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干宋

作者:任鸟飞 | 分类:历史 | 字数:173.2万

第三百九十五章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书名:干宋 作者:任鸟飞 字数:4583 更新时间:2024-10-16 11:13:42

听王楷说乾军打来了,而且是数十万大军压境,一直处变不惊的完颜仙儿,也不禁有些惊慌失措!

没办法,人的名树的影,金军已经在乾军手上吃了太多的亏,至今还有大量的金国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在李存的后宫当中,成为李存的玩物,为李存生儿育女。

完颜仙儿可不想她和她的四个女儿也成为其中的五员。

所以,完颜仙儿赶紧派人去通知驻守在开京城中的那勐安金军前来护驾,同时派人立即快马加鞭回金国求援。

见有危险以后,完颜仙儿第一时间想依靠的还是金人,而不是他这个丈夫,王楷的眼珠动了动,证明他的内心并不喜欢此事。

不过,王楷到底是一个从小就经历各种各样磨难打磨过的优秀政治家,所以,他很快就摒弃了这会误他大事的情感,而是赶紧趁此时机会跟完颜仙儿商量,将高丽京军全部调到开京,再赶紧从开京招募十万望军(也就是辅军)保家卫国……

完颜仙儿不着痕迹的看了一脸为国为民样子的王楷一眼。

完颜仙儿心中跟明镜似的,王楷这哪里是为国为民,而是想借此机会抓住主动权。

什么主动权?

是战是和?

还有,是继续“忠于”金朝,还是改换门庭去向大乾王朝称臣纳表?

换而言之,值此高丽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王楷想得并不是跟完颜仙儿夫妻齐心,共同抵御大乾王朝这个外敌,而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完颜仙儿甚至不无悲观的想,王楷说不准会在关键时刻背刺她,将开罪大乾王朝的责任全都推诿到她头上,用她来抵罪,以此来换取高丽王朝的苟延残喘。

当然,王楷这也并不完全是冤枉完颜仙儿。

是。

完颜仙儿跟王楷之间相处得不错,跟王楷的妃嫔、子女相处得也不错。

可屁股决定脑袋。

这些年来,金国跟大乾王朝之间的战争频发,金国也多次主动骚扰大乾王朝的边疆。

在这种情况下,完颜仙儿对故乡金国表现出来了强烈的爱国之心,她积极努力,使得高丽每次都出兵援助金国,进而使得高丽王朝直接倒向金国参与到了乾金两国之间的战争当中。

毫不夸张的说,大乾王朝这次前来攻打高丽王朝,那绝对是高丽王朝咎由自取,而这背后,完颜仙儿绝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此,完颜仙儿心知肚明。

老实说,完颜仙儿也不想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可是完颜仙儿又能有什么办法?

完颜仙儿之所以能当上高丽王朝的王后,甚至是垂帘听政,完全是因为她背后有金国的支持。

如果不是如此,王楷这个高丽王怎么可能对完颜仙儿言听计从,王楷这个高丽王怎么可能在他正值男人最好年纪的时候让完颜仙儿这个本该在他身下的女人垂帘听政,甚至于王楷怎么可能跟以武力逼得他成为一个傀儡高丽王的金朝公主恩爱?!

在很早以前,继承了她父祖辈智慧的完颜仙儿,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王楷翻身从新掌权之时,便是她被清算之日。

为了那一天到来时,自己的下场不是那么太凄惨,至少能留一命,完颜仙儿才故意跟王楷恩爱,故意跟王楷的妃嫔、子女相处得不错。

——完颜仙儿希望,那一天真的到来之时,她最后也能落得王楷的三姨母和四姨母那样的结局。

王楷的母亲是高丽权臣李资谦的二女儿——王楷的大姨母也是王楷的父亲王俣的妃子。

后来,王俣驾崩,王楷继位,李资谦为了控制当时还年幼的王楷,又将他的三女儿和四女儿(也就是王楷的三姨母和四姨母)嫁给了王楷,成为王楷当时唯二的妃子。

这样一来,李资谦就既是王楷的外公又是王楷的岳父(并且是双岳父),谁能比李资谦跟王楷更亲近?

