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周史演义

作者:唐门阿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14.2万

第19章 姬昌反商

书名:周史演义 作者:唐门阿秀 字数:3396 更新时间:2024-10-11 11:08:45

话说子托即位十一年,周方君主季历被商王拘于塞库,气郁难舒,再加上绝食,不足数日,便气绝身亡。姬昌把君父的灵柩运回,葬于楚山。

正如当年公亶父预言的那样,或者说是公亶父精心安排的的那样,姬昌成了周国君主,世袭商王刚刚赐封季历的西伯之职。

姬昌继位后,任用两位弟弟姬仲、姬叔为卿大夫、执政大臣。重用同姓叔伯长辈伯达、伯适、伯突、伯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guā)。

周庭上,年轻的姬昌端坐正中,每当谈及殷商,他都会拧眉立目,眼中流露出冷冷的杀气,对商王子托的恨,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年轻气盛的姬昌心中,他无时无刻不想为父亲报仇。大臣们更是义愤填膺,纷纷谏言出兵伐商。

“殷商无能,难以平定戎狄,命我君征伐。戎狄得伐,却害我主性命。商王昏庸,理当前往讨伐。”伯适进谏。

“我乃小邦,兴兵伐商,恐怕难以制胜。”伯达理智,不愿贸然行事。

“王师何惧?他连戎狄都无法清除,何来我师难以制胜?”伯适尚武,一心为先君季历报仇。支持伐商,他自有他的道理,王师不能胜过戎狄,怎么可能战胜周师?

周君姬昌继承了父亲季历的尚武精神,当年跟随父亲征战诸戎,他亲眼看到过进入山区的殷商士兵的狼狈,他们既不敢攀登悬崖,也无力登上山包。如此王师能有何战力?

君母仲任闻听姬昌要兴兵伐商,她劝阻姬昌:“还记得你君父征伐燕京戎吗?”

姬昌点了点头。

“他为何败战?”君母继续问。

姬昌沉默不语。

“那是因为当时先王新逝,尚未守孝期满,你君父贸然兴兵,有违天时人和。如今你君父新逝,当守孝三年,不可再违天时人和,兴兵动众。”

君母多年的教诲,使姬昌获得了强大的自我抑制约束能力。君母的话让姬昌想起当年的君父,燕京戎败战后,君父不思茶饭,痛恨不已。他会为那些滚入山谷、陷入火海的将士伤心落泪。君父是一个战神,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祖父公亶的话也在耳边响起:“周族人的命运重担迟早要落在你的肩上。你一定要遵从后稷、公刘之业,把它们发扬光大。”

他不能因为一时的仇恨,毁掉周人的前途。想到这里,他坚定地对君母说:“好,守孝期间,我不回兴兵。”仲任听儿子答应,便放下心来。

姬昌暂且放下仇恨,他要好生经营国家,增强兵力,待三年之后,兴兵伐商。

姬昌把同姓叔伯兄弟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我等当尊后稷、公刘之业,承接先祖公亶、先父季历之法,鼓励农耕、广施德政。要在私田之中设置公田,让庶民耕种,可以收取定额税赋,郊野九一而助,都城十一自赋,帮助人民富裕;商贾往来不要收取关税;犯罪不可连坐,罪不及妻子儿女。”

他教导同姓贵族:“人有四戚:同姓、姻亲、朋友、同里,这些都是天然的辅佐。国有五和:国中无恶、国人无隙、同好相固、同恶相助、远近不薄,这是判别治政的准绳。族人要利用四戚,使国家达到五和,便是治政;若四戚远离,五和破坏,则祸乱萌生,便是乱政。”

他诏告官吏要珍爱费用:“不可骄纵奢侈,不可太过浪费,不可贪恋华美。屋室梁柱用刮皮原木即可,房顶用茅草便行,要为民节省费用。”

他命令民众要保护自然:“山林不到时日,不可砍伐,使树木好生成长;河流湖泊不到季节,不可下网捕鱼,使鱼鳖好生成长;狩猎也要有所节制,不杀小羊,不杀怀胎母羊,不食幼兽,不吃鸟卵,让兽鸟好生成长;保护幼畜,不可让牛犊拉车,不可驱赶马驹奔跑。让天下不失时令,土地不失其宜,万物不失本性。

他招募天下仁人、智者、勇士、贤才、艺匠,让他们为国所用。他制定工次秩序,敬尊死者,注重男女比例。把从殷商典章中看到的古代圣贤的治国道理,皆用于治理周方。

姬昌的所作所为,令周人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这种感受令人振奋,心甘情愿地为国效劳。姬昌告诉他们,这就是文政。

制定每一项国策,他都会询问倾听叔伯长辈的意见,咨询两位兄弟有无错漏。

周人进入了一个文治的时代,姬昌见民众静心安居、持家乐业,便安心定志,稍作歇息。

一日,周君姬昌说他做了个梦,梦见在日月交辉之时,有光照在他身上,使他光芒四射。群臣皆称赞是祥瑞之兆,宣扬西伯将与日月同辉,普照国民。

周君姬昌生活勤俭,衣着朴素,还常常亲自耕种劳作,和大家一同平整道路,以身作则。他关心爱护小民,普施恩惠给那些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人。他整日里忙于和许多属邦国君共同推行政事,常常忙得没空吃饭,他不敢沉湎于游玩和狩猎。

