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人生
作者:折扇生 | 分类:游戏 | 字数:20.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十一章 极量元素的胶合(下)
如果不是走到近前,大家以为那块具有罕见重量的黑色金属物就在一夜之间消失了,等看到原来的位置上还有一个如同玻璃球大小的物体后,便赶紧测绘起来,经过一番忙碌,最终确认就是同前两天的黑金物是同一属性,便确定它就是那块黑金物。
莫里教授和张署申教授两人交流了一会,便让张炬和于一古博士将那个小黑体装进样本罐,可接下来的一幕既可笑又让人兴奋。
张炬躬下身子伸手去拿那个小黑球,原本以为可以毫不费力地拿起来,可一下子差点没把自己给拽个趔趄,谁能想到这么的小东西竟然那么重!
于一古见状赶紧扶住张炬的身子,两人便蹲在地上开始和那个小东西较上劲儿,可怎么弄就是没办法撼动它的位置。
“大家别试了,于博士你去通知一下丽主任,把基地能运下来的起重设备都都送这儿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吧。”张署申教授估计这个小黑体重量仍不简单,便没有让其他人再尝试,而是让于一古联系丽主任,调几台大吨位的起重设施下来。
由于溶洞空间里的电子仪器还是不能使用,接下的工作就只能凭借人力了。为了防止这快小黑金再次变小或者不翼而飞,莫里教授联系了Pss1的哈尔博士,哈尔博士便安排人手,轮换着监守在小黑金的周围,时刻盯住小黑金的变化。
在场的教授们已经回到各自的小组那里进行岩壁孔洞的测绘和开采。两位负责人估测小型的起重设备可能无法起走那块黑金,而大型的起重设备如果进场,必然会爆破掉大部分的溶洞岩壁,到那时溶洞的破坏程度将大大降低此次项目数据链的整体价值,为了确保数据链的完整性,这里面的开采和测绘、取样工作必须要加快速度,总局那里也不会允许黑金再次玩变小或失踪的“游戏”。
玛克力虫将黑金带回到南极腹地的母舰后,当即便消亡了。它拼劲晶石的最后一点能量,放下黑金后便跳入到铰液池里,和大祖祖以及很久以前的族人去团聚了。
任何生命的形态虽然有着动能逻辑的区分,但生命源码本身的遗传和识别胶合记忆都是相同的,到了生命最后的一刻,源码记忆素会本能的去寻找母体的怀抱,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生物元素,不管是智慧的还是单一记忆的本体都存在着自我修复的能力。
柏子升和澶爰人老师将这块黑金的属性只能分解出六成,其它的量子素能应该是穹极宇宙的聚合物,那这块天外来客不知飞行了多久,跨越了多少个宇宙体系才会在此落地生根。
当瑟克瑟人计数到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空间引力电磁辐射的未来趋势后,便开始准备离开这个宇宙空间的计划,不过那时算是无奈地赴死一拼的抉择。
瑟克瑟母舰里的子舰在这几十万年间已经发射出了上千艘,遗憾的是没有一艘子舰能够冲到物质含量高达极数级的宇宙体系中,它们不是被卷进星云尘埃的强流中,就是被抛到无重力的星云絮空间了,还有的即使到了五百光年以外的宇宙空间中,就再也没有动能去跨越宇宙带了。他们像地球的萤火虫一样发着微光,等待救援。
在生命链的记忆力里,即探索和求生的时间长河里,所有具有动能逻辑的生物的本能都是一样的,生生不息,求索不止。
有了这块黑金的助力,柏子升和几位族长最终决定了离开地球的计划,当然这个计划最终的形成还要再等上几十年,因为这块黑金的元素激发和储存以及修复母舰核心芯石壁垒的工作也是不小的工程。
在黑金被发现之初,到现在为止,瑟克瑟人和人类的发掘状态抛弃维度能力元素的界限,两个种族的战役从生存发展的目标看是多么的一致啊!只是此刻的瑟克瑟人有了先天的优势,抢先了一步,不过,这反而是好事,不然人类具有如此重物质的能量素后,其快速消亡的信号便凸显出来了。
现在的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可以在银河系的宇宙空间提取了重物质元素,虽然无法和穹极宇宙的重量相比,即使这样,在他们利用提取的uu0.01mg的实体重力素后,已经应用在无重力区时的抽取样本工作,虽然只是小小的突破,可它的应用的可怕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测。到他们真真会自如提炼重物质能量素时,如果人类还没有更多生存的星球可选,到时消灭人类和物质生物群体的将是人类自身罪恶的科技之手。
那些被清理掉的枯死的藤植中,再也没找到一只活着的藤虫,现在实验室里的样本罐里还保存着一些算是枯死的藤虫残骸,为何这些藤虫死后的尸体都是断裂且不全的,专家和助理们的疑问便又多了一层。
张炬和两位助理在于一古的指引下,很顺利的行进在那些孔洞中。
“张博士、于博士,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孔洞的连接和穿插很像蜂巢?我们以前有个项目就涉及到对蜂巢的研究,并且解剖了几百个蜂巢,对于那些结构现在还记忆犹新呢。李龙,你也参加了,觉得像不像?”一行四人坐在孔洞连接处休息,助理小林想起之前的研究,便向两位博士咨询道。
“还真是,这一路上上下下的走来,我都有点晕了。我是路痴,小林你是知道的,如果你不提出来,我还是真没有想到。”
“是吗?李龙咱俩可算是难兄难弟了,我也是路痴一族的成员,如果不是于博士在这儿引路,相信咱俩会被他们扔在里面。”张炬对于这些孔洞的恐惧比李龙过之不及。
“对于小林的提法,我倒是很认同。你们看这是我边走便绘制的行路图形,虽然是二维绘制,但如果展开到三维空间的形态,特别符合喜马拉雅悬崖蜂的蜂巢结构。小林,这儿的温度是多少?”
