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楚怀王篇(6)
靠嘴吃饭的男人
这个世界上,吃饭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人靠颜值吃饭,有的人靠双手吃饭,也有的人靠才华吃饭,但有的人是靠嘴吃饭。
有人问,吃饭不就是用嘴。
的确,吃饭是靠嘴。但有的人靠嘴吃饭,吃出了高度,还能飞黄腾达,位居国相。这样的人,才了不起。
这人不是别人,就是张仪。
那么,张仪是怎样靠嘴吃饭,还吃成了秦相、魏相。
现在就来介绍一下,张仪用嘴吃饭,吃出了新高度。
张仪是魏国人,因为家穷,只能努力读书。好不容易读了出来,准备一展拳脚。有句话说得好,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张仪被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
这么多年过去了,张仪也没有混出个人模狗样,很是凄惨。
可,有种人,自信是干大事。所以,他们喜欢不断折腾。对他们而言,爱折腾的人生,才是最美。
张仪在魏国折腾不下去了,就去楚国折腾。这次折腾,差点要了他的命。
楚国和氏璧掉了,但,所有人诬陷是张仪偷的。
张仪人微言轻,说话也没人信,也没人帮他说话。
张仪被一顿毒打,不死,也会残废。他的妻子见状,又知道他惹事,抱怨说,“喊你管住嘴,你不听。现在,造孽了吧!”
张仪被打得很惨,不关心伤势,指着嘴,问,“舌头,还在吗?”
他妻子愣了,又点了点头,这个家伙不会被打傻了。
张仪放心地说了一句,“它还在,我就有吃饭的家伙。”
他妻子心想,不会真傻了吧!
张仪很嫌弃地说,“你个妇人懂什么。我是靠嘴吃饭。楚国诬陷我偷玉,以后我会窃城。”
他妻子觉得,这个人,疯了。命都快没了,还大言不惭。我当初眼睛不瞎,怎么看上了你啊!
他妻子恳求说,“好好活着,安安心心过日子,不折腾了,行吗?”
张仪倔强地说,“不行。我是干大事的人,不折腾,难能成功。”
“你个穷鬼,生活都没有着落,还想着干大事。你啊!快醒醒吧!”他妻子用言语挤兑,希望他早点结束,不切实际的梦。
“人穷,志不短。这就是我。”张仪带着这种信念,活了下来。
楚国混不下去了,张仪又去了秦国。
这一次折腾,他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还成功当上秦相。后来风云突变,秦国混不下去了,去魏国靠嘴混成了魏相。
现在魏国待不下去了,又回到秦国。
这一次,他咋用自己那张嘴,吃饭呢?
秦惠文王正等待张仪说话,却见对方在哪里傻笑,眸色充满不解。
张仪说,“王上,我是靠嘴混饭吃的。你看我的吧!”
秦惠文王用嫌弃地眼神看着他,五国联军势大,义渠来攻。秦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你的这张嘴,能吃饭。能,退敌否。
“能吃饭,也能退敌。”张仪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间诸侯。
秦国君臣闻言,嘲讽说,“这人傻了。这个时候,前去离间诸侯,就是送命。”
张仪自嘲说,“诸位,看看我这张嘴能否击退百万之师。”
秦臣都不信,但有一个人信,这个人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了解这张嘴的本事。其次,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病急乱投医?说不定,成了。
张仪分析了五国伐秦的实力和决心,第一个要做思想工作的人是燕太子平。
张仪趁着夜色来到燕国大帐,见了燕太子平。
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燕太子平活捉了张仪,立马决定将他斩首。
按理说,抓到张仪,这等人物,根据剧情发展,燕太子平会问几句。比如说:你为何来见我。
或者,说几句羞辱张仪的话。
燕太子平,问都不问。面对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张仪大喊,“我是来帮你,你不能杀我。”
燕太子平还是不听,心想,“我是燕国未来的储君,要你帮。”
张仪又喊,“燕国还是太子之乎?”
燕太子平听到这几个字,上前辩论,“我父亲是王,我是燕国的太子。燕国不是我的,是谁的。”
张仪见对方搭话,松了一口气,忽悠说,“按这种逻辑,燕太子的推断,是没错的。但,燕太子想过没,会不会发生意外。”
燕太子平像个小学生提问,“什么意外。”
张仪像个老师,替他指出错误,说,“能够与燕太子争位的人有两人,一个是公子升,另一个是少公子职。这就是意外。”
燕太子被说中心思,也不接话。
张仪问:“太子要不要秦国帮你。”
燕太子平问:“秦国如何帮我。”
张仪开出自己的条件,“燕国撤兵,秦国就是燕太子的强援。”
燕太子平也不傻,反问,“燕国和秦国相隔千里,秦国怎么帮我。燕国有变,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张仪见对方愿意谈,就有机会,又问,“秦国和燕国有仇乎?”
燕太子平,摇了摇头,表示没有。
张仪又问,“秦王将长女嫁到燕国,秦、燕联姻。秦、燕不接壤,又没有仇恨。燕国为何伐秦。”
“我来凑热闹啊!”燕太子又说,“你是来问罪的吗?”
张仪见对方记性太差,提醒说,“我是来帮太子的。”
“帮我?”
“秦国不是燕国的敌人,齐国才是燕国的敌人。齐国欺负燕国的事,燕太子忘了吗?”
