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诸子百家上册

作者:掉坑王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25.1万

廉颇

书名:诸子百家上册 作者:掉坑王子 字数:3820 更新时间:2025-01-23 01:40:24

廉颇

廉颇,生卒年不详,可能比蔺相如、白起小些。嬴姓,廉氏,名颇,战国赵国人(一说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

天上飘着鹅毛大雪。

廉颇一哆嗦。奶奶的,刚才还好好的天,怎么下起了大雪?我也够矬,昨晚忘看黄历了,偏偏挑今天脱光衣服去请罪;不脱光又觉得不够诚意。算了,忍一忍吧,还好背上有这捆荆条,多少挡点风。

走出院门,下人迎了上来:“爷,今天去哪儿烧烤?”

“我先把你烤了!去蔺府。”

到了蔺府。

蔺相如迎面来个大熊抱:“哎哟,小廉,这么客气,亲自给我送柴火;我家还有不少呢。”

廉颇一把推开他:“这不是柴火,这是荆条。”

“荆条更好,更硬更耐烧。哎哟,这我更不好意思了。来人,赶紧把它搬后院去。”

“不是呀,这个不是送给你的。”

“哈,我明白了。哎哟,我太高兴了,难得小廉去烧烤会叫我。我去准备准备。”

廉颇都快哭了:“大哥,你让我把话说完好吗?是这样的。之前我不懂事,老看你不顺眼,没事就挑你刺,对你吐口水,扔菜头,还到处说你脚臭。我知道错了,今天是来让你揍的——你别这么个笑咪咪,看得我心里更没底——不过,大哥,那个咱先说好,别打脸行不,下手能轻点更好。”

“哎哟,小廉,看你说的,我怎么舍得打你呢?打在你身,疼在我心。你别发颤嘛。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才挺立在强秦前头。有你我两大金刚在,任他白起也无奈。不说了,咱哥俩去喝两口,再结成生死之交如何。不过,我最近手头有点紧。。。。。。”

(廉颇心里活动:我比他年轻又强壮,就这么定了生死,太亏了吧!等等,重点的好像不是这个——)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就是著名的“负荆请罪”;好吧,具体情景和我编的有出入。

廉颇的早年情况不明,只听说他从小就很猛,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长大后,他也去参了军,因为勇猛善战,渐渐升到了高级军官。

之后,就发生了乐毅联合五国、攻打齐国的事。

赵国因为没吃饱,第二年,又派廉颇带队,深入齐国继续攻打。这是廉颇首次在史记中出头,结果大出风头(蔺相如还在场外伸头等待,呆会才能上场)。

所谓破鼓万人捶,不捶白不捶。廉颇死命捶齐国,把靠近赵国的齐地捶了好多回来。当时的赵惠文王开心得要命,马上封廉颇为上卿。廉颇也因此开始在诸侯中显名。哈哈,有资本得瑟了。

这之后,就是蔺相如上场,然后完璧归赵,还得到了上大夫的奖品。不过此时两人还不是很熟,也没啥可冲突的。

接下来的几年,秦昭王怀着怨念,派白起攻打赵国。廉颇在野战上不是白起对手,但守城却有一套。他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在丢了几座城后,终于遏止住秦军的攻势。秦昭王不得已,只好请赵惠文王去渑池喝茶。

赵惠文王不敢去,廉颇和蔺相如就鼓励他,给他打气。在把赵惠文王送到边界时,廉颇还说,有鉴于楚怀王的前车,大王只管去,三十天不回来,我们就重新立个王,断了秦国绑票勒索的念头。

赵惠文王心里骂呀,你这是断我的念头呀。

幸好渑池之会有蔺相如拼着再死一次的狠劲,最后得以圆满完成。蔺相如的职位也跟坐火箭似的,嗖的就飞到廉颇头顶转呀转。

把廉颇气得。要不是老子带兵在边界上压阵,以秦昭王那翻脸不认人、比牛皮还牛的皮带,哦,不是,是比牛皮还牛的脸皮,你姓蔺的小子还想活着走出渑池!好了,现在没我什么事,还踩到我头上那个那个的。老子跟你没完!

没完的结果,就是负荆请罪。

这里再次说明下。现在的很多漫画呀、书籍插图呀什么的,把负荆请罪时的廉颇,画成满头白发的糟老头,是错误的。当时廉颇还不到四十呢(廉颇:奶奶的,我有那么显老吗?)。至于戏曲里的白发白胡子,那算是一种戏剧特有的表现手法,会夸张些,倒勉强可以理解。人家曹操都不吭声呢:我脸有那么白吗!

请罪完,蔺相如和显老的廉颇从不熟,到较劲,再到生死之交哥俩好,赵国也进入了强盛的时期。当然,只是相对其它诸侯国,不跟秦国比。

秦国也没空比,它正欢天喜地地打着楚国。在白起把楚郢都撬了之后,秦国又把主力拉回来,不过主要的是针对魏国和韩国。在这两个苦命的家伙被打得欲仙欲死时,也就是负荆请罪的第九个年头,秦昭王又尝试着去攻打赵国,但都被廉颇和赵奢给打回去了。

再四年后,赵惠文王撒手人世,赵孝成王继位。这一年,也是范雎被封为相国的那一年。

这个赵孝成王,是赵国的倒数第三个君主,比他老爹赵惠文王差的可不是一两条街(不过值得他安慰的是,他的后面两代比他还要差)。因为刚继位时他年纪小,所以年少轻狂,又贪,又倔,不听劝(连蔺相如的也不听),这才导致长平之战被坑了四十五万的赵军,也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不过长平之战后,他的锐气被挫了,这才开始醒悟,并重用廉颇,使赵国免于马上被灭。

