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信列传
作者:粗心大仙 | 分类:历史 | 字数:5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百四十三、新罗婢
沈玄清命太史信去杀一个人,酬劳是五十文钱。
什么人的命只值五十文钱?什么人能只出这么一点钱就让“黯灭”派出高手去杀人?
太史信十几岁的时候就和水匪、马贼、安南猴子性命相博,对于杀人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但他时刻谨记秦道士的教诲,不能枉杀滥杀,因而直截了当地向沈玄清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沈玄清纤长的手指一弹,一枚铜钱飞出去嵌入了墙体:“去杀一个人贩子。”
太史信眼光一亮:“不用留全尸吧?”
沈玄清本以为太史信会拒绝,没想到太史信居然有些兴奋。她想了一下,摇摇头。
从小到大,太史信、全戎、霍慎行等人对人贩子都有着强烈的仇恨。多年之前,全戎和太史信以及司马康讨论刑律,全戎认为现有刑律对人贩子这种毁人一生的罪犯量刑过轻。后来全戎当了朔方太守,掌管一城司法,对于这些人渣一般都会从重量刑,不过也都是按照刑律来办。直到柳瑶遭遇不幸,亲兵们救人不成反被打伤,全戎对人口贩卖罪恶链条上的杂碎们彻底失去了仁慈。他不仅让那个人渣汇集的村庄从世上消失,此后更下令将抓获的人贩子半埋在土里,由骑兵劈砍。全戎在主政并州后,更是在整个并州加大对贩卖人口的打击力度。
同时,女皇秦峻也多次让廷尉颁布法令,在整个帝国境内打击人贩子。然而在古代“皇权不下县”的历史背景下,帝国中央对基层的控制薄弱,对于基层拐卖人口的案件查办力度非常有限,真就是法网恢恢,又疏又漏。即使在全戎坐镇的并州,人贩子也找到了继续贩卖人口的“高招”。
众所周知,鲜卑人的平均颜值比较高,盛产帅哥美女。在现代社会,高颜值既可以带来机遇,又会带来诱惑与危险。而在古代,对于那些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女子,高颜值带来的是怀璧之罪。由于鲜卑女子多貌美,一直以来,都有人高价贩卖鲜卑女子。甚至在鲜卑人入主中原的时候,一些鲜卑贵族私下也派出恶奴劫掠贩卖鲜卑女子。新汉帝国开国以来,伴随着与鲜卑汗国的多次战争冲突,双方均有不少百姓被俘获。被俘的男性通常被当做壮劳力使用,而被俘的女性下场就十分凄惨。一些汉军官兵将鲜卑女子占为妻妾,甚至将鲜卑女子卖入青楼。为了严明军纪,司马康、太史信、全戎都曾将品行不端的官兵当众处决并传首三军以儆效尤。
为了能够继续在并州谋取暴利,人贩子将魔爪伸向了鲜卑女子。它们雇佣打手,甚至与鲜卑军官兵勾结,在鲜卑境内劫掠平民女子,然后将鲜卑女子偷运至并州贩卖。这些女子来自鲜卑境内,自然不会有人因为她们的失踪向并州官府报告。同时她们出身平民,通常连鲜卑文字都看不懂,即使侥幸逃脱,也会因为不会说汉话、看不懂汉字而求助无门。
沈玄清简要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几日之前,“血魔”在外遇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子被几个地痞追赶。“血魔”毅然出手相助,将女子藏起。交谈之中,“血魔”发现那女子竟然是鲜卑人。好在“血魔”也是鲜卑人,自然听得懂鲜卑语,了解了事情经过,也向那女子简要询问了几句。那女子当即拿出身上仅有的五十文钱,跪求“血魔”助她报仇。了解到情况的沈玄清准许“血魔”接下这个任务,并安排太史信相助。
听到沈玄清的话,太史信默默点头。
沈玄清不知道太史信在想什么,轻声问:“小子,考考你,听说过‘新罗婢’吗?”
