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盛世先忧

作者:长缨书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76.9万

心路历程

书名:盛世先忧 作者:长缨书生 字数:4509 更新时间:2024-12-19 02:05:25

心路历程:写这本书,最开始是因一个女孩的鼓励。我与她是在51网上认识的,那时候因为腾讯与360的3Q大战,我愤慨于腾讯逼迫用户二选一,故而弃用QQ,转而用51和人人网来替代。不过可惜,无耻的垄断战胜了卑微的选择和愤怒。我与她,作为同样愤慨的人,在51相遇相知。她总在空间发一些自己写的文章,还有心情和感悟。而我,总是偷偷潜入,一遍遍欣赏那电脑屏幕里,撩动人心的文字,分分秒秒惦记着屏幕的那一头,到底是怎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佳人。她骄傲而固执;她敏感又率真;她时而可爱,时而高冷;她爱旅游,也爱喝酒;她总喜欢感悟人生,也幻想着仗剑天涯;她善良着,也小恶着;她厌世着,也随俗着;她焦躁着,也安静着;她矛盾着,也单纯着……

还记得,我第一次在她空间给她留言时的忐忑不安,害怕自己在她眼中是她讨厌的样子。还记得,她第一次回复我留言时,我激动的打翻水杯,不知所措又开心的像个孩子。

我翻看了她空间里的每一个角落,看到她文字里的喜怒哀乐,看到她素雅的微笑和俏皮的表情,当然也包括别人给她的每一条留言。她后来问我,怎么加上她QQ的。我没告诉过她,其实我早就在她回复别人的留言里知道了她的QQ号,只是那时我还没打算对QQ妥协。直到后来,她不再登陆51,我才逼自己让步,重新登陆QQ,并加上了她。

后来的几年,我们在网上成了可以在独处时聊心里话的朋友。对,只是朋友,是她开心时忘记,失落时倾诉,甚至在她失恋时寻求安抚陪伴的朋友。虽然每一个节日我总盯着表,要做第一个给她送去祝福的人;我在她不会去看的51空间,给她写了九十九封情书;她的生日是七月四日,我刻在心里,哪怕是写这本书的时候,每一章都会刻意选择七点零四分发表;无论她出差还是回家,无论她坐飞机还是火车,我都会看着航班或车次,知道她安全抵达,才能放心睡下……但我深深知道,一个人的倾心,成为不了两个人的爱情。所有的事,都是我一厢情愿,我卑微的独自喜欢着,不求回报。大概也只有青春,才容得下这样荒唐而执着的喜欢。

在这期间,我从一位不谙世事的大学生,走入社会,看到了从未看过的东西,思考了从未思考的问题。

大学我学的是经贸,毕业以后去应聘的时候被告知不收没有经验的。在父母的安排下,我去做了名铁路监理。一切都是新的,不仅是这个行业,还有里面五颜六色的人,和光怪陆离的事。回想那段时间,我不仅在修路,也在修心。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直接领导,那位五十来岁、头发花白、脾气暴躁、雷厉风行的师傅。他教会我很多,包括铁路的专业知识和这个行业的各种现实。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他教会我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原则。他告诉我,做事要对得起良心,不能做损害国家的事,国家花人力物力去修铁路,为的是普通老百姓,如果昧着良心任由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将来出了事,最后害的是老百姓,损失的是国家。他告诉我,做人要坚守原则,就算看到了肮脏,也不能去跟着学,去同流合污。他告诉我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永远不能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被人拿捏左右。他告诉我饭可以乱吃,但话不能乱说,时刻提醒自己警言慎行。同时,他也带我看到了种种现实,和应对的智慧。他让我明白,要想在大染缸里保持本心,就要做到大问题不退让,小问题不纠结。他让我明白,要想聚拢人心,不仅要能扛事,还要懂包容。他让我明白,凡事先想一步,可以避免手忙脚乱。他让我明白,大局观不仅是统筹全局,还要权衡轻重缓急……

