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汉灵大帝

作者:大石浪 | 分类:历史 | 字数:41.2万

第五十五章 战略布局

书名:汉灵大帝 作者:大石浪 字数:2841 更新时间:2025-01-23 01:40:34

很多人把月氏帝国与贵霜王朝混为一团,甚至认为两者是同一个王朝。欧美和印度的学者持这种观点,还把大汉帝国、贵霜帝国、安息帝国和罗马帝国称为那一时期的四大文明古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贵霜帝国与月氏帝国是两个帝国,尽管控制地域基本重复。

除了汉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其它三大文明都随着帝国的消亡中断了。没有留下相关的典籍供后人研究,这就变成一本糊涂帐。

研究那一时期印度次大陆的学者,只能用少得可怜的文物、宗教故事加以研究,并以汉文明典籍作为旁征。欧美和印度的文字属于串列符号式的线性文字,而汉字是属于平面文字,带有更多的信息。长期研究线性文字的学者碰上平面文字就难免指鹿为马。

在印度次大陆的北部,贵霜帝国确实存在过,历经两世就消亡了。而贵霜帝国的创立与消亡与月氏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月氏人原是生活在河西走廊敦煌到武威一带的游牧部族,在与匈奴争夺草原主导权的战争中败北,不得已西迁。月氏人的主力西迁到乌孙国时,击败乌孙王,夺其地,暂时安顿下来。

而没有随主力西迁的那部份月氏人进入羌人区,后称为小月氏。

公元前177至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和右贤王两次大败大月氏。前174年,匈奴老单于再次大败大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

大月氏被迫再次西迁到中亚里海附近。

在大汉帝国孝武皇帝北伐匈奴时期,得知大月氏王被匈奴杀害的消息,派张骞出使西域,以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张骞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中亚里海附近找到了大月氏人。尽管此时大月氏人无意东向,却和大汉帝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后来,乌孙国逐渐恢复了元气。为了复仇,乌孙国多次攻击西边的大月氏人。大月氏人被迫南下,越过大宛,击败了大夏国,使大夏人臣服。把大夏国分成五大块,任命五个首领。自此,印度次大陆的北端进入“五翕侯”时期。

西方学者把“五翕侯”说成五个大月氏部落,这是他们搞错鸳鸯的关键点。“五翕侯”实际上是五个大夏人部族。

光武皇帝年间(约公元50年),这五支大夏部族中的一支异军突起,灭掉了其它四个大夏部族,击败大月氏人,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因首领丘就自称贵霜王,这个新的王朝就被称为贵霜帝国。

贵霜王丘就在位二十多年,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阎膏珍。到孝和皇帝年间,阎膏珍的贵霜帝国已控制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北部,最南端已到恒河流域。贵霜帝国继承了大月氏与大汉帝国的友好关系,在和帝派班超为长史重回西域时,助班超平定疏勒,击破莎车。

此时,贵霜王自认为贵霜已是大国,可以跟大汉帝国并起并坐了,且对大汉帝国有功。他向班超提出求娶大汉帝国公主,永结盟好。

在班超眼里,贵霜帝国与西域其它国家没什么两样,应当是大汉帝国的藩国,没有资格与大汉帝国分庭抗礼。因此,班超不请示帝都就直接回绝了贵霜王的请求。

这让贵霜王很没面子,恼羞成怒的贵霜王于公元90年派贵霜副王谢率精兵七万,攻击班超。被班超击败后求和。这是贵霜帝国与大汉帝国之间的唯一一次战争。

这次失败成了贵霜帝国迅速衰落的***,大夏人在印度次大陆北部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贵霜帝国内部一些部族纷纷起事,寻求脱离贵霜帝国的控制,一些外部部族也乘机攻击,使贵霜帝国没多久就陷入一片混乱。不到十年时间就灭亡了。这个在印度次大陆北部盛极一时,由大夏人建立的帝国,历经二世,前后约半个世纪,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此时,小月氏逐渐强大,强势进入原贵霜帝国控制区。在大月氏残余势力的帮助下,逐步控制了这一地区,建立了月氏帝国。

