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赵武灵王篇(6)
五国伐秦
赵武灵王是一国之君,长得好看,有钱,还有权。他结婚了,定会让很多人伤心。尤其是想将女儿嫁给赵武灵王,却被韩宣惠王捷足先登的诸侯。总之,赵武灵王在他近二十岁的时候,成婚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步曲,赵武灵王完成了齐家。至于,修身、治国、平天下,还路漫漫兮。
赵武灵王婚后的日子,也是相当美满的。
什么婚后恐惧症、妻管严等等问题,都没有发生过。韩王姬和他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成为了乱世之中的一段佳话。
刚开始,赵武灵王认为,一个人涌进他的生活,会打乱了他的节奏。
结果:他想多了。
韩王姬的出现,不但没有给他生活添乱,反而还让他过得很美好,人生也有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所以,人到了一定年纪,总会遇到一个问题:先成家,还是先立业。
成家和立业,矛盾吗?
说矛盾,也矛盾。说不矛盾,也不矛盾。
有的人事业心强,为了给自己和未来的她一个良好的环境,选择立业,也是可以的。有的人事业迷茫,前途无望,成家之后反而还会有动力。
无论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都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缘分。
缘分来了,成家、立业,都会水到渠成。
所以,不要可以为了事业,忘了成家。也不要为了成家,忘了事业。
缘分来了,就要把握住,不让他溜走。
就像赵武灵王和韩王姬,他们是缘分到了,成家、立业,两不误。
很快,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赵武灵王迎来了第一个儿子:公子章。
按照礼节,公子章是长子,又是嫡子,还是赵武灵王喜欢的女人所生。因此,这个婴儿出生,就被立为赵国的太子。
赵武灵王婚后美满,还得一子。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可,这些年,中原局势发生了很多变化。
周显王死了,燕易王死了,齐威王死了,魏惠王也死了。三年间,中原诸侯,君主大换血。
这时,秦国又来惹事了。
中原诸侯大换血,尤其是第一个称王的魏惠王,第二个称王的齐威王相继甍逝。就让第三个称王的秦惠文王产生了一个错觉:大秦争霸天下的机会来了。
秦伐韩败魏攻赵,没有输过了。
这一次,秦惠文王要挑战高难度:他看上了齐国。
秦惠文王是怎样想的,竟然选择挑战齐国。秦国和齐国疆土不接壤,中间隔着三晋。秦惠文王脑袋短路了吗?竟然越过三晋,挑战齐国。这不是去找死吗?
对,一定是去寻死。这是很多人共同得出的答案。
答案:当然不是。
秦惠文王不是去找死,也不是脑袋短路。他继位以来的功业,让他有信心和实力,挑战最强的国家。
打赢了,秦国就是第一。
打输了,继续努力。
魏文侯、魏武侯时代,魏国是最强的,这个结果是公认的。魏惠王麾下有庞涓的时候,诸侯也不敢惹。
桂陵、马陵两战,魏国输给了齐国。
天下诸侯谁最强:齐国。
诸侯都产生了一个共识:打赢了齐国,就是天下最强的。
看来,第一不好当啊!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安全。
有句话说得好,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秦惠文王也想当第一。
打齐国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越过三晋去打齐国,这才是问题。
秦国有机会打齐国吗?
机会很大。
首先,齐威王死了,齐宣王刚继位。齐国处于政权过渡阶段,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时候,有机会浑水摸鱼。
其次,魏国以张仪为首的人,倾向秦国。
第三,以借道为由,试探韩、魏对秦国的态度。
那么,秦国借道,韩、魏会答应吗?
秦国给韩宣惠王和魏襄王的答案,只有二选一:借,还是不借。
借,传出去,不仅很丢面子。还有可能被秦国忽悠,丢了城池。假途灭虢,这个故事,怎么能忘了。
不借,会得罪秦国,引发战争。
此时,韩国的国君是韩宣惠王,魏国国君是魏襄王。这两位君主,不软弱,也不糊涂。尤其是魏襄王从小向往魏文侯、魏武侯时代的辉煌。
魏襄王逼死了自己的弟弟,又刚死了老爸。他成为国君,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是魏国合格的君主。
魏国交给他,没错。振兴魏国的使命,交给他,没错。
可,魏襄王知道,现在还不是和秦国摊牌,最佳时机。于是,露出一副软弱的样子,国政交给张仪处置。
韩、魏两国背后都有高人指点,很有默契,选择借道秦国。
对于面子是什么的,这是小事。他们真正的目的:让齐国教训秦国。
无论是齐国,还是秦国,对三晋来说,都是威胁。所以,让他们打吧!
