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 分类:历史 | 字数:8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82章 处理方案
五日后,朱棣也带着一大队人马来到了密云,何秋领着朱高炽和朱高煦来迎接他。
朱高煦看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朱棣,语气中带着兴奋:“以后我也要像我爹这样,文武双全!”
朱高炽则是满怀艳羡,然后又看了看自己明显超标的体重,苦恼的低下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何秋一看就知道,朱高炽这小胖子,又在想些有的没的了,就鼓励他道。
“没事,你多减减肥就行了。而且最近负责后勤的事不是管得挺好的吗?”
看着面带鼓励的何秋,朱高炽鼓足勇气,重重的点了点头。
回到营地后,朱棣也没顾得上先和朱高炽俩人见面,而是先去和蓝玉喝了一顿心思各异的庆功酒。
晚上,有些醉醺醺的朱棣来到了何秋的营帐所在,一点也不客气,直接让何秋给他端茶倒水。
何秋撇了撇嘴,要不是看在媳妇的面子上……
朱棣喝了点茶,解了下酒,微眯着双眼,说道。
“何秋,你觉得这些投降的蒙古人靠谱吗?”
何秋嘿嘿一笑,“可靠,现在的他们可靠的很着呢,恐怕你和蓝玉赶他们走,他们都不愿意走了。”
朱棣脸上带着些笑意,继续问道。
“此言何解?”
何秋看了两眼朱棣,这人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现在用刀剑逼迫他们和平了,不过恐怕等不了二十年,这群人就又要叛离大明了。”
“这都是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啊!”
朱棣丝毫不奇怪的点了点头,说道。
“已经不错了,我也不希望大明再把时间放在他们身上。”
顿了顿,接着说道。
“北元留给大明好大一个烂摊子,想要达到你描述的那种世界,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了……”
何秋默默的点了点头,可不是吗,想要从大明跨步到工业社会,就是最简单的蒸汽时代,都不知道要多少年的努力!
何秋只能安慰朱棣说,“这不是现在的你该关心的事,就看你父皇的了。”
朱棣和何秋对视了一会,突然笑了起来,“也对,也对。”
朱棣很快又问道:“朝廷一定会征询我和蓝玉对这些蒙古降人的处理意见,你现在心里有什么方案没有?”
何秋低着头,默默思索着。
若是按满清的做法,那肯定是极为稳当的,同样是封建社会,前后相隔不过两百多年,鞑清时期的蒙古就没有反叛过了。
要说稀奇,那也是一点都不稀奇,究其根本就是一点,联姻。
鞑清的皇室,乃至皇帝的后宫里,从来都不缺少蒙古王公们的女儿,而历代清朝的公主,哦,不对,格格们也一直有大量外嫁到蒙古的传统。
双方相互联姻多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盘根错节,双方亲如一家。
除了联姻,还有封官,砸钱给赏赐,每年鞑清要在蒙古王公身上砸几百万两银子!有钱拿,有官做,哪个蒙古王公愿意反叛,做杀头的买卖?
但是对于是汉民族为主体统治阶级的大明来说,联姻这种做法就做不到。
不管是朱元璋亦或是朱棣,外加朝廷的百官们,都不会允许皇室血统沾染上外族的血,但若是不让蒙古王妃生的儿子做皇帝,双方的矛盾其实会加大。
至于封官许愿,大加赏赐,对于现在穷的叮当响的大明来说,也是不能去做的事,一年岁收不过千万,给蒙古砸百万,脑子抽了?
倒是推行黄教的手段,很值得大明学习。
在蒙古草原上建造大量的喇嘛庙,鼓励蒙古人信教,信了教,那就要信有来世,这辈子过得不好,等下辈子,极大地削减了蒙古人的反抗精神。
再者,这些喇嘛庙都是固定的,如果信了教,蒙古的部落也就很难迁移的太远,一般就在喇嘛庙附近活动了,这样极大的有利于中央王朝管控蒙古部族。
最狠的还是减丁,只要信了黄教,不管一家有多少个兄弟,只能留一个在家里结婚生子,其他人统统进喇嘛庙,念经当和尚!
在家干活,可以结婚生子的那个,每天累得要死;去庙里当和尚的,从小在庙里长大,宗教氛围浓厚,这两种人都很难升起反叛的念头,草原自然就稳固了下来。
若是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措施,最好的就是“大杂居,小聚居”,可是要做到这点,需要基层有极大的动员能力,也能妥善处理好百姓迁移过程中的衣食住行问题。
就何秋来看,现在的大明应该是很难做到了,而且对于外族人成批次的进入中国腹地,恐怕朝堂诸公心里也会有不少疑虑。
再狠一点,学习欧美“先进经验”,那就是把这些蒙古人变成奴隶,底层和上层分开对待。
本来大明国内也有很多工程要做,若是能拿到一批免费劳动力,那就是一件大好事了,至少,何秋想要推广的水泥路,就不缺人干了。
思来想去,何秋也只很难想到一个非常妥帖的处理方案。
若是按照何秋的真实想法,那就只有一条路,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或者说发展生产力。
当机枪发明出来后,大明的百姓就会发现,原来草原的游牧民族是这么能歌善舞。
正当何秋还在思索的时候,朱棣有些疑惑地推了推他的身子,喊道。
“何秋?何秋?!”
