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敦煌
作者:吕晓文 | 分类:游戏 | 字数:4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章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精美的艺术价值令人心驰神往。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可以说,到了敦煌不去莫高窟就等于没有到过敦煌。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乘车需要大约30分钟的时间。
莫高窟,在当地叫“千佛洞”,“千”在这里并不是指具体的数目,佛语泛指有许许多多的佛和洞窟。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有四大石窟,以石刻闻名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以泥塑艺术出类拔萃,敦煌的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之一是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38年的历史,莫高窟比云冈石窟早94年,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麦积山石窟早18年;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735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延绵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艺术价值无与伦比,堪称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其四是藏经洞的发现,她的发现是中国近代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藏经洞”发现的文献,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书写的世俗文书,涉及到许多学科如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可以说是研究的宝藏。曾经一位日本学者称之为“第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还有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感慨地说:“看了敦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实际的古代文明。”莫高窟在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91年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大家在来敦煌之前,一定对这里的神秘充满了好奇,也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名扬海内外、震惊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为什么会开凿在敦煌这样一个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戈壁荒漠之中呢?
先来说说它的神奇。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僔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当时的乐僔和尚,又累又乏,无意间看见夕阳西下、霞光四射的的鸣沙山断崖,他被怔住了,眼前腾燃的金光不就是就是千佛在闪动么!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此情此景使他心有所悟,决定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不久,乐僔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远近的老百姓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这个山峦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铛声。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的滋养。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佛教信仰和开窟造像是人们追求幸福和向往平安的一种表现形式。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队、儒人、使者的这种宗教迷信感更为强烈。所以莫高窟的开凿除了禅师、儒人之外,还有其他人。比如说,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人。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而且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汇合点,是中原进入西域的最后一站,又是西域进入中原的第一大站。西去的人们为了能够使自己顺利地穿越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被称之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所以在离开敦煌之前开凿洞窟,愿佛祖保佑他们能够平安顺利。佛教还愿、平安归来的人们为了感谢佛祖的保佑和帮助,也出资修建一些洞窟。还有一种人就是平民百姓,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第一站就是敦煌,任何一种文化传进来都要民族化、本土化,当地的老百姓祈求风调雨顺,来年有个好收成,几百或上千人捐资一些小型洞窟,他们所修建的这些洞窟大多规模较小。另有一种人,就是穷困书生,他们主要是希望佛祖保佑他们能够金榜题名。再有的就是一些达官贵人,当地一些达官贵族为了显赫他们的地位,或希望佛祖保佑他们官运亨通,不惜花费巨资修建一些大手笔的洞窟。莫高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而繁荣,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而衰落。在悠远的历史中,唐代是敦煌最鼎盛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元宵节灯会盛况是“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长安当时是国都,繁荣景象可想而知。古人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繁荣,生活富足,人们也就有了精神上的追求,人们为了精神上的寄托和心理上的满足,在莫高窟开窟造像,烧香拜佛来供养,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敦煌莫高窟香火就兴盛起来,逐渐地形成了规模。唐代武则天时,洞窟达到一千多个,从而达到了莫高窟的鼎盛时期。在五代时此地已经没有空余的地方可以开凿新窟,只能旧窟重修扩建,就这样一直延续到了元代。宋代以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莫高窟日渐衰落,特别是明代时闭锁嘉峪关以后,莫高窟乏人问津,艺术出现了断代。明清600多年以来,莫高窟逐步门前冷落,香火不再。
关于莫高窟的名称的由来,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一是据史书记载,在唐代的时候,鸣沙山被称为“漠高山”,山下便是“漠高乡”或“漠高里”,这里的石窟因此而得名“漠高窟”。后来就沿用成今天的“莫高”了。二是由于莫高窟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鸣沙山的海拔要比敦煌市海拔高出300米,把开凿在沙漠高处的洞窟叫做“莫高窟”了。三是据说当年开凿第一个洞窟的乐僔和尚,道行比较高,其他僧侣的道行都莫高于此僧,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取名“莫高窟”了。最后一种说法是,“莫高”是梵文的音译,有“解脱”的意思。这里用“莫高”,寄托着人们解脱尘世烦杂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