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大明
作者:黄如一 | 分类:历史 | 字数:23.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5 太监曹吉祥的野望
石亨和曹吉祥虽然没能实现取徐有贞性命的目标,但总算将其逐出官场,终结了他的政治生命,接下来他们就要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过明英宗也不是傻子,开始察觉到这二人的奸状。其实,明英宗也是一个饱受贪官折磨的皇帝。他很清楚,贪腐行为是要葬送他朱明江山的,只是一直虑及石亨、曹吉祥的夺门大功,才一直强忍着宽宥他们贪一点,但这种忍耐不是无限度的,他们却步步进逼,让英宗越来越难受。所以,在连续扳倒于谦、徐有贞这些障碍后,主要矛盾就由贪官和清官之间的矛盾转变为贪官无限度的贪欲和皇帝有限度的容忍之间的矛盾。
一些聪明的人知道,现在才是斗倒他们的时机。英宗复位后,诏吏部侍郎李贤入直文渊阁,作为次相,排在首相徐有贞之后。李贤不是三人团,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徐有贞的首相地位,所以三人团对他颇多排挤打压,他一直耐心忍受。冤枉的是,杨瑄发起弹劾,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翻脸时,石亨、曹吉祥却怀疑徐有贞已经和李贤等人成了一伙,于是在皇帝面前把他们一起给告了状,明英宗将李贤贬为福建参政。李贤受此重挫,但他很清楚现在石亨、曹吉祥正值宠信,辩不过他们,于是隐忍不发。不久,李贤复为吏部侍郎,一个月后又复为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可能是汲取了徐有贞的教训,李贤绝不直接攻击石亨、曹吉祥的贪腐行为,而是非常谨慎地引导皇帝对他们的态度。李贤很清楚徐有贞曾经是他们的盟友,动作稍大尚遭报复,自己一直是他们的眼中钉,行事更须谨慎百倍。
明英宗和石亨偶尔会在国事上有所分歧,本来这不至于令其失宠,但李贤一直精心挑选这样的机会来发出深入皮下的细致攻击。有一次石亨得到情报,瓦剌太师孛来在长城附近狩猎,带着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当年秦始皇用和氏璧打造,历朝相承,作为中华帝国正统象征的宝符。玉玺在北宋“靖康之乱”中丢失,宋元以来常有所谓的传国玉玺重现于世,但事实上均属附会之赝品。石亨提出可以突袭孛来把玉玺抢来,明英宗也很心动。李贤却提出,这个玉玺就算是真的也没什么实用价值,何况多半还不是,犯不着为此重开边衅。明英宗觉得李贤有理,打消了念头,石亨却不依不饶,坚持要出兵,明英宗有点不高兴,李贤趁机说:“陛下应该乾纲独断,为什么总是被这些人所制?”明英宗说:“这些人干政,奏事的人总是先到他们门下,怎么办?而且我曾不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们就很不高兴。”李贤轻轻说:“陛下以后要逐渐不采纳他们的意见。”明英宗点了点头。从此,明英宗不再对石亨、曹吉祥及其听之任之,甚至有时故意不遂他们的意,关系开始从无所不听的恩公逐渐转为冷淡。现在才是发出致命一枪的时机!
