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
作者:碧血汗青 | 分类:历史 | 字数:17.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多尔衮、李自成的联盟 三 多尔衮恩怨
范文程从多尔衮处回来后,就一个人进了书房,并吩咐下人说,除了朝中大臣和同僚外,家里人谁也不许来打扰。
他原本预料,多尔衮今天找他是商谈南下征明的事情,所以早就有准备。果然,多尔衮确实是打算马上南下,而且对南下计划和方针的制定,态度也很明确,可以都依照范文程的意见去办。但是,最后扯起来的几句话,却提醒他想起南下征明这件事,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前提。
如果没有了这个前提,多尔衮是不会离开盛京的。
这个前提,便是多尔衮必须“完全”掌握军政大权,在盛京不再有其他试图和他争夺权利的势力存在,不会在他南征期间发生任何威胁可能他权位的事件。
对这事,范文程觉得自己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
因为他知道,不管是哪朝哪代,宗室之争都是极其残酷毫不留情的,而且一定会流血,甚至可能是一大批人流血,所以他必须慎重,万一处置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
多尔衮是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赫图阿拉,母亲阿巴亥,姓乌拉纳喇氏。那时努尔哈赤还是女真部的“聪睿恭敬汗”,在多尔衮出生后不过百日,努尔哈赤就率军消灭了乌拉,也就是阿巴亥的娘家。按照女真部族的惯例,多尔衮母子很可能会被打入冷宫。然而在阿巴亥多方周旋下,阿巴亥和阿济格、多尔衮母子三人不但安然度过难关,最后多尔衮还升入了台吉的行列。
后金天命五年,明万历四十八年,三月。努尔哈赤因为阿巴亥擅自赏赐下人物品,颇多收买人心的举措,再加有位不满阿巴亥得宠的蒙古福晋从旁挑唆,大怒之下废了阿巴亥。阿巴亥当时有四大罪状,其中之一,便是代善与阿巴亥关系暧昧,不过此条最后查无实据。可只仅仅几个月后,阿巴亥又迅速升回原来的地位,而且由于大福晋福察氏去世,阿巴亥更一举成了大福晋,于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便进入了权利核心。
九月,努尔哈赤因前面已经有传言说代善与阿巴亥关系不清不楚,再因代善多次处事不当,又和后妻一起虐待自己的儿子硕讬,于是宣布废黜大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立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八人为和硕额真,共议朝政,此时多尔衮年仅八岁。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临终前召见了阿巴亥。然而,其他几个贝勒早就担心多尔衮三兄弟势力过于强大,于是在一致拥立皇太极九个时辰后,就声称奉太祖“遗命”迫使阿巴亥自杀殉葬,以此来削弱多尔衮三兄弟的力量。
皇太极在继位之后,虽然处处压制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然而皇太极知道,若要削弱最具有威胁力的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三大贝勒,就必须再拉拢一些人,譬如多尔衮兄弟。
多尔衮成年后骁勇善战,大多时候都表现得很听话,不象他哥哥阿济格那样桀骜不驯。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二月,他初次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就立下大功,被皇太极赐以“墨尔根岱青”称号。三月,皇太极废黜阿济格的旗主位置,代以多尔衮,此年多尔衮十五岁。
真正让多尔衮名声大振的,是他破蒙古察哈尔部和征朝鲜两役。
朝鲜和蒙古察哈尔部,一直是大明朝的左右手,也是后金攻明的后顾之忧。
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皇太极大败察哈尔部,林丹汗败死青海,但其残部仍在。于是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率军出征,结果一出军就碰上了林丹汗之妻囊囊太后及琐诺木台吉来降,然后多尔衮在包围林丹汗之子额哲之后,又成功地劝降了他们,双方盟誓而回。最让皇太极惊喜的是,此次多尔衮居然从林丹汗之妻——苏泰太后的手上得到了已经不见踪影二百多年的元朝传国玉玺,这意味着皇太极将在北方各部落前获得空前的号召力。于是皇太极亲率各王公大臣及福晋们出盛京去迎接多尔衮的凯旋,并对他大加称赞。
