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赵武灵王篇(20)

书名: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字数:3559 更新时间:2025-01-25 01:40:32

胡服(中)

要想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确,需要莫大的胆识和勇气。赵武灵王看到了骑射的威力和胡服的好处。他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开创一条天下第一人的道路。他也没有准备好去承担背后的骂名。

圣人制衣,开右衽,流传已久。华夏诸侯也奉行这套礼制,上千年。华服衣冠,这是祖宗的智慧,也是中原诸侯的骄傲。

如果有人突然去打破这条铁的法则,等待他的会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遭到多少人的抵制。这些事,令人不敢想象。

根深蒂固的成见,是最难撼动。

先圣之贤,最害怕的是什么。他们不怕死,最害怕那份赤诚开拓之心,被世人误解。

就比如现实的一个问题:

你不顾家人反对,跑去创业,失败了。你之前努力的方向和走过的路,会被说的一文不值。看客也会嗑瓜子,凑热闹,拿你当典型,教育孩子,说你愚蠢。

告诫孩子,长大后,不要学那谁。

所以,人,最害怕的不是错过,是被错过的人会误解你一生。

不管你做了什么,他总会趾高气昂地对你说,你根本不懂他。

先圣之贤,拥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做好了为之奋斗献身的准备。他们怕,死不瞑目。他们更怕死后,还会被人踏上一脚,永世不得翻身,遗臭万年。

这就是赵武灵王面对的问题和要解决的问题。

训练铁骑,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也取得了功效,赵武灵王就要多走几步。

他想要穿胡服,行骑射。又怕人议论他、嘲笑他。

赵武灵王没有圣人坚定的心智,也缺少那份大无畏的气魄。

一个人走上一条不知通往何处的路,势必会感到孤独、畏惧。一旦,遭遇挫折,就没有信心走下去。赵国的现状,又摆在那里。

四战之地,打不赢诸侯。

若不肃清北边边患,不改革图新,没有一支强兵戍边捍卫疆土,国家早晚就会亡。

赵武灵王很矛盾,想要干大事,却又不敢豁出去。

也许,有了家庭,就会有很多考虑。不为自己着想,也要考虑妻儿。

赵武灵王说了一句很无奈的话:夫有高世子名,必有遗俗之累。

此刻,赵武灵王需要一个和他并肩奋战、打破世俗的人。肥义、田不礼、楼缓、仇液等人,就是支持他改革事业的人。

肥义为了让赵武灵王下定改革的决心,坚定他的信念,也说了一句:疑事无功,疑行无名。既定负遗俗之虑,就不要怕被天下人议论、取笑。

话虽很有道理,但,赵武灵王很矛盾、很纠结。他身为君王,要爱惜名声,怎么不怕被天下议论,取笑。

肥义又补了一句: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智者总会去想,他人不敢想之事,做他人不敢去做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先驱能够留名后世,值得怀念。他们胆敢以天下先为己任,敢于抛弃世俗那份气魄。赵武灵王改革兵制,行骑射,推胡服。这也是先驱之所为。

赵武灵王不怕穿胡服,怕天下人的嘲笑。

身怀天下大志,致力于开辟出一条前人重来没有人走过的路。没人能够懂你,这不是莫大的悲哀。无知人的快乐就是聪明人的悲哀。

肥义问:愚者所笑,贤者所察。君上想要当贤者,还是愚者。

这个问题,还要问,当然是选贤者,谁会当愚者。

肥义顺着话,又说了一句:君上认为推行胡服,习骑射,是一件正确的事。又何必在意天下人的目光。

赵武灵王沉默少许,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中山衅王以儒学治国,中山国因为儒学而强大,争霸诸侯。中山衅王就会成为第一个学习衣冠之国成功的人。中山衅王的英明,也会与世长存。中山衅王失败了,就会遗臭万年,被人讥讽。

赵武灵王学习骑射,也是第一人,不过是相反的方向。学骑射,推胡服,失败了也会身败名裂。

那些人就会嘲笑他不学习衣冠之国先进的礼仪和制度,却学习野蛮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倒行逆施,背道而驰。他会被中原诸侯视为耻辱,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赵武灵王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

身前事与身后名。

要不要,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肥义看出了赵武灵王心中的矛盾,又说了一句话:中山王,胡族之君,胆敢踏出第一步,这份决心和毅力是我们要学习的。

田不礼也插话:中山王不怕天下人议论,君上岂能不如他。

是啊!他岂能不如胡族之君。

有些事,去做了,可能会后悔一时。有些事,不做,就会后悔一辈子。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无论胡服骑射,会将赵国带领何方。赵武灵王也会坚定不移踏出这一步。

胡服骑射,是他目前寻找到一条富国强兵之策。它也寄予了很多人的希望,也包括他自己。

赵武灵王也认为,胡服骑射的功效是不可估量。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赵武灵王最终做出了决定:推行胡服骑射,以捍卫赵国疆土。

