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赵孝成王篇(15)
献赵VS降秦
冯亭,这个人是谁呢?韩恒惠王为什么会以他为郡守,善后上党的事情。由于资料残缺,没有记载冯亭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时间。
史料,留下了几句话:秦国攻伐野王,韩国以上党请降。冯亭以上党献赵,被赵孝成王封为华阳君,最终引发了秦、赵两国之间的大战:长平。
还有冯亭的后代也有知名人物:如冯去疾成为秦朝的丞相,冯劫成为了御史大夫。
简单说,冯亭的后代子孙,混得还可以。
有的人说冯亭是背主求荣,出卖韩国的利益。也有的人说冯亭是韩国的救星,转移了秦韩之间的矛盾。
那么,冯亭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他忠于韩国,却把上党献给了赵国。说他背叛韩国,他却不接受赵国对他的封赏。
也有人说,冯亭献赵,是和秦国的一场交易,进而得到了入秦的入场券,其后代子孙才能在秦国为官。对于,冯亭是一个怎样的人,任人去说。
现在,还是来说说,冯亭与上党的那些事。
此时的上党,可谓是烫手的山芋,谁去接,都会很烫手。
处理好了,会留下割裂疆土的骂名。毕竟,割裂疆土,这个名声,是不好听的。虽然,你只是个执行命令的人。但,其他人不敢骂最高当权者,骂你这个执行者,也是可以的。
就像晚清时期的李鸿章,他只是代表晚清去签订屈辱条约,结果被骂得很惨。那个晚清四大名臣的李鸿章,在一片骂声之中,郁郁而终,离开了舞台。
上党处理不好,会辜负君王,还会连累家族,更会殃及自身。再加上,眼前的局势也不乐观。秦国咄咄逼人,韩恒惠王割地势在必行,上党郡军民不听诏令。
这个时候,冯亭站出来,只能说:很有勇气。
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信息:冯亭胆识过人(不怕事)、有能力(能处理好)、有自信(敢给自己找麻烦)、忠心可靠(得到韩恒惠王的认可)、为领导分忧。
至于冯亭有没有其他的心思,这也不好说。
接下来,就来看一下,冯亭是如何接过烂摊子,为主上分忧。
韩恒惠王面对秦国嘟嘟逼人,上党郡不听诏令。此时的韩恒惠王,可以说是一点威信都没有。
不割上党,要被秦国揍。割上党,上党郡军民不干。秦国得不到上党,也要揍韩国。
就在韩恒惠王束手无策的时候,冯亭挺身而出,临危受命。韩恒惠王见有人替他分忧,替他解决问题,也不吝啬,将上党郡守的虚名交给了冯亭。
至于韩恒惠王是看重了冯亭的能力,还说想找个人替自己处理麻烦,这都不好说。
选择冯亭,他也不吃亏。毕竟,割上党的事情,是会留下骂名。很多人都选择规避,冯亭站了出来。有人替他去承受骂名,韩恒惠王还有什么好担心。
冯亭敢接这个烂摊子,说明他还是有能力且有自信善后这件事。那么,冯亭去了上党,会如何妥善处理这个烂摊子?
安阳君都不能处理上党,他能吗?且看,冯亭的出色表现。
冯亭去了上党,宣读了两项政令。
1、接替前任郡守靳黈。(表明自己的身份,也代表自己做事是有法律依据)
2、宣布了韩恒惠王的诏令:割上党。(替人办事)
但,冯亭的这两项政令,没有得到上党郡军民的拥护,反而他还被指摘成为韩氏的罪人。冯亭不愧是干大事的人,面对这种情况,没有自乱阵脚,反而镇定自若,迎接袭来的暴风雨。
很多人,面对这种棘手的情况,会选择用武力镇压。
冯亭采取了和平的方式,给了不合作的人说话机会,也努力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得到的结果:不合作。
冯亭也真有耐心,告诉这些人一个现实:韩恒惠王割上党,已成定局。无论你们接不接受,上党已经不属于韩国。
上党郡愤怒的声音接踵而至:
“竖子割地献秦,有辱先祖之名。他有什么资格,成为我们的王上。”
“决不降秦。”
“与上党共存亡。”
“反了。”
冯亭理解这些人的心情,他也不想割裂疆土。但,他违背王命,就会牵连到整个家族的生死。他,能怎么做。
冯亭看着愤怒的军民,为了让他们认清现实,问了三个问题:
1、公然违抗命令,后果是什么?