牛弘要面对的是月氏帝国的第三代王迦叶色伽三世(小月氏控制印度次大陆北部后的第二代王。因小月氏与大月氏同族,尊曾打败大夏国的大月氏王为迦叶色伽一世)。尽管大汉帝国与大月氏有传统友谊,但大国之间在西域地区的利益难免相左,在国家利益面前传统友谊往往退居次席。

对于大汉帝国来说,西域的战略地位很重要。在海洋时代到来以前,它是陆路西进波斯湾,南下印度次大陆的战略节点。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大汉帝国的人口自然增长会逐步加快,到一定时期,必将面临人口压力。为了轻装上阵,牛弘到时侯不得不带领大汉帝国走上一条对外扩张的道路。帝国的北方地域广阔,但大多是一些苦寒之地,容纳人口的潜力有限。北美大陆是个很好的地方,又太遥远。相比之下,印度次大陆的恒河流域是个不错的地方。

思量再三,牛弘还是犹豫不决。俗话说一人计短,众人计长,牛弘召帝国高层商议此事。

太尉赞成帝国恢复对西域的都护。他说,由于帝国靖边政策政治上的成功,现在帝国边境部队和常设部队的训练水平都很低,郡国兵就更不用说了。恢复对西域的都护有利于轮训帝国的军队。象大汉一样的帝国,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总让人睡不好觉。

太傅陈蕃说,眼下帝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应该乘势挺军西域,扬我帝国天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震慑边境部族,有利于帝国靖边策略的快速见效。

参议刘庞认为,帝国这两年经济增长加快,百姓税役大为降低。税役低,百姓喜,如偶尔增加较多,百姓反而会怨。不如增加一点税役,百姓感觉不明显,却足于支撑帝国的西域都护所需。

参议桥玄更是个好战分子,他表示,高句丽不派使者来朝,参加天子的大婚,不服帝国之心也昭然若揭。为了防止以后变成一个劲敌,不如现在就组织大军,把高句丽灭了。

听了众人的一番话,牛弘对帝国的民心有了新的认识。眼前四位不是气血方刚的年轻将领,而是老谋深算的谋国老臣。他们的想法不会不考虑民意民心。

于是,牛弘意决,恢复对西域的都护。

经反复商议,军力的配置梯次安排。西域龟兹常备一万精兵作为威慑部队。关内敦煌郡驻扎两万精兵作为紧急预备部队。再在河西五郡组织二十万大军屯田,可作为快速动员部队。这样的安排既可保证足够的威慑力,又可降低费用,还可加快河西五郡的开发。

河西五郡配备大军后,帝国西段边境的安全无忧。可让原负责西段的尹端将军出任西域都护,三年后轮换。

至于东北那一头,组织五万大军到玄菟屯田,震慑高句丽,使其不敢妄动。同时预防乐浪郡腹背受敌。

牛弘觉得玄菟屯田简直是点睛之笔。因以前帝国的靖边策略大部份时间是消极防守,无所作为,而玄菟郡又面对鲜卑人和高句丽人两大敌意或不怀好意的部族,边境长期不得安宁,老百姓都跑得差不多了。现在整个玄菟郡只有近五万人口,五万大军一到,玄菟简直成了一个大军营了。有瞬间强化的效果。

玄菟的土地是地球上少有的黑土地,有人用插根筷子都能发芽来形容其肥沃。玄菟屯田收成肯定比河西五郡强,说不定因此带来东北的开发热。只是玄菟的冬天相当寒冷,也够人受的了。这时,牛弘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对太傅说:

“太傅,立即下令帝国各郡收集鸭绒。”

现在帝国的畜牧场很多,养的鸭子也不少。放着这好的保暖材料不用,不是骑着马找马吗。

“陛下,要鸭绒何用?”太傅问道。

“朕要为在极寒地区的将士每人缝制一件御寒之衣”,牛弘说道,并解释了现代制作羽绒服的要领。

听了牛弘的解说,太尉说:“这样做出来的鸭绒衣既轻快又暖和,帝国的将士要享蝗虫的福了”。

众人都轻松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