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魏惠王篇(3)
任性的韩赵之君
魏惠王和公子缓之间争斗,本来是魏国内部矛盾,也属于内政问题。韩、赵两国插手,就演变成了魏国和外来诸侯之间的矛盾。
魏惠王心想,咋会走到这个地步?
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是想不通的。即使想通了,也要面对一个事实:韩、赵两国已经出兵,且韩赵兵峰正盛,魏国不能敌。
魏惠王心想:爷爷、父亲时代,诸侯不敢欺负魏国。
咋,到他手中就落后挨打。难道是魏国的战斗力下滑。
其实,不是魏国落后,也不是战斗力下滑,而是魏国凝聚心不强。再加上韩、赵打着匡扶正义的旗号,护送公子缓归国。
魏惠王很孤单,也很无助。
可,他要强撑下去。
否则,魏国就亡了。
魏惠王坐镇安邑,见韩、赵两国兵峰,如入无人之境。魏惠王连续输了几阵,国都被围,这时的魏惠王脑海想的是什么?
担心社稷安危,肯定是有的。
他害怕吗?
也许,有。
也许,没有。
此时的魏惠王已经三十岁了,从小又见证了魏武侯征战诸侯的雄风。
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自然也是学到了的。魏惠王看着城外的韩、赵联军,一边鼓舞士气为国而战,另一边也做好了殉国的准备。
魏惠王心想,不能发扬祖父、父亲的武勋,那就为家业共存共亡。
大丈夫,能为国而死,岂不快哉!
魏惠王见韩、赵围城,吃不香,睡不着。好在,有很多忠心的家臣和战将,愿与他一起保家卫国。
公子缓见韩、赵围困安邑,也是大喜不已。公子缓心想,大哥死了,魏国就成为了他的天下。可,公子缓却不知道,韩懿侯和赵成侯,这两个人又在想什么。
赵成侯、韩懿侯真的是来帮他击杀魏惠王,助他登上君位?还是说,赵成侯、韩懿侯是来灭魏国的?
公子缓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也没去想韩、赵两国破了安邑之后,又会有什么打算。他有没有想过江山社稷存亡,这种高难度的事情?这就不得而知。
但,公子缓要的就是攻破安邑,击杀魏惠王。至于后面的事,他暂且不去考虑,也不会考虑。他也相信韩、赵两国是真心实意想帮助他。
那么,韩、赵两国君主在想什么?
韩懿侯和赵成侯是答应了公子缓的请求,出兵魏国。
当然,韩、赵两国不是为了公子缓,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尤其是韩懿侯和赵成侯见攻伐魏国太过顺利,兵围安邑。韩、赵两国的小心思,渐渐露出了水面。
韩懿侯和赵成侯看着魏国国都安邑城,发出感慨:这座城邑可是魏氏争霸中原,打遍诸侯无敌手。如今,却被他们围困。遥想魏文侯、魏武侯时代,韩、赵两家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竟然成真了。
有句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韩、赵两国甚至在想,多亏了魏武侯没有指定接班人,引发两子相争。否则,他们怎能兵围安邑,来此一游。
但,魏国安邑易守难攻,还有很多精兵良将守城,也不好攻破。再加上,魏国还有西河八百里疆土。韩、赵两国不能速战速决,攻破魏国安邑。分散在其他地方的魏军回援,奔赴安邑。韩、赵两国取得的战果,就会前功尽弃。
攻吧!又不好攻。
魏国面临存亡之秋,定会魏国拼死一战。韩、赵强攻,胜了,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攻吧!眼见安邑就在眼前,撤军又不甘心。
赵成侯、韩懿侯坐了下来,心平气和地来了一次长谈。
赵成侯年长点,先发问,“打,还是不打。”
韩懿侯没有直接回答,反问说,“你觉得呢?”
赵成侯见韩懿侯对自己客气有加,掌握话语主动权说,“魏国文、武二君,常常欺负我们。这口气,不能不出。”
韩国在魏文侯、魏武侯扶持下,与魏国的矛盾,还不算尖锐。相反,韩国跟着魏国,得到了很多实质性的好处。也许,这也是因为韩、魏两家都是姬姓,血脉相连的缘故。
赵成侯见韩懿侯不发言,也知对方在想什么,又说,“现在魏国人心不稳,我们大兵压境。加把劲,定能攻破安邑,杀了魏侯。”
韩懿侯先是愣了少许,问,“杀了公子罂(魏惠王)之后呢?”
赵成侯大笑说,“扶持公子缓。”
韩懿侯在权衡利弊,示意赵成侯继续说。
赵成侯见对方不说话,误认为对方觉得自己的这个提议不错,又说,“我们向公子缓割地。”
“他不割如何?”
“他不割。我们兄弟联合起来灭了魏国,瓜分魏氏的疆土,壮大我们的疆域和实力。”
韩懿侯心想,瓜分了魏国,你就该对韩国出手!