“19°至22°之间。”
“如果是这个温度,就更加符合喜马拉雅悬崖蜂蜂巢的条件了。炬、李龙你们还行吗?如果没事,大家抓紧时间吧,我估计按照悬崖蜂的习性,大家在钻十个左右的孔洞就应该全部走完了。对了,小林你身体素质好,就辛苦你了,将岩壁上的痕迹样本采取好吧。”
“于博士,我没事。”李龙不好意思的赶紧说到。
“萨利,这会儿休息好了,我也没问题。”
“那李龙你就拿着样本罐吧,我采集样本,不然你又该转头晕了!”小林得意的拍拍小林的肩膀,调侃地说到。
“戚!”
大家边说笑便有开始了工作,在像迷宫一样的孔洞中穿行。
等到所有项目组汇聚到中控室后,会议上的总结发言激起了大家的兴趣。直到这时,所有的专家和助理们才知道,在这接近四个小时的探察工作中发生的奇景妙趣的事情还真不少。
在张炬汇总的数据中,他们这组发现的喜马拉雅悬崖蜂巢型孔洞群和岩壁痕迹样本采集以为是最出彩的,可等到荣浩教授一组的报告出来后,真是让大家差点掉了一地的下巴,这里面的趣闻也让大家缓解了之前工作上疲惫的身心。
荣教授讲完了他们的遭遇后,才解释了为何项目会迟到的原因。
原来他们项目组负责的区域是看似最靠近主控室较近的区域,但从另一个方位测量的话,也是里那块黑金最近的区域。开始进入那些孔洞的初始还算顺畅,这也是因为荣教授本是生物学家,对待生物链基因空间的逻辑本能本就技高一筹,就在探查了十几个孔洞后,他就发现了这里孔洞的组合方式,这就是蜂巢的排列基因组合形态。
荣教授通过按照蜂巢组合方式,顺利地又穿过了十几个孔洞后,便将自己的验证告诉了三位助理,这样大家就不会有迷茫和眩晕的感觉了。可接下来,这组人便迷路了,因为越向里走,他们就发现,自己就不时地会走相同的孔洞,而且里面的温差相当的大,幸亏荣教授还是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按照自己的推测前行,一方面按照老办法做好引导线标。
三位助理和荣教授及时的发现了错误,便停在孔洞的连接处休息,通过整理绘制的路线图和标号对接查找原因,此时由于他们处在26°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的,脸上也是狼狈不堪,好在这里面不知什么原因,徐徐流动的风带给他们充足的氧气,以至于他们能够好好休息和思考。
真不愧是微生物学方面的泰斗级人物,荣教授通过各种数据的对比,以及温度差的变化,他竟然识别了这里的诡异所在。
“这里的排列组合的确是蜂巢型空间排列方式,但它不是普通的蜂巢,而是地球上有记载以来最古老的蜜蜂蜂巢的升级版,以现在的温度,它应该是热带的‘蚁蜂’蜂巢。”荣教授拿着测绘的码尺说到。
“荣教授,蚁蜂不是应该出现在热带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而且开始进入的孔洞时的温度,也不适合它们的生存条件啊。”
“这就是所谓的升级版的原因,除了入口的温差外,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的孔洞是按照一定比例的在缩小,这种随温度变化的能力的蜂巢只有蚁蜂能做到。大家暂时抛开岩石的属性来看待这些集中因素,下面我们将验证两个因素来证实这里的奥秘所在。一是温度不会再升高;一是孔洞还会按照比例的进行缩小,到达中心位置,这样我们也会顺利走出去。大家同意吗?”
“同意”三位助理异口同声的回答,毕竟谁都不想半途而废。
事实证明了智慧存在的价值,虽然看上去那么的荒诞。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在你不信却又偏偏存在着你暂时不敢相信的真实中。
荣教授讲述了他们的奇幻之旅,当然也验证了他推测的正确性。
大家以为荣教授和小张博士项目组的数据应该是重头戏,可真到李啸将所有项目组数据统计报告后,大家的表情也是亮了。
由于许多样本数据要等到检测后才能出来,李啸说出的只是样本项目和数量,可她具体地说出“9”这个数字时,会议室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