天顺二年(1458年),兵部尚书陈汝言因贪赃获罪。石亨扳倒于谦后,力荐郎中陈汝言越级提拔为兵部侍郎,并很快又升尚书。结果不到一年,陈汝言东窗事发,贪赃之巨,令人发指。明英宗非常气愤,把陈汝言的赃物摆了一地,让石亨自己看,痛心地说:“于谦在景泰朝最受宠信,死时却家无余赀。而今陈汝言当了不到一年尚书,竟得了这么多贿赂!你力主杀掉于谦,举荐这样的人?”石亨非常羞赧。李贤更是敏锐地察觉到皇帝表露出想念于谦的心思,或许已经在思考夺门之变的本质。于是李贤趁有一次明英宗闲时重提夺门的话题,分析道:“其实此事最多可称迎驾,岂能叫‘夺门’?这天位本是陛下固有,‘夺’多不好听啊!而且当时所幸是成功了,万一事机泄露,石亨等死不足惜,却置陛下于何处?”明英宗不由得心中一凛。李贤察言观色,接着说:“其实郕王已经临终,等他死了,群臣自然会表请陛下复位,哪需要搞这些事儿?石亨他们只不过是想以此邀功而已。”明英宗还不信,又说当时于谦、王文、张永等人谋立其他人为帝,景泰帝死了也未必轮到自己复位。李贤微微一笑:“他们谋立了谁,请来一问便知。”明英宗急忙找到当时传言要被谋立的几个人选诸如襄王等问对,立时辨明,绝无此事,均系石亨、曹吉祥故意放出的谣言。
至此明英宗终于恍然大悟,复位本是天经地义,夺门完全没有必要,反倒增加一层造反失败的危险,石亨、曹吉祥为了自己的富贵,押着明英宗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其实这个道理旁人来看本不复杂,但明英宗身在局中,一直认为自己能复位确实是夺门夺回来的,对石亨、曹吉祥感恩戴德,不做他想。旁人也没有机会分析给他听,分析了也听不进去,毕竟人一听到大恩公的坏话自然就会抵触。所以有些人是在机会并不合适的时机出手,比如杨瑄便是凭一腔热血,在石亨、曹吉祥最受宠时发难,而且毫无保留,一下子把本方的底牌打光,这是严重缺乏斗争经验的表现。李贤不直接攻击石亨、曹吉祥的贪腐行径,而是先从动摇其恩宠做起,先让明英宗能听得进去石亨的坏话,再找机会分析清楚夺门之变的本质,使石亨、曹吉祥失去最大的靠山,再来慢慢找具体的案件定罪不迟。
明英宗将石亨以夺门之功举荐的四千多人尽数革职,此后他的败亡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有一天,明英宗登翔凤楼望远,见紫禁城不远有一座异常宏伟壮丽的府邸,似乎已经逾越了大臣的规制,问是谁家。恭顺侯吴瑾在身边,其实他知道是石亨的府邸,却故意说:“这必然是王府。”明英宗不信。吴瑾说:“不是王府的话,谁敢僭越逾制到这种程度?”明英宗微微点头不语,只是派出锦衣卫开始暗中调查石亨的不法行径。天顺三年(1459年)八月,锦衣卫密奏石亨之侄大同总兵石彪有不法行径。石家军权太盛,本来就令人侧目,明英宗趁机封石彪为侯,但召回京师。大同是石亨发迹的根基,岂肯轻易放弃。石彪指示心腹千户张斌带五十员将领到宫前请愿,要留石彪镇守大同。明英宗觉得有诈,令锦衣卫将张斌收入诏狱拷问。
石亨有点害怕,主动去御前请罪,请求这事儿就这么算了,石彪也不再谋取留守大同,但请不要杀张斌,将其免官放归田里可好?明英宗这回却没有答应,而是将石彪也收入诏狱调查,结果在石彪家里抄出来蟒袍龙衣等大量违制物品,该当死罪。明英宗将石彪收押,又免了石亨的职,这时才来深议“夺门”之事,追究石亨党羽,但凡石亨引荐的官员一律罢免,朝政为之一清。虽然“夺门”这个功劳不算了,但石亨毕竟在此前战功卓著,明英宗还是赦免其罪,令其回家闲住。
然而,恰如徐有贞因为谗杀了于谦,不容于天下士子,再难起复,石亨更是很多人必杀之而后快的对象。锦衣卫不断收到致命的举报,称石亨之前有各种谋逆行迹。比如石亨当大同总兵时有一次入京经过紫荆关,对左右说:“严守此关,据守大同,京师无可奈何。”隐然有在大同割据之意。石亨掌管天下兵马之后,用侄子石彪镇守大同,对私党夸口说:“北拥紫荆关,东据临清(山东西北部),决开高邮(扬州高邮,当时京杭大运河入长江口)堤坝,断绝饷道,京师不用血战就可拿下。”有一次石亨在家突然对心腹卢旺、彦敬说:“我这位置,你们眼馋吧?”两人不明就里,石亨得意地说:“陈桥兵变(宋太祖兵变篡周立宋之举),史书不称为篡逆。你们助我成大事,我的位置不就是你们的了?”