韩、魏借道,让秦惠文王更加有信心成为第一名。
韩、魏借道,这说明了什么:他们怕秦国。
秦惠文王相信,只要击败了东方第一强国,秦国就是第一。秦惠文王自信过了头,竟然点兵三万,前去挑战齐国。
结果:秦国输了,还输得很惨。
桑丘一战,秦国无敌的神话被破,败得相当惨烈。有一种结论是说桑丘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23年,是齐威王时期。
这应该是错误的信息。
这一年,张仪提出齐、秦、楚三分天下,公孙衍号召韩、赵、魏、燕、中山,五国合纵相王。
秦国忙于和楚国干涉魏国内政,咋会有时间去伐齐。还选择在齐威王时代。
公孙衍搞出了一个五国相王,应对齐、秦、楚。秦国这个时候去伐齐,这,也说不通。
得出结论:秦国借道韩魏伐齐,这件事应该发生在齐威王、魏惠王死了之后。
毕竟,齐宣王刚继位,秦国又掌控着魏国的内政,魏惠王也死了。此时,借道伐齐,机会才大。
秦国自诩无敌与诸侯,落败了。那么,中原诸侯见了,会怎样想?
神色鄙夷:秦国也不过如此。
趁着秦国惨败的阴影,中原诸侯,正在策划一场大的行动。于是,被秦国欺负过的诸侯,看到了机会,联合起来,找秦国算账。
你欠我的,连本带利的还回来。至少,魏襄王是这样想的。
以前是三晋陷入内斗,没空扼制秦国的发展。
现在,三晋不争了。
信宫相会,三晋领袖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冰释前嫌。
赵武灵王大婚,又来了一个龙台相会。
三晋男儿,要重拾先祖的辉煌。这一次,三晋男儿,总算找到了机会,携起手来,攻打秦国。
要打秦国,总要有诸侯牵头才行。
这个任务,落到了魏襄王的身上。
魏襄王想要联合诸侯伐秦,总要有人站出来,替他办事才是。
有困难,找公孙衍。这个时候,公孙衍又站了出来。
公孙衍是不动则已,一动就是要下狠手。
无论是助秦国,收复河西。还是助魏联齐,北伐赵国。或者是五国会葬,瓜分赵国。甚至是五国相王,对战齐、秦、楚。
他出手,都是大手笔,招招要人性命。这一次,公孙衍又会放什么大招呢?
联合韩、赵、魏、燕、楚和秦国宿敌义渠,六国合纵伐秦。
韩、赵、魏和秦国有仇,扼制秦国发展,也就是保护自己。再加上,这几年,三晋关系不断改善。
魏国喊得最厉害,也最积极:世仇。
韩国被秦国欺负,要还回去。
赵国也被欺负,也要还回去。
打秦国,三晋不用商量,坚定地站在了一起。
那么,燕国和楚国,为什么要躺浑水,加入三晋伐秦?
燕国忙于应对胡患自保,几百年很少插手中原战事。如今,燕国也活跃起来。为了证明自己这个老牌,又有地位的诸侯还活着,总要活动筋骨。
燕秦是同盟,还联姻。燕国合纵伐秦,说不过去吧!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
索性,想到了答案:那就是燕国第一个称王的人(燕易王)死了,燕王哙继位。
能与燕王哙,争夺王位的人有两个:公子升、少公子职(燕昭王是秦惠文王的外孙)。
燕王哙合纵伐秦,既是证明自己的存在,秀肌肉。同时,也是为了打压秦国在燕国的势力。
这么多诸侯打秦国,燕国去凑热闹,既可以秀存在感,还能秀肌肉,何乐而不为。燕国不远千里,也要加入三晋,攻伐秦国。这也说明一点:秦国没有朋友。
楚国加入三晋伐秦,除了和秦国有疆土纠纷(商於),还有公孙衍开出的条件很诱惑人:尊楚怀王为合纵长。
楚国不被中原诸侯所容,已经七百多年。
伐秦,能够赚取名声,交好诸侯;还能收回疆土。楚怀王也举手,愉快加入三晋伐秦。
公元前318年,在公孙衍的组织下,韩、赵、魏、楚、燕,五国合纵,一场声势浩大的伐秦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秦国立国至今,面对声势浩大的诸侯来攻,还有义渠捣乱。秦国,能够渡过危机。赵国又在五国伐秦之中,扮演了什么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