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燕昭王篇(3)
子之的逆袭
燕国沉默了数百年,终于不再沉默,选择了爆发,而且是以惊人的速度,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如果说燕易王五国相王,与齐国博弈,是一道开胃菜。那么,燕王哙合纵诸侯伐秦,这道菜,可以说是丰盛。
燕王哙为了进一步释放诚意,派燕太子平,前去合纵诸侯伐秦。
可,燕王哙失算了。谁也没有想到韩、赵、魏、燕、楚,五个万乘之国,还有义渠助阵,竟然没有灭了秦国。
燕王哙本想让燕军出去溜达一趟,展示一下燕国的肌肉,秀一秀燕国的存在感。谁曾知,不争气的燕太子平,竟然当了逃兵,第一个率军归国,成为了天下诸侯的笑话。
燕易王、燕王哙,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威望,就这样毁于一旦。
中原诸侯见燕国背信弃义,不再拿燕国当朋友。仿佛间,燕国又回到了过去,无人问津。然,五国伐秦失败了,中原的战事没有结束,燕国的内政风波也开始上演。
由于燕太子的表现很丢脸,被以子之为首的朝臣,群起发难。
燕王哙为了保住儿子,又不敢对抗群臣,最终送燕太子平去齐国为质。
可,燕太子平不理解燕王哙的良苦用心,只觉得自己的老爸太没用。
此时,中原局势也开始发生变化。
秦国伐韩,魏、赵助韩,演变成了秦对三晋。秦国也不傻,对战三晋没把握,拉齐国下水。秦、韩之战,演变成了三晋对战秦、齐。
结果:三晋休鱼败给秦国,被斩首八万;观津之战,输给了齐国。
三晋携手揍诸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三晋和齐、秦打得热火朝天。
楚国作壁上观,嗑着瓜子,看诸侯混战,看到精彩之处,不忘送上欢快的掌声。
燕国看着诸侯相生相杀,得出了四个信息:
1、 三晋的时代,结束了。
2、 齐国还是山东第一强国。
3、 被动挨打的秦国,站起来了。
4、 楚国太卑鄙了。
这里又有一个奇怪的想象:燕国和三晋之间的关系。当然,主要是燕国和赵国之间的友好岁月。
燕、赵两国除了在赵武灵王继位之时,闹了点小矛盾,整体关系还是不错的。
这几年,赵国和燕国关系,突飞猛进。
先有五国相王,与齐国博弈的经历。后有五国伐秦,一起打天下的豪情。可,三晋对战齐、秦,燕国怎么就默不作声了。按道理说燕国和三晋还是盟友吧!
齐国出兵攻伐三晋,按照盟友的协定,燕国也该出兵伐齐。退一步说,燕国不敢和齐国开战。也应该表示一下,摇旗呐喊,牵制齐国,减轻赵国的军事压力。燕国为啥无动于衷?
其实,这也不怪燕国,不帮忙。而是,燕国有心无力。
燕王哙把儿子送去齐国为质,与齐国交恶,岂不是坑儿啊!
经常听到一句:坑爹啊!
但,很少听到:坑儿啊!
