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之黄巾崛起

作者:杨四毛 | 分类:历史 | 字数:3.6万

第四十一章 埋头发展 鲜卑袭扰

书名:三国之黄巾崛起 作者:杨四毛 字数:3237 更新时间:2024-10-11 10:46:31

和谈成功,彭济和张宁都非常高兴,带领所有要员都来迎接张淳。

没过几天,张梁和张桓也被接了回来,张梁还带着张桓亲自登门道谢。这样一来,张淳他们总算是冰释前嫌了。

张淳心想,现在太平教国也建了,百姓也安稳了,自己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呀,怎么一直没有梦到那老头子呢?

这就好比玩游戏,做完了一个任务回来,找不到NPC了,任务都没法交。

没办法,张淳只当是还没做到那老头的要求,所以开始专心研究怎么发展国家。

张淳通过研究发现,因为受现在的生产力水平约束,国力和人口是紧密联系的。人口多,能耕种的土地面积就大,粮食产量就高,粮食产量高,能养的人就多,这样就有更多的人致力其他的事情,而国力就会变强。

因为不限制人口流动,所以坤国优厚的条件吸引了黄河南岸地区很多的人迁徙过来。相比之下,坤国的人口相比其他州郡已经是最多的了。

在政策上,坤国的各项基本国政都已经实施,而且效果显著。

在张淳的建议下,张宁通过对《太平经》的理解,编出了一本讲述教义的《太平经义》,用于帮助普通百姓简单系统地学习太平道。而且还在里面详细规定了八十一条教条,要求教众必须遵守,并且相互监督,有违反者就会受到惩罚。

仅仅两年过去,坤国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太平经义》,并且对里面的教条严格执行。许多地方已经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乐环境。而且人人学习张宁的《太平气诀》,整个坤国百姓的体质,都大大增强。

不但张宁编书,张淳把自己脑子里的所有科学知识也都编著成书,先教会张宁手下的传道师,再让传道师教给其他人。

有了印刷术的支持,全国各地都兴办学校,信都还设立太学院,只要考试合格的人,都能进入太学院学习高级知识。

张淳还主持成立了一个科技局,设立在工部辖下。招了些能工巧匠,专门搞各种发明。一些现成的东西张淳直接教他们,一些张淳只懂皮毛的就给他们说个大概,让他们自己去研究。

比如轴承,张淳只和王能画了一个大概的图形,说明里面的构造情况,王能没花三天时间就给他做出来了一个,而且装在马车轮上效果显著。

最耗费张淳时间的是制作火药,张淳只记得火药的材料是硫磺,硝石和木炭,但是怎么配比他却不知道,足足试了半个月,才找到了正确的配比。

得到火药的那一刻,张淳都高兴疯了,以为马上就可以造枪造炮,称霸世界。但是现实狠狠给了他一个耳光。首先制造出来的火药根本没有足够的冲劲,打出去的子弹没有太大的杀伤力。再一个制作的铁管只要用到十多二十次就会烧通或者变形,根本扛不住高热量。而且火药难以保存,动不动就上潮,存放时间稍微长一点就点不燃了。

受到打击后张淳才算是认清现实。历史上唐代就发明的火药,为什么到了明朝才算是成熟地进行武器化。是因为古代人傻吗?不是,是因为火药要发展成武器,还需要许多额外的条件,比如冶炼技术,采矿技术......

不过张淳并没有放弃,专门在科技局设立了火药小组,负责天天研究怎么把火药变成武器。

除此之外,张淳还成立了一个蒸汽小组和一个电力小组。他认为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萌芽,只要他开了头,哪怕是只提出一两个字,有人不断研究就会不断有新发现。

也是穿越过来直到现在,张淳才算是把他所有的知识都奉献了出来。这两年来坤国太平安康,张淳也不用操心军事,所以基本都是在科技局里搞发明。

小到农民用的锄头耕具,大到攻城用的铁甲冲车,都是科技局的成果。

由于突飞猛进的发展,信都人满为患,张宁开始在巨鹿兴建新的都城。

而天下变化的不止是坤国。汉朝与坤国签完和约之后,让董卓戴罪立功,领军进入凉州平叛,董卓大胜。接着皇帝同意曹操他们的上奏,削减宦官的权利,提拔重用许多党锢之人。又废刺史,在各州设州牧,允许各州各郡自己建立军事力量,守卫地方。

这样一来,许多打着黄巾军旗号造反的人,也纷纷逃进坤国避难。坤国一下招揽了不少人才。

可惜并不是事事都顺利,坤国越是富庶,鲜卑南下劫掠的次数就越多,短短一年之内,侯猛和董全已经上报了十余次与鲜卑的对战。这还是被遇到的,没被遇到的次数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代郡和上谷简直不堪其扰,于是这年二月,刘焉上奏张宁,请求出兵讨伐轲比能。

张宁召集各位议员,开始商议对策。

张梁先开口:“那鲜卑蛮族,胆敢袭扰我国边境,必须派大军清剿,将它们赶出边塞!”