“嗯。”
何秋总算是回过神来了,他看了看朱棣,就把自己心中的这三个方案一起说了出来。
主要就是建庙,让蒙古人信教,隔绝高层和底层,还有把这些蒙古人内迁,让他们当奴隶一样,为大明做工。
优缺点也一一点评了下,看朱棣怎么选了。
朱棣皱着眉头,听完何秋的这几个方案。
忽然哑然失笑,对何秋说:“原来你也有不成熟的时候啊。”
何秋有些纳闷,反问道:“怎么不成熟了?”
朱棣点了点他,说道。
“你前面那些想法都挺好的,但让蒙古人帮我们修水利,开矿等等,这条就明显不现实!”
何秋奇怪了,他心说朱棣看着也不像有什么道德洁癖的人,难不成是觉得这个方案不够仁义?
没等他问出来,朱棣就笑着和他说。
“你这个方案放朝堂上,是一定会被否掉的,朝堂上的‘君子’们会嫌弃这个方案不能彰显儒家的仁德。”
“真正做事的,从过军的也会反对,你也不想想,有几十万异族人,在我大明国内,一起拿着工具挖渠开矿,一旦发生动乱会是多么可怕的事!”
“若是想妥帖的管理这几十万人,花费的经历太大,还不如直接征发徭役!”
何秋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
历史上很多动乱都是矿工们掀起来的,比如大明正统年间的闽浙一带就多次发生矿工起义,这离现在也不是多么遥远的事情。
于是何秋露出了些许不好意思的笑容,“好像是这么回事,这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朱棣脸上满满的开心,总算让他又打击了何秋一次,自从何秋当了朱棣女婿,朱棣就一直想在何秋身上挑点刺,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毕竟这个女婿太出色了,也会让朱棣这个老丈人当的挺不是味的。
朱棣稍稍打击了下,就立马转了口风。
“不过你前面的几条建议还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黄教的事,我觉得可行性极大。”
何秋面带得意,这可都是历史经验,能不好吗?
不过何秋头脑也很清醒,他不无忧虑的跟朱棣说:“这些政策好是好,但是怀柔的力度还是不够,恐怕草原上还是安定不下来啊!”
朱棣极为霸气的摆了摆手,有些傲慢的说道:“他敢再反,我就再打!”
何秋挺无语的,打一次仗要花多少钱,你自己心里没数啊?
总不能每年朝廷稍微有点结余,就全部投入到北疆的战事上吧?这样朝廷的财政迟早有一天要被拖垮!
何秋很快就向朱棣讲了这件事,谁知道朱棣很是无耻的说道,“这不是有你吗?至少北平都司和我的燕王府是不愁钱的!”
何秋:“……”
说白了,现在朱棣也就盯着何秋这一只羊捋了,压根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
何秋忍不住开口道:“其实你要给我足够的工匠,和足够的学我这门学问的学子,我能让草原人都变得安居乐业,能歌善舞!”
“哦?”
朱棣精神一振,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何秋,想让他说出个一二三来。
何秋就简单的和他说:“火器!就像我之前拿出来的那种机关枪,你觉得有了这种东西,草原人还敢叛乱吗?”
“是他们生的快,生得多,还是我造枪造子弹来得快,来得多?”
朱棣立马就想起当初何秋拿着ak扫射的壮举,这要是大明自己能生产出来……
嘶!
那可真的就不得了了!
不说区区一块草原的地,就是周边的安南、朝鲜,哪个还敢于捋大明的虎须?
朱棣满怀期待的问何秋,“要做到这样,大概需要多久?”
何秋这才有些扭捏,带着点心虚的比划了个五。
朱棣试探的问道,“五年?”
何秋摇了摇头,无奈的瘫在椅子上,长叹着说道:“五十年!这还是朝廷全力支持人来学我讲的物理化学等知识,所需要的最短的时间吧!”
朱棣差点没被何秋气死,五十年,五十年后他朱棣恐怕都已经入土了,就是没死,也都七老八十了,这不等于白说?
朱棣很是扫兴,嘟囔道:“还要这么久,真是好没道理!”
何秋白了他一眼,气哼哼的说道:“这样的大杀器,能是一夕之功就造出来的?”
朱棣张了张嘴,不吭声了,摇头晃脑半天,一个人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