坑爹似乎是很正常的,但,坑儿就太丢人了。燕王哙不助三晋,也是有原因的。
除了,不想坑儿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是燕国的内政,也乱得一塌糊涂。
此时,燕国国内,也爆发了一场运动:驱逐燕王哙。
燕王哙是燕国的老大,咋会被驱逐了。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人:子之。
史料对于子之的记载,文字是有限的。但,归结起来两个字:乱臣。
那么,子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下面,就来讲解一下,因为这个男人的出现,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燕国七百年的历史。
记住,是以和平的方式。
子之,姓甚名谁,无从得知。
有的人说他姓姬。也有人说他姓子。子姓,是一个了不起的姓。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通志•氏族略》记载:"商始祖偰,为舜之司徒,受封于商,赐姓子。"
子姓,是作为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最早从偰的时代开始,偰因生在殷水,以"殷"为姓。后来,因又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被舜帝封在商地,并赐姓为"子"。这就是子姓的由来。
至于,子之姓什么,这个的确无法得知。
日常生活中,也会听到熟悉的一句话:你连自己的姓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现实中有人对你说这句话,定是不友好的。
子之除了不知道姓什么,也不知道他出生的时间,也不知道他有多大,也没有参照物可以推测。
据说,苏代帮他,诓骗燕王哙,是因为子之和苏代是亲家。从这句野史中可以得出:子之的年龄至少也在四五十岁。
哈哈,闲话说多了。
据记载,公元前321年,燕王哙继位后,任用了一个人为相。这个人就是子之。
子之这个人很有能力,为相期间,替燕王哙解决了很多麻烦。
比如,辅佐燕王哙继位,安定北疆,打压公子升,削弱燕易后的实力,稳定内政等。
由于子之执政期间,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又深得领导燕王哙的赏识和重用。燕王哙见属下办事能力强,为人也不错,就当起了翘脚老板。
这就像三国时期的刘禅,因为诸葛亮的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什么都不管,只顾玩。反正天塌了,有武侯顶着。
燕王哙也是这种心态:放手让属下去做事,自己乐得逍遥。
闲着没事的时候,种点菜,干点农活,打发时间。然,燕王哙忘了一个致命的因素。
身为公司的老板,要掌握核心技术。
若,放任不管,就会被架空。一旦,你的权力被架空,你就是空壳子。
等待你的结局:出局。
子之借助领导的赏识和重用,越做越大,最终走上了一条权臣之路。
燕王哙的权力,也被逐渐架空。子之见领导不管事,喜欢干农活,又爱学尧舜,更加放纵自己。一系列词语就诞生了:位高权重,专断政事,排除异己,扶持亲信。
燕国出现了一个现象:国事找子之。
子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工作岗位上干了几年。这几年的打工生涯,子之尝到了权利的滋味,更让他的野心急剧膨胀。
有野心,这三个字对男人来说,是一种鼓励。但,有野心,还急剧膨胀。那么,这个男人,注定要干很出格的事情。
有句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老板的打工仔,不是好的打工仔。
燕国大小事都是子之说了算,等于他就是一把手。但,名义上,一把手还是燕王哙。
子之不甘人后,干了一件大事:自己当老板。
然,当老板,不是你说当,就能当的。毕竟,当老板还是有风险的。再说了,燕国建立了七百多年,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一不小心,就会丢了自己的小命。
有野心且膨胀的人,总会放手一搏。至少,要努力混成老板的模样。
于是,子之不断试探,敲打燕王哙。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燕王哙可取而代之。
子之要考虑的是如何取而代之?
怎样取而代之?
他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
聪明人考虑的问题,比较周全:既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还不能留下千古骂名。
毕竟,叛逆之臣,这个名声,可不好听。
好在,子之有学习的榜样。
田齐取代姜齐的案例。
但,田齐是用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取代了姜齐的天下。
子之没有根基,也没有雄厚的背景,以及庞大的家族。他也没有显赫的名声,不世功勋,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他去取代姬姓的天下,姬姓会干吗?
就在子之苦恼的时候,来了两个人为他分忧。
一个叫苏代;一个叫鹿毛寿。
对于苏代,这个人并不陌生。
他活跃的时间比较长、跨度比较大。尤其是苏氏三兄弟(苏代、苏秦、苏厉),在战国时代是出了名的。苏代、鹿毛寿等很多人合计,想了一个办法:让领导交出权力,自己退下来。
书面用语有个好听的名字:禅让。
古人,做任何事,为了有说服力,总会以史为鉴。为了让这个想法觉得可行,还说了一个案例:尧舜禅让。
子之觉得这个想法不错,终于亮出了獠牙,扑向了燕王哙。他要赶走燕王哙,自己成为燕王,成为燕国的主人。
子之,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逆袭人生。他,要成为王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