燕太子陷入了沉思,张仪说得没错,秦国不是敌人,齐国才是敌人。燕太子平也搞不清楚,为啥父王要远征,攻打秦国?
秦、燕不接壤,打下了,燕国也占不到便宜。燕国来凑人数,欺负秦国。中原诸侯表露出来的行为,是看不起燕国。尤其是楚国,那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很让燕太子平不爽。
可,五国已经盟誓,不打,就这样撤了,也无法交代。
张仪继续展开攻势,诉说利弊,“燕太子领兵在外,燕国国内空虚。齐国犯燕,北胡寇边,赵国趁火打劫。燕国,还保得住吗?燕太子的王位还保得住吗?燕太子别忘了,齐国为何没有合纵。”
燕太子平没有接话。
张仪见对方没松口,那是没有说到要害,“燕国朝政被权臣子之操控。燕太子领兵在外,就不怕子之与北胡、齐国勾结,倾覆燕国社稷。”
燕国内政复杂,也不平稳。尤其是子之,飞扬跋扈,嚣张不已,一点没有把他这个太子放在眼中。
伐秦,迟迟不见成效。他率军归国,燕国易主,那就不好了。
燕太子平本就没想打秦国,他就是来凑个数,看场热闹。现在听到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动心了,问,“你要如何帮我。”
“燕太子退兵,秦国和太子就是盟友。无论是齐国,北胡,还是权臣子之,敢和太子争位,都是秦国的敌人。”张仪又替燕太子平想了很多,继续忽悠着。
燕太子平年轻,经不住忽悠。退兵,就能够得到这么多好处,对他也没有损害,点头说,“好,我退兵。”
张仪有说完燕太子平,下一个目标就是楚国的昭阳。
张仪知道,楚国不好忽悠。
楚将昭阳,是通过自己的军功,才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对待楚国,软硬兼施,那才有效果。
张仪见了昭阳,问,“秦国和楚国是联姻,为何楚国要伐秦。”
昭阳见对方一开口,就知道来的目的,是想要他退兵。为了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霸道说,“楚国看不惯秦国,这个理由够吗?”
张仪见对方说话盛气凌人,还一句话把天聊死,气得想揍他的心情都有。
他来是劝说楚国退兵,该忍,还得忍。再加上,张仪练就了无敌的厚脸皮,这些屈辱对他来说,都不是事。
昭阳见对方脸皮真的太厚了,也被对方喋喋不休之语弄得不烦,直言说,“要打就打,何必说这么多废话。”
张仪假装没听见,又苦口婆心地说,“秦、楚不是敌人,三晋才是两国的共同敌人。”
昭阳听了,不理会。
张仪见这个也没说中楚国的痛处,那就只有揭楚国的伤疤,“楚国的大梁,成为了魏国的国都,这是耻辱。”
昭阳听了,有些微怒。
大梁是楚国突入中原的重镇,却被魏国占领,这的确是耻辱。
张仪揭了伤疤,撒了一把盐,又顺着说:公孙衍撺掇诸侯合纵是为了对付秦国,也是为了对付楚国。
接着,张仪连续问了几个问题:
秦国落败了,三晋下一个目标又会是谁?
楚国是合纵长,可曾号令诸侯?
将军是联军统帅,三晋可听你的?
昭阳想了想最近的遭遇,三晋虽奉楚国为主。但,三晋骨子里是看不起楚国的。
三晋伐秦,是为了拖楚国下水。
三晋亡秦,下一个目标就是攻楚。
但,昭阳奉楚怀王命,前来伐秦。若撤军,除了没脸面见楚怀王,还让楚国和三晋之间的关系恶化。楚国再想和中原诸侯搞好关系,那就太难了。
再说,楚国法律,覆军杀将。
昭阳就这样回去,还能活?
就在这时,账外来了一个人,送上一份军情。
军情上说,“越国伐楚,速速回援。”
昭阳得知,这个消息,也没有表露半点痕迹。但,张仪见了,也猜到了七八分。那就是楚国,东边出事了。也就是说,秦国贿赂越国伐秦,成功了。
张仪又展开攻势,替昭阳着想,说他混到现在这个份上,的确不容易。难道要和秦国打得两败俱伤,便宜了三晋。
昭阳为了楚国的利益,不让三晋做大。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因伐秦失去。昭阳开出了很多条件,张仪都答应了。
张仪的意思很简单,只要楚国退兵,都不是事。当务之急,要忽悠楚国撤兵。
昭阳在张仪的劝说下,加上国政之事,这才答应退兵。
秦惠文王见张仪靠这张嘴,退了燕、楚。面对三晋之兵,秦国就多了点底气。令秦国没想到的是三晋也退兵了。
秦惠文王看着函谷关心想,“搞什么。你们来秦国一游乎?”
话说,楚、燕退兵,三晋也不弱,决定死扛,一定要拿下函谷关。三晋忘了,他们还有一个敌人,那就是齐国。
原来,秦国为了拉拢齐国,不惜降低身份,愿成为齐国西番之臣。
齐国答应,夹击三晋。
三晋腹背受敌,精锐皆在函谷,被逼无奈,只好撤军。
秦惠文王见国难顷刻之间,就被化解,叹道:“多亏了这位,靠嘴吃饭的人。否则,秦国真的危险了。”
五国联军伐秦不克,楚国和中原诸侯的关系,走到头了。楚国和秦国,又会如何。楚怀王错过了这次把秦国打趴下的机会,未来的人生,又会是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