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102.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2章 东岭争夺
驱离秦军巡哨后,赵军五百人也翻上山坡,占领山脊。高都东路军大军在眼前展开。
秦军哨探的后面约五里是秦军一千人的前锋,他们排成十列纵队;再往后十里,则是三千人组成的六列纵队。纵队后方是秦军的大营,士兵们正在排队,都牵着大量的牲口。显然,秦军是在往自己所在的山地移营!
赵军五百人将立即派人向后面的万人将报告:有大批秦军来犯,前锋有十队约千人,后面有大批的六列纵队;同时,远处还有秦军移动,目的不明。
万人将发现情况有变,立即停止出营,派人报告赵括。
五里外的秦军在接到哨探报告的同时,也看见山脊上的赵军。他们立即于行进间将十列纵队改为五排横队,向着山脊的两侧包抄过来。赵军五百人派出的军使还未跑回营中,秦军已经成功地变换了阵形,并前进到山脚下,开始从两侧向山顶前进。赵军只有一百弓箭兵,秦军让开正面,袭击两侧,让赵军的五百人将难以决断是应该将弓箭兵分开使用,还是集中攻击一部。
稍一犹豫之间,秦军已经爬上半山腰。赵军五百人将也没有犹豫的必要了。他下令将正面弯曲过来,正对着冲上来的秦军,待其进入百步距离时,下令射击。
秦军挥舞着长长的竹杆戈,看上去比挥舞同样长度的木杆矛要轻松得多。他们的盾牌不多,见箭矢射过来,灵活地散开或趴下躲避;躲过第一轮箭矢后,跑步冲了上来。
秦军的人数本来就比赵军多,加之一打起来,秦军自然成为两排横队,其余士兵自然地向两侧移动,一下就包围了赵军的侧翼。赵军是五排横队,折成两个正面,每个正面只有五十人,被包抄后,阵型完全散乱,只能各自为战。
在一对一、面对面的白刃格斗中,秦军的兵器占了大便宜:比起沉重笨拙的长矛,竹柲戈胜在轻灵,可以灵活地进退;对于同样轻便的长戟,竹柲戈又胜在更长;对盾牌,那当然更是单方面压制!更不要说秦军还占有战力优势。开打不久,赵军就十分吃力,伤了不少人。五百人将见势不妙,立即下令集中向一个方向突围,自己带着身边的十几个人硬冲出去,其他人有跟上的,也冲了出去;其他被分隔开的小股士兵,见主将冲出去,也奋勇往外冲。由于有弓箭开道,几次齐射之后,大部分都跑了出来。五百人将迅速把人集合好,还想把围在里面的士兵解救出来。但秦军转过头,又向他们包抄过来,五百人将不敢恋战,只得带队往回撤去,用弓箭做掩护,阻拦秦军的靠近。秦军见赵军重新整顿好阵形,一心撤退,加之看见赵壁前面也集结有赵军,以为他们是援军,也不敢再追赶,只把包围起来的百十来个赵军消灭掉,就在山上略加整顿,准备好防御阵地。
山头激战时,万人将刚刚把派人给赵括报告。山脊上发生的一切,都被他和他的士兵看在眼里,战斗持续时间不长,可能不过一刻,但其中的惊险,还是令人印象深刻。而最让万人将为难的是,今天的出击可能要化为泡影了。
又过了大约一刻,军使回报,将军命令,万人将不必出击丹水秦军,改为驱赶从东面山头前来进犯的秦军,如果可能,把他们的援军也一并驱走。
万人将领受了命令,一面召那名五百人将过来询问敌情,一面下令全军继续出营列阵,但正面转向东面而不是南面。阵队过程中,万人将把五千人将、千人将叫到身边,一面听五百人将报告敌情,一面指示进攻的路线。根据五百人将的意见,如果赵军集中在一起,用弓箭加以攻击,赵军可以占上风;如果被打散了阵势,进入混战,秦军已经难对付,他们手中的竹柲戈实在太有优势。
五千正兵集结完毕,五千奇兵分散在两侧,以及阵与阵之间,在鼓声中,向山上进发。万人将、五千人将、千人将,各以亲营督战,凡有畏缩者,阵斩!
