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与黑45度爱
作者:涂鸦姐姐 | 分类:历史 | 字数:1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章 地下交通站(1)
新婚不久,秦啸和妮妮之前商议的甄原坊小酒馆就正式开张了。东北的天气冷,老百姓有喝酒御寒的习惯,他们这个新营生,表面上看是卖牛奶和奶制品,现在又加了烧酒和下酒菜,其实是抗联物色已久的一个地下交通点。不仅传递情报,还要担负抗联紧需物资筹措和中转。
也因为地点的重要性,各色人等,鱼龙混杂,胡匪和伪军也常来光顾。秦啸的江湖经验和原妮妮的夫唱妇随,刚柔相济,把小酒馆开得风声水起。原妮妮在前面支撑门面,笑脸相迎八方客,秦啸虽然拖拉着一条瘦腿,但忙前忙后,十分卖力,他们夫妻俩配合得天衣无缝。
原雅致一家就是这个时候来到东北虎林的,原家是做兽医的。其实,原海清是原雅致父亲的本族兄长,当年听说原海清从关内到虎林开办学校,只是不知道早已插链,更不知道他是原妮妮的父亲。
说来也巧,甄原坊一头奶牛生病,原雅致的父亲正好被请来给奶牛看病。给牛开好药后,顺嘴问了一下是否认识一个叫原海清的校长。这些年他们家到哪讨生活,都会打听上这么一句,闯关东的山东人不计其数,大家四散开去,或者哪一天真能找得到。
居然有人打听已牺牲多年的原海清,原妮妮不动声色,好好招待了原雅致一家,但未挑明身份。后来来往久了,原妮妮才透露出自己的身份,认下这门本族亲戚。
此后,两家走动便频繁起来。那时原雅致还很小,正好与甄威年纪相仿,二人成为关系密切的少年伙伴。
关东军虎头要塞守备司令乃木真光也是这个时候来到虎林的。他来甄原坊是冲着牛奶来的。
乃木真光出生在日本的北海道札幌,和他现在率军占据的
中国虎林县,仅一水一陆之隔。北海道札幌是日本最先养殖奶牛的地方,所以这家伙自小就养成了每天喝一杯牛奶的习惯,一天不喝就难受。
他从日本来虎林要塞后,军营里没有牛奶供应,他一直忍着。不知道汉奸怎么知道了乃木真光爱喝牛奶的习惯,便拍马屁说,虎林镇上的甄原坊养着好几头奶牛,每天产奶。只是这家老板娘比较怪,以牛奶量小为由,只供店里的客人食用,一律不外卖。
当初,只要没有明确的抗日证据,日本人还不会明面去干涉商人经营。乃木真光便决定亲自到甄原坊走一趟,喝喝中国东北的牛奶,比他家乡的要差多少。
这一日,一群日伪军簇拥着乃木真光的马车,来到甄原坊。看着荷枪实弹的日伪军,客人们立即停止说笑。在屋内忙活的原妮妮和秦啸也是一惊,不知道这伙人的真实目的。
乃木真光走下车,故作亲热地摆摆手,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通日本话,立即有翻译说:“太君今天是来吃饭的,大家各自吃各人的。”又让原妮妮腾一个包间出来,让乃木真光坐进去。
原妮妮看到日本人,心中的火压不住往上蹿,本想说恕不招待,秦啸赶紧拉了她一下,笑着脸让乃木真光等数人坐进北边的一间空包房,然后拉着原妮妮走进厨房。
原妮妮立即向秦啸发火,说:“为什么要接待日本人?”
秦啸陪笑说:“我说姑奶奶,小日本是自己来的,又不是我请来的,我们是做生意的,不招待,小日本正好有理由封我们的酒馆。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先冷静观察。”
原妮妮说:“日本人就是不能接待,他们要是经常来,以后联络点怎么办?”秦啸微微一笑说:“把饭菜做得难吃一点,他们下次就不再来了嘛!”原妮妮马上领会:“对啊,很狠地放盐,齁死这帮小鬼子。”
秦啸让原妮妮待在厨房,自己拎着茶壶一瘸一拐地走进乃木真光所在的包厢,一边斟茶,一边问他们想吃点什么。翻译告诉秦啸:“先要两大壶鲜牛奶,其他的菜一会儿再点。”
秦啸装着很遗憾的样子,说:“吃饭的话好说,只是这牛奶,实在不巧,奶牛生病了,吃了药,恐怕没法喝。”乃木真光嘟了几句,翻译说:“那不吃饭了,太君只喝牛奶,你们奶牛病好后,送些给太君品尝,太君会付高价报酬,你们等着发财吧。”
想想又补充了两句:“过几天,我亲自来帮太君取奶,你们把奶牛伺候好。”
小鬼子警惕性很高。一会儿工夫,乃木真光一行起身离去。
听说小日本要甄原坊供应牛奶,原妮妮更不干了,秦啸开导地说:“从衣着打扮和刚才的出行仪仗来看,这个日本鬼子应该是个大官,而且这家伙应该对牛奶情有独钟,我们需要立即向上级汇报。”
原妮妮心中还是不愿,但为了抗日大计,表示认同。是夜,秦啸通过联络的同志,把相关情况向抗联进行了汇报。三天后,组织上递话说,情报机关已经探明,这个日本鬼子是关东军虎头要塞守备司令,嗜爱喝牛奶,要秦啸答应提供牛奶,并伺机进入虎头要塞,查看内部布置,为抗联未来攻打虎头要塞提供必要的情报。秦啸和原妮妮表示坚决听从组织的决定。
接下来几日,秦啸和原妮妮坐等小日本上门买牛奶,同时接到组织紧急下达的新任务—连夜做一批烙饼及咸菜,作为部队行军转移时的口粮。
原妮妮做事利索,说干就干,悄悄买来大批白面,连夜忙活,2000张烙饼,一天一夜就烙好了。这一天,抗联的毕连长带着十来个战士,化装成客商,约好时间来取食物。
不巧的是、毕连长前脚刚进院子,后脚侦查兵就来汇报:“30多个穿黄衣服骑马的伪军正朝这边赶来,可能已经发现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