天顺四年(1460年)正月,锦衣指挥同知逯杲奏称石亨对朝廷有怨言,其家族一直在蓄谋不轨,明英宗终于同意将其逮入诏狱。而各种谋反的举报继续汹涌而入,逯杲不辨真伪,一律上奏,因为大家都知道,石亨和徐有贞不同,就算失去了“夺门”这个功勋,其之前因军功封侯却是实打实的,按照明朝祖制很难判死刑,除非用谋反罪名才有可能取他性命。不过这些举报无一不是捕风捉影,一条都不足以定罪,但石亨自己很明白满朝文武都不会轻饶自己的性命。一个月后,石亨这位骁勇善战的当世第二名将,竟被活活吓死在狱中,终于得偿所报。
石亨倒台后,三人团就只剩下曹吉祥一人了,按说他再也掀不起波澜,等待他的下场其实也不严重,太监嘛,无非就是打入冷宫。但曹吉祥却孤注一掷,做了一件彪炳史册的奇事,让他成为太监史上的一朵奇葩——造反!
没错,曹吉祥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造反的太监。
众所周知,太监其实没有任何朝廷赋予的公权力,只是皇帝私人的附庸,偶尔能凭皇帝的私宠权倾一时,但那只是皇帝私权的一种滥觞,并非本身有什么实权地位。而且太监是不完整的男人,从人格上来说是受人鄙视的,所以太监要当皇帝是绝无可能的。宋明以来文官势力膨胀,把皇帝的私权力都压制下去不少,太监就更难专权了。但万万没想到,汉、唐宦官专政**之际,权宦们也最多行废立皇帝之事,从无人考虑过自己来当皇帝,而时至明朝,居然发生了一次太监造反想当皇帝的奇事。
石亨倒台后,曹吉祥惶惶难安,不过太监是最善于谄媚的,明英宗被他伺候舒服了,就暂时没有动他,甚至连掌管宫廷禁卫的权力都没有调动。曹吉祥还私养了一些蕃族武士,他觉得还有机会,于是拼命用金钱厚赏,要他们卖命。其实比曹吉祥更积极谋反的是他侄子曹钦,因为如果曹吉祥真当了皇帝,他是最有机会继位的。曹钦曾问门客冯益:“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宦官子弟做天子的?”冯益说:“您的本家魏武帝曹操,就是宦官曹节(东汉十常侍之一)的后代。”曹钦大喜,更觉大有希望。
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曹钦对家人曹福来滥用私刑,被御史弹劾,朝廷又派锦衣指挥逯杲调查。曹吉祥大惊,逯杲本是他的人,也贪腐成性,但得知明英宗省悟了夺门之变的本质,认定石、曹已失势,于是决然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甚至攻击起来比其他人更猛,石亨便是死在逯杲的追索之下,这次朝廷又派他来调查自己,恐怕带了杀意,于是决心孤注一掷。曹吉祥召集党羽商议,当时甘肃发生叛乱,朝廷遣怀宁伯、提督三千营、陕西总兵官孙镗,兵部尚书马昂率京营出征,京师附近的部队都被集中到了郊外。曹党计划内外夹击,由曹钦率曹氏私人武装五百人,配合都督伯颜也先率兵从正门攻打紫禁城,择机给他们开门。曹吉祥率宫内禁军接应,杀死明英宗后,太常少卿汤序等文官拥立曹吉祥即位,手法和夺门之变颇为类似,只不过现在用曹钦代替了石亨,汤序代替了徐有贞。曹吉祥这班人的配置明显比当年低了很多个档次,最关键的区别是:夺门只是闯进去即位,现在却是要弑杀在位的皇帝。
计划确定后,曹钦召集家将夜饮,待凌晨举事。不料家将中有一位蒙古降将马亮(原名完者秃亮)偷偷溜到朝房告密。当时吴瑾和孙镗夜宿承天门外西朝房值班,接到马亮的告密大惊,连忙写了奏疏从西长安门门缝投入。明英宗毕竟是经历过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多次惊涛骇浪的人,迅即反应,逮捕曹吉祥,传令紫禁城和京师九门戒严。曹钦见状立即知道密谋已泄,但首先他没有应急方案,其次此刻他也没有应急意识,他脑中只剩下一件事——杀逯杲这个叛徒泄愤!这个紧急关头,这群叛匪不考虑怎么突入紫禁城,甚至不考虑怎么逃命,却一路奔向逯杲的家,将其首级砍下,又驰入西朝房,砍死一直弹劾曹氏的都御史寇深。气撒完之后,曹钦又转到东朝房,这时天已蒙蒙亮,首相李贤、吏部尚书王翱在此准备上朝,曹钦抓住他们,扔出逯杲人头,握住李贤的手,恳切道:“今天是逯杲激起的兵变,我等实在是万不得已,请为我草拟一道奏疏禀明圣上!”李贤、王翱无奈,只好按他的意思写了奏疏,从东长安门的门缝投入。
