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这个魏延不一样

作者:想要一只狸花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141.3万

第二百一十二章 武大阅兵

书名:这个魏延不一样 作者:想要一只狸花猫 字数:6315 更新时间:2025-01-19 04:11:53

第213章 章武大阅兵

榆中城头旌旗晃动,城外号叫声、鼓声不绝于耳,在众人的注视下,二十余骑白马骑兵扬起一片灰尘从长安大道上飞驰而过,来到长安大道尽头的临时城墙前停下。

然后迅速翻身下马,在城墙前鼓捣了半刻钟不到就完成布置,在一旁警戒的卫士逐渐退去,不一会儿只留下骑兵们在原地等待爆破的命令。

而在观礼台和城墙上,所有人都忍不住站起来,尽量伸长脖颈向长安大道尽头望去,可惜除了能看见一堵灰黑色的墙外,其他的都看不真切。

说实话,在场的各国使者没想到季汉一开场就玩这么大,他们原以为要等到阅兵的尾声,季汉才会用黑火药爆破城墙来压轴,现在看来季汉压轴的东西可能比黑火药更重要,这一点让他们十分担心。

不过担心归担心,他们也十分好奇黑火药的威力如何,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深受其害的陈群、严畯都未曾亲眼见过爆炸的场面,就连南昌和海昏被汉军爆破后的瓦砾都没见过。

毕竟城墙被炸塌后,城池立马就落入汉军之手,等他们夺回后城池都是几个月后了,昔日的瓦砾早被清理干净,并重新修筑了一堵城墙。

所以,对他们而言黑火药对城墙能造成怎样的伤害,他们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如今终于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了,他们怎能不激动。

随着鼓乐声戛然而止,骑兵们立即点燃加长的引线,然后迅速翻身上一溜烟的跑开,在跑到提前修好的掩体后迅速下马,最后再牢牢牵住战马,防止马儿受惊乱跑。

不一会儿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传来,就连大地也轻微震动,至于城墙情况如何还看不真切,因为爆炸掀起的烟尘将一切遮挡,这让他们心如猫挠似的,不过从传来的声音、大地的震动、扬起的灰尘来判断,恐怕城墙已经成为了一堆瓦砾。

但时间不会随着他们的思维停滞而停滞,就在城墙被黑火药爆破后不久,等待已久的礼乐队开始击鼓、吹号、敲锣、弹琴,合力奏响出一首豪迈的曲子。

矗立良久的羽林军,也在礼部尚书赖恭的带示意下,开始唱响由魏延搬运的《知识青年从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

一呼袍泽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胡虏不顾身!。

歌词基本无需改动,也用不上魏延来改动,而且歌词大意放在此时也是非常符合时宜的,其中引用终军和班超两个典故,无不表达了汉军西征的决心。

而而一旁的各国使团,刚开始他们还听不懂歌词大意,所以饶有兴致的评价歌曲的旋律,只是当他们询问身边汉人明白了歌词大意后脸色就变得十分难看,尤其是西域诸国和南方的伏南国和掸国。

因为在班超和终军事迹里,他们就是扮演邪恶的一方,如今汉军将此歌作为军歌,这其中意味着什么恐怕不用人来说提醒了吧。

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歌声,作为阅兵第一阵列的陌刀营,在校尉张苞的带领下以三十人为一列,三十人为一纵,近千名陌刀军甲士排列得整整齐齐的走在长安大道上,当走到观礼区标线时,所有人手中长刀齐刷刷的向下一劈,随后嘶声力竭的吼道:

“大汉万胜,大汉万年!”

“大汉万胜,大汉万年!”

“大汉万胜,大汉万年!”

千万不要小看劈刀的动作,为了这一动作能整齐,陌刀营至少训练了三个月之久,其中吃的苦不足为外人道也,因此劈刀这一动作也作为陌刀营专属,其他阅兵阵列无法完成。

当陌刀营走到过观礼去,步伐就逐渐加快,不一会儿就离开长安大道进去官道,向西征发起点金城而去。

紧随陌刀营之后的,则是由各级将军率领的玄甲军,他们以三千人为一阵列,迈着凌乱却不失铿锵的步伐走过观礼台,口中同样重复着刚才的口号,同样的走过长安大道后直接奔赴前线。