魏国灭了,韩国难存。为了韩国能够图存图强,魏国的存在,才能牵制赵国。魏国,不能灭。
“你觉得我的提议怎么样。”赵成侯认为对方会响应自己的提议,毕竟割地,两家都不会吃亏。
韩懿侯读懂了赵成侯的心思,为难说,“我们瓜分了魏国,是可以壮大我们的疆域和实力。可,齐国、楚国、秦国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见我们三家陷入内斗,魏国被灭,出手伐我们。我们打得过他们吗?”
这数十多年,攻伐诸侯,都是魏国的主导下,才有三家的成就。魏国亡了,诸侯来攻,的确是很麻烦。魏国在,还能震慑诸侯。
赵成侯听对方的意思,是不赞成攻灭魏国,问,“你有什么好主意。”
韩懿侯说,“灭其国,杀其子,这是残暴之举,还不能应对诸侯。分其地,后退兵,这是贪婪。我们得到了魏国的疆域,也不能慑服人心,得之无用。”
赵成侯见对方说得很有道理,却没有说出处理问题的方案,问,“你说怎么办。”
韩懿侯不赞成灭魏国,分其疆域,是担心赵国灭魏,又对韩国出手。但,现在又与魏国开战,不打垮魏国,魏国就会对韩国出手。如何才能让魏国不攻打韩国,只能让魏国弱小。
韩懿侯思前想后,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将魏国分成两个国家。让公子缓、魏惠王分别治理。魏国一分为二就会相互征伐,陷入内政。魏国一分为二就会成为宋、卫等不入流的诸侯国。
韩国也不用担心来自魏国的威胁。相反,两魏为了存活,都会较好韩、赵。
韩懿侯相信,赵成侯会接受他的提议:将魏国一分为二。
赵成侯思忖少许,知道韩懿侯想的是什么,拒绝这个提议。赵成侯还是主张灭魏,瓜分其土。
韩懿侯反对灭魏,主张将魏一分为二。
赵成侯、韩懿侯观点陷入分歧,两人闹得很不愉快,也没有商谈的必要。
夜色下,韩懿侯也不跟赵成侯打招呼,带着兵就走了。
韩懿侯赌气说,“你本事大,没有我,看你怎么攻破安邑,亡了魏国。”
赵成侯听说韩懿侯不辞而别,一边骂韩懿侯无信,另一边也没有把握战胜安邑的魏军。
那么,面对魏军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赵成侯会怎么办呢?
不打,不甘心。
想打,打不过。
赵成侯见大势已去,也率军撤离。
赵成侯赞成扶持傀儡之君,瓜分魏国疆土和韩懿侯赞成将魏国一分为二。这两个人的想法,那个更好。
赵成侯的意见是站在赵国的角度,一战击溃魏国,赵国就成为了三晋的老大。以后,三晋发号施令就是赵国。
韩懿侯的意见是站在韩国的角度。他要的是削弱魏国,牵制赵国,壮大韩国。韩懿侯还是很虚伪的,残暴、贪婪,这两个字看上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对魏国仁慈。韩懿侯有这种觉悟,就不会出兵伐魏,趁火打劫,干涉魏国内政。
简单说,韩懿侯和赵成侯意见出现分歧,是因为利益不同。
赵成侯吞并、瓜分魏国,是想要赵国一家独大。韩懿侯是想削弱魏国,牵制赵国。
毕竟,韩国比赵国,弱很多。
说来也奇怪,韩、赵两国既然共同出兵,征伐魏国。难道就没有考虑到战后,应该如何对待魏国?
韩、赵两国共同出兵,就没有共同目标?
也许是因为韩、赵两国没想到征伐魏国会如此顺利,还能抵达安邑城下。在韩、赵两国眼中,魏国是很强的。因为魏国输得太快,韩、赵还没来得及制定战后对待魏国的事情。
所以啊!与伙伴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计划好。如何走,怎样走。不能一边走,一边看。
可惜,无论是韩懿侯,还是赵成侯,两人没有提出折中的方案。两位任性的君主,打,不打魏国,全凭自己高兴。最终,韩、赵两国错过了削弱魏国的最佳机遇。三晋的平衡,也未被打破。
韩、魏撤军,最不开心的人是公子缓。最开心的,莫过于魏惠王。
魏惠王醒来,有人来报说,韩、魏撤军了。
魏惠王不信,登上城楼,见城外空空如也,不见韩、赵联军。魏惠王心想,韩赵撤了?什么情况。
魏惠王虽不知韩、赵为何撤军,但安邑保住了,也是高兴不已。魏惠王怎么也没想到眼见安邑有难,瞬间转危为安。本以为安邑城会血流成河,累累白骨。如今却风和日丽,太阳高挂,一片祥和。
此时,丝毫不见,肃杀、死亡的气息。
韩、赵两国之君,太任性了。
魏惠王解了安邑之围,又击杀了公子缓,稳定内政。
魏惠王看着韩国的新郑,赵国的邯郸,暗自发誓,“今天的耻辱,我先记下了。有朝一日,我会雪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