太史信当然知道历史上“新罗婢”的事情。
早在唐朝,长安就已经是国际化大都市了,各种肤色的人满街走,黑人奴仆和黑人艺人很多。长安居民对此见怪不怪。当时流传的一句行话,叫作“昆仑奴,新罗婢”。
昆仑在古代泛指南洋地区,昆仑奴主要指从东南亚来的仆役,其中大多数是东南亚一带的“黑人”(尼格利陀人),另有少部分是随阿拉伯人来华的非洲老黑。据后世有些学者推测,昆仑奴中也许还有达罗毗荼人(印度的一个民族)。据说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贵族豪门都抢着要来当仆从或者保镖甚至驯兽师。由于昆仑奴们的外表特征明显,很多贵族甚至通过出门带老黑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身份。
这些昆仑奴当然不是来当遣唐使的。其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作为年贡送往长安,二是作为土著被掠卖到沿海或内地,三是跟随东南亚或南亚使节入华被遗留者。唐代的老黑大部分是居住在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矮黑人,属尼格里托人种。也有一部分老黑辗转来自北非,被称为“僧只奴”。
如果说“昆仑奴”只是在劳动力层面受到剥削,“新罗婢”和“菩萨蛮”则和“扬州瘦马”一样,是男人欲望的受害者。
顾名思义,所谓“新罗婢”,是来自新罗的女子。唐朝时期海贼十分猖狂,他们把新罗的美貌女子抢走之后,贩卖到大唐地区,以牟取暴利。海贼们为了吸引唐朝的达官贵族们,往往花时间对抢来的新罗女子进行汉语、礼仪甚至女红厨艺等技能的培训。这样外表甜美、还有才艺的婢女很受权贵人家的青睐,价格当然也水涨船高。这些新罗女子被富商高官高价买走后,被取名叫“新罗婢”。可悲的是,由于当时的新罗跟大唐相比还很贫穷,一些女子被卖到大唐之后,日子反而比在家时要好所以,这些女人很乐意留在大唐,甚至还托人捎信回去,希望自己的好姐妹们都来大唐享福(现在的“越南新娘”也是这种情况)。
“菩萨蛮”是另一群出现在唐朝的异国女子。这些女子来自何方,众说纷纭。有人说她们来自中亚,有人说她们来自东南亚,也有人说她们来自于《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原型——女蛮国。无论她们从哪儿来,据说都是貌美婀娜、身佩宝石的形象,异域风情十足。唐朝喜欢管美丽的女子叫做菩萨,所以菩萨蛮代指的便是这群来自女蛮国,像菩萨一样让人惊艳的女子。《菩萨蛮》的词牌曲也由此产生。
至于“扬州瘦马”,指的是江南地区,一批人把面容姣好的小女孩子买回去,进行大量琴棋书画或者歌舞的培训,预备高价卖给富商做小妾或者卖入烟花柳巷来赚钱。这些年轻姑娘,她们以瘦为美,个个苗条纤瘦,因此被称为“扬州瘦马”。明清时期,“养瘦马”成了一项暴利投资,有大批人在江南地区专门从事此项行业。
太史信的任务目标是杀死一个绰号“彪子”的人贩子头目。据说这“彪子”五大三粗,把窝点安在县城外十余里的一处地主院子里。院子有前后两个门,分为前院和后院,院子周围有狗腿子放哨。为了有效完成任务,太史信向沈玄清请求先期进行侦查。沈玄清同意太史信的想法,同时派出擅长埋伏和夜战的“夜魔”进行协助。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太史信和“夜魔”连续三天昼伏夜出,蹲草丛、爬墙头,摸清了“彪子”窝点的大体情况。院子为并州中部常见的地主住宅,砖瓦木结构,规模不大,外有围墙。前院有东西两间屋。后院有东西屋,还有朝南的两层小楼。小楼两层各有三间房,楼梯在东侧。根据太史信的观察,院子前后门各有三个打手。前院东西两间屋各住着四五个打手,院子里还有一条狗。后院东西屋似乎是关押被拐女子的地方。小楼的一层三间房一共住着七八个打手。第二层中间的房间是“彪子”的卧室,另外两个房间时不时有人进出。地主的住宅设计建造时就考虑了应对土匪盗贼,结构上易守难攻。同时“彪子”窝点的打手多达二十多人。
太史信画出了“彪子”窝点的平面图,向沈玄清介绍了各处的敌人分布情况。他随后郑重地向沈玄清行礼:“师叔,我想请诸位姑娘相助。”
沈玄清似笑非笑地看着太史信:“单枪匹马就敢直冲敌阵的太史将军,还收拾不了一个混混吗?”
