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 分类:历史 | 字数:80.2万

第211章 整理资料

书名: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字数:2270 更新时间:2025-01-25 01:40:13

打定了这个主意,何秋也有他的办法,那就是先让朱元璋从追查太子之死,打击这些官员的事中抽出身来。

一旦朱元璋把重心转到改革上,朱允炆的种种不合适,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他那层忠孝的皮能蒙上一时,可是能力是装不出来的,就说他今天的行事之轻佻,何秋给出一句‘望之不似人君’的评价都一点不为过。

事情若是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恐怕朱元璋也会非常失望,不过是面上不会多说朱允炆什么就是了。

何秋和善的看着眼前的这两个小家伙,拉着他们一块到了后院,院子里还有原来知行书院的一些人,比如杨少峰、陈四维等等。

朱高煦有些惊讶的看着他们,“诶诶,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陈四维憨厚的一笑,回到。

“刚来半天,是前些日子燕王通知我们,说老师要让我们来应天府一趟。”

何秋在蓝玉跟他说,太子之死可能有问题的时候,就让朱棣从知行书院挑一些靠得住的人来一趟。

当时还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希望能在应天府有些可用的人手,最好能在应天府弄出来点‘祥瑞’,也好逃过朱元璋的清洗。

毕竟万一把事扯到朱棣身上怎么办?牵扯到蓝玉,就有一定的可能牵扯到朱棣。

这和历史上也完全不一样,北元是被一扫而空,而且太子的死又和藩王有一定联系,谁知道朱元璋会怎么看这个能征善战的四儿子?

至于现在,这些人来的也确实刚好,何秋打算把近一年来,朝廷邸报上关于改革的数据全部统计出来。

何秋看着眼前这些班底,说明了这次的目的。

“我这希望咱们能把改革后的变化,统计出来,献给陛下,让他明白改革的必要性。所以,这段时间,就辛苦大家了。”

杨少峰点点头,十分的激动,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加入这样的大事!

何秋带着他们一起辛苦了四五天,脑袋忙的昏昏沉沉的,总算把这些数据全部整理好了。

幸好知行书院的人来的够多,要是只有朱高炽哥俩,没有个把月绝对弄不完。

这还只是统计的改革的试点地区,不过四个府,若是真的到了推行天下的时候,就绝对不是这么简单就能统计好的。

何秋已经预见到,那时候朝廷该多缺懂得数算和复式记账的人了。

不过现在不是想那么远的时候,何秋拿着这些数据,认真的看完,随后就打算进宫面圣了。

蓝玉悄悄地来到燕王府,他是知道这段时间何秋在做什么的,有些心情复杂的问道。

“你觉得这有用吗?”

何秋沉吟片刻,忽然笑道。

“做了不一定有用,但没做,肯定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抖擞了精神,何秋就带着手中的材料,进宫去见朱元璋了。

朱元璋最近处理政务都有些懈怠了,更何况见何秋这样的小事?不过考虑到何秋还是皇孙们的老师,朱元璋还是勉力见了他一面。

“陛下,臣此次前来是为了恭贺陛下。”

朱元璋抬了抬眼:“有什么喜事?怎么就恭贺我了?”

何秋站直了身子,向朱元璋汇报到。

“陛下,近日臣和身边的一些朋友,联手整理了改革以来,选为试点的四府数据,改革之功已然有所显现。”

“这四府,平均田赋增长了三万六千石有余,商税增加了五万两,就是丁税也没在像以往那样拖欠着,而是收上来了两千多两。”

朱元璋有些意兴阑珊,说道。

“嗯,还不错,但是你不是教导皇孙们,为何又关注起改革的事了?”

何秋也不尴尬,和朱元璋说道。

“改革之事,本就是由臣所提,现行的一些改革措施也是臣先提出了想法,如今改革已经一年有余,当然会关注这些。”

“而且眼下陛下力行改革,总不能让皇孙们站到陛下的对立面,所以我更要理清改革的数据,以此向各位皇孙说明改革的必要性!”

朱元璋总算来了点兴趣,看向何秋问道。

“那这样的改革数据,你觉得能让诸位皇孙支持改革吗?”

何秋微微一笑说道。

“陛下,您不应该这样看改革的数据,如果单出这样看,只会觉得改革的效果也不是很突出,可实际上,改革的成效十分惊人!”

朱元璋看何秋说的信誓旦旦,有些好奇的问道。

“你是从哪看出来成效惊人的?”

何秋从怀中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图表,呈给朱元璋。

“陛下,您一看便知。”

朱元璋接过图表,果然一目了然。

上面标的很明白,一张是改革前后四府的土地占有情况对比,一张是改革前后的纳税人情况的对比。

何秋还在一旁细细的给朱元璋解释。

“陛下请看,改革前,大体上是小民缴纳赋税,这些普通百姓缴纳的赋税份额超过八成,可是当地的士绅纳税不过一成。

可是改革之后,士绅们缴纳赋税的比例提高到了四成,百姓只纳六成,还有商税能够一缓当地百姓的赋税压力。”

“如此一来,当地百姓负担降低,但国用还有所增加,这难道不是改革最大的成效吗?”

朱元璋两眼放光,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

这可比朱元璋听朝廷上官员们的汇报,直观得多。

一开始听到那串数字,他朱元璋不也认为改革的成效不算太大吗?

可是经过何秋这些图表的解释,这成效岂止是大?!

朱元璋盯着这些图标,口中说道。

“你继续说下去,这不还有个土地图?”

何秋定了下心神,说道。

“这土地图里就能看出来,士绅们占据了当地将近五成的土地,可是这纳的赋税比例不过区区一成,可见这是极为不合理的。”

“究根结底,有朝廷针对学子们免赋,官员不交赋税的缘由,也有之前这些士绅藏匿了土地。”

“在改革前,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就是朝廷一直打击兼并,也没能解决,为什么?”

“百姓人多地少,却要纳很重的赋税,同样一亩地,百姓和士绅在这块地上的回报率相差就很大,若是为了活下去,百姓很多就会选择把土地转给这些士绅,自己当他们的佃户,这样一来能逃掉赋税,只用给士绅交租。”

“相比之下,百姓的负担甚至变轻了。”

这样的道理,之前的朱元璋是不太能理解的,他只能看到自己一直打击兼并,打击贪腐,情况就是不能好转。

但现在何秋把这些图往他眼前一放,以往想不通的道理,一下就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