而之后的征朝鲜战役,多尔衮率军进攻朝鲜王子、王妃及大臣们所在的要塞江华岛,又一次恩威并施,成功地劝降了朝鲜王子。
这两大战役彻底解除了后金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奠定了多尔衮在各王公中重要地位,皇太极称帝后,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名列六大王爷第三,时年二十四岁。
此后,多尔衮开始率军攻明。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他以“奉命大将军”之号,率军自墙子岭、青山口长城入塞,北京闭门自守。清军四路南下,陷真定、广平、顺德、大名等地,在巨鹿大破明军,明军统帅卢象升战死。此次多尔衮连败明军十七阵,共破城三十六,降六城,俘获人畜二十五万七千多口,俘虏明亲王一、郡王一,杀郡王五。
之后他又两次率军征明,并作为松锦决战的主将之一,参与策划了明、清之间的松锦决战。
多尔衮不但武功赫赫,也颇具谋略和治国之才。所以在更定官制时,皇太极令他主掌六部之首的吏部,而他举荐的范文程、希福、鲍承先等文臣,也确实都为皇太极重用。同时他又建议改革机构,确定了八衙官制,因此现在大清国内的大部分文臣武将的升迁、以至各部的王公贵胄的继承升迁都是经他之手办理的,这实际上也帮他奠定了现在摄政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他在这个位置上和皇太极目标一致地大力打击三大贝勒势力,这使他获取了皇太极极大的信任。如崇德元年和二年,皇太极两次处罚打击岳讬,想削弱代善的正红旗,而多尔衮深知皇太极的心思,因此两次都是由他提起的议罪之论。
崇德三年,因为捉拿叛逃之事,代善颇有意见而口出怨言,多尔衮又欲加罪,虽然那次皇太极减轻了对代善的处罚以市恩,但同时却对多尔衮大加赞赏,说他深体上意。
只是多尔衮屡屡建功,也应了一句老话,那就是“功高震主”。所以皇太极虽然信任他,但对他并不是完全没顾忌,有时甚至会故意找碴折多尔衮的锐气,让他受点罪,叫他老实点。譬如在松锦决战前清军围攻锦州,多尔衮就因为被吴三桂施计把补给送进了锦州,又擅自移动营地更换士卒,结果受到了皇太极的训斥和处罚,不过之后他马上又被皇太极委以松锦决战的二号指挥官的重任,参与了此次关系到明清之间谁掌握辽东主动权的决战。
今天多尔衮最后的问话,按范文程的猜想,应该是多尔衮要对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下手的一个信号。
正如皇太极当年逼杀多尔衮生母阿巴亥一样,多尔衮也决不会允许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看到有人可以威胁他的地位的。而且范文程还知道,多尔衮比之皇太极更多了一份杀气,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绝不会和皇太极一样,狠狠打上一下再揉一揉的,他会直接一巴掌拍死对方。
多尔衮和豪格的恩怨,和皇太极与多尔衮的恩怨一样,都是因为争夺帝位而起的。
皇太极当年声称有努尔哈赤遗嘱,联合代善等人逼杀多尔衮生母阿巴亥,夺走了本该属于多尔衮的帝位。而在他死后,多尔衮又因为豪格的阻挠,再次痛失继承帝位的机会,以多尔衮的性格,他和豪格之间的争斗恐怕会不死不休。
去年,也就是大清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八月十四日,诸王和各旗大臣均齐集于崇政殿,决定皇太极死后的皇位继承问题。
当时两黄旗大臣已经带卫兵包围了崇政殿,同时各人执剑闯入大殿,呼喝要求以豪格继位。多尔衮大怒,呵斥他们不合规矩,竟然只凭他的声威生生把他们喝退了。
阿济格和多铎见势马上提议由多尔衮即位,但多尔衮想先观察一下形势,没有立即答应,于是多铎在他的示意下,又提出让代善继位。
此刻早已经雄心全无的代善连忙以年老体衰为由,坚决推辞,可对由多尔衮还是豪格来继位的这个问题,却首鼠两端模棱两可。
豪格见自己不能获得绝对优势,便以退为进,以退席相威胁,两黄旗大臣顿时又按剑向前,声称:“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等宁可死,从先帝于地下!”