但这一次却石沉大海,东长安门依然紧闭,毫无反应。曹钦才终于明白自己之前做的全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咬咬牙开始带兵攻打东长安门。其实他若一开始便急攻长安门,门内守御全无预料,而他们却是有备而来,攻进去救出曹吉祥,杀死明英宗也未可知。但曹钦却在逯杲家、西长安门、东长安门转了一大圈,又写了封完全没屁用的奏疏,等了半天,一直等到门内禁卫准备停当才攻门。而紫禁城的内卫其实并非朝廷官军,却是皇帝私军。曹吉祥等人私养外国武士作为私人武装,其实这招皇帝也会。明代随时都有大量的蒙古逃民从草原投奔北京,皇帝便令御马监将这些人组织起来,训练组成腾骧四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理论上每卫5600兵,共2.24万兵,不隶属于国家,从皇帝私财中支取军费。这支部队也从不出宫,就是作为紫禁城的核心禁卫。腾骧四卫由御马监掌管,曹吉祥掌管的是正规明军派来帮忙值守宫门的外围禁卫,宫内便是腾骧四卫的守御范围,不归他管了。而曹吉祥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虽权倾后宫,但御马监掌管兵符印信,还有这支皇帝私军,实力也很强,一直与司礼监分庭抗礼。曹吉祥在后宫专宠,排挤打压了不少太监,御马监对他一直暗藏怨恨。尤其是夺门当天,曹吉祥称御马监掌印太监郝义调腾骧四卫想杀自己,怂恿明英宗当时便杀了郝义,两家积怨颇深。现在曹吉祥造反,御马监岂有不卖命镇压的道理。
腾骧四卫快速集结,在宫内抵住了曹钦的猛攻。曹钦一度擂开了东长安门的城墙,但四卫亲军取御河的岸砖来填充。曹钦又纵火烧毁了东长安门,结果四卫亲军在门里又燃起更大的一堆火,曹钦一时也无法攻入。腾骧四卫抵抗良久,正规明军终于出现了。明军本来已在郊外集结,正待今日出征,此刻孙镗将军突然说发生了宫廷政变,让他们去平叛。不过孙镗一无军令,二无诏书,甚至事先都没打过招呼,现在突然就要调兵全副武装前往皇宫,这也不现实。情急之下,孙镗派人在营外大喊,说刑部关押的囚犯越狱,捉拿者有重赏,总算有两千兵愿意随他武装前往。结果走到紫禁城不远,孙镗对士兵们说:“看到长安门的大火吗?是曹钦在造反!”结果这一说士兵们反而又不走了,因为他们知道囚犯越狱是假,发生政变是真,现在情况不明,又没有军令诏书,不知该怎么反应,所以又驻足不前。此刻,工部尚书赵荣披甲跃马驰入街市,大呼杀贼!终于又有数百人随其前往。
腾骧四卫本已应付得非常艰难,此刻见明军来援,士气大振,奋勇拼出,将战场逼退至街市上。曹吉祥的私军蓄养多年,也非常强大,在曹钦、曹铉、曹铎兄弟的率领下,伯颜也先等将奋死血战,倒也沉重打击了腾骧四卫。然而御马监率下的腾骧四卫也是明英宗私军,可能出塞去打蒙古人不行(其实现在面对的还是蒙古人),但镇压宫廷政变是他们的专业,岂能不以死相拼,捍卫行业地位。这时一幕奇景出现了:来自蒙古、高丽、占城、波斯、俄罗斯等各国各色人种组成的私军在北京大街上殊死血战,明军和市民在旁有序观战,其中还夹杂了大量本来准备上朝的朝廷命官。腾骧四卫虽实力不济,但一直血战支撑到了傍晚,以明廷的工作效率,终于把军令传达到了门外的军营,孙镗、马昂率大军入城,将曹氏私军全歼。曹吉祥被收监审理,三天后便被凌迟于市。
至此,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三人团也终于走到尽头,两死一贬,“夺门”闹剧也总算以太监造反这场更大的闹剧落幕,不过他给明朝官场带来的伤害却再也无法弥合。尤其是民族英雄于谦,在这个贪廉剧斗中被贪官碾碎,更是令人无比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