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赵武灵王篇(53)
亡中山
林胡、楼烦、东胡盘踞北方,是对中原诸侯威胁最大的三支胡人部落。楼烦人觊觎林胡人的牧场已久,两族交战百年,但不分胜负。楼烦人也没能踏入林胡人活动的疆域。
几年前,三胡响应中山人号召,东、西夹击赵国代郡,南下邯郸,马踏中原。赵主父为肃清北疆边患,尘定胡疆,亲自领军与三胡再代郡交战。
此战,赵国大获全胜,三胡惨败。
楼烦人北遁漠北,东胡人向东逃窜,林胡人或战死,或逃亡,或归赵。赵击三胡,开拓胡疆,新设三郡。楼烦人活动区域,被赵国设置为雁门郡。林胡人活动区域,被赵国设置为云中郡、九原郡。
楼烦王被赵国击败,辱没了草原男儿的威名,再次臣服赵国,自然不甘心。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赵主父竟然有如此气魄,不仅让他们南归,还让他们生活在林胡人曾经的牧场。
楼烦人北遁漠北,受不了漠北的风沙和苦寒,能够回到阴山南侧,放马牧羊,自然欢喜。中原人称他们为胡,从来都不善待他们。正所谓,非我族了,其心必异。
赵主父,真的会善待他们?还是说,这是赵主父缓兵的计策?这个问题,不仅楼烦王担心,楼烦部族也担心。然,赵主父早就打破了世俗的偏见。
他能够善待中山、接纳林胡,难道就会对楼烦有偏见。他要海纳百川,接纳所有人。无论是楼烦人,还是赵人,或者是中山人、林胡人,都能和平共处。
要实现这点,就要拿出更大的诚意。否则,你能降服,却不能感化。总之,赵主父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也勇敢坚定向前迈出了一步。
这一步,对赵主父而言,是一小步。但在民族融合、放下偏见,踏出了一大步。
楼烦降,赵主父接纳,并将其安排在九原郡。这又是赵主父取得的一件大功。
当楼烦王问:我们和中原相互争斗,何曾共存。赵主父,我们能和睦共处?
赵主父拿出最大的诚意:孤,相信我们能够共处。
随后,赵主父又说了一句:胡族和华夏族并存千年,为何不能在同一块疆土共存。难道胡族和华夏族,非要分出高低。我们天生就是敌人。
楼烦王第一次听到胡族和华夏族可以共存,这句话还是出自赵主父之口。楼烦王心里也很奇怪,眼前这个人的想法是否太简单了。
难道赵主父真的能够容纳一切,还是说赵主父就是愚蠢之人。这个问题,上千年都不能解决,赵主父能有解决之策。
中原人鄙视他们,出兵征伐,迫使让他们臣服。中原文明与他们文明不一。中原人有自己的骄傲,胡人也有自己的骄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他们能求同存异,和睦共处。
楼烦王还举了几个列子来证明,华夏和草原是不可能共处。甚至还说,华夏与胡族为争夺疆域,只会开战、杀戮,双方彼此只有仇恨。先贤之人,皆不能阻止这种想法蔓延。赵主父的想法是否太异想天开了。
“华夏族虽没有人与尔等共存。”
赵主父却霸气说了一句话:
“孤,身先士卒,主动踏出第一步,愿做第一人。”
楼烦王被赵主父的胆识和胸襟所感,他们都认为彼此不能共存,也没人敢踏出第一步。赵主父真是一个奇怪的君主,竟然想到与胡族共存,还勇敢踏出了第一步。
不知道是赵主父别有用心,还是赵主父充满自信。也许,胡族和华夏族放下成见,是可以共存。
赵主父对着楼烦部族又说:孤,代郡之民,有胡族,也有华夏族。他们在这里可以和睦共存,齐心协力,保家卫国,抵御外患。孤,相信,你我放下成见,也能共存。
放下成见,便能共存。
赵主父勇敢打破偏见,他要当第一人。
无论赵主父这个想法是否可笑,还是赵主父心胸宽大,容纳百川。赵主父能够放下中原人的骄傲,向北胡学习,推行胡服骑射。
也许,能够让胡族和中原人平等、和睦相处,就只能是赵主父。
前人不能做到的事情,赵主父可以做到。因为这是举世不懂,敢于打破礼制,推行胡服骑射、击三胡、拓胡疆的赵主父。
楼烦王见赵主父言语诚恳,气魄逼人,也被赵主父之言所折服,笑道:“赵主父的胸襟,前无古人。我愿率领胡众臣服赵国,赵主父善待我等,我再此立誓,绝不反叛。”
“好。”赵主父厉声道:“我们就共同开创新的天下,打破礼制常规,向天下诸侯证明。胡族和华夏族是可以共存。”
楼烦王被赵主父气魄所感,姑且再次相信赵主父,再次跪拜,声若洪钟起誓道:“我,愿降。”
