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秦始皇篇(17)

书名: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字数:3032 更新时间:2025-01-25 01:40:32

王翦VS李牧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发动了横扫诸侯,兼并天下的第一战:亡韩。

此战,秦国没废多大的劲,也没派名将出征,没有一场大规模的决战,韩国就此灭亡。

秦国灭了韩国,但,要考虑很多事,尤其是诸侯的态度。

然,灭韩之战,没有遭到诸侯的反对。秦始皇更加轻视诸侯,认为一统天下的时机,到来了。

秦始皇召集大臣,商讨下一步该亡哪国诸侯。

按照尉缭子、李斯等人的定天下策,下一步要灭的是赵国。

但,有的朝臣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应该先灭魏国。

灭赵、灭魏,两派在咸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主张灭魏的理由:

1、魏国孱弱,好欺负。

2、魏国没有名将坐镇,好灭。

3、魏景憨王被秦国吓破了胆。

主张灭赵的理由:

1、赵国先有地震,后有饥荒,很虚弱。趁赵国病危,要了他的命。

2、赵王迁不通国政,好欺负。

3、区区一个李牧,阻挡不住被灭的命运。

秦始皇也想先亡魏,毕竟,欺负魏国比欺负赵国简单。

魏国无名将坐镇,魏景憨王继位,一直被秦国打,没有反抗秦国的勇气。

亡赵,秦始皇有个担心:赵国有名将李牧。

李牧,不仅有北破匈奴,名动诸侯的声望。秦国和他交锋,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李牧在,亡赵,要谨慎。

这时,李斯站了出来,主张灭赵。

他的理由:秦国亡韩,赵国没有帮忙。这是因为,赵国饥荒和地震之故。秦国亡魏,赵国定会帮忙。

简单说,秦国亡魏,赵国会插手干预。但,秦国亡赵,魏国不会救援。

趁着赵国病了,且无诸侯相助。秦国要一战,彻底击垮赵国,灭之。如果给赵国君臣时间,缓了过来。秦国想要灭赵国,将会十分棘手。

秦始皇听了,将亡诸侯之剑指向赵国。

秦始皇不得不考虑一个因素:那就是以谁为将,征伐赵国。

韩国太弱,不需要名将,就能灭之。赵国的情况不一样,有一个能打的李牧。况且,秦始皇时期,与赵国对战,输给了李牧两次。因此,伐赵,需要一个合格的名将。

秦始皇经过一番甄别、选拔,选中了两个人:

1、两次伐魏,两次伐赵,没有败绩的杨端和。

2、后起之秀且有战功的王翦。(第一次亮相,是公元前236年,伐赵。阏与之战,败赵,取九城。)

至于,王翦和王龁、王陵之间有没有关系,这不得而知。按照年龄推算,王翦伐楚被称为老将,他儿子王贲也是亡诸侯的名将,秦始皇称帝,他的孙子王离是蒙恬的副将。那么,王翦的年龄,应该在五十岁以上。

王翦的出生,应该在秦昭襄王时期,也见证了邯郸之战、长平之战。有可能,王翦和王龁、王陵,是同一时期的人。

史料也没记载王翦和王龁、王陵有什么关系。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都属于王氏宗族的人。

简单说:秦国有两支很优秀的将领:王氏和蒙氏。

王氏:王龁、王陵、王翦、王贲、王离,后三人是明确有记载,是祖(王翦)、子(王贲)、孙(王离)关系,替秦始皇亡诸侯,立下了悍马功劳,也见证了大秦帝国的建立和覆灭。

蒙氏:蒙骜、蒙武、蒙恬、蒙毅,这有明确的记载,他们也是祖(蒙骜)、子(蒙武)、孙(蒙恬和蒙毅)关系。也是替秦始皇亡诸侯,立下赫赫战功。

蒙恬和蒙毅这对兄弟,在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之后,可谓是璀璨之星,一文一武。秦始皇把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交给了蒙恬。甚至有蒙恬亡、蒙毅死,大秦覆灭之说。

当然,这是大秦帝国建立之后的事情。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

秦始皇继位以来,伐赵的将领主要有:蒙骜、桓齮、杨端和、王翦。

蒙骜去世,桓齮战败亡燕。征伐赵国的将领,就剩下杨端和、王翦。

杨端和、王翦经常与赵国对战,打了十六年以上,有丰富的对战经验。因此,亡赵的任务,秦始皇交给了杨端和、王翦。

王翦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最后一个出场的。他是开启亡诸侯最多的名将。亡赵国,是他第一个亡诸侯之战。

但,此时,赵国是很难打。

秦始皇亡赵,兵分两路。(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

一路以王翦为将,兵出井陉,切断赵国代郡援兵南下,驰援邯郸。

另一路以杨端和为将,兵围邯郸。

那么,秦国大举来攻。赵王迁,又会如何应对?