太史信摇头,缓缓地说:“除恶务尽,我一人前往,恐怕杀不完这些渣滓。”他冷漠的语气,仿佛此行就是去给那些人贩子行刑。
沈玄清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太史信,似乎是确认一下眼前这个人是不是此前那个开朗热心的青年。她把手下的姑娘们叫了过来,说了一下太史信的想法。
“女孩帮助女孩。”“血魔”第一个表示愿意一起去。
“我给你乔装打扮一下,”“影魔”一脸坏笑,“让他们死前以为见到了牛头马面。”
“月黑风高杀恶人,没有谁比我更合适。”“夜魔”也表示同意。
“我不愿让这些孽畜脏了我的手。但我可以给太史将军准备些药。”“医魔”拿出一支晒干的药草。
“在我看来,太史将军名头虽大,并无什么过人之处,”“剑魔”和太史信说话时依然语气不善,“不过,既然除恶务尽,我就帮你一下好了。”
“需要毒酒、毒蘑菇、毒包子了尽管找我。”“厨魔”不好意思地笑笑。
太史信扫视这几个姑娘,抱拳行礼:“杀鸡用牛刀,为的是万无一失。还请各位助我做好准备。”
首先是进行物资方面的准备。太史信和沈玄清手下的姑娘们跑了好多地方,采买原料,“做手工活”——从木匠那里买来了钉子和小木板,做成了简易的钉板;从烟火店铺里买来了大号爆竹,小心翼翼地拆开爆竹尾部,倒出一部分火药,填充进“厨魔”提供的红色粉末;买来浓烈的高粱酒,装进小陶罐,用布条把陶罐的口塞住。沈玄清就静静看着太史信等人准备东西,既不询问这些钉板、爆竹、陶罐的用处,也不出言指点。太史信还让几个姑娘把平时用的飞虎爪、便携弩、手里剑等装备拿出来,以供备选。看到太史信拿出了自己的长枪,沈玄清倒是有点惊讶。太史信抓着长枪想了想,心知这种兵器实在不适合用来偷袭,讪讪地把它又放了回去。
随后是进行战术方面的准备。太史信画了一张更大更详细的平面图,向几个姑娘细致介绍了“彪子”窝点的情况,结合这些女生的特点和手头的装备情况,确定了进攻的战术。在战术中,太史信对进攻的节奏和分工都进行了明确,对于偷袭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也做好了准备,还一一确定了众人交流需要用的手势、暗号。沈玄清显然没想到太史信竟然有如此细致的计划,忍不住问:“这是你师父教的?”太史信摇摇头:“我没什么练武的天赋,就只好以勤补拙。我也没什么带兵打仗的天赋,只好考虑周全一些,增加点胜算。”
接下来是实地操练。太史信利用沈玄清等人安身的院子,划出不同的区域,让那几个姑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他和其余人交换意见,改进战术,让大家都熟悉了整个行动的流程以及各人的任务。沈玄清手下的这些姑娘应该是第一次这样进行行动配合,彼此之间虽然关系融洽,行动中的默契度并不高。好在这些人能够成为“黯灭”的杀手,天资、悟性和经验积累都挺好,几轮演练之后便大为改观。
看到太史信带着姑娘们忙活了半天,沈玄清浅浅一笑,却有着万千风华。她毫不吝啬地“夸奖”太史信:“少侠好本事,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太史信自嘲地点点头:“西厂也需要我这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