代善、阿济格眼见要发生八旗火并事件,深感事态恶劣,于是决定退出。
多尔衮见状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和平登上帝位了,但他应变奇快,马上宣布拥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同时由他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左、右辅政,待福临成人后再归政于他。
多尔衮这一着可谓奇兵突出,大大出乎两黄旗的意料。
福临继位,多尔衮做了辅政王,表面上他已经退了一步,同时也满足了两黄旗提出的必须立皇太极之子的要求,两黄旗的大臣和豪格顿时有苦说不出。
而郑亲王济尔哈朗则原本就不可能继位,这个时候却突然捞了个摄政王来当,他高兴还来不及又那里还会反对。代善则原来就是只求安稳全无争位的意思,自然也不会有意见,同时其他各旗也可以接受这个没有太强烈权利变更的方案,因此又马上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于是,福临即位。
范文程对多尔衮处理此事的手段和机变是非常之佩服的,因为他提出的这个方案,确实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首先多尔衮这个提议不但彻底排除了豪格,还连带排除了叶布舒、硕塞等皇太极其他几个年纪比较大的儿子,而福临年仅六岁,控制起来相当容易。
再一个,福临的母亲永福宫庄妃深得皇太极宠爱,在朝中地位颇高,人缘又好,很容易为诸大臣所接受,而庄妃母子又等于是从多尔衮手上突然得了个事先完全没想过能得到的皇位,那日后定然会在各类事务中会对多尔衮大力支持。
另外在这场角逐中,两黄旗正蓝旗这三旗和两白旗是最主要的对手,福临即位就是满足了两黄和正蓝旗的要求,那么多尔衮出任摄政王,也顺理成章是双方必须接受的条件之一。但只是他一个人做,只怕也得不到全部人的支持,所以多尔衮又拉上了郑亲王济尔哈朗。
在两黄旗和正蓝旗看来,济尔哈朗是一股制约多尔衮的力量,但在多尔衮看来,济尔哈朗是绝不会和豪格之流一样故意给他掣肘的。况且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人,确实是皇太极近年来最亲信的人,基本上所有许多政务都是由他们二人处理的,因此他们出任摄政王,无论从那方面看都可说在情理之中。
只是在多尔衮看来,正是因为豪格,使得他又一次失去了本来就应该属于他的帝位。皇太极、豪格这两父子,不但让他两次失去帝位,更在他年幼之时逼杀了他亲生母亲,让他早早地失去了母爱,所以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争斗,绝不会就此完结。
现在豪格的支持者虽然不少,但多尔衮的精明强悍远非豪格的卤莽可比,因此在范文程看来,豪格的被消除只是个时间问题,除非豪格马上顺从多尔衮,不然必定难逃这一劫。自打皇太极死的那天起,范文程就知道多尔衮迟早会对豪格下手,只是没想到他会在南下征明前动手。在不久前的议政大会上,多尔衮说要全军南下征明时,曾明确表示豪格会一起前往,并将委以重任云云,范文程因此以为他会带豪格出征,然后如同当年皇太极幽禁阿敏一样,在征战途中随便找个借口把豪格灭了,现在看来,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情。
想到这里,范文程心里又是一动,他想起在那次会议之后,豪格就在四处嘀咕说自己还没出过痘,多尔衮这样做是不安好心存心要他去南方送死之类的话,如果多尔衮存心要整死豪格,那么这些都将成为他的罪状,完全可以用来治他个罔悖诬陷之罪。要这么看的话,也许多尔衮对付豪格的行动早就已经展开了,只不过在等着豪格露出破绽自己把脖子伸出去而已。
这一想,让范文程有九成的把握可以确定,多尔衮立刻要对毫格下手了。
范文程起身吩咐下人备马,他要马上去一趟郑亲王府,去济尔哈朗那里试探试探,最后证实一下自己的推断。他绝不想参与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利,但是他也不想看到大规模的流血或内乱,导致痛失南下良机甚至造成大清国就此一蹶不振。
在这事完了之后,他还必须再去一趟洪承畴那里,和洪承畴谈谈李自成和大明朝,还有大明天子崇祯帝。
不管怎么样,洪承畴是目前大清国里官阶最高的前大明官员,他曾经击败了李自成,将李自成杀得几乎再也不能翻本,正因为连崇祯帝都这样认为,才把他派来辽东和大清国的八旗军进行决战。所以他对李自成、崇祯帝、大明朝以及大明朝官员百姓的了解,毫无疑问要比盛京的任何一个人都来得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