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骄阳
作者:沈处默 | 分类:历史 | 字数:10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1章 河曲之役(1)
赵盾的舒心日子,比想象中开心,却没有想象中长久。
经历两次与晋国交手,却没讨到大的便宜。这一年,秦国决定再次向这位中原霸主发动攻击。
秦军刚刚集结军队,便被晋军知悉。赵盾迅速召集内阁会议,研商对策。
“秦军此番前来,声势超过前两次。秦国君主亲自领兵,看来是志存高远。”从间谍的来报中得知,此次秦军出兵的人数和装备均超过前两次。所以,荀林父有此一说。
“这样一来,我们势必要严阵以待,多多调集良马利器才行。”赵盾神情严肃,愁眉紧锁。自从“令狐之役”后,秦国大小骚扰不断,始终未能罢手。好容易消停了两年,现在又来。听了荀林父所说,更是忧虑重重。
“这几年,我国大力整治内政,百姓安乐,府库充盈,兵强马壮。要说调兵遣将,可说是人才济济,不足为虑。”实践证明,赵盾着力推行的新政,收效显著。晋国的国力,可说是强于前朝。所以,郤缺认为,秦军不足为惧。
“我已查过地形图,秦军最有可能在河东集结。之后,必是要渡河侵犯我国。两军很可能在河曲一带相遇。”臾骈环顾一周之后,看向赵盾。“河曲地处黄河东转拐角,咽喉要塞之地。东南有座山峰,险峻异常。如果我军抢先占据制高点,就将占据制胜主动权。”
“守住高点,据有水源,饮马补给就有了保障。只需高筑营垒,坚壁不出即可。秦军远道而来,时间一长,势必补给不足,自然撤军。” 此时,臾骈是郤缺的助手。任职上军佐,位列六卿第四位。
“照臾将军所说,我军如能先发制人,占据有利地形,则胜算多在我方?”臾骈功课做得非常仔细,显然是成竹在胸。赵盾的担忧逐渐减少。
“正是。”臾骈将自己所想再仔细展开,“秦军东入我国,应该会经过羁马,然后再渡河。如果我军放弃羁马,直奔河曲,肯定会赶在秦军之前。一旦占据高地,一来,兵马有足够时间休整;二来,安顿好物资,居高临下,正可以逸待劳,伺机而动。”
“言之有理。”赵盾频频点头。“如果秦军果如臾将军预料行进的话,用此计,我军胜算最大。”
“荀将军——”赵盾转身面向荀林父,说道:“接到秦军情报之时,可有派人密切跟踪?现秦军往何方移动,可有知悉?”
“回大将军,”荀林父恭敬的回道:“边关将士一直密切关注。昨日来报,对方已经往我国西面越山而行,相信就是要赶往河曲附近。”
“我军赶往河曲,所需几日?”赵盾急切追问道。
“离河曲最近的驻军在霍县,不需一日即到。”荀林父说道:“我们从绛城出发的话,最快三日,最迟五日也可到达。”
“对方过去要多少日?”赵盾接过臾骈递过来的地形图,看了看,对方距离似乎也不远。
“对方出境只能走陆路,入境渡河也需要时间。如果顺利的话,也要五到七日才可到达。”荀林父说道。
“如果这样,霍县的驻军暂时不要调动,只要他们密切保持关注即可。”赵盾想,既然时间比较充裕,那就不要轻易调动周边的军队。“我们由绛城、依县、云县三地调兵即可。”
“霍县军队人数不多,负责周围三地治安防卫。除非紧急驰援,实在不得已再调遣。”臾骈赞成赵盾的决定,“毕竟这是屏障。万一秦军突袭三地的任何一地,扰乱民生,引起恐慌,我方就会陷入被动。”
“正是。”赵盾点头赞同,强调道:“所有驻守边境、村镇的军队,均原地加强警戒,不得擅离。另外,负责跟踪秦军动向的,仍以小支队伍为主。”
“已经交待下去,今日行文会再次强调。”荀林父应道。
“秦军既然志在占更大的便宜,就不太可能在路上还有什么小动作。”郤缺说道:“沿途驻军,严守职责,做好应对的准备即可。没有得到上官命令,不得撤自行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赵盾看向新上任的下军佐胥甲,“不知我军何时能动身?”
“回大将军的话,”看到大将军眼睛真勾勾的望向他,这位临危受命的下军佐,有点忐忑不安。“已经调集粮马兵器若干。明日一早,大军就可出发。” 收到秦军异动消息之时,后勤已经着手准备。内阁会议召开之时,已是万事俱备,只差战略部署的东风而已。
“好,那就这样定了。今日各军清点人马、仪仗、卤簿、兵甲,明日卯时,在东郊练兵场集合。”赵盾宣布集合时间地点,大军明日出发。
内阁会议结束之后,各军首领回营点将,分配任务。交待注意事项,沿途行进、到达之后的各项事宜分配等等,之后,再统一汇总给荀林父,由他监督各军完成战前准备。
第二天,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大军出发。赵盾、荀林父率领中军,郤缺、臾骈两人带领上军,栾盾、胥甲引领下军,直奔目的地而去。
一路上,天公作美。虽有秋日艳阳烈烈,大军休整啃干粮之际,寻个树阴,还有秋风送爽。第三天,走进一片树林,天色变得阴沉,似乎要下雨。穿越之后,回到大道,又是风清云开。由于气候条件有利,人马又休整规律,大军很快到达目的地。
前无阻截,后无追赶,按照既定的分工,众军有条不紊的着手各自的事项。有的登高搭建帐篷,有的到山顶就位,放哨打望。有的牵马饮水,有的就地警戒,等待轮换。
安营扎寨之后,赵盾召集五将,再次重申之前的部署。不经赵盾亲自发令,各军首领及其部属,坚守不出。
两日后,秦军到达。
他们发现,有利地势也为晋军所掌握。方圆百米的观察点,全是晋国军士,自己的一举一动完全暴露在晋军的眼皮底下。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是对方如何,己方一无所知。自己却被对方看得清清楚楚的,这仗如何能打?
秦军将领紧急商讨对策。
既然晋军已占据先机,一定会采取守势。以此消耗秦军的实力和士气,逼他们不战而退。或是等他们疲惫之时可趁虚而入,打他们措手不及。无论如何,对方就是一个字——“拖”。
对秦军而言,只有速战速决,他们才有胜算。继续拖延下去,晋军的优势会愈加明显。相反,秦军则会愈来愈被动。
最后,秦军定下计策——骂战。
不用说,骂的对象自然是晋军元帅赵盾。想尽办法激怒他,煽动他。只要他动怒了,下了命令,整个晋军都会启动。到那时,秦军就算目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