2、秦国占领野王,切断了通往新郑的道路。
3、上党能够阻挡秦国?
然,上党郡军民,宁可与城而亡,也拒不接受割上党的政令。对他们而言,韩氏风骨,比活着更重要。
冯亭又告诉了他们这样做,会面临两个残酷的现实:
1、韩恒惠王会攻伐上党。
2、秦国也会攻伐上党。
上党郡要面临两个敌人:秦国和韩国。
固守上党,以卫疆土,是守不住。但,上党郡军民,宁死不降,傲骨铮铮。
语言、情绪会感染人的,冯亭被上党军民的傲骨所感,也不想上党割秦,更不想看着这些男儿死去,说了两个选择:
1、与城共存亡。
2、向诸侯求助。
冯亭又说了几句话:上党之力是不能抵抗秦国,你们与秦交战。落败了,不会有人记得你们的英勇。反而,还会被人嘲笑你们是以卵击石。
那么,只能选择向诸侯求助?
可,论天下诸侯,谁敢与秦国为敌,助他们击秦,守卫国土?
魏国忌惮秦国,连魏相都保不住。
齐国不染指中原战事。
楚国忙于内政。
燕国太远,实力又弱。
冯亭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天下诸侯,能独自抗秦,唯有赵国。
靳黈问:赵国虽能独自抗秦,但也不会为了我们与秦国交恶。
冯亭给出了一个意见:把上党献给赵国。(拖赵国下水)
众人听了这句话,一片愤然。无论是降秦,还是献赵。上党这块疆土,都不属于他们。原来,冯亭也不过如此。
他们本以为,冯亭能够替他们解决麻烦,出个好主意。
献赵,这不是背主求荣吗?
冯亭耐心给这些人解释:降秦与献赵的区别。
降秦,这是没得选择。是被逼无奈,代表国破家亡。
献赵,这是自己的选择。是主动的,国还在,家也在。
但,要接受一个清醒的事实:献赵,降秦都代表这块疆土,不属于韩国。
上党郡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冯亭又说了一番话,继续做这些人的思想工作。
“王上已经不要上党?我们已经成为了没国没家之人。”
冯亭断了这些人对韩国的期望,又说了一句,让他们做选择:
“你们是想做秦人,还是想成为赵人。”
简单说,他们的选择只要两个:秦国和赵国。
他们想回归韩国,这是不可能的。除了韩恒惠王不要他们,还有归韩的道路被秦国切断。眼下,他们没有多余的选择。
冯亭又说了献赵的好处和意义:
1、赵国与我国同出晋国,两国向来友好。(好相处)
2、上党名义上是赵国,但,还是他们自己管理。(家还在)
3、赵国接纳上党,秦国就会进攻赵国。赵国被秦国攻击,就会与韩国亲近的。韩、赵两国联手,就能对抗秦国,保全上党。(借助赵国的力量)
简单说,冯亭的意思是想借助赵国的力量,抵抗秦国,也有秦祸移赵的意思。
上党军民听了冯亭的陈述,权衡少许,最终选择了献赵。与其降秦,还不如献赵。至少,他们还是属于三晋男儿。
冯亭以上党献赵,得到上党郡上下一致认同。这个结果,冯亭早就预料到了。毕竟,韩、赵是一家,渊源深厚。
春秋时,韩氏被赵氏养大。下宫之难,韩氏替赵氏说话。韩氏、赵氏相互帮衬,关系甚好。素有,韩赵同气连枝之说。
战国时,韩氏、赵氏一起打天下,一起创业:建国、会盟、伐郑、攻魏、打秦、联姻(赵武灵王与韩宣惠王之女成婚)。
今,上党归韩无望,又不能抵抗秦国。若在秦国和赵国之间做出选择。上党之众,宁可献赵,也绝不会割秦。
献赵,这个结果,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韩恒惠王对冯亭充满期待,让他善后上党,交付秦国。却没想到,冯亭不听他话,把上党献给了赵国。因为冯亭的出现,秦、韩之战,也把赵国卷了进来。
那么,面对上党献赵,赵国君臣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