在玄甲军之后的,则是由三万汉军百战精锐组成的安西军,他们身上的甲胄虽不如玄甲军坚固,身上的军械种类也没玄甲军丰富,但他们透露出的那股昂扬斗志,却不输玄甲军分毫。

而紧随安西军之后的,便是人马皆披甲的龙骧军,虽然多为皮甲和木甲,但这何尝不是一支可以用来冲锋陷阵的重骑兵呢,更何况他们目前所看到的,是魏延想让他们看到的。

在这之后是羌胡义从骑兵,说实话,要不是考虑到阅兵结束后大军会奔赴前线,魏延都不会让他们上场,队列不但乱糟糟的,就叫口号都叫得不明所以,和前方龙骧军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才显得汉军阅兵的真实性不是么。

不过和刘备等一干季汉文武满脸喜色不同,在城外观礼的各国使者们手脚冰凉,两股战战,甚至一些小国的使者双腿发软,只能瘫倒在季汉提前准备好的椅子上,双目无神注视着一列一列走过的汉军。

第二百一十二章 武大阅兵

三万武装到牙齿的重步兵,三万精锐万分的轻步兵,五千斗具齐全的重骑兵,五千熟悉游击战术的羌胡义从骑兵,这些兵马前后加起来甚至比他们总人口还要多,他们拿什么来抵挡汉军,什么又能抵挡得住汉军呢,一股绝望从众人心中升腾而起。

突然想起来大汉之前,他们同乌孙、龟兹、大宛、贵霜帝国等还商讨过组成联军,共同依靠地势来抵挡汉军侵略,可当见过汉军的强大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实在太天真了。

随后一股干脆投了的想法从心底冒出,而且越想越觉着合理,怎么都抑制不住。

既然打不过,那自己加入总行了吧。

况且以汉军一贯的仁德,最多拿自家王室来开刀,与他们这些贵族何干,毕竟之前的西域都护府是不会插手西域诸国的内政,相信季汉作为大汉的继任者,肯定会保持不变的,而且广袤的西域还需要他们来治理,不可能将他们屠戮一空的,既然如此,他们为何还要负隅顽抗呢。

和小国意欲投降不同,作为同时期的三大帝国,在军事上没有遭遇重大失败前,政治上是不可能率先投降的,所以他们开始考虑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对待大汉。

作为离西域地区较近的贵霜帝国,大汉的威胁是看得见的,是能直接接触到的,所以为保证帝国传承不灭,鸽派和鹰派的使者就如何对待大汉很快达成了一致,就一个字——打。

作为帝国的统治阶级,贵族们心里很清楚,一个强大的邻居不符合帝国利益,所以他们必须和大汉在西域正面做过一场,将大汉伸入西域的触角斩断,遏制大汉的西侵之心,同时让广袤的西域成为两大帝国的缓冲区,这不管是对贵霜帝国还是对大汉都好。

至于其他两个帝国,他们虽然同样惊叹大汉的强大,但仍能以平常心对待,毕竟两者之间的距离着实太过遥远,遥远得让人安心,遥远得让人生畏,更何况前面还有贵霜帝国为屏障,而且能建立如此庞大的贵霜帝国,没两把刷子怎么可能。

……

在羌胡义从骑兵走过后,阅兵仪式就进入尾声,剩下的则是一些骠骑将军府直属部队,而这些部队并不是给外国人看的,而是给刘备身旁的陈群和严畯看的。

率先走来的是魏延的亲卫营,也可以叫做特务营、教导营,他们是声名在外的玄甲军、神策军的前身,他们名义上是魏延的亲卫,但早就成了汉军的教导队,专门负责新装备、新战术的实验与应用。

这不,迎面走来的亲卫营,很明显就能看出他们和玄甲军、安西军的不同。

他们身上着的甲胄和扎甲类似,但胸前有两块一体成型,经过抛光的弧形甲片镶嵌在其上,当冬日的阳光照射在其上时,竟能反射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晃得众人无法直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光铠。

而他们腰间悬挂的长刀,也与汉军制式环首刀有所不同,不过仔细看还是能看出环首刀的影子,很明显,这就是从汉环首刀演化而来的唐横刀。

大汉冶铁技术本就发达,再加上魏延带来的高炉、宋星发明的焦煤,以及灌钢法的普及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使季汉的钢铁产量逐步攀升,自然制造出一种更加坚固、更加锋利的兵器用于征伐,就成了军械司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而横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魏延的提示。