他教会了我很多,我也思考了很多。大多数的思考,我都是在他那辆小越野车的后座上,陪他一同巡视工地时完成的。

那段时间,网络上有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很多人二十几岁就死了,只是到六十岁才埋。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思考我活着的意义,让我思考我该如何度过此生。我能想到的答案里,没有一个是继续安于现状,浑浑噩噩做个活死人。这让我的理想和我的现实,起了冲突。而我是个天生学不会与自己和解的人,所以我总试着逃离那个乌烟瘴气的环境。

如果没有那个老头,我不会在那里呆一年零十个月。当然,如果没有后来的一件事,我也不会着急离开,毕竟我还有很多东西可以从他身上学到。

后来那件事,就是公司打算安排我去另一个项目做办公室主任。而我的心里,依旧说服不了自己继续在那个大染缸里泡着,因为我害怕自己真的变成了当初讨厌的样子,害怕我真的会在二十几岁就死了。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人总是会任由本能战胜理智。我毅然决然地辞职离去,只是这一去,我又换了世界,但我从不为此后悔。

辞职后,我去了北京,就是我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所在的城市。我不出意外的,被各家公司拒绝,直到一家翻译公司录用我做销售助理。而他们录用我的原因,不是我的能力,而是觉得在工地呆过,一定能够吃苦。那时候我很少与她联系,也没有告诉她,我就在北京。因为我不敢与她相见,害怕被她看到自己的落魄和不堪。而我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不堪只是开始而已。

北京冬天难闻的空气,还有上下班地铁里拥挤的人群,都让我迷茫而无助。那年春节回家,过完年后,我就没有再回北京。我跑到省会,寄宿在我的同学家中,打算找与我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在此期间,得知她有了新男朋友,这让我备受打击,于是萌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因为她曾问过我,既然我对什么都有自己的见解,文笔也还不错,为啥不写点东西。其实我没告诉她,我爱诗词,不爱小说,也不读小说。我一直认为小说是最繁琐且枯燥的东西,既不优美,也无韵味。可当自己的心情,仅仅靠几首诗词无法诉说的时候,我却想动笔了。

刚开始的时候,构思花了几个月,后来证明全无必要。因为后来写的,与当初想的,大相径庭,只保留了“珠玑”这个人物。

构思的那几个月,我经历了找到工作,从同学家搬出来,公司老板跑路后失业,专心写这本书,到最后几乎花光积蓄。那个时候,书才刚刚动笔,而我却笃定要写完,不仅为了心中挚爱,还因为这件事如果我不做,就没人会来做了,我别无选择。

不得已,又边写边找工作。后来,在一家国企找到一份综合部助理的工作。说实话,那是一根救命稻草,我拼命工作,一来想证明自己能力,二来想攒钱写书。工作繁杂沉重,每天下班后脑袋都嗡嗡作响,基本没有精力再去写书。而我心中写书的梦想,从未磨灭。等发完年终奖,我攒了大概可以支撑我写完这本书的钱后,我知道我可以辞职了。而促成我年后便辞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公司想将我往总经理文秘的方向培养。每天的官样文章实在不是我喜欢的样子,一来这对我来说毫无挑战,二来把时间花在冠冕堂皇的字里行间,而不是实事上,这让我觉得自己是在浪费生命。

辞职以后,我在租的那间十几平米的单间,开始安心写作。本是打算一年写完的,却不想这一开始,竟写了两年多。写作的同时,也会去看感兴趣的历史和新闻。看得多了,想得多了,也就懂得多了,于是越来越清楚自己的使命和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就仿佛找到了活着的价值,让我告诉自己,必须要活着写完这本书,避免曹雪芹那样创作未成而中道西去的事发生。是的,我得活着,哪怕是苟活,哪怕一天只吃一餐,哪怕看不到光明,我也得活下去,写完这本书。黑夜,它只是黑了天,何妨我独行?我坚信,我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人而写。这也是为何,越往后的章节里,那些可笑的思考和晦涩的文言文所占的篇幅越大,出现的次数也更加频繁。