借着这复杂又无比亲近的关系,李资谦架空王楷,权倾朝野,把持朝政,一度还想废掉王楷自立为高丽王。

金朝打得高丽王朝称臣纳表了之后,金国高层担心手握高丽军政大权的李资谦坏事,就派人毒死了李资谦,“还政王楷”,并以此居功,大肆插手高丽王朝的内政,后来干脆废掉王楷自己纳的王后恭睿太后任氏(任元厚之女),把完颜仙儿下嫁给王楷当高丽的王后。

王楷的三姨母和四姨母,也因为她们的父亲李资谦的倒台,而被清算,成了王楷的两个废妃。

不过,王楷的三姨母和四姨母虽然被废,但因为她们从小就照顾王楷,跟王楷的感情极好,又多次从李资谦的手上救下过王楷的性命,所以,王楷只是废掉了她们妃子的名号,实际上她们依旧在王楷的后宫当中生活,还都给王楷生过儿女。

如果真有一天,王楷能够翻身重新掌管高丽王朝的朝政,完颜仙儿觉得,她要是也能像王楷的三姨母和四姨母那样无名无分的生活在王楷的后宫当中,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此刻,虽然完颜仙儿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王楷的动机不纯。

但犹豫片刻过后,感觉她不能再把持朝政了,否则哪怕高丽王朝能够成功渡过此劫,她也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的完颜仙儿,最终还是同意了王楷的主张。

于是,王楷和完颜仙儿联名下诏,召集高丽京军立即前来京师勤王救驾。

搞定了高丽京军进京一事,王楷立即“得寸进尺”的跟完颜仙儿商量召集高丽王朝的大臣商议如何应对乾军就快要打过来一事。

连高丽京军完颜仙儿都让王楷调集到开京来了,完颜仙儿哪还能不让王楷召集高丽王朝的大臣商议应对乾军大举来打一事?

得到了完颜仙儿的首肯,虽然形势如此糟糕,但王楷还是暗暗在心中一挥拳!

一直以来,王楷之所以不敢违抗金国的命令,一直任由完颜仙儿垂帘听政,插手高丽王朝的朝政大事,不是因为他害怕金国放在开京城中的这一勐安人马,而是因为他害怕金国会在盛怒之下灭掉高丽王朝,弄死他们王氏全族。

如今,大乾王朝打来了,王楷觉得,他完全可以用大乾王朝来制衡金国,在其中大搞平衡之术,在夹缝中生存。

当然,面对大乾王朝来势汹汹,大有一举灭掉高丽王朝之意,王楷也很头疼。

但是,王楷觉得,只要他的姿态放得够低,愿意向大乾王朝称臣纳表,愿意向大乾王朝支付战争赔款,对了,李存不是喜欢美人嘛,他可以送一千个,乃至一万个高丽美人给李存。

可以说,只要李存愿意放高丽王朝一马,王楷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比如,他可以废掉完颜仙儿,再娶李存的女儿为高丽王后。

说白了,就像当初王楷成功在金人手下保住高丽王朝的江山社稷一样,王楷觉得,这次他一样能从大乾王朝的手上保住高丽王朝的江山社稷。

王楷这可不是盲目自信。

按照已故的李资谦的话来说就是:以小事大,先王之道也。

换而言之,高丽王朝的生存之道就是,中原王朝强盛,高丽王朝就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表;草原王朝强盛,高丽王朝就向草原王朝称臣纳表。

古往今来,这一直都是其不二的生存法则。

在王楷和完颜仙儿的召集下,一百五十多名高丽朝廷的官员来到高丽王宫开会。

这其中包括历仕高丽肃宗、高丽睿宗、以及王楷这一朝三朝,官至门下侍中的高丽名臣金富轼。

面对乾军的咄咄攻势,金富轼请求王楷下诏,集结诸路京军,以汉江天险布防。

开京城位于汉江以北、临津江以西地区。

金富轼的意思是,将高丽京军的六卫编为中、前、后、左、右五军,以前军和左军布置在开城及临津江以西地区,以中军和右军前进至开城东北长和洞、华藏洞地区,将后军及高丽京军的二军调入开京城中,依托开京城固守待援。

这样一来,高丽王朝既可以依托坚固的开京城固守,也可以控制汉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形成西起礼成江东至板门店长达数十里的防线。

金富轼说:“此必可保证乾军过不得汉江,退而言之,若乾军真渡过汉江,也可以此犄角之阵列寨于京师左右,或间隔五十里,或间隔三十里,结成连环营寨,以阻挡敌军,以护卫都城。”

金富轼又说:“防御汉江必须起用宿将,若外戚、宰执亲旧、省院吏族之类,皆不可用。”

金富轼还建议:“乾军凶勐,恐难以应对,可下令暨招十万望军,沿汉江修筑堡垒以作屏障。”