纵使天下人会用异样的眼神看他、取笑他。他也会誓死不悔推行胡服骑射这项伟业。北疆胡地、中山国,他是要定了。

赵武灵王不去想,推行胡服骑射会遭到怎样的阻力。它将会引领赵国走向何处。既然决定好的事情,就要坚定的去实行。

哪怕,受尽天下人的嘲笑。哪怕,遗臭万年,他也要推行胡服骑射。

回到邯郸,赵武灵王又和肥义等人,议政五日。最终彻底下定了决心。

赵武灵王鼓起勇气,穿上胡服,在丛台宫中处理国事。赵武灵王踏出的一小步,将会引领着中原社会风俗变革,也会成为社会的一大步。但,这个时候,迎接他的是一场激烈的暴风雨。

赵武灵王穿胡衣怪诞之举,在丛台宫引起一片恐慌、排斥。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君上竟然会穿胡人的衣服。他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会是真的。

邯郸大臣,一片叱骂说赵武灵王不知上进,违背了祖宗之法。这些人拿出礼制教条,妄图逼迫赵武灵王停止这场荒唐而又可笑的行为。

他们都说,赵武灵王病了,病得一塌糊涂。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难道是吃饱了没事干,瞎折腾。

答案:当然不是。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有三个原因。

1、胡服简单,穿着方便,更利于骑兵。

2、缩短赵人和胡人之间的心理差距,促进民族团结。

3、能够让赵国强大。

那么,胡服,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会遭到很多人反对?

这个问题,也困扰着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看到了胡服的好处,其他人看到的是坏处。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华夷之别。

华服,也是身份的象征。

在古代官僚体系,文臣穿什么衣服,武将穿什么衣服。品级不同,衣服颜色也不同。你穿的衣服,不只是保暖,还代表了你的地位和身份。

我穿红色(一品),你穿蓝色(四品),我的身份比你高。

你看见有一个穿着黄色衣服的人,身边簇拥着很多人。你能得到一个信息,穿黄色衣服的人,身份不简单。

因为,他是皇帝。

也就是说,人,你不认识。认识衣服就行了。

你从衣服就可以得知,谁的身份显赫,谁是老大。

现在的欧美国家的议会,他们都是标准的搭配,西装加领带。

这些人站在一起,你很难分辨出谁是管事。

如果和销售、商业人员,一起扎堆。你就更分不清楚,谁是当官,谁是卖保险,说又是卖房子。所以,中国古代多了一个词:官服。

赵武灵王在军队推行胡服,涵盖了宗亲、贵族和士大夫,相当于取消了他们衣服的荣誉感,间接的取消了他们的身份。

你看我,没有优越感。

我看你,都差不多。

这就像富家孩子看不起穷孩子穿的破衣服是一样的道理。分不出高低贵贱,当然会遭到多数人反对。

当赵武灵王身穿胡服,出现在朝堂,得到了第一个现象:群臣皆不欲。

这个现象,可不是好现象。也就是说,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大多数朝臣都是反对。

赵武灵王面对的压力是相当巨大,遭遇的阻力,可不小。尤其是赵国贵族中的公子成、赵文、赵造、周袑、赵俊等人,坚决反对赵国进行改革变法。

皆谏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这就是赵国朝臣的态度。

他们反对的理由: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简单来说,中原的东西都是好的,也是四方蛮夷来学习的。胡人所有的东西都代表野蛮,包括他们的衣服。

文明人穿野蛮人的衣服,这不是开玩笑嘛!

要文明的赵国人向野蛮的胡人学习,想也不用想。

就好像富人阶层是不会穿穷人的衣服,更不会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些人自以为占理,说话声音也大点。

易古之道,逆人之心。

他早就看我们不顺眼,这是故意羞辱我们。

胡服好丑,我才不穿。

要我命,也不穿。

他们也相信,自己会取得胜利。

这时的赵武灵王也是最可怜的。因为胡服,落得被朝臣抨击的对象。最惨的是赵武灵王不能用武力镇压反对者。否则,就会出现动乱,有流血牺牲。

因为胡服,导致赵国疆土的分裂,这不是他的初心。

于是,赵武灵王耐着性子,让支持他的人,对反对者,讲胡服骑射的好处。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

有好处,就会有坏处。

支持者说胡服的好处,反对者就要讲弊端。赵武灵王就召集支持者和反对者,现场辩驳。

正所谓,理,不辨不明。这才能以德服众。

赵武灵王不能用国君的威势压迫这些不接受改革的臣子,反复对他们陈述赵国面临的困境以及胡人服装的便捷和骑兵的优势。

争吵了大半日,也没有分出胜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大多数朝臣反对。

那么,赵武灵王又会怎么做呢?

是坚持,还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