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赵武灵王篇(29)
三伐中山
韩、魏联合齐国,攻伐楚国,也派人前去赵国做赵武灵王伐楚的思想工作。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不愿意加入合纵攻楚的阵营。
赵国推行胡服骑射,虐中山,收河西,北击林胡的壮举也传到了韩、魏两国。
楚国派出使者,前往赵国邯郸。韩、魏也坐立不住,派出使者前往赵国邯郸,进一步巩固三国同盟,以及试探赵国君臣的态度。
赵国秀肌肉,齐国也是坐立不安,预感到西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但,齐国也没拿赵国当对手。毕竟,齐国的实力,碾压赵国是没有问题。
当楚国使者去了赵国,齐国也要派人去争取拉拢赵国。
此时,齐国伐楚,才是大事。
若赵国加入楚国,燕国也会加入。燕、赵出来捣乱,齐国就不能安心与楚国一战。
楚国为了让赵国加入,抛出了诱饵:南北分治,平分天下。
齐国又会开出什么条件?齐国的条件:丢弃中山。
除了这个条件,还有说服赵武灵王合纵伐楚的理由。
齐国的理由是什么?
1、 从大义出发,以中原安危为由,劝说赵武灵王合纵伐楚。
2、 以大争之世,不能明哲保身为由,断了赵国保持中立的想法。
3、 以中原是文明之邦,礼仪之国,告诉赵武灵王,先祖开拓疆土很辛苦,守卫疆土人人有责。
4、 以齐恒公事迹,激烈赵武灵王去效仿。
面对这些理由,赵武灵王反对。
1、赵武灵王自贬为君,告诉他们,赵国没有争霸诸侯的野心。(你们要打,那是你们的事,不要拉上我。)
2、诸侯不来犯赵国,赵国也不会去犯诸侯。(告诉他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赵国不怕事。)
3、击戎狄,卫疆土,是每个人的责任。但,赵国位于北疆,要阻挡胡患。(表明自己不是不帮忙,是因为要防备胡人南下。)
齐使是聪明人,怎么听不出赵国的意思是拒绝。但,齐使来赵国是带着齐宣王的使命:破坏楚、赵结盟。
完不成齐宣王交代的事,齐使是不能交差。
齐使抛出楚国威胁论:楚国灭越,成为大江上巨大的国家。楚国对大河上的中原诸侯虎视眈眈,妄图兼并诸侯,一统天下。中原面临亡国之危,不弱于戎狄之患。身为热血男儿,难道就默不作声,任由蛮楚,践踏中原山河。
韩、魏的意见:联合起来,抵制蛮楚,守护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疆土。
赵武灵王也表明态度:先祖的疆土,岂能任由蛮楚践踏。
齐使得到这句话,抛出齐国出兵伐楚的正义性,号召赵武灵王合纵,为中原诸侯献上一份力。但,赵武灵王明白,齐国伐楚是假象。
齐国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着攻楚,提高自己的号召力,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齐使相信自己的言论,再加上韩、魏的助攻,赵武灵王是不会拒绝。
“我也想跟随中原诸侯攻打楚国。”
赵武灵王先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下一句话,又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赵国一片乱局,国势不稳,也是力不从心。”
齐使直接问:赵国是否要加入楚国伐中原诸侯。
赵武灵王答:这是诋毁。
这句话倒是实话,赵武灵王是不会助楚伐诸侯的,也从没想过加入楚国与中原诸侯为敌。
韩、魏响应齐国攻楚,是因为楚国不仅威胁到了齐国,也威胁韩、魏。齐、韩、魏三国因为有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利益。所以,才能结盟攻楚。
赵国和楚国不接壤,也无兵戈之患。让赵国出兵击楚,困难重重。赵国军民也不会支持赵武灵王攻楚的政令。
齐国要的就是赵武灵王的一个承诺:不助楚攻诸侯,保持中立。
齐使达到了自己出行的目的,替赵武灵王叫屈:赵国北有胡人,又有中山腹心之患。赵君派兵大举南下,胡人、中山也会趁机攻赵。赵君的处境堪忧!
