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守村人

作者:农家一锅出 | 分类:历史 | 字数:259.9万

第1115章 船只增税再免费

书名:大明守村人 作者:农家一锅出 字数:2145 更新时间:2024-10-11 10:42:31

第1115章 船只增税再免费

“旁边是咱们开的菜地,也种豆子,咱们不是疍民,允许种菜的,只是总得打渔,离河边近才好……”

田海跟着沿河走了一会儿路,指着旁边的地向朱棣介绍。

告诉朱棣知道今年夏天干旱后,多往河床上种了一截,水漫不上来,地肥力还足。

一能种豆子和高粱的时候大家就种,不止四户渔民,其他人一样懂得怎样做。

说好了的夏天旱,赶紧往下开地,先种上,秋天的时候即便下雨也涨不了多少水了,到那时全种的全收。

按照常规操作,百姓不但往河床下面尽量开地,还会挖干的淤泥挑回自己家,晒好了,铺到园子中。

河边的地,四户渔民先选,别人再挑,因为乘船去对岸不花钱,有时给点家里的东西,不给也没人索要。

而四户渔民选完后不会再改,他们除了自己家附近的河床选一块地,还会到附近人家少的河流的某一处位置再种地,有船来回走,方便。

离河边近的百姓今年都挺高兴,多种粮食了,大豆百姓也当粮食,能生豆芽,泡开了炒、炖、蒸皆可。

要么跟卖豆腐的换豆腐,或者一村里统一榨油的时候把豆子拿去,大家一起使力气榨油,豆饼拿回家蒸着吃。

田海与朱棣聊这些,朱棣不时跟着说一下小技巧,比如豆饼混合着野菜蒸之前,先稍微发酵一下,这样更香。

还有往河床下去的地方种东西,尽量别种需要搭架子的,因为淤泥腐蚀搭架子的树枝或竹竿特别快。

“咱这里的南岸河床比较好,淤泥多,同时刚下河堤的地方种大豆,河堤给遮荫,往下再种大豆,必须先种高粱,不然大豆小苗晒多了会干枯,浇水产量都上不来……”

朱棣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讲给对方,他求知欲望强,下丘村又什么都可以教,自然就会了。

渔民们听着露出钦佩的神色,燕王殿下这等年岁便如此厉害?

“葫,浮,漂着,水里,葫芦,浮芦,嗯!嘿嘿嘿嘿……”

朱闻天突然用重机枪指着岸上搭架子种的葫芦说话,又指指河。

“憨憨哥说得对,葫芦掉在水里就漂上来,按下葫芦浮起瓢嘛!有人种了大葫芦,还拿来装衣服抱着过河呢!这样就不怕被淹到了。”

老五朱橚赶紧翻译一下,并且附和。

朱㭎一愣,随即出声:“所以船大了,花钱载人来往两岸时,得有葫芦做的救生衣,上船就套上。

其实竹筒的也行,但既然咱们这里种葫芦,就专门用葫芦,算是宣传地方特色。

一个乘客再提供一个大点的葫芦,让他们把珍贵的东西放进去。

遇到危险时,人漂着,东西也别丢,再开发下文玩葫芦,谁喜欢就卖谁。”

“不不不,殿下,咱们接送人不要钱。”

田海一听收钱,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乡里乡亲的,要谁的钱?怎么开得了口?

“天哪!你方才说愿意交税,你不会是以为交渔税吧?十税一的。”

朱㭎突然明白了一些情况:“咱们送你们船,就为了收你们一点渔税?渔税才能有多少?一共四户人家。

咱跟官员们说一下,免了你们的渔税,打渔卖鱼不收税。

你们要载外来的人过河,再把船装修一番,会有桥,人家可以不乘船。 船装修完,你不打渔,晚上挂着灯笼带商人在河上漂着玩儿。

会做鱼吧?教你们一些菜,伱们再下虾笼、蟹笼,这样赚到了钱,交一成的税。

去上游的商人想到下游,走路哪有乘船舒服?尤其是离桥远的,绕一圈走桥不花钱,乘船花钱。

绕着走桥,自己不花钱,雇人花钱,还耽误时间。

你们的家人在岸边开一个小酒肆,桥头其实不错,四户一起,这个收税。”

朱㭎觉得被侮辱了,门缝里瞧人,把人给看扁了,送你们一条船,就必须让你们多交渔税?

“啊?有商人啊?哪来的商人?”旁边一个渔民四下看看,没商人呀!

“很快就有了,算计得太厉害喽!”

下山村的里长房大川悟了,原来是一环套一环,玩九连环呢是吧!

其他官员更明了,徐达露出笑容:“看样子殿下们所学皆实用,臣心中甚慰。”

“将军谬赞了。”朱棣谦虚,挺挺胸,看徐仪华那里。

徐仪华也看着他,一脸崇拜的模样,再呼扇两下被铃儿给挑睫毛的大眼睛,朱棣瞬间想要让二哥快点纳妃了。

“要修桥了?”田海可不管别的事情,他开心地说:“太好了,有了桥,大家往来两岸就方便了。

有时候咱打渔在外面,有人想要过河,咱也不知道,万一有急事就耽误了。

一般谁家有什么大事情,都提前跟咱们说,来不及说的,哎呀!太好啦!要有桥了。”

其他渔民跟着点头,表示高兴。

他们没觉得有桥后自己就失去了价值,反而为不用总怕耽误两岸的人过河来不及应对而愉快。

提前说的自然是红事,谁家要成亲了,巨良村与大良村相互联姻,成亲需要接亲、办席,四艘小船来回运。

突发的一般是白事,谁家有人去世了,无法提前打招呼,人一走,临时喊,两边的亲戚就得立即过河。

像大良村里长家里出这个事情,巨良村的里长都得带人上对岸,成亲也是,双方联姻太多了。

都得计算,谁家跟谁家联的,然后出没出五服,否则就乱了,没出的只好去外面再找,比如东边的岸,还是得过河。

铃儿露出笑容,这才是美德,为别人着想,她眼珠子转转:“咱有个想法,按照正常每个月能接送多少人,免费,然后官府给补贴。

沿着河多修码头,所有的人从任何一个码头上船都不花钱,你们负责摆渡。

然后所有的码头都有卖东西的铺子,比如卖馄饨的,咱收他们的铺子租金。

不租铺子的就不收钱,他们自己推独轮车带东西到桥头卖,卖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

只要他们赚了钱,就得花,货币便流通起来,当地的物产必然有了更多的额外销路。

对,免费的不一定是损失的,也可能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