在安心写作的这段时间,我断绝了与亲人和朋友的来往,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能。我是个情绪容易受波动的人,而我写作时又必须保持平静,所以我得排除一切干扰。能如此狠绝,大概因为我与父母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到最后我索性不再回他们信息。不是不想争辩,而是不想伤害得更深,也不想做无谓的争吵。这是另一个冗长且不愉快的故事,让我备受心灵的折磨,所以我不打算细说了。

还好,我终于在积蓄花光之前,写完了这本书,我完成了自己使命,这让我倍觉轻松,得以解脱。

书中的很多观点并非出自我本意,只是真相如此,我不能由着性子胡乱去改。更有很多观点是在深夜时,我半睡半醒之间用手机及时记下后,醒来也觉得有道理,所以加进去的。而那些观点,有些我懂,有些我并不是太明白,但希望会有聪明人能看懂它们,将它们诠释给所有人。我是个从小就不太聪明的人,高考考了三次,才考入稍微符合自己理想的大学。我的记忆力也尤其不好,大学的唯一一次挂科就是英语,因为我记不住。我连我喜欢的古诗词,也很难记住,以至于每次自己有感而作的诗,我都需百度一下,看是不是先辈们的大作。如果没搜索到,我才敢据为己有。

像我这样愚笨的人,写这本书实在有些吃力。这本来应该是那些比我聪明的人去做的事,而不是我。只是被历史和现实赶到了这里,我被迫硬着头皮写完。像我这样愚笨的人,我本该是一个随波逐流、安于现状的人,碌碌无为并浑浑噩噩过完此生。像我这样愚笨的人,我本该做个幸福的人,获得世俗的快乐,去斤斤计较,勾心斗角,甚至为了吵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虽然我最终走了一条备受折磨的路,但我从不为此后悔,因为我知道历史早就写好了剧本,我只是在扮演我自己,不需要悲喜惶惶。

如果有多一些时间和积蓄,我应该能将这本书修整得更好,而脑海中其余的构思或许也能另行成书。不过遗憾总是在所难免,完美永远都不属于尘世。

最终,我没有活成别人期望的样子;没有按照父母设想的那样找份安定的工作,娶妻生子;也没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没心没肺,一无是处。我只是活成了我自己,做我自己想做、该做、而且必须要去做的事。

我知道因为写这本书,而获取世俗的成功,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从未放弃,也从未动摇,来完成这件事。我曾经渴望那种成功,渴望去保护那个喜欢的人,和她谈一场地老天荒的恋爱,渴望因为那种成功让父母骄傲和安心,渴望用那种成功去帮助每一个要好的朋友……如今回首,那些渴望简单而浅薄,这世间总有些事,能让我们清醒,让我们改变。在经历过绝望以后,我不再有那些渴望,只是‘知其命,行其事’,仅此而已。就像书中所述,功名于我如浮云,既遥不可及,也无欲无求。我更在意的是,会不会有人来看这本书,会不会有人去理解文字间藏着的道理,会不会有人将其中道理传承下去,去唤醒人们重新思考未来。但这些,都并非我能控制的,看缘分吧,或许让这本书消失在滚滚向前的历史中,也是历史的选择。恩,只是历史的选择而已,我会很平静地看待任何一种结果。

我知道我辜负了很多人,但我不会因为辜负而停下,可歉疚还是会有的。这就像一个食品店老板,如果不压低成本,用劣质食材和地沟油,就无法与同行竞争,而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都指望他。可问题是,因为这些,他就能毫无顾忌的出卖良心,抛弃责任吗?其实,无论如何选择,他都会愧疚。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亏欠那些与自己没有亲情羁绊的顾客,辜负了不会被当面谴责的信任,并将良心扔进自己挖的坑,深深埋葬,不愿重提。而我,做了相反的选择,为了我认为更重要的事,负了最亲近的人,这是我的罪孽。无论幸与不幸,这也是我的选择,只是选择而已。

因此,写完这本书,我必须思考接下来的路该如何选择:是带着歉疚,与这个了无生趣的人世说再见;还是斩断过往,忘掉我已看到的未来,备受煎熬地面对纷纷扰扰,以期对自己的罪孽弥补万一,活成世俗模样。

无论如何选择,都不容易。亏欠不易,妥协不易。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