“听闻轲比能的部众,多达数万骑,想要打败他们,可不是易事。”孔牧顾虑道。

“圣君励精图治,如今坤国虽不算国富民强,但是打这一仗的钱粮还是足够的。微臣只怕若是我们举大军北上,而汉室从河南突袭,我们腹背受敌,就危险了。”郭伦也非常谨慎。

“不怕,上谷和代郡都有长城作为屏障,只需给我五万大军,我就可以把轲比能赶出幽州!”张梁大声说道。

“王爷,长期以来,匈奴一直是秦汉两朝的心头大患,简单的把他们赶出边塞,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除非和当年汉武帝一样,把他们赶出漠北,远走千里才行。”说话的人是田丰。因为他提出新政有功,被调到信都,后来一位议员因病辞职,张淳就把他推荐了上来。

“以我们目前的兵力,恐怕难以出塞追击。而且轲比能只是鲜卑中的一支,即便把他逐出漠北,其他部族也会代替他现在的位置。鲜卑之所以难于清剿,在于他们居无定所,在草原上随意旅居。而且人口分散,部族星罗密布,难以伤其根本。”彭济也觉得出兵讨伐的难度太大。

“剿灭他们固然困难,但是也不可能放任他们吧?加强边关守备,再派一支精骑,发现鲜卑再南下袭扰,就围而歼之,只要他们吃了几次苦头,就不敢再来了!”张宝提议道。

“嗯,三叔说的不错,即便不能把他们赶走,也该让他们受点教训,免得让他们以为我们坤国是好欺负的!”张宁同意张宝的办法。

“其实自古以来对待匈奴就是如此,小扰不管,大扰必惩。只是现在才二月,天气寒冷不宜出兵,最好等到四月以后,天气转暖了再挥军北上不迟。”说话的这人是吏部尚书,司马璋。

“圣君,其实还有一计,可以不费兵卒就能将轲比能逐出塞外。”田丰就是有各种坏心思多,这也是张淳欣赏他的地方。

“田大人有什么计谋,快快说来!”听说有这么好的办法,张宁怎么会不激动。

“鲜卑如今因为王权之争分成了三部,轲比能只是其中一部,西边太原和雁门地区有一部,首领为步度根,而东部鲜卑又分为三部,其势力弱小以不足为虑。”

“步度根与轲比能向来对立,常有征战,我们只需向步度根示好,支持他东进征讨轲比能,开放几个小城给他用作补给,再支援些钱粮。我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不得不说田丰这个计策真是毒,但是对于张淳他们来说却是妙计。

“不错,微臣同意田大人的办法,只要派个善于游说之人前去,此计定能实行!”彭济也觉得田丰的办法好。

“我也同意田大人之计,况且现在才二月,我们拿两个月的时间来试试,如果不行,再出兵也刚好撒?”张淳见时机正好,也赶紧表态,免得一个会议开下来别人发现他一句话不说。

“那好吧!既然哥哥愿意当此大任,那就派哥哥出使鲜卑,务必说动步度根,让他出兵讨伐轲比能!”张宁一本正经地说道。

“呀!圣君,我没说我要去啊!”张淳弱弱地申诉道。

“是吗?难道是我听错了?那众位爱卿,觉得派谁去最为合适呢?”张宁朝其他人问道。

毫无疑问,堂上九个人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看着张淳。“圣君,景王绝对是出使的不二人选!”

“呵呵......哥哥,莫非是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张宁笑道。

“啊......既然众望所归,那我就谨遵圣谕,即日启程前往雁门!”张淳无奈道。

商量完事情,大家走出大堂,正在下台阶的时候,彭济开玩笑道。

“哈哈,景王,前次去洛阳,你马车里装了八个倭国贡女,此番出使鲜卑,不知道要带多少美女回来啊?”

“额......上次是她们要跳河,我救起来的,根本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张淳急忙解释。

不过解释归解释,但是好像没人相信他。

“哎......王爷,自古英雄多风流,王爷年纪轻轻,多收几个美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惜老夫年老体衰,心有余而力不足咯!”彭济笑道。

“哈哈,我看彭大人老当益壮嘛!怎么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呢?”孔牧也参与进来了。

“哈哈哈......”众人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