…………

季历去世,商王子托一直难以释怀,他闭上眼睛,便会看见季历提着戎狄酋首的头颅出现在他面前。久而久之,他感觉季历提着的头颅不是别人的,而是他子托的。原本不开朗的子托积郁成疾,最后酿成大病,竟然无法治愈。

在他即位十三年那年,驾崩于殷都。

商王死后称帝,子托得谥号文,日名为丁,史称帝文丁,庙号文武丁。有道是平生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子托去世后,他的儿子子羡继位,居于殷都。

商王子羡拜梅伯为司徒,掌管民户、土地、徒役;拜弟弟子胥余为卿士,掌管测天制历,沿袭封地于箕。拜弟弟子干为少师,封子干于比,今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史称比干。封儿子子期于郝,今山西省太原市郝乡。

箕子受封之后,便履行职责测天制历。为了观天方便,他在封地寻得一道山岭,这道岭高耸入云,植被茂密,风景旖旎,夏日凉爽宜人。岭上有平台,箕子常常坐在这里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为农耕稼穑授时。这道岭因此得名箕子岭。

还寻得一处山洞,洞中有清泉流出,幽雅宁静,冬季温暖避风。箕子还把观察到的星象以图画记录在洞壁上,与众王公探讨形象运行轨迹。这处山洞也因此得名箕子洞。

上古时期,民间不知播种收获时日,不知鱼虾肥瘦季节。中古时期,人们开始观察天象,参悟星象运行与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制定四时季节,作历法,指导农事、渔牧。殷人所制历法称为殷历,后来引进西方历法作为公历,称为阳历,殷历便改称阴历,沿袭至今。

箕子岭位于淇水源头,从殷都向西沿淇水逆流而上便可到达,殷商王公贵族都喜欢到这里游玩。箕子便陪同他们游走各处,观赏怪石奇峰、深洞峡谷。游玩期间,他们发现山岭上遍布石子,这些石子圆润光洁、黑白分明,箕子颇为喜爱,于是躬身捡了一些,收入囊中。

梅伯、比干、王子子启、康侯、以及南宫修等大臣也常常会到这里商讨国事。闲暇时,他们在洞中或者岭上,摆弄石子以为游戏,双方对垒以为博弈。

箕子善于占卜阴阳,制定卜辞格式。商王子羡之前,卜辞简单,仅包含命辞、卜辞。箕子感其不足,便制定新格式,供商王使用。他将卜辞增加为叙辞、命辞、卜辞、验辞,尤其增加验辞,极具创造性,使占卜成为闭环,可以验证应验概率。

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熟练兵器铸造技艺,如今刚过二十岁,便被王兄子羡拜为少师。

他向商王谏言,大力发展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王采纳,命令比干在灵山山谷建大规模的铜器铸造炉,生产兵器,后人称为铜炉峪。还建造了当时最为先进的铁器铸造炉,与铜兵器相比,铁兵器更为锋利。他还扩建了帝武乙所建的步军峪和马军峪。

沬邑原本就是殷商的军事基地,经过比干扩建后,成了殷商王朝独一无二的军事中心,为沬邑增添了不少繁华,天下商贾纷纷把各地物产运往沬邑,供王师使用。

沬邑渐渐兴起,使商王子羡看到了殷都兴盛的希望。

…………

再说歧邑的姬昌,千忍万忍,终于熬过了父亲的守孝期。姬昌便匆匆召见那些被灭国,与他同样怀恨商王的旧君主公子,邀请他们共商反商事宜。

“依照殷人的交战方式,都是君子之交,先下战书,约好交战时间、约好交战地点。两军对垒,先排兵布阵,双方皆准备好后,派大将搏击,你死我活,而后兵士混战分出输赢。如果君主意欲和殷商交战,可以先下战书。”最懂的殷商的大臣谏言。

“不可,殷师强大,与他对阵,凶多吉少,不如不宣而战,入侵殷都。”召国君主连忙上前劝说。

“殷王对我等有罪,何必躲躲闪闪,应该大张旗鼓地前往讨伐,为何要怕他。”

周君姬昌,凝眉沉思,聆听大臣们各自不同的谏言,入侵、讨伐、对阵者各有其人,各执一词,最后他们将目光停留在姬昌身上,请君主定夺。

姬昌开口道:“我父公季率师西征犬戎、义渠,东征吕梁太行诸戎,战无不胜,周程毕原对阵,一举除掉昏君。为何周师能够所向披靡,一则凭借强大,二则凭借正义。面对大邦,我们岂能失礼,视自身如戎狄。我要胸怀正义,下战书,与殷师对阵,分出输赢。”

姬昌讲得有理,忠臣皆不再言语。

商王子羡即位二年,姬昌命史官写好战书,派使者连夜送往殷都。他要向殷商宣战,他要挑战王师,正所谓初生牛犊不畏虎。欲知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