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骄阳
作者:沈处默 | 分类:历史 | 字数:10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4章 阴谋败露(4)
赵盾通敌的流言传开后,“五君子”动作频频。很快,他们调动的军队全部就位。
获知消息,臾骈吩咐孙副将,要他去到依县军队的驻扎地,摸清另外三支军队的底细。孙副将去后,以认识新朋友为由,要头领叫上另外三支军队的首领,一起吃饭喝酒。推杯换盏之后得知,三人之中,两人是被骗来的,另外一个则与先都渊源很深。
借故将他支开后,孙副将把朝中阵营派系、利益纠葛和力量对比等等,告知三人。三人听后,马上意识到,绝对不能站错阵营。毕竟,现下君主年幼,大将军当政。如果站在“五君子”一边,赌上前途命运不说,风险太大。最后,三人答应,听从孙副将的命令,与他共进退。
至于依附先都的那支,臾骈派人密切监视,随时保持警惕。
郤缺得到的消息则是,“五君子”购置的兵器已经到达绛城附近。他们打算以军械置换之名,光明正大的运进来。
既然对方要明火执仗,他们就将计就计,请君入瓮。赵盾下令,将城中大部分兵力调集到城外。放风说是要开拔备战,以绝楚国妄想。之前派驻在各城门,负责盘查往来人员的军士,全部辙回。让对方以为,他们毫无防备,注意力根本不在此。
“五君子”此番起事,最为倚重的就是城外的四支队伍。因为,在赵盾眼皮底下,他们无法调动大军。再加上臾骈和郤缺的监视,所有绛城军士都在他们的密切关注之下。有心者,都动弹不得。
得知城内空虚,他们便命驻守城外的四支军队,往城内进发。孙副将联合依县军队在内的三支队伍,把依附先都的那支队伍制服。四支队伍,三支倒戈。倒戈的成了赵盾的人马,他们迅速进入城内,驰援赵盾。
今日一早,赵府的家眷仆从,从后门陆续离开。只剩下守门卫士和埋伏各处的将士,静待敌人入套。所以,箕郑父的人闯进去好一会,都没见到人。等他们闯进内室,守卫军士突然出现,把他们团团包围,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五君子”从各地召集的捕快衙役,被派到城南。这些远道而来的虾兵蟹将,平时只要手持棍棒,就可在手无寸铁的百姓面前耀武扬威。久而久之,便以为自己真是个英雄了。
今日,士榖带领他们,从城南冲出来。遇到能征惯战全副武装的正规军,个个被吓得屁滚尿流。此刻才知,自己不过是只井底之蛙。于是哭爹喊娘的跪地求饶。被缴了械之后,乖乖靠墙而立,大气不敢出一声。
没了城外的军队支持,“五君子”还能依赖的,就是他们的亲兵家丁。这些人,虽有一颗忠心,奈何人数太少。遇到赵盾派出的重兵,自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乖乖投降。
“五君子”的许多追随者,都是听信他们的花言巧语,许以荣华富贵。他们便以身家性命做注,为求名利,孤注一掷。这些误判形势的鼠目寸光者,更是不堪一击。
事后说起,似乎都是赵盾等人成竹在胸。其实,细细回想,主动权曾一度掌握在“五君子”手上。
他们将面临处罚的地方官员召集起来,联名上书,对赵盾发起声讨。他们从君主身边的近臣入手。他们夸张其辞,危言耸听。说赵盾的强势会威胁到君权,进而威胁到他们这些寄生虫的生死。于是,这些人与五人联手,把君主摆上台面,逼赵盾退让。
采买兵甲利器,这是要把事情做大做绝。这些兵器,是他们杀敌制胜的重要工具。为此,他们花重金,从江湖人士手中购置。特意避开绛城附近的兵工厂,可谓小心谨慎,低调远虑。如果不是钱老板和贺文来往密切,这件事很可能就不会被发现。或者说,没有那么快暴露。如果再迟些,后果不堪设想。
能将县衙捕快衙役等人召集而来,可见他们势力庞大,党羽众多。这些人,都是地方官员的亲信、马前卒。他们从不同地方赶来,只为一个目的——为了他们的主子能继续为非作歹,他们则继续助纣为虐。依附其上,吸食百姓膏脂,不劳而获。如果不是因为被正规军提前拿下,这些人的破坏力也是不可小视。
假君主之令调军队之事,更是神来之笔。他们自知与赵盾相比,势单力薄,必须借力。公开无法借,只能私下借,或者说是偷更恰当。他们只能偷更大的权力,才能与赵盾分庭抗礼。唯有借君主之令,才能如愿。
借君主之令,必须借之有名。毕竟,赵盾才是中军元帅,军队都听命于他。君主这小小孩童要亲自调动军队,必须是天大的事情,才能令人信服。什么是天大的事?除了君主,当然是和大将军有关的事。
于是,在他们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下,流言被适时投放。恰在此时,赵盾下令要退兵。真是天赐良机,恰到好处。他们对军队说,要清理君主旁边的小人。小人是谁?为何要清理?口说无凭。秦军欺侮晋国,他却临阵退兵,不是卖国是什么?他不是奸臣还有谁?于是,事实俱在,证据确凿,他们的行为又一次合理化。
“五君子”的计划是全方位、立体的。他们差一点如愿以偿。可是,笑到最后的却是处处被动,落后挨打的赵盾。
有时候,当我们回看某件事——小到我们的经历,大到历史事件。不禁得出这样的结论:占据先机者,制人。被人掣肘者,受制于人。可是,占据先机者,这个先机,是有时效性的。当这个先机没有及时转化为胜利果实,对方手上却获得了更多资源,形势就会改变。得先机者,失去了机。后发者,积累了足够的能量,反败为胜。
历史的天空中,曾经称霸一方,盛极一时的国家,却在绚烂之际,突然如陨星坠落。跌进茫茫大海,消失无踪。曾经弱小无依的王国,自强自立,努力突破,为生存四处开拓。日积月累,渐渐强壮,成长为令人不可小觑的领头羊。
赵盾,一个牧羊的少年,来到绛城。庶出母弱,父亲圆融谦退。起初,他在晋国政坛崭露头角的机会,非常之少。同为功臣二代,先且居、狐射姑都比他知名度高,出场机会也远胜于他。可是,历史的因缘际会,政治的风云变幻,将他推上了权力舞台。
从他登上舞台的那天起,“后发制人”就如影随形,不离不弃。先有流血死亡,痛失兄弟知音。这些经历令他痛苦自责,绝望沉沦。之后,又催他奋起。接着,是再一次的椎心之痛,将他逼至角落。甚至最后,差点一蹶不振。被压至谷底,仅存一线生机。然后,他又一次崛起。
或者不只是他,所有生命的起伏皆如此。爱与恨,痛与喜,循环往复。生存是机率,挫折是常态。在不断的挫折中,从一个失败潜伏到下一个失败,才会偶遇一次成功。这次意外的顺利,得益于从不放弃,战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