答案:迎战。

秦国要打,赵国只能迎战。

赵王迁继位以来,都在和秦国打。有输,也有赢。

赵王迁从继位至今,赵国屡遭秦国攻打,接连丢失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番吾等地。最大的一次损失,是赵将扈辄战死,十万将士被杀。

索性地是李牧出场,在肥之战,击败了秦军,斩杀十万,让秦将桓齮逃亡,搬回了脸面。

这两年,赵国运气不好,先有一场大地震,后闹饥荒。秦国,在这个时候大举出兵,抓住了机会。赵王迁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与秦国一战。

如果不打,赵国就会沦为韩国的下场,被灭国。

那么,赵国能打?

答案:能。

这里有以下理由:

1、赵国有可战之力,据估计,赵国尚有十万之兵。

2、赵国有名将李牧,且打败过秦军,有威名。

3、赵王迁想打,不愿成为亡国之君。

赵国名将李牧,不仅有北破匈奴,威震塞北。还在肥之战,击败秦将桓齮,名声大振。随后,又一次击败了秦军,震惊诸侯。若问,赵王迁将会以谁为将,前去迎战秦军。非武安君李牧莫属。

赵王迁,还派了一个能打的人:司马尚。

由于史料残缺,对于司马尚的记载,寥寥无几。赵王迁选择以他为将,能够侧面得到几个信息:

1、司马尚善武力,有军功,还有威望。

2、司马尚和李牧配合很默契。(毕竟在李牧和司马尚携手对秦的时候,秦国没有占据上风)

秦始皇以杨端和、王翦伐赵,赵王迁以李牧、司马尚迎战秦军。

战国四大名将之二的李牧、王翦,展开巅峰的军事对决。

战国四大名将之中的白起和廉颇,生活在同一时代。可惜的是,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白起和廉颇,没有正面交手,不知道,谁更厉害,成为了名将千古遗憾。

王翦和李牧生活在同一时代,却交上了手,没有成为千古遗憾。这二人,谁更厉害。

接下来,先看一下,王翦和李牧的案例。

先前军功:

王翦阏与破赵,得九城。

李牧北破匈奴,南败秦,功封武安君,南征北战数十年,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从军功来看,李牧比王翦,作战经验丰富些,立下军功更多,名气更大。

军力对比:史料虽没有记载双方的兵力,但,秦国亡赵是下足了本钱,派出了能打能战之兵。亡韩,动用了十万兵力。亡赵,至少在这个数字以上。据估计,秦国出动了至少二十万兵力。赵国面对社稷存亡,派出了最后可战之师,可谓是倾国之力。

赵国输不起,李牧不能输。

从战力来看,秦、赵双方旗鼓相当。但,赵国没有多余的新生兵力补充,这是一大劣势。

秦国输一战,动摇不了根本。赵国输一战,就彻底输了。

因此,从兵源来看,赵国不如秦国。

从主将的军事素养来看,李牧和王翦也是旗鼓相当。虽然,此时王翦的名气,比不过李牧。但,他能和李牧对战,没落败,的确厉害。

当然,现在的王翦,是负责攻伐井陉。围攻邯郸的人,是杨端和。

这里有个疑问?为什么秦国亡赵,史料只留下了几个字:王翦破邯郸。

负责围攻邯郸的杨端和,去哪里了呢?

也许是因为杨端和打得不好,被王翦取代。

或者说杨端和被赵国打败,命丧邯郸。

总之,杨端和在伐邯郸之战后,就没有了记载,完全消失了。犹如 ,邯郸之战时,五大夫王陵一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从史料留下的这几个字:王翦破邯郸。

可以说明,打下邯郸,是王翦的功劳。至于,为什么围困邯郸的是杨端和,破邯郸的是王翦,这个问题,是很让人费脑。

从秦国伐赵,打得不顺利,双方僵持了一年。秦国强大的军力,皆没能突破赵国的防御。这只能说明一点:有李牧在,赵国不好欺负。

李牧和王翦之间的对决,最终会走向何方?是李牧再创辉煌,击败王翦,名声大振。还是王翦,击败李牧,名扬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