真正的塑料差不多,能感觉出硬度不高。
见到刘醒皱眉,刘虾解释道:“你可别看它现在脆弱,但它有一个很有趣的特质,其强度跟温度成正比,而且还具有超强的隔热性。”
“这么神奇?!”
刘醒惊讶地端详起手中的小薄片。
这样的材料他真是闻所未闻,简直是颠覆了物理学的定理。
按照陆地文明目前的研究,固态在高温下都会逐渐变成液态或是气态。
刘虾又带着刘醒来到一台大型仪器前,中间悬浮着一块面积更大的同样材料。
他按下了一颗按钮,材料后方顿时喷出了汹涌的烈焰。
从旁边的温度仪可以看到,这些火焰的温度已经超过了一万摄氏度。
“你现在再触摸一下。”刘虾说道。
刘醒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伸出了手指。
不过想到材料后方的高温,他的动作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刘虾看在眼里也没有说穿,毕竟材料正被万度高温在炙烤着,换哪个不了解的人过来都是一样。
手指越来越近材料,但并未感觉到有任何热量传来。
刘醒放下心来,直接触碰到材料上面。
这一摸,他的脸色立马变了。
不过不是因为这材料温度很高,而是因为他现在的感觉跟刚才触摸的时候完全不同。
如果说刚才的材料摸起来类似塑料的强度,那么现在摸上去就像是摸在某种坚硬的合金上一样。
不仅硬度大幅提升,还能感受到那种金属的冰凉触感。
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正如刘虾介绍那样,这材料的强度还在持续提升中。
刘醒看了眼火焰温度,就那么一会时间,已经超过了5万摄氏度。
这种材料不仅没有熔化或者气化,反而变得更加牢固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另外一面的温度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
“有做过极限测试吗?”刘醒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虽然这种材料有着如此神奇的特质,但它要面对的可不是几万度或者几十万度的高温,而是一亿摄氏度。
这是连太阳中心温度都无法达到的超级高温。
“还没有,这材料也是刚研发出不久,测试还未完全。”
“那就直接应用测试吧。”
刘醒觉得反正核聚变装置也正在搭建中,何不一步到位。
即使这种材料不能完美承受,想必也比资料上那些材料要好很多。
毕竟那些核物理学家可没有这样BUG的材料。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是一周以后。
大洋工业位于海底的一个大型实验室中央,已经矗立起一座房间大小的反应装置。
相比起上面提供过来的资料,大洋工业的这个反应装置的体积比起原来小了至少一半。
这还是刘醒担心第一次不成熟会出现问题折中的选择,否则体积还可以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