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 开局掳走平阳昭公主

作者:小浪良 | 分类:历史 | 字数:20万

第八十章

书名:大唐: 开局掳走平阳昭公主 作者:小浪良 字数:2065 更新时间:2024-10-11 10:57:39

五姓七族,又作五姓七望,分别为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此七个家族自晋朝开始就是主要士族家族,南北朝时期长期占据南北方王朝要职,至隋唐时期成为朝廷中最重要的士族力量。南北朝的混一以北朝战胜南朝而结束,隋唐统治阶级属于北朝系统,其人物以北朝人物后裔为主干,受北魏影响尤为深刻。北朝时长期活跃于汉人的腹里:山东(唐代主要指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地区政权(如东魏、北齐)的士族,在唐代被称为“山东郡姓”(详见柳芳《氏族论》),其中以排在首位的“崔、卢、李、郑、王”五姓(也称“七姓”)为代表,自汉魏以降,长期冠冕不绝、门阀不坠,至北魏孝文帝时期,成为官方钦定的士族最高门第(“四姓”、“五姓”两说)。

唐太宗、高宗时期,开始想尽办法大力抑制五姓七族十家四十四人(所谓“七姓十家”)后裔的影响力

武则天掌权后,开始大力削弱士族势力。至唐末农民起义后,士族彻底衰落,五姓七族成为历史。

陇西李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狄道县)为郡望的李姓士族。

东晋十六国时在乱世中崛起,自李弇出仕前凉张轨后开始明习儒学,家族社会政治地位上升 ,公元400年,李暠在晋昌太守唐瑶等河西大族的支持下推翻段业统治,建立西凉政权,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西州右姓,西凉被北凉灭亡后,李暠之孙李宝出仕北魏并徙家于关东  ,北魏太和年间定姓族时,魏孝文帝以“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为后族四姓,陇西李氏则因李冲位高权重,得以与四姓并称为“五姓” ,从此跻身北朝第一流士族之列,成为唯一出于西州而影响于中土的大族。唐代时因李唐皇族自称出自陇西李氏,因此贞观年间修《氏族志》时,将其列为第一等,唐高宗时北魏李宝六子后裔均位列七姓十家。

陇西李氏并非魏晋旧族,李氏先世前汉时是武将世家,在汉魏晋门阀形成、发展过程中,已衰落为陇西寒门,晋末十六国时期,陇西李氏开始崛起。  陇西李氏自称为西汉李广的后裔,但根据现代学者考证,此说伪造的可能性很大  ,十六国时期,陇西李氏才在乱世中真正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君。南北朝时陇西李氏蝉联圭组,世为显著,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为中原五姓七族高门  。

唐朝建立以后,李姓成为皇姓,李唐皇族自称出自陇西李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同时,唐朝统治者对大量功臣、异族赐姓,比如李绩(原名徐世绩)、鸡田李氏、西域李氏、突厥李氏、鲜卑李氏、回鹘李氏、柳城契丹李氏、柳城奚族李氏、代北沙陀李氏、党项羌李氏等等 ,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丹杨房,晋济北、东莞二郡太守李雍长子李伦,后代号丹杨房。

安邑房,晋济北、东莞二郡太守李雍之孙李盖,后代号安邑房。

武阳房,凉武昭王李暠第七子李豫玄孙李纲,后代号武阳房。

镇远将军房,凉武昭王李暠第四子李愔,后代号镇远将军房。

平凉房,凉武昭王李暠第四子李愔曾孙李系,后代号平凉房。

绛郡房,隋朝宁州刺史李礼成被封为绛郡公,后代因此号绛郡房。

姑臧房,北魏龙骧将军、荥阳郡太守李承被封为姑臧侯,其后代因此号姑臧房。

仆射房,北魏镇南将军、清渊文穆公李冲曾任尚书仆射,其后代因此号仆射房。

李揆,出自姑臧房,唐肃宗宰相

李蔚,出自姑臧房,唐僖宗宰相

李训,出自姑臧房,唐文宗宰相

李靖,出自丹杨房,唐太宗宰相

李义琰,出自姑臧房,唐高宗宰相

李逢吉,出自姑臧房,唐宪宗宰相

李迥秀,出自武阳房,武则天宰相

李昭德,出自丹杨房,武则天宰相

敦煌房,北魏光禄大夫李茂继承了父亲李宝的敦煌公爵位,其后代因此号敦煌房。

有关陇西李氏与李唐宗室的关系,争议不断,陈寅恪根据唐祖陵以及相关文献考证,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李唐先祖并非出自陇西李氏,当为河北大族赵郡李氏中的“破落户”或“广阿县的庶姓李氏” 。朱希祖《再驳李唐氏族出于李初古拔及赵郡说》则认为“李熙、李天锡父子本在武川镇戍边,为了躲避六镇兵乱,因此南迁定居赵郡广阿,李虎便将二人葬于此地,李唐确系出自陇西李氏”,高诗敏《北朝赵郡李氏的迁徙分布及其与李唐先世之关系》认为“李唐皇族并非出自陇西李氏,而是出自赵郡李氏破落的一支”。张金龙《李唐出于赵郡李氏说》认为“李唐皇室出于赵郡李氏之正宗,并具体分析了李虎改赵郡籍贯为陇西籍贯的原因和背景”,邢铁《唐朝皇室祖籍问题辨正》认为“陇西说为真,而唐太宗和高宗时期之所以要修建二帝陵(唐祖陵),是作为重修《氏族志》的“配套工程”,李唐皇室曾试图更改祖籍,从陇西改为赵郡,对赵郡李氏进行攀附。但随着唐中叶以后旧世族的衰落,攀附已经没有意义,对二帝陵的修建便没有了兴趣,又恢复使用原来的陇西祖籍了”,刘后滨在《李唐皇室家世书写再议》一文中总结了以上学者的主要观点并指出:“陈寅恪关于李唐皇室先祖世居赵郡,以及家世书写中攀附西凉李暠并以陇西为郡望的假说,尽管遭到众多质疑,迄今仍然是最符合历史实际和唐朝官方叙事逻辑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