楼烦人见他们高傲地王都低下头颅,臣服赵主父。赵主父击败他们,他们也敬服赵主父,视赵主父为草原上最强者,草原上的英雄。
楼烦人翻身下马,跪拜道:“愿降。”
一波又一波,气壮山河之音传了过来。
赵国将士也不敢相信,赵主父竟然能够兵不血刃,让胡族心甘情愿地臣服,内心也是激动不已,提声高呼道:“赵主父万岁。”
赵主父拔出长剑,威风凛凛,对着数十万之众,高喊道:“孤之疆土,不分楼烦人、林胡人、中山人、赵人,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们都是赵国的好儿郎,都是孤的子民。我们就用双手共同开拓新的天地。”
众人皆跪拜,齐声高呼道:“赵主父万岁。”
赵主父兵不血刃,降服楼烦男儿,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华夏与胡族对战,败多胜少。齐恒、晋文也只是将胡击退。赵主父是第一个与胡人对战,不落下风,并让北胡臣服。
赵主父不愧是天下诸侯,上千年中,第一个令北胡甘心臣服,胡为己用的男人,也是第一个让北胡和华夏共存的男人。赵主父肃清边患,又降服楼烦,取得如此大胜,自然要举行宴会,迎接楼烦人加入赵国。
夜幕,赵主父在九原郡,宴请楼烦王、楼烦王子以及楼烦部将。宴会上,其乐融融,丝毫不见白天剑拔弩张、生死相博的气氛。
这次酒宴,又让赵主父得到两个消息:
1、三胡伐赵,是中山国捣的鬼。
2、君夫人孟姚的死也是中山人所为。
对于,三胡伐赵,对赵国是场严峻的挑战。赵主父接受住了挑战,还建立不世功勋,威震草原,降胡开疆,名扬华夏。所以,那句话说的没错,福祸相依。
勇敢的人,总会挑战逆境,迎难而上,建立千秋功业。然,中山国以刺杀君夫人孟姚,离间赵主父父子三人,祸乱赵国。
赵主父也因为君夫人的死,消沉了一些时日。
赵主父怎么也没想到,君夫人孟姚的死竟然是中山人策划的,怒不可遏道:“中山人欲谋我疆土,杀我爱妻,还想乱我赵国。孤,定要灭了中山。”
此刻,赵主父也充满自责:他不是好夫君,也不是好父亲。
君夫人孟姚的死,他竟然会质疑是自己长子公子章干的。若不是公子章自请罢免,打消他的疑惑。他会做出更可怕的事情来。
天祸,不可避。
人祸,却是可以避免。
这一刻,赵主父彻底怒了。
他要踏破灵寿,荡平中山。
此时,赵主父脑海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被他罢黜,安排在雁门郡的长子太子章。
赵主父偶然间得到事情真相后,对这个长子充满亏歉。既然有亏欠,他就要去弥补。太子章被废后,来到雁门郡。
赵主父从九原返回邯郸,也要经过雁门郡。父子二人见面,总是有太多说不完的话。
太子章虽在雁门郡,却也听说了赵主父的那些事:孤胆入秦、咸阳议政天下、函谷关归来、降服楼烦。
当,赵主父告诉他,降服楼烦安定边疆,也是为伐秦做准备。赵主父还把伐秦之策,详细地对这个儿子讲了一遍。但,赵主父还有一件事情要做:荡平中山。
至于,赵主父为何要荡平中山,太子章不能得知。但,只要是赵主父的决定,他双手赞成。
赵主父问了一句话:你十五岁就能统率一军,攻伐中山。你的才能,远胜你弟弟。何儿夺走了属于你的一切,你有什么要说的。
太子章答:何弟性子稳重,有君王之仪。何弟比我更适合继承王位。孩儿喜欢征战疆场,不喜欢身居高庙。孩儿的天下,应该是征战诸侯,扬我赵氏威名。
赵主父对这个回答,相当满意。儿子的心愿是征战疆场,披甲上阵。身为君父,定当满足他。
赵主父临走前,说了一句:明天,你随我回邯郸。
赵主父肃清边患,降服楼烦,再添功业。能够降服北胡,为己所用,赵主父是第一人。赵主父等人刚回到邯郸,成千上万的百姓前来相迎。
赵王何也率领文臣武将,在邯郸北城,亲自相迎。在赵王何的注视下,还有一个人回来了:他的哥哥,前太子章。
这个细节,也让邯郸很多大臣都看到了。前任太子章归来,这是什么信号?难不成,赵主父想要颠倒国政。
这也是后来的人说赵主父老年糊涂,扶持了赵王何,又想扶持太子章,祸乱赵国的证据。
回到丛台宫,赵王何坐在王位、赵主父身居一侧,召集群臣举行朝会。然,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赵主父看着长子,跪拜在小儿子面前,他的心境变化巨大。
此刻,赵主父想的是什么?