在锻造横刀时,工匠们汲取了环首刀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包钢法来锻造刀剑,而在这种技术下锻造成型的刀剑,不但具有很高的硬度,还具有不错柔韧性,使刀剑更加的耐用,再配合热处理工艺“覆土烧刃”的方法对刀身淬火,使横刀变得更加锋利。

在最近的测试中,横刀已经在各方面碾压了环首刀,现在的它只缺少实战检验,就能成为大汉的制式战刀。

当然了,缺少实战什么的只是次因,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生产才是主因,毕竟用工匠用大锤和小锤一柄一柄的锻造,没个四五年汉军难以完成换装,而时间恰恰是季汉最缺乏的,所以在军械司摸索出大规模生产横刀技术前,汉军除了主力部队外,仍会使用环首刀。

除了明光铠和横刀外,军士们腰间悬挂的弩机也格外惹眼,这把弩机十分小巧,体型只有大黄弩的三分之一左右,看起来和斥候、细作使用的手弩差不多,但弩机上的长盒子又明确告诉他们不是,而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诸葛连弩。

诸葛连弩不必多说,作为季汉政权没有诸葛连弩才奇怪,不过诸葛连弩的优点和缺点很明显,它牺牲了射程和威力,选择了轻量化和多次击发的技术方向,就有点类似于栓动步枪和冲锋枪的。

所以诸葛连弩只能在特定战场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譬如空间狭小的巷战,视野相对较窄、遮挡物较多的丛林战等等,在平原和山地战中肯定不如大黄弩。

而像圆形水壶、棉质内衬,压缩军粮这些都因隐藏在甲胄下,所以十分不起眼,但它们却能极大增强汉军战斗力。

第二百一十二章 武大阅兵

亲卫营的装备情况只引起了小部分人的注意,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前面走过的精锐大军,区区三千人的方阵,在一众汉军中是非常不起眼的。

紧随其后的是工程营,他们是专业的工兵部队,在战斗力上他们或许不如前者十一,但他们能有效的提升大军战斗力,尤其是在陌生地域作战时,他们能起的作用是其他部队不能比拟的。

最后收尾的是器械营,也是所有人万众期待的压轴戏,不过当器械营走上来时,所有人看向城墙上的目光都充满诡异,大家都知道你阅兵是为了军事威吓,但威吓你倒是直接威吓啊,在所有器械上蒙上一层篷布什么意思,怕我们偷学不成?。

刘备,你的肚量也不过如此。

无语归无语,但他们也清楚如此神秘的东西恐怕是季汉的秘密武器,威力自然比火药还要大,而这一猜测让所有人忧心不已,季汉如此强大他们拿什么来抵御。

器械营有新东西吗?

自然没有……

这不过是魏延的障眼法,是为保护三弓床弩、重力投石机等一干器械的制造技术不外泄罢了,但这些人又不知道其中奥妙,所以这个美妙的误会,就让它一直存在,直到真正的大杀器出来的那一天,不过也快了,也快了。

随着器械营消失在尽头,刘备适时上前宣布阅兵结束,而后当着众使者的面拜魏延为骠骑将军,赐节钺,负责西征军政大事,赋临机决断之权,若有不从者可执天子剑斩之。

大将军关羽则移师榆中,统管凉州方面军,一来防备曹军趁机越过陇山偷袭陇西地区,二来作为西征大军后盾以防不测。

……

在结束阅兵后,各国使者不约而同的前往长安大道尽头,那里会有他们想要的答案。

当他们来到这里时,空中的烟尘早已散去,只剩下一堆清晰可见的瓦砾,以及刺鼻的硝烟味,他们隔着几十步观望着眼前的瓦砾,眼中的恐惧之色清晰可见,虽然有汉军守卫不能亲自上前触摸,但并不妨碍他们恐惧。

黑火药之威,恐怖如斯!

紧接着他们就联想到压轴出场的器械营,再联想到被篷布遮得严严实实的器械,立马一股凉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随后西域诸国的使者们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睛中找到了答案。

不过有认怂投降的,自然就有拼死抵抗的,毕竟军事威吓是把双刃剑,它会让懦弱的人恐惧,会也会让强大的人坚定决心,而这些人中就包括贵霜帝国,西域西部地区的十余国,以及湟中、西海郡的诸羌部落,一场规模庞大的西征大战一触即发。

……

阅兵的结束就意味着西征的开始,为防止意外发生,刘备带着吴夫人和文武百官先一步离去,各国使者见刘备离去,自然也不在榆中多停留纷纷离去,他们还要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国都,让国内的国王和贵族们知晓汉军的战斗力,以便早日定夺是战还是降。

