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作者:大唐谪仙 | 分类:历史 | 字数:182.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04晋王府,大量好铜钱
不管这世间发生了什么好事、还是坏事,时光荏苒,岁月还是,如梭!
眼看过了一个月,第一批欠条到期。
大清早,就来了许多人,大家都很急,生怕晋王府出现神嘛变故。
可此时,晋王府早已做好万全准备,早已预备无数的铜钱和金银,等待多时了。
大家蜂拥而来,开始兑付。
为了取钱,甚至有人连马车都赶了来。
一吊吊铜钱,开始直接装箱,而后放上马车。
为了防止晋王府出鬼,大家是有充分准备的,譬如他们要查验这铜钱成色,以防晋王府拿劣钱来滥竽充数,这金银,当然也要严防缺斤少两。
不过很快,大家却发现,晋王府的钱,竟都是最上等的紫铜钱,几乎没有丝毫的杂质。
每一枚钱,作工比市面上的钱,还要精致,这一下,大家放心了。
用欠条,居然可以兑换如此上好铜钱?
这倒是让不少人觉得惊喜。
市面上的铜钱,其实质量是参差不齐的,这其中涉及到含铜量!
人们若是收到上等铜钱,往往会将铜钱私藏,而若是劣质铜钱,则尽力将钱花出去,因此,市面上流通的钱,很多都是劣钱。
事实上,这次就算晋王府兑付的是劣钱,大家也无话可说。
可如今,他们发现晋王府,竟如此,厚道。
一时之间,李庄里数不清的人忙忙碌碌。
晋王府库房里,这钱就像大河流水一般一箱箱地搬了出来。
这一下子,却令原先对晋王府的欠条有疑虑的人,放宽了心。
他们起初不敢将土地卖太多,倒不是他们舍不得卖地,现在行情到了这个程度,还有什么舍得舍不得。
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欠条怀有疑心,如今就放宽心了,胆子也大了,于是乎,又有人陆续来到用地契换欠条。
晋王府借此机会,继续使用不同时期欠条,大家得了欠条,便各自安心走了。
当然,现在更多人看李治,都像看大傻子似的。
这个白痴,地价都贱到了这种程度,他竟还肯收,地。
你收地也就罢了,竟然还用这么好的铜钱来收。
以前看他还算聪明,现在看来,明明就是一个败家子嘛。
现在越王府,已是,车水马龙,来拜访李泰的人,络绎不绝如过江之鲫,许多人都觉得李泰成了他们的,希望。
尤其是这一次遭遇如此危机,是李泰挺身而出,为大家解决了眼前,两难困局。
而李泰对待每一个宾客,都是彬彬有礼,无一不周到,这也令各家仿佛心里,有了底。
里弄坊市传播着李泰将做太子的传闻,倒是极其符合了许多人的期许,因此这个流言根本不必刻意去传播,就流传了天下。
而李泰面对这些流言,总是表现出谦谦君子模样,反而一再称颂自己皇兄才是贤太子。
其实李泰对于现在这样的局面,心里是极其高兴的。
因为李治和李格走得近,而李治这个家伙,鼓捣出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之后,惹得许多人损失惨重,那太子李承乾呢,则是对此事不发一言!
大家都把账算在李治身上,可背地里,又何尝没有人暗中责怪太子李承乾对他们的忽视呢?
他李泰的挺身而出,恰恰让溺水的人看到了,那一根稻草。
没有李治,只怕还真不会有这样大好局面。
只是李泰他非常纳闷,外面闹得这么利害,而那太子李承乾怎么连个屁都不发呢?!
于是,里弄坊间流言蜚语,越发利害,以至于街头巷尾,都在到处传播!
……
而此时,该收的地已收得差不多。
晋王府收到土地足足有七百九十五万亩,这是一个天文数目,几乎可以达到整个天下土地一成。
而这个数字,也让晋王府背上一个几乎让人不敢想象的巨额,债务。
李治却照样该吃吃,该喝喝,一副没事人的模样。
只是,也有人对晋王府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
李格和李治走得太近,可未来,依着李格这样下去,只怕,这天下到底是谁的,还不好说,一旦李泰成为太子,晋王府迟早要惹来大祸。
这地收得差不多了,李治在将无数的土地造册,并且让人继续清理丈量之后,便将一本簿册送入了宫中,说好了二八分账的,李治向来还是说话算数的。
看着这个数目,李世民目瞪口呆。
这么多的土地,花了多少钱,又到底欠了多少债?
这是二八分账!
这意味着甚么,收来的土地,有二成是该他李世民自己出钱的,至于多出的土地,那属于李治孝敬老爹李世民的。
在这一点上,李世民不可能假装不知情,即便李治是他儿子,孝敬归孝敬,但该出的钱,还是得一文不少,这就叫契约精神。
而现在地价如此低廉,若是维持这个地价,不只是晋王府,便连宫中,只怕也要被巨额债务给压垮。
小李治,你这是给朕惹了一个,天大~麻烦啊!