要不怎么说,人哪,要撞几次墙,掉几回茅坑,才懂得绕道。

在赵孝成王上位的第四年,白起将上党郡切割分离出去。韩国已经蔫了,就顺手把上党郡送给秦国:拿去吧,欧巴!不过上党郡的郡守冯亭挺硬气,不肯,转头把上党郡要送给赵国。

赵孝成王高兴得不得了,这么大的馅饼,不捡白不捡。于是他不顾蔺相如和廉颇的苦苦相劝,立刻派平原君去接管上党,又派廉颇去长平接应(长平在上党的东南方不远,是军事要地,也是当时秦国通往上党和赵国国都邯郸,最近的必经之地)。

平原君开心地去了。但廉颇知道,跟秦国抢肉吃,就得准备好挨打的份。于是他一到长平,就大修营寨堡垒,准备固守。

秦将王龁果然气势汹汹来报复,并很快占领了上党,把平原君赶跑。接着他又来打长平,但在廉颇这边碰了壁。三番五次都打不动后,秦昭王气不过,又让范雎想了一计。就是让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廉颇是孬种,怂货,没啥好怕的,秦国怕的是高大上的赵括。

赵孝成王小年轻,脾气冲,又求胜心切,早不满廉颇当缩头乌龟,于是让赵括上场。从此,赵括就一脸悲苦地被嵌在了历史的嘲笑名单上。

看在他可怜的份上,给他点镜头吧。他是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书,聪明绝顶,自认为“天下莫能当”(白起勉强算对手)。连他老爹跟他谈论战阵兵法,都难不倒他。

但知子莫若父,赵奢知道他没有实战经验。你光在家里嘚(念“得”,第一声)嘚嘚说得好听,一上场就歇菜,有毛用。要知道,能当得上名将,哪个不是要身经百战,在鬼门关爬几趟的。所以临死前,他特意告诫老婆,不要让这小子随随便便去带兵。

可赵孝成王不听。于是赵括老妈就说,要是这臭小子打输了,先说好了,可不关我的事哦。哪有这么当妈的!后来还把这事登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搞得众人皆知。

所以,死读书,读死书,是不行的。

好了,赵括一到长平,就稀里哗啦把廉颇修得半死的营垒全拆了,准备攻打小毛毛王龁。而廉颇一边吐血,一边回邯郸。

之后就是长平之战。简单评价下,它在本册出现的频率不是一般的高。

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双方共投入人数近百万,伤亡超过六十万,在整个中国战争史上,都能排得上号的。

它标志着战国时代行将结束,天下统一的趋势已基本定局。

因为它的规模大和重要意义,甚至有人认为,在整个春秋战国中,只有两场战争,一个是晋阳之战(晋国的智氏、赵氏、韩氏、魏氏的兼并战,最后三家灭智氏分晋;它标志着春秋时代即将结束,战国时代即将开始),另一个就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后,赵孝成王终于不再张狂无脑,他重新重用廉颇(此时蔺相如可能已死)。

第二年(这年秦始皇出生),秦国把赵国邯郸围住。廉颇为守将,死命抵住,秦国攻打了三年,愣是没打下。最后,在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和楚国春申君的帮助下,一起把秦国打跑,救了赵国。同年十月,白起被赐剑自杀。

之后,已经年老的廉颇(此时真的老了)继续战斗。六年后,燕国的燕王喜以为赵国的壮丁都死在长平,遗孤大多还没成年,只剩老少爷们,就趁火打劫来打赵国。结果被廉颇反打到燕国都城,直到燕王喜求和了才退兵。廉颇也因此被封为信平君。

又六年后,赵孝成王去世,儿子赵悼襄王一继位,就听信宠臣郭开(也是个奸臣,之后还要害李牧)的谗言,立刻解除了廉颇职务(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呀)。此时廉颇正在魏国边界守防,气得他把来替换的将官打跑,然后跑去魏国。

不过当时魏国的魏安釐(这里念“西”)王疑心重,不敢重用他。廉颇在魏国住了几年,一直无所事事。期间,赵悼襄王又想任用他,但是被郭开再次糊弄,说廉颇饭很能吃,也能上马提刀,就是老爱往厕所跑。结果事情就黄了。

这也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后人常用来表达雄心壮志却不被赏识的感慨。

后来,廉颇又被楚国请去为将,但他一直心系赵国,希望有朝一日再被召回,为国效力。最后他抑郁而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寿县)。

做为一位名将,廉颇骁勇善战,功勋卓著,尤其善于防守,对当年赵国的存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明大义、忠诚爱国的美德,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以及皓首雄心、老当益壮的情怀。

也因为他的这种胸怀坦荡、赤心为国的高尚品德,有后人评他为“德圣”。而他和蔺相如的故事也家喻户晓,流传得很广,尤其是他的负荆请罪,常被后人活灵活现地运用。

比如也学他背几根竹条子,当然不是去找蔺相如,而是在街头闹市,求老婆回家的,求女友原谅的,甚至求被打赚钱的,都有。

另外,关于廉颇的小吃,也有一个,叫一篓油水饺,是河北邯郸的风味小吃。原来叫一口油,据说是当年廉颇路过时,吃了一口,大叫:好,一咬一口油。于是就流传下来了。听说吃时满口留香,满嘴流油。

好吧,只是听说,本人没吃过。等等,好像哪里出错了;这是在写历史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