一定要弥补对大儿子的伤害。
赵主父和赵王何(赵惠文王)及大臣在伐秦,灭中山,意见发生了分歧。赵主父用他的威严,压制住朝臣,扬言:荡平中山。
不仅如此,赵主父还独断朝纲,当机立断,第二天起兵五千,攻伐灵寿。
赵主父之言,群臣震惊。
赵主父想要用五千铁骑,荡平中山。这也太不把中山国放在眼中。然,赵主父武功赫赫、功勋卓著。他真的能够以五千铁骑攻灭中山,还是说赵主父降服楼烦,太过自信,小看敌人。
众人建议,多带点兵马。
赵主父却说:孤,用五千铁骑,荡平中山,也算给中山王面子。
赵王何见赵主父霸气外露,荡平中山,很有自信,不在多说,“荡平中山,再添功业,就拜托赵主父。”
赵主父趁势为大儿子邀功,并封公子章为征北将军,负责荡平中山之事。赵主父话语刚落,群臣哗然。公子章见赵惠文王没有说话,群臣有异,也不明白赵主父之意,不敢领命。
赵主父见章儿迟迟没有领命,也猜到了他心中的顾虑,问道:“孤以章儿为征北将军,荡平中山。王儿,不会反对吧!”
此时的赵惠文王,年岁不足十五。但,他懂得察言观色,也擅长隐忍。赵惠文王见殿内大臣虽有异议,但也不敢吭声。他不满,也只能压制住心中的愤怒,笑道:“一切听赵主父之言。”
赵主父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章儿,还不领命。”
公子章领命道:“喏。”
此次会议,父子三人有间隙,也让赵国朝堂波涛汹涌,隐藏在黑暗的势力,蠢蠢欲动。
赵主父、赵惠文王、前任太子章,形成了三股势力。父子三人之间的争斗,不可避免。一场风雨欲来山满楼之势,正在赵国宫廷上演。
赵主父以五千铁骑,攻伐中山,这并不是赵主父狂妄自大,蔑视中山。而是因为,赵主父明白一个用兵之道:兵在精,不在多。
赵主父率领五千铁骑,以势如破竹之势,攻伐中山。中山国不战而降,赵国大军,兵不血刃抵达中山国国都灵寿。
当中山王尚听闻赵国大军,兵临城下,整个人心神慌乱,悲悯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中山国亡于寡人之手。寡人成为亡国亡家之君。”
众人听闻是赵主父亲自带兵,脸色惨白。赵主父之举,是灭中山。
中山王尚听闻是赵主父亲自带兵,整个人没有半点斗志。这几年的时光打磨,早已将他的雄姿英发、万丈豪情,磨灭得一干二净。眼下,他只能等待着,中山国灭亡的到来。
赵主父攻破灵寿,没有大开杀戒,血流成河,也没有杀中山王尚,以泄心中之恨。用赵主父的话说:孤能容下楼烦人,难道孤的气量就容不下中山人。
中山王和效忠他的部族,被赵主父流放西河。那个地方,有个名字:肤施(也就是今天的延安)。按照字面的意思,赵主父割块疆土,施舍中山王,让他自生自灭。
“赵主父将我流放西河。赵主父就不怕孤,联合楼烦叛乱不成。”
“孤,能亡中山,降服楼烦。孤,将你们安置一块,岂会怕之。”赵主父想起夫人之,咬紧牙根,涔涔流出血色,“孤,不杀你。孤,要你自生自灭。”
中山王尚瘫坐在地上,默默不语。他败了,彻底地败了。无论是谋略、胆量,还是气魄、心胸。
中山国这块夹在赵国、齐国、燕国的千乘之国,历经中山文公、中山武公、中山恒公、中山成公、中山衅王、中山王姿、中山王尚,最终被赵国所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这个千乘之国,曾与万乘之国开战,而不落败,几经沉浮,淡出了历史的舞台。灭他的人,正是赵国赫赫有名的君主:赵武灵王。
中山国,亡了。
赵主父降服楼烦,攻灭中山,又完成了两件大事。那么,赵主父的功业又会如何?是登高,还是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