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赵孝成王篇(29)

书名: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字数:3359 更新时间:2024-10-11 11:16:50

信陵君救赵

邯郸之战,还在惨烈的进行。无论是城内,还是城外,尸体堆积如山。秦、赵两国死伤无数,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秦国不断地进攻,赵国拼命死守。

秦昭襄王增兵换将,仍然不能攻破邯郸。王龁与廉颇对决,一无所获,损兵折将。又打了七八个月,秦军缺乏战意,士气疲惫。赵国缺乏给养,武器消耗太大。

秦、赵双方僵持不下,都在含着一口气,拼命战斗。谁坚持到最后,胜利将会属于谁。这不仅是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之战。

赵孝成王总算等到了好消息:合纵诸侯成功。

楚国与赵国缔结盟约,魏国也答应帮忙,齐国对赵国释放了善意,燕国和韩国也和赵国交好。但,赵孝成王却迟迟看不见诸侯联军,合纵抗秦的影子。

按理说,平原君入楚谈判,相当成功。魏国也答应合纵抗秦。魏、楚两国为何迟迟不发兵。难不成,魏、楚戏弄了赵国?

原来,秦昭襄王也得知了诸侯合纵助赵抗秦的消息。尤其是魏国,不但派了十万大军,还派了一位嚄唶宿将之称的人晋鄙。

诸侯合纵成功,秦昭襄王破邯郸,亡赵氏的计划,就会破产。秦、赵打了一年多,秦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眼见功成,岂能被诸侯破坏。这也是秦昭襄王最担心的一件事:出兵无功,诸侯生心,赵必有援军。

秦昭襄王要想攻破邯郸,就要破坏诸侯合纵。

秦昭襄王放了一句话:谁敢助赵,坏我好事,就是与秦国的敌人。我灭了赵国,下一个必会灭之。(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秦昭襄王明白,放狠话,并不能吓住诸侯。秦昭襄王挑了一个软柿子捏,以张唐为将,出兵攻伐魏国。秦昭襄王不仅要用言语恫吓诸侯,还要用武力欺压诸侯。

张唐表现也不错,占领了魏国的邺城。这下,魏安釐王感到害怕,后悔出兵救援赵国。魏安釐王更担心秦国灭了赵国,下一个就会灭魏国,连忙给晋鄙下令,就地驻扎,不可救赵。

楚国见魏国按兵不动,也停滞不前。毕竟,秦国很强大,楚国也不敢得罪。又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赵国不降,秦国也没取得进展,魏国按兵不动,楚国观望。

秦赵两国战事,陷入胶着。但,战局整体上还是偏向秦国。

秦昭襄王见诸侯合纵助赵抗秦的苗头,他就要加紧步伐,继续攻赵。他要在诸侯援军赶来之前,攻破邯郸,亡了赵氏。

王陵打得不好,王龁作战不利。秦昭襄王再次命人,召武安君白起为将。白起有个性,拒不出征,还说了一句话:王上若听我的,岂会落得这个局面。

秦昭襄王怒了,彻底怒了,回了一句:微白起,吾不能灭赵呼?

殊不知,白起没有想到因为这句话,给自己招来了祸端,也为他自刎,埋下了伏笔。

秦昭襄王打下了邯郸,就没有白起的用武之地,等待他的结局:死。

秦昭襄王打不下邯郸,折了许多兵将,迁怒白起,等待他的结局:死。

所以,秦昭襄王拿不拿得下邯郸,白起都是死,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那么,秦昭襄王调不动秦国最能打的白起,又会派谁去?

这时,范雎站了出来,举荐了一个人:郑安平。

那么,这个郑安平是何人,为什么能够得到范雎的推荐。

一提到郑安平,就会想到他是一个废物,阿谀奉承之辈。因为他的无能,导致秦军两万人降赵。那么,范雎的救命恩人,真的是废物?

答案:不是。

理由:

1、范雎被魏齐等人折磨半死,他敢救之。(有胆识)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够和范雎走在一起的人,能简单。(有能力)

3、善于抓住机遇,创造机遇,改变命运的人,定不是普通人。(如何帮助范雎去秦国)

4、赵国封他为武阳君。(难道只是他投降)

5、范雎能够在这个时候举荐他出征。(靠谱)

所以,郑安平并不是阿谀奉承,也不是废物。相反,这个人是有胆识、有能力、有眼光,还是很靠谱的人。你不能因为对方打败了,投降了,就说对方是废物吧!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

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以郑安平为将,率军五万,前去支援王龁,攻灭邯郸。

那么,赵国君臣这边有什么反应。

两个字:着急。

眼看着合纵抗秦之势,即将形成,赵国邯郸之困,也将结束。谁也没想到,魏国按兵不动,楚国处于观望,秦国又增兵,加大攻势。

眼下,赵国正处于危难之际,存亡之时。

好在,平原君身边有才华的人,给了他出了一个主意:求救信陵君无忌。

信陵君成为了邯郸之战,最关键的人物。

平原君利用姐夫的身份,给信陵君写了一封信:诸侯皆说,魏国公子,你最贤明。我以为你有救济别人困难的高义,现在邯郸这样危急,魏国的救兵不来,你却无动于衷。纵然你轻易地抛弃我,难道你也不可怜你姐姐?