随着刘备、各国使团、西征主力的离去,热闹了一个多月的榆中逐渐安静,魏延和诸葛亮也难得有闲情雅致在城外十里亭小聚。

“孔明先生,在下不日将远征西域,虽然西域诸国民少兵弱,定不能挡我军锋芒,但西征路途属实遥远,恐怕今日一别,再见就是几年后了,所以国内诸事就有劳伱操心了。”

尽管已经放下内政将心思放在征伐上,但季汉能有今天的成果可是他花了十余年才造就的,怎能说舍弃就舍弃呢,就算是诸葛亮在主持大局,但他还是有所忧虑的,说到底诸葛亮也是士族。

他怕自己在西征时,刘备的身体突然出现问题,并在坚持不住的时候搞托孤那一套,这会让他好不容易为分权而推行的吏治改革最后又回到原点变成权臣的一言堂,这不一番白忙活么。

不是说诸葛亮有二心,可当权臣和当忠臣并不冲突,譬如权倾朝野的霍光,他不也是恪守君臣之道一心一意为大汉着想么,你可以说他是权臣但不能说他是佞臣,而这样的例子时间往前推并不少见,不过时间往后推就不一样了。

所以,忠心耿耿并不代表不会做权臣,而权臣也不一定全是不轨之徒。

“文长请放心,亮定会好好辅佐陛下的,也会一条条的落实章武规划的,争取提前、超标完成计划。”

诸葛亮郑重其事的说道,魏延的心思他很清楚,毕竟共事这么多年魏延的性子早被他摸透了,说好听点这是关心国事,说难听点这是闲吃萝卜淡操心,于是诸葛亮继续说道:

“这些年在张抚镇使的努力下,南中的民族问题得到改善,让很多蛮人心中有了信仰,有了敬畏,对我大汉更加的认同了,这可是大功德啊。

考虑到张抚镇使年事已高,而南中又苦寒异常,所以亮打算向陛下进言,将张抚镇使调回成都来主持中书省的工作,不知文长你意下如何。”

不就是怕朝堂出问题嘛,那简单啊,安插一个你信任的人不就结了。

“将泰山大人调回成都没问题,但南中抚镇使由谁来接替,一旦让不熟悉的人来,恐怕会让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南中重新动荡,会影响仆水的开拓,会影响南中铁矿的发展。”

张鲁年纪大了调回成都倒是没问题,可谁来接替是个大问题,一个处理不慎,就会冒出一个叫孟获的家伙作乱,他可不希望诸葛亮去和他捉迷藏。

“幼宰可担此重任。”

“既然是幼宰,那可将张抚镇使调回成都。”

董和去南中倒没问题,毕竟在刘备攻取益州前,人家董和就在益州郡为太守,并且在南中蛮族中素有威望,让他去主政南中完全没问题。

“至于蒸汽机、以及水力钻床的研发工作,还望孔明先生和贵夫人多多费心,尤其是前者对控制西域极其重要,希望西征凯旋时,在下能见到由蒸汽机驱动的机械。”

见目的已达成,魏延便不在政务上多做置喙,随即话锋一转提起了蒸汽机和水力钻床,前者关乎火车自然不必多说,至于后者嘛懂得都懂。

“放心吧,一定会的!”

诸葛亮认真的点头,最原始的蒸汽机已经研发出来,虽然目前不具备实用性,但其蕴含的能量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这就意味着魏延之前给他描述的场景,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科学依据支持的。

他也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千里的距离几日便可达,真到那时候大汉的疆域不知会扩大几倍,真当大汉对周边的土地不动心么,还不是距离太远不便于统治。

至于水力钻床,这个问题也挺麻烦的,也不是说水利钻床搞不出来,而是制造不出耐用的钻头,尽管魏延曾提出过合金概念,但摸索合适的配方哪有那么容易,没个三五年休想成功。

而且如何制造没有气泡的实心钢柱也是个技术难题,所以利用水利钻床来制造空心钢管,从而来制造最简单的火绳枪,这一点实在太难太难了。

“希望吧。”

魏延也知道困难重重,所以他没有强求,他只能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交给智慧的、勤劳的先辈们来完成。

在最后,两人对如何处理胡人问题进行过意见交换,最后两人不欢而散,很明显在对胡人的处理和安置问题上,两人存在着巨大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