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诸子百家上册

作者:掉坑王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25.1万

公孙衍

书名:诸子百家上册 作者:掉坑王子 字数:2605 更新时间:2025-01-23 01:40:24

公孙衍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大约和张仪差不多,战国魏国人(今陕西华阴),合纵人物。

抢答题。现在开始。和张仪同时期的合纵者是谁?

苏秦。

好,蓝队得一分。“五国相王”是谁搞出来的?

苏秦。

好,蓝队又得一分。绿队加油,脸不要那么绿嘛。下面继续,最早五国合纵打秦的组织者是谁?

苏秦。

蓝队——咦,阁下是谁?

公孙衍。

没听说过。你有事吗?

上面所说的全是我干的。

看你气色不太好,你没事吧。

我冤魂不散呀!我被埋没了两千多年,你说我脸色能好吗?不过,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估计喝多了。保安,来,把这位老先生轻轻地抬出去!

(公孙衍不停挣扎)真的,真的是我做的。是司马迁记错了呀。我是诚实小郎君,不会骗人的。

选自《史记》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整理的《战国纵横家书》。它的中心思想是:公孙衍:我招谁惹谁了我!

进入正文。那个,公孙衍先生,先止住悲伤。

公孙衍,年轻事迹全无(别哭,别哭)。不过,他的祖上不差,可能也是某国的国君,所以才姓公孙。

公孙姓的来源,除了一小部分来自黄帝的后裔(这个还有争议),最主要的是来自各诸侯国公子的后代,即公子的儿孙,他们都以公孙为姓氏;如商鞅也叫公孙鞅等。所以以此推断,公孙衍祖上不差。

当然,这也只是个人猜测(公孙衍先生,别用这样眼神看我嘛,我已经很给力了)。

公孙衍应该很早就在秦国任职,也很有能力,所以商鞅死后,他就被任为大良造(秦国最大的官职,类似于其它诸侯国的上卿,即相国;之前是商鞅担任的)。

他的军事能力也不错,之后开始帮秦国攻打魏国的河西之地,除了几个最重要的据点,其它的都拿到手了。

然后,张仪来了。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那最后几个地方从魏惠王那儿忽悠过来。公孙衍那个郁闷呀,老子辛辛苦苦没打下来,他居然张张嘴就给办了;从此看张仪的眼光都是火辣辣的。

谁知不久之后,张仪又不费吹灰之力,把原属于公孙衍的相国也捞到手了。公孙衍一看,不行了,再这样下去,连命都要被张仪玩没了。于是,他带着满腔的仇恨(只针对张仪,然后殃及秦国)离开秦国,来到魏国。

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就上铁路。铁路——打住,打住。

因为他的能力卓越,所以在魏国,很快就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当时惠施任相国),从此开始了他合纵的后半生。

当时,魏国经过魏惠王的折腾,已经是千疮百孔了,瘦得跟竹竿似的。不仅秦国天天拿大棒捶它,底下的楚国也偶尔过来敲两下。不过,威胁最大的还是秦国。

公孙衍知道,单打独斗打不过,乱拳打死老师傅。有感于此,他开始到各国游说。最后,他成功地把魏、韩、赵、燕、中山五个相对较小的国家联合起来,互相称王,来共同对付秦、楚、齐等大国。史称“五国相王”。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合纵”的产生,比张仪的“连横”还早些呢。

但是公孙衍还没开心多久,秦国就派张仪到魏国,软硬兼施,话不多说就把魏惠王忽悠进了连横队伍。再加上楚、齐的反对,第一次合纵没一年就破产了。

同时,张仪还和也主张合纵的魏国相国惠施对喷,并把对方喷回了老家,自己当了魏国相国,暗中帮助秦国。公孙衍只好又跑到楚国,每天做小人扎他(我猜的!)。

三年后,魏惠王临死前回过神来,把张仪赶走,召回公孙衍任为相国。在新任的魏襄王的肯定下,他开始了第二次合纵联盟。

这一次,公孙衍联合了魏、赵、韩、燕、楚五个国家,并组织五国兵马,由楚怀王做为“纵约长”,一起来攻打秦国。

这是首次的五国攻秦。之后孟尝君、苏秦、信陵君等也都搞过,只是参加的国家不尽相同。

可能觉得还不过瘾,公孙衍又跑到秦国后方的义渠国,说动他们,从背后给秦国一刀。这义渠国是西戎(念“容”)的游牧部落,是当时秦国西北部最强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也常常和秦国动刀动枪的。

秦国一看,这可玩大了。它先派兵去顶住后院的义渠国,再送大量财物给楚国,拉亲戚攀交情,表哥表哥地拼命喊。

这表哥可不是瞎喊的,所以,有必要说一下秦楚的关系。

早期时,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好,秦穆公还曾帮过晋文公即位。成语“秦晋之好”,说的就是当时的情况。但是晋文公死后,发生了著名的“崤(念‘萧’,第二声)之战”,晋国把当时远征的秦军打得全军覆没,从此两国关系恶化。

与此同时,楚国也常常被当时最强大的晋国欺负,于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秦、楚开始越走越近。之后两国还因此互嫁闺女,所以算起来也确实是表亲关系,而彼此之间也常常相互帮忙。尤其在孙武和伍子胥占领楚国的郢都后,还是秦国派兵帮楚国,才赶跑吴国的。

所以最后架不住感情攻势和物质诱惑,楚怀王被说动了。

于是,在攻打秦国时,楚怀王拿钱不办事,燕国也站得远远的光看不动手,真正出力的只有魏、韩、赵。结果可想而知,联军被秦国打得一塌糊涂,第二次合纵也失败了。

而魏国最倒霉,伤亡最大。更倒霉的是公孙衍,马上被解除了相国职务。没办法,公孙衍只好前往韩国。不过因为他的名声大,很快又被任为韩国相国。而在他走之后,魏国也被张仪热情地再次忽悠进连横的小家庭。

在韩国,公孙衍仍然不死心,还在各国之间奔波合纵的事,只是最后都被张仪破坏了。在张仪死后第三年,秦国派兵大败韩国,公孙衍因此而被牵连,被免去相国职位。

之后,他心灰意冷地离开韩国,据说还去齐国为官,最后终老齐地。

公孙衍没有留下什么书籍,估计他也没什么好心思写。

也总结一下他吧。

其实,公孙衍是一个非常有远见和策略的人。不说他的军政能力,他首创的合纵,对于当时除了秦国外的各国,是最好的生存方式,没有之一。尤其是五国合纵攻秦的创举,更是让他名扬天下。

那时大家都称他为“犀首”,就是犀牛的角,有带头大哥的意思。当时孟子的弟子景春评价他和张仪,说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评价可是老高老高了。

只是因为他对秦楚关系的错估,再加上各国国心不齐,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才导致最后攻秦失败。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而同时,公孙衍又是一个很悲催很悲催的人物。不仅他的几次合纵都没成功,他的光辉事迹后来也全被司马迁安到苏秦的头上,如与张仪斗法、合纵攻秦等等。那时苏秦还是个愣头青,还没上场呢。

另外,史书上也很少有他的文献记载,慢慢地就隐没在历史中。所以他也算是一个悲情英雄,只比吴起稍好点,没有身后被骂。

不过,不是还有另一句话:不怕被骂,就怕被忘。之前不是还有很多明星网红,故意找茬让人骂,借此一炮走红或刷存在感的。

当然,这种存在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