赵武灵王点了点头,虽没说话,那道眼神流露出的意思:你懂我。
同时也是告诉他们,不是赵国不想南下伐楚,是因为胡患,不弱于楚国的威胁。
赵武灵王表现出很无奈:我也没办法帮助你们,我可以帮你们阻挡胡患南下。
齐使又为赵武灵王想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分工合作:胡患交给赵国,楚国交给楚、韩、魏。
甚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齐使故意说:助赵国攻灭中山。
赵武灵王得到一个结论:齐国默许赵国攻灭中山,是下了血本啊!
赵武灵王表现出很难的样子,还主动示弱。同时,也表明会阻挡胡患,请诸侯助他灭中山,
齐、赵、韩、魏,达成协议。赵国阻挡胡患南下,齐、韩、魏阻挡楚国北上。
赵武灵王还语重心长说了一句:阻挡楚国北上的任务,就拜托诸位了。
齐、韩、魏三国使者为了将这个消息尽早传回国内,向赵武灵王辞别归国。
赵武灵王领会三国使者的意思,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于是,派出使者跟随他们一起离开邯郸。密使王贲也跟随楚使前往楚国。
楼缓启程前往秦国,探听秦国内乱最新的消息。
赵爵、仇液、富丁做为赵国使者,前往诸侯。
随后,赵武灵王以李疵为使,出使燕国,进一步巩固燕、赵之盟。同时有意将赵国攻打中山国的消息泄露给燕王,以此试探燕王的态度。
赵武灵王又以田不礼为使,出使宋国,巩固宋、赵之盟,应对中原突发的状况。赵武灵王令赵固回到代郡,监视胡人动向,并大量招募胡兵、训练骑射。
......
赵国助阵,令楚怀王野心急剧膨胀。楚怀王认为取天下如探囊取物。于是,楚怀王增加兵力,全力攻打齐国。
齐宣王得到赵武灵王拒绝赵、楚之盟,保持中立,没有后顾之忧,也放开手脚,增兵前线,与楚国开战。
韩、魏两国也增加兵力,攻打楚国。
齐、韩、魏三国和楚国,相互攻伐,战事激烈。
楼缓出使秦国,将秦国内乱最新消息,送回赵国。
赵武灵王得知秦惠后和芈八子相争,短时间内难以决出胜负。秦国也没有人能够平息这场动乱。
李疵、田不礼二人也出使归国。并促成赵国和燕、宋两国,缔结盟约。
赵武灵王见中原一片乱局,秦国陷入内乱,诸侯无暇插手赵国内政,此乃攻伐中山国天赐良机。中原诸侯再打,他也不能闲着。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赵武灵王准备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三伐中山。
这一次,赵武灵王是动真格的。赵武灵王召集大臣,商议攻伐中山。
有的人反对,理由:不好打。
1、 中山国坐拥八百里疆土。从中山恒公开始,中山国几代君主,身勤社稷、忧劳邦家,自立自强。今,中山国甲士数十万,兵强马壮。攻克燕国,以一敌燕、赵不落败。(军事实力强)
2、 中山王姿并非懦弱、昏庸之君。再加上中山国武有乐举、季辛,文有司马喜、张登等人。(人才多)
3、 中山倚太行之屏障,扼蓟晋咽喉,凭滹沱河之天堑。战守迁之便利于我国邯郸,而不亚于燕国之幽蓟。(地理位置好)
4、 不能一击而胜,短时间打不下来,会被诸侯干涉(时间长)
5、 吸取齐国亡燕的教训(教训)
6、 中山国很顽强(中山国生于忧患,被大国欺而变强。为强国占领又复生。中山国不屈不挠、顽强自立)
赞成,理由:非打不可。
шшш●тTk an●¢Ο
1、 万乘之国,千里之疆,岂怕千乘之国,百里之疆。(有实力打赢)
2、 腹心之患,不可不除。(必须打)
3、 中山与中原诸侯有隙,中原诸侯忙于混战、内乱(机会难得)
4、 前两次试探,中山国很弱。(掌握战争主导权)
5、 不能给中山国喘息的时间和机会。
最终结果:赵武灵王拍板,打。
如何打?
起兵三十万,三面开战。这一次,三伐中山,是要和中山国来一场真正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