金富轼出身新罗王室后裔,他的曾祖父金魏英在新罗归顺高丽时,被高丽王朝任命为庆州州长,他的父亲金觐官至国子祭酒、左谏议大夫。他早年曾出使过赵宋王朝,与同行的朴寅亮的诗文一起被刊行为《小华集》而在宋朝流传,使高丽得到“小中华”的美称。他兄弟五人自幼熟读诗书,除了出家为僧的玄湛外,金富轼与其兄长富弼、富俏及弟弟富仪(富辙)皆“以文学进”,先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并且身居要职。

在高丽的一众臣僚中,金富轼算是头脑比较清醒的一个。

虽然金富轼也清楚,以高丽王朝的如今的军事实力,连金国都打不过,就更不可能打得过一向嚣张跋扈的金国都在其手上屡屡吃败仗的大乾王朝了,因此,王楷所想的转向大乾王朝称臣纳表,确实是解救高丽王朝的不二良策。

可金富轼比王楷看得更远的是,大乾王朝既然派了数十万大军前来攻打高丽王朝,肯定是预谋已久,很可能打得主意就是彻底灭掉高丽王朝,将高丽王朝彻底并入大乾王朝的版图当中,这种情况下,高丽王朝唯有展示出来让大乾王朝忌惮的军事实力,才能让大乾王朝改变初衷,否则高丽王朝肯定就危险了。

可是,以郑知常为首的西京两班的一众官员,坚决反对金富轼的建议。

——这除了因为双方看法的确不同以外,也因为开京两班和西京两班一直在搞党争,这就跟赵宋王朝的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党争差不多,双方都恨不得弄死对方,同时,不管一方主张什么,另一方都肯定反对,根本不问对与错。

简而言之。

郑知常等人的建议不外乎两点:一是乾军已经打过来了,时间太过仓促,根本没有集结军队、修筑堡垒的时间,他们觉得金富轼的建议根本行不通;二是既然已经决定向大乾王朝称臣纳表求和,何必再集结军队与大乾王朝交战?若再兴兵,岂不又让大乾王朝抓住把柄,指责高丽王朝议和毫无诚意?

王楷想了想觉得,郑知常等西京两班的人说的也很有道理。

但不调集高丽京军,肯定不行。

因为王楷调集高丽京军,可不光是为了防御乾军的攻打,更是为了驱逐开京城中的金军拿回他的王权。

于是,王楷结合了以金富轼为代表的开京两班和以郑知常为首的西京两班的建议,一边调集高丽京军前来勤王救驾,一边派人前去跟大乾王朝议和,劝乾军不要再来进犯了,万事好商量……

……

这天晚上,高丽开京的夜空上忽然坠落了一连串流星,大者如杯。

有人夜观天象,推测乾军很可能已经打过汉江,悲剧即将发生。

于是,开京城内浮言四起,人心惶惶。有不少市民连夜离开开京城,去往高丽西京一带避难。

西京两班的另一个话事人妙清借此时机,向王楷提议,前往西京避灾,进而提议迁都西京。

妙清认为,开京离礼成港太近了,对于拥有强大的水军的大乾王朝来说,以开京为都城,高丽王朝的中枢也就是高丽朝廷随时都有可能在大乾王朝的攻击之下,实在是太危险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乾军给一锅端了。

得说,妙清的建议,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尤其是目前已经证明了这确实是一个要命的事实了之后。

可妙清的建议却遭到了以金富轼为代表的开京两班的坚决反对。

金富轼针对妙清的建议,指出:“乾军不日便要到达汉江,若大王西幸,京军必乱,届时,乾军定然轻易便可打过汉江,若如此,乾军铁骑虽不及金军铁骑多矣,但亦非我高丽可匹敌之,没了汉江天险,大王何以逃得过乾军铁骑的追杀?”

王楷觉得金富轼说得很有道理,而且目前阶段,高丽王朝的真正话事人还是金人、还是完颜仙儿,他还不能完全掌控高丽王朝,因此他还不能轻举妄动。

于是,在金富轼的力谏下,王楷打消了前往西京的想法。

但王楷觉得妙清说得也不无道理,所以,王楷派妙清先去西京经营,为将来迁都西京做准备。

在妙清走后,王楷等高丽的君臣继续按照金富轼的建议部署。

在金富轼等人看来,高丽王朝派出数万京军精锐扼守汉江天险,乾军绝不可能这么快就过江。

这也是金富轼等人阻止王楷逃去高丽西京的原因之一。

可金富轼等人哪里能想到,正是他们的常识,彻底葬送了高丽王朝的皇室和宗室逃走的最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