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赵氏骄阳

作者:沈处默 | 分类:历史 | 字数:107万

第233章 锐气大减(3)

书名:赵氏骄阳 作者:沈处默 字数:2534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45

宋国不得已向楚国求和。由于华元地位尊贵,宋文公命人驾一百辆兵车,牵四百匹骏马送给楚国,请求赎回华元。

陈国听闻宋国主将被俘,顿时坐立不安。是依旧守着晋国还是倒向楚国,陈国国君一时摇摆不定。

“大棘之役”是楚庄王北上的第二场胜利。虽然楚国没有出兵,却是幕后主使。利用马前卒郑国打击中原小国,借力使力。设计之精巧,用力之精准,不费吹灰之力,宋国便要纳入其羽翼之下。陈国也是危在旦夕,早晚是囊中之物。

郑国出兵宋国非常突然,晋国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宋国已经兵败。迫于国内的压力——华元地位特殊,一定要力保其安然无恙,宋文公很可能不得不投向楚国的怀抱。

如果宋国背弃晋国,陈国也快了。

闻讯之后的赵盾,顿时坐立不安。

楚国一而再的在中原取得优势,中原最重要的三个小国已经倒向或正倒向楚国。郑国紧紧与楚国抱成一团;宋国主将华元是宋国重臣,宋国花费高昂代价也要赎回。如果楚国对宋国有任何要求,宋国一定不敢回绝;一旦宋国失守,倒向楚国,陈国便被逼入墙角,只得依附楚国。

一旦郑、陈、宋三国都与楚国结盟,晋国这个中原霸主则是名存实亡。毕竟,曹国、许国、卫国都是小国,不管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实力都非常弱小。纵然他们仍支持晋国,晋国只能号令这些个弱小无力的诸侯国,也称不上是霸主了。

思前想后,楚国之所以能占到便宜,无非是有郑国作为棋子。

前一次,郑国派兵与楚国组成郑楚联军,联军攻打陈、宋二国。晋国谋划得不错——攻打郑国逼退郑楚联军,同时逼郑国倒戈。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晋国失利。

此次更为蹊跷。楚军只做幕后策划,郑国则彻底沦为提线木偶,任楚国指挥,指哪打哪。本来宋国占了上风,谁知一名小小的车右为报私怨,竟将主将直接送进敌营,胜利就这么白白拱手让人。

此番得胜,郑国可谓运气爆棚。坐在营帐中,胜利从天降。任谁听到事情真相都会哭笑不得,觉得匪夷所思。小小一口羊羹竟决定了一场战役的胜负。宋国右师华元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此番离经叛道却左右中原局势的行为应该包括在内。

上一次有天公助阵,这一次又有宋国车右的神助攻,不得不承认,楚国的运气真是好到让晋国咬牙切齿的程度。

回到中原逐鹿的话题。要想称霸王,获得郑国的加盟是关键要素。郑国倒向哪一边,哪边就占据主动。有郑国的支持,陈宋等国自然随附,则中原事务的领导权可牢牢掌控。反之,失去郑国,正如现在的晋国一样被动。

所以,现在的头等大事是攻打郑国,逼迫郑国重新倒向晋国。

历史的戏剧性和生活的出其不意相比,情节精彩毫不逊色,影响却深刻得多。

就在赵盾一筹莫展的时候,宋国主将华元逃回了宋国。宋文公派人送去的赎金和马匹还在半途,收到消息也掉头返回宋国。宋国倒向楚国的危机暂时解除。相应的,陈国也暂时不用面临是否倒向楚国的抉择。晋国的燃眉之急算是缓解了。

危机虽暂时解除,攻打郑国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连续吃了两次亏,赵盾想,与其等到对方发动进攻再去解围,不如提前精心准备。待楚国放松警惕,联合陈、宋两国杀到郑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这一年夏天,经过充分准备,晋国准备派人通知陈、宋两国,出兵攻郑。恰在此时,传来秦国军队包围晋国焦地的消息。

焦地位于晋国西南边境,与秦国相邻。要说秦国为何攻打焦地,还得从去年说起。

赵穿奉赵盾之命回到绛城。当时,晋国联合陈、宋两国攻打郑国却为楚郑联军所败,大将又被俘。军队气势低落,朝野上下的气氛也很消沉。

赵盾想,赵穿既然回来,过往已经翻篇,何不将他引入多多栽培?

赵氏家族的几个兄弟都已入朝为官,却因资历年纪等原因无一人被委以重任。赵穿身份特殊,他是晋国公室的姻亲。尝试给他机会,无人会反对。如果他能担大任,赵盾的三个异母弟弟又多了一个倚靠。先君襄公的侄子,又兼赵家之后,还能借赵穿的东风,未来必定前途无量。

再者,赵氏两宗的大家长们均以不同方式,暗示明示赵盾——如不趁他如日中天时扶立赵氏家族,恐怕将来风水轮流转,机会再难得。

赵盾身为庶子能够继承父亲赵衰的爵位职务,是赵氏对他的恩宠。他的身上背负着整个家族的期望,他从不敢忘却。只是一直秉持公正原则,不愿挤占草根贤人的空间。

然而,灵公的倒行逆施令他多少有些心灰意冷。辅佐这样的一国之君,他竭忠尽力为的是什么?

两方力量夹击赵盾,于是他决定付诸行动。

经过几年的历练,赵穿看起来比从前沉稳了些。在异国他乡闭关思过之后,往事已经翻越。终于能回到故地,他也心存感激。回来之后,堂哥不时会找他商议国事,他很快领会到赵盾的意图。相应的,他的表现也积极上进了许多。

赵盾问,可有击退楚国之道?赵穿说,楚国实力强大,不如避其锋芒,攻打秦国的属国崇国。到时秦兵来救,便可趁机和秦国谈条件,请求秦国与晋国联手共同击退楚国。

一开始,赵穿的建议,赵盾并不赞成。秦国君主康公过世,太子刚刚继位。两国虽有宿怨,士会归国之后,一直相安无事。秦国新君继位就攻打他的属国,两国关系就会留下深重的阴影。将来两国关系很可能重蹈秦康公时的覆辙。

南方已经为楚所苦,西面又得罪秦国,两国又有盟约,显然对晋国十分不利。

从前,楚国北上并未如此频繁,晋国只需对付西边的秦国还是绰绰有余。现在,楚国崛起,频频生事。再把西边的秦国招惹,到时两国同时发难,两线作战,晋国定是输多胜少。

但是万事都有两面——假如能打动秦国,让秦国不得不伸出援手,那么形势对晋国则是大大的有利。

楚国虽已崛起,如果秦、晋两国同时对他发难,西、北两线作战,他也会吃不消。

所以,此事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赌赢了,回报会非常高;如果赌输了,对晋国来说则是雪上加霜。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赵盾思量再三,决定放手一搏。

赵盾的算盘是,大不了对崇国客气些,不下重手。这样,也不至于激怒秦国。只要他过来救援,就有机会谈合作。就算他们不肯跟晋国联手,一看损失不大,也不至于兴兵报复。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崇国被围,秦国竟然无声无息,毫无反应。赵穿逗留多日,只得撤退,无功而返。

本以为就这样算了。怎么也没想到,就在晋国准备攻打陈、宋两国的当口,秦国竟跳出来包围晋国的属地焦。

晋国不能像秦国对待崇国一样置之不理,毕竟这是自己的领地。此地在国境线上,一旦被占据,晋国的西南就门户大开。不得已,赵盾只得亲自领兵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