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开局成皇子,被李二曝光

作者:寒独钓江 | 分类:历史 | 字数:167万

第172章劲爆消息

书名:大唐:开局成皇子,被李二曝光 作者:寒独钓江 字数:2103 更新时间:2024-11-03 10:36:45

那还能有什么办法,近几日大雪封山,那些人肯定不会行动,来年春天,山中人多了,他们也不会行动。

或者只是夜晚行动。

毕竟冬天的土地坚硬无比,他们挖起来也费事,在早就坚实的大地上打出一个洞是很难的。

打洞属于建筑上的范畴,后世的人依靠知识储备和前人的经验去做事,但在古时候,这些人靠的都是一点一点手艺上的练习和积累。

如果大雪消化之后这些人还没有开始动手,那么就往后推推。

只要他们露出蛛丝马迹,李辉就会让人根据他们的蛛丝马迹寻找他们的踪迹,然后在地下等着他们上钩。

常在墓地里面走,总是会遇到不干净的东西,到时候可就精彩了。

准备了酒菜,一边吃一边聊,程文进也是一个吃过亏的儒士了,如今想要务实,却没有了干劲儿,心态虽好,但身体不允许。

繁重的公务让他自己也有些吃不消了,李辉在一旁安慰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

今日的报纸送来了,和琛亲自送来的。

“李辉,我真的是想吐槽一下,你家这个地方太偏远了,一路上也没有人扫雪。”

李辉还一愣,七十个家臣不已经把院子里整理的井井得井井有条了吗?

“我从长安出发,光在路上就三个时辰,算了不说了,酒呢,你藏的好酒呢?就上次桂花香那个。”

和琛兴冲冲地进屋,放下一沓厚厚的报纸,然后看到了程文进。

“程县尊也在啊,安康安康……”

太敷衍了,不过程文进一点也不生气,都不是什么陌生的人,也不需要拘谨

那些小节。

“今天的报纸里面有绝密,呵呵,我就不信长安的百姓不喜欢!”

和琛拍着胸脯信誓旦旦,李辉拿起报纸,看了一眼,发现了里面的东西。

“这你也敢?”

“为什么不敢?”

长安之中,报纸如期送到了那些掏钱的人手里,不多时,家家户户就传来了各种各样的惊呼之声。

“卧槽,大过年的就来个这消息,太厉害了!”

“刺激,真的刺激!”

“陛下亲自点灯,哈哈,那我可得去看看。”

原来和琛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今年的元宵,当今陛下李二要在桂花楼亲自点灯。

以往的时间里,尤其是武德年间,当朝皇帝是不可能出现在桂花楼这种地方的,礼部的大臣过来点灯就行了,搞得这么复杂,到底是为了什么。

即便再重要的时候,宰相过来点灯就行了,今年为何如此特殊?

众人不解,元宵灯会是大唐的传统,是中原人的传统,这一次为何当今陛下如此看重?

长安醉月楼中,有人给出了答案。

“呵呵,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说书先生老态龙钟,过年了,钱依旧要赚,而且比起往日,今日赚的赏钱抵得上过去几天。

“老朽活了五十有三,经历过的皇帝也有一两个了,历朝历代,皇帝主持点灯仪式的,只有汉王朝。”

“当今陛下这一次,是要在桂花楼亲自点灯,让整个天下知道,大唐必将像汉王朝一样璀璨辉煌,不,应该是比汉王朝更加璀璨辉煌!”

皇宫里面李二拿着报纸,脸上露出一丝耐人寻味的笑意,“观音婢,你这个主意不错。”

“陛下,臣妾也是听到你的想法之后才有了这个点子。”

李二摸着胡子,“朕其实是从李辉的手段里得到了启发,既然别人可以利用报纸,为什么朕不能用呢?”

于是乎,这个劲爆的消息就流传到了和琛的耳朵里,当然,如果没有李二亲自在背后点头,谁敢造谣大唐陛下的事情?花边归花边,但现在可不是花边的问题,现在是元宵灯会的事情。

是大唐长安贞观元年之后,最大的事情。

这是历史上的贞观二年,却是李二当皇帝的第一个新年。

“陛下高明!”

“呵呵,观音婢,你看那边的花儿是不是开了?”

“嗯?陛下,冬天里哪里有花儿?”

“哈哈,上当了吧!你不就是花儿嘛!”

和琛说了老半天,李辉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消息会出现在和琛跟前。

“你这东西不核实就发布,如果到时候陛下不去点灯,报纸就没了。”李辉叹息一声,“不过呢,看样子那给你消息的人,似乎是有了底气。”

和琛摸着大肚子,“放心,我是专门去看过的,桂花楼现在开始已经戒严,任何人都进不去。”

“礼部和工部的官员正在安排其中的花灯,说是要加紧制造,以免到时候空缺。”

李二这个也不算是铺张浪费,桂花楼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十五之间,灯火不断, 日夜燃烧,那可是一笔巨款。

如今李二如果打算元宵点灯,那么桂花楼在十五之前是不能开放的,灯火自然也要断掉。

省得一手好钱,赢得一手好名!

“不说这个了,喝点酒,这桂花酒越放越有味道啊!”

“别喝那么多。”

李若云和李若雨跑过来的时候,和琛从袖袍里拿出来两个红色的布包,不用说,里面一定是银子。

“多谢和琛叔叔!”

“叫哥哥!”

“不!”

两个小丫头拿着红包兴冲冲地跑出去堆雪人了。

整个大唐长安,不应该说整个关中平原在白雪皑皑之中,迎来了贞观二年。

陇右之地,寒风之中,一排排脏兮兮的人挤在一起,躲在山坳里,如果不仔细看,任何人都不敢相信,这些是人。

寻常人看一眼,还以为他们是冬日里的动物。

这些人都是流民,先前河北道的水患之后,他们接二连三朝着长安方向逃窜,但每到一处,都是大旱,只能在坑坑洼洼的山中苟延残喘,先前几千人的队伍,现在只剩下不到三十人,多是一些年轻人,还有孩子。

“図国I,你快吃点,好不容易找到的草根。”

“哥哥,我好饿……”

陇右道还没有下雪,但狂风和寒冷几乎要摧毁这些人的信心。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这些人就是想活着,怎么就这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