平原君为了让信陵君帮忙,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说明,邯郸的处境,相当困难。

魏安釐王,按兵不动,不想参合秦赵战事。身为魏安釐王的弟弟公子无忌,他会怎么做?

一边是自己的哥哥,另一边是自己的姐夫,还有自己的姐姐。

信陵君救赵,会得罪秦国,也会惹哥哥不快。如果不救赵国,秦国攻破邯郸,自己的姐姐也会受苦,他也会落下不好的名声。

信陵君夹在哥哥和姐姐中间,的确很为难啊!但,信陵君是爽快的人。

遇事,沉着冷静。做事,干脆果断。最终,选择了救姐姐。

除了他和姐姐的感情深厚,最主要的是信陵君认为:秦国才是魏国最可怕的敌人。要想打败秦国,只能合纵诸侯。

救赵,这件事,还是要哥哥点头才行。信陵君前往宫中,做他哥哥的思想工作。

魏安釐王听了,给了一个答案:拒绝。

魏安釐王见这个弟弟不明事理也就罢了,还敢胡闹。他只知道救赵,却不知道魏国的处境。救赵等同和秦国开战,他不能拿魏国的国运去赌。

这个弟弟号称贤能,养士三千,咋就不懂他的心思。

信陵君再三谏言,没有说服哥哥,失望的同时,做了一个决定,率领自己的门客和三千将士,前去救赵。哥哥不愿意帮忙,他也不能对姐姐见死不救。

纵然战死在战国,他也要天下人知道,信陵君是重情重义的人。

信陵君想好就干,率领门客和将士救赵。临走之前,他拜别了一位老人:侯赢。

信陵君好吃好喝招待这个老人,还待这个老人礼遇有加,他去赵国,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结果:这个老人,一句话都没说。

信陵君想到此处,心里闹得慌,折回来问他:我对你不好?我要去赵国送死,你也不说点辞别的话?至少,你也要鼓舞我才行。(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侯赢看着愤怒的信陵君,也不解释,说了一句话:我就知道你会回来。

然后,又说了一句话:

你出于大义,救援赵国,我是没什么说的。救别人,总不能把自己搭进去吧!你这三千人,是不能解决问题。

信陵君问:那该怎么办。

侯赢献了一个计策,这就是有名的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采纳侯赢的计策,去盗取哥哥的虎符。虎符是镇国的东西,想要盗取,哪有那么容易。

信陵君好贤,也爱打抱不平,曾为一个女人做了一件事:报仇。

这个女人就是魏安釐王的宠妃叫如姬。通过如姬的帮助,信陵君成功窃符。然,又有一个新的问题:调动大军的虎符是有了,如何说服晋鄙?

按照晋鄙的性格,光有虎符,是不能调动他。

侯赢又给信陵君推荐了一个屠夫:朱亥。

侯赢点破了一件事: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简单说,晋鄙不听话就杀了他)

信陵君不赞成这个做法,哭着回了一句: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吾不忍。

侯赢告诉信陵君一个道理:君子注重取舍。

然,侯赢说的事情发生了。晋鄙,不听信陵君调动。信陵君虽不舍,为了大义,也只能示意朱亥锥杀晋鄙。

晋鄙被称为嚄唶宿将,能力是有的,还忠君。只能说,可惜啊!太可惜了。

那么,信陵君和晋鄙,那个做错。

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会不同。至少,信陵君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侯赢也觉得自己献上的计策,有些缺德,良心过不去。晋鄙死后,侯赢也选择自杀。

可见,身为谋士,要为主君献策,这是本分。但,有良心的谋士,最终过不去道德的谴责。

杀了晋鄙,信陵君夺得了军权,又下达了新的命令:选兵。

信陵君说了三个条件:

1、父子俱在军中,父归。

2、兄弟俱在军中,兄归。

3、独子无兄弟,归养。

从这三个条件,可以看出,信陵君卓越的军事才能。毕竟,打仗,很多人都是仗着人多势众。信陵君十万之兵,变成无忧无挂的八万精兵。

信陵君窃符救赵、锥杀晋鄙、挑选精兵,接下来就是救赵击秦。接下来,会有什么精彩的故事。是成功击秦,解救赵国危机。还是与赵国社稷,共同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