打退了赵军一营兵力,占领山脊后,秦军公大夫向后军报告了战绩,以及赵军有部队出壁作战的情况。率领前军四千人的公乘命令前锋公大夫,一定要坚守山脊,等待大军到达。
命令到达时,公大夫看了看山的两边,秦赵两支队伍都距本山不过四五里。但由于秦军是纵队,赵军是横队,秦军的行军速度显然要快于赵军。如果他就守在山上,也完全可以等到大部队到达。
但公大夫决定主动出击。他把众大夫叫到一起,向他们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决定兵分两路,分别向两侧的奇兵进攻。
两侧的奇兵基本都是长戟兵,没有弓箭和盾牌。秦军虽然盾牌较少,但弓箭兵很多:什伍长都执弓箭。公大夫认为,如果击溃了两翼的奇兵,正兵必不敢弃他们于不顾,直接上山,而是会调转方向,向他们发动进攻;而他们则且战且退,向两侧移动。——这就给大部队赢得了时间。他叮嘱众大夫,一定要灵活,只与奇兵作战,牵制住正兵;尽量避免与正兵作战。
定下计策后,公大夫亲自率领一营在左,一名官大夫率领自己的营在右,各自下山,迎着赵军而去。
秦军的行动当即被赵军发现,万人将十分奇怪,害怕其中有什么陷阱,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以两翼的奇兵各五百人迎上去接战。
公大夫不想自己的出击竟有如此好的结果,大喜。命令部队拉开横队,向赵军奇兵迎上去。
双方都是五百人,秦军有弓箭兵,还有长戈的优势,战斗几乎毫无悬念。在百步的距离上,秦军以一阵箭雨就基本打退了赵军的第一次进攻。
赵军看明白了秦军的虚实,又派出一千奇兵,驱离秦军。秦军在射出三波箭后,已经将赵军的密集阵形打散,格斗兵一次冲锋,就打退了赵军。
两次战斗,秦军都未停止前进。追击百步后,秦军收兵整队,赵军已经近在咫尺,不过距他们一里之遥。秦军好整以暇,一面整队,一面将被射倒的赵军收割首级,而不忘记把射出的箭矢回收回来,重新使用。赵军万人将更加狐疑不定,始终不敢前进一步。派出奇兵只好送人头,所以也不敢派兵交战。两军奇怪地在相距一里的距离上停下来了!
公大夫本来是想就这么耗下去,大部队也就上来了。不想右翼秦军主动向赵军发动了进攻。公大夫心里暗骂一声愚蠢,也只能下令向赵军前进。
赵军还是不愿意把正面调转过来,只以奇兵迎敌。奇兵只前进到距秦军百步左右时,也就不再前进;而秦军前进时,他们则向两翼移动。公大夫气得不行,只得下令停止前进,改为向左翼横向移动,避免侧翼受敌。而赵军也向那个方面延伸正面,秦军越来越远离山头,而转向赵军的后方。
此时,赵军奇兵齐出,隔断了秦军通向山梁的道路。公大夫暗叫不妙,只得后退,然后再向左翼移动,试图重新回到山上。
秦军被左右调动,正面被拉长,又被驱赶着后退。万人将见秦军没有其他的动静,下令奇兵猛扑上来。于是两翼各有约二千赵军奇兵,冲向五百秦军。一百多名弓箭兵拼命射,每人最多也只能射出十支,虽然给赵军造成了一些伤亡,但战斗还是进入白刃格斗的阶段。
弓箭兵们将弓背在背上,拔出短剑,指挥士兵战斗。
白刃格斗阶段,什伍长的作用比大夫们要大得多。他们大声吆喝着,带着手下的士兵或聚或散,各自迎战。秦军虽然有兵器上的优势,但也架不住赵军人多势众,几个人围着一个人打,完全处于下风。公大夫一面打,一面下令向后退。退出二三里后,赵军那边也鸣金收兵了。秦军还扑上去,阻止他们在回撤的时候伤害受伤的秦兵,甚至不给他们捡拾箭矢的机会。什伍长们把短剑插回腰间,重新拉开弓放箭,迫使赵军以最快的速度回去。当然,赵军回撤时,也带走了全部伤员。
奇兵驱离了两翼的秦军后,赵军的正兵立即向山地开进。公大夫见了,简单清点了一下人数,把伤兵留在后方,率领剩下的部队,继续向赵军侧翼扑过去。赵军奇兵故技重施,向秦军的两翼散开。这一次,秦军不予理睬,硬向赵军正兵的方向冲击。奇兵无奈,只得放弃两翼包抄的计划,向秦军发起正面进攻。
秦军没有被调动,保持着阵形的厚度,以猛烈的箭矢射击冲过来的赵军。公大夫的亲营也投入战斗,专门拣那些突近的赵军士兵加以直瞄射杀。接近的士兵则被成排的戈打翻在地,或挑飞上天。几次冲击,均无法冲开秦军阵地。赵军奇兵的心理终于崩溃,向下败退。万人将无奈,只得将正兵的正面转过来,准备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