不过,账簿送来的同时,李治还送来一份奏疏,恳请陛下巡视鄠县。
鄠县?
李世民心里思量着。
这鄠县,却不知又有神嘛名堂?
仿佛,小九儿,胸有成竹啊!
嗯,朕,该去瞧瞧。
瞧瞧这奶爸到底在教小九儿做甚么,这葫芦里到底卖得甚么科学药!
李世民几乎不假思索,便将这奏疏恩准了。
去瞧瞧!
一定要去瞧瞧!
……
鄠县,在所有人的眼里,都只是一个与长安相邻的穷乡僻壤之地。
可蓦然陛下要去鄠县,却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鄠县是陛下特批给李治的封邑。
在这节骨眼上,跑鄠县去做什么?
只是,陛下已下了旨意,虽有御史表示了反对,但是,反对无效。
李世民也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时候,当然,若是无关痛痒的问题,也就罢了,可一旦是李世民觉得重要,其实无论是魏怼怼亦或是其他人,也没人可以改变他的心意。
李泰最近的表现很狗腿,他一见父皇要去鄠县,便兴高采烈的请求伴驾,李世民当然照准。不只如此,李世民还要求百官一道随他前往。
因此,过了两日,浩浩荡荡的御驾和百官队伍便自长安出发,从清晨出发,到了正午,便到了鄠县。
鄠县确实不远,尤其是县城,只是这一次的目的地,不是县城;
正午在县城里歇了歇,李世民能深切感受到这天子脚下郊县的荒凉,这大唐盛世,任重道远啊!
李泰尾随着御驾,他心里挺愉快,一路看着沿途美景,山河壮丽,开始吟诗,跟在李泰左右有许多世家子弟,人们纷纷颔首点头,对李泰表示赞许。
李承乾、李治和李格这儿,就显得冷清了许多!
虽然大家都怕李治自寻短见,但是不代表大家就喜欢他。
而至于李格殿下这里,他的出身不好,大家都是文人雅士,自是不愿和他扎堆!
只有程咬金、侯君集等人尾随着,侯君集近来对于市井里传出的流言很担心!
作为李承乾的准岳父,侯君集可是听说了很多李泰贤明的传闻,再看现在李泰被许多人簇拥着,而李承乾的周围,却也是冷冷清清的,这便更加加深了他的忧虑。
众人继续出发,等跋涉到了秦岭余脉时,已是人困马乏,只是再走段路后,山脚下一个巨大的村落,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这里已形成一个巨大村落,村落里有许多牛马,错落着各色棚子,棚里发出袅袅炊烟。
李世民下了龙辇,李泰便连忙带着百官迎上来!
李泰肥胖过份,气喘吁吁,却还去搀扶着李世民,道:"父皇,我们这是要去何处?儿臣看这里,甚是荒凉,没什么好看的。"
李世民深深看了李泰一眼,蓦然道:"青雀,你几岁了?"
"儿臣十一岁了。"李泰恭谨道。
李世民颔首:"十一岁了,你的年纪不小了啊,朕还犹记得当初,你还在襁褓里,转眼之间,竟这样大了。"
说着话,李世民看一眼围绕李泰身边众臣,微笑:"大家都说李泰贤明,诸卿,不知这些传言,你们听说过吗?"
许多人一愣。
他们不知陛下蓦然这样问,到底是何意图,因此竟不敢作答。
李世民正色道:"诸卿有话,但说无妨。"
有了李世民的鼓励,大家便放下了顾虑的包袱,纷纷畅所欲言了!
韦玄祯率先急不可待道:"越王殿下爱民如子、人所共知,朝堂上下、坊间里弄,都说他贤明。
就拿这一次来说,地价暴跌,百姓日子过不下去,越王殿下心急如焚,想民之所想,臣等对此钦佩不已。
更何况,越王殿下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李世民又笑了。
此时一个叫柳叶生的御史也道:"陛下,越王殿下还极有仁孝之心,这一点,也是人所共知的。"
其他人七嘴八舌,都说着越王的好处。
这一次,越王殿下是帮了大家大忙喽,若不是殿下,说实话,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现在好了,地能卖掉了,换回来无数真金白银,至少止损了。
他们心里感激越王,甚至忍不住会想,越王小小年纪,就如此爱民,假如,……!
他们心里冒出了大胆念头,假若越王真成了太子呢?
那么,大家都可,高枕无忧了。
不过,这只是少部分人的反应,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及长孙无忌等人的表现却都很奇奇怪怪。
在每一次陛下比较太子和越王优劣的时候,他们都会下意识的退到一边,表现得谨言慎行、绝不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