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作者:名剑山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362.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
王骥说道:“除此之外,还有甘肃方面上报,有哈密大军越过关西七卫,兵临嘉峪关下,不过任礼已经向朝廷保证,决计能抗击瓦刺人的兵马,陛下也无须担心。”
“陕西,甘肃,都无关大军,瓦刺的主力在宣大。”
朱祁镇明白王骥的意思。
即便这个时候,陕西与甘肃大败的消息传来,朱祁镇不能也不会向陕西甘肃增加一名援军,固然是千里迢迢鞭长莫及,也是朱祁镇手中三十多万京营兵力,是朱祁镇的预备队,是大明最重要的重兵集团。
只能投入主要战场。
朱祁镇面对张辅说道:“英国公,朕年少无知,而今局面,国公当何以教我?”
英国公说道:“臣不敢当。”他微微一顿,说道:“不过臣受太宗,仁宗,先帝三代重用,自然会为大明尽心竭力。”
“正如王大人所言,而今局面纷乱之极,看上去乱糟糟的,但解其纷扰之处,就之宣大。具体的说,就是在大同。”
“也先与脱脱不花之间的关系,天下皆知。一旦瓦刺战败,脱脱不花是会回草原争夺权位,还是南下犯边,也就是很简单了。”
“所以,对脱脱不花来说,保存自己的实力,比什么都重要的。在辽东,脱脱不花绝对不会轻易与朝廷决战,不过,你来我往抓迷藏而已,而且臣记得,辽东边墙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请陛下下令曹义,谨守城池,守住边墙就行了。”
“避其锋芒,击其堕归,在脱脱不花退兵的时候,才是辽东出战的时候。而且臣担心辽东打的太好,也先反而不敢深入了。”
英国公说道:“这一次瓦刺大举进犯,大同边民损失惨重,臣有意将瓦刺大军留在长城之内,让瓦刺再也没有下一次。”
朱祁镇听英国公所言,御案之下,也握紧了拳头。
大同附近而今已经是一片白地了,固然有不少百姓,在事前躲进了大同城之中,但是有更多的百姓,都在准备收割。
所以,这些百姓都落到了瓦刺的手中。
阳和卫的情况,比大同附近更惨。
这一笔血仇,朱祁镇心中只能记着。朱祁镇说道:“国公,计将安出?”
英国公说道:“陛下当派遣京营大军,从紫荆关,支援大同。三千营已经各部骑兵先行,臣估计三五日之内,就能在大同城下,汇合杨洪所部,定能大破瓦刺大军。”
朱祁镇说道:“就如此?”
英国公笑道:“打仗就是这样,事先纷乱如麻,但是真正打的时候,杀人只需一刀而已。”
朱祁镇说道:“出兵多少?”
英国公说道:“兵贵神速,当用骑兵,三千营,五军营,各部骑兵尽发,数万步卒在后,神机营太过沉重,就留守京师吧。”
“臣以为在步骑十五左右。”
朱祁镇说道:“如此一来,宣府方面就不管了吗?”
朱祁镇这一段时间,对京营摸过底,号称五十万京营,其实除却七万班军之外,只有四十万,其中缺额什么也有不少。
不过在朱祁镇一次次的校阅检查之下,各部努力想办法将缺额补齐。虽然没有完全到四十万,但是缺额也在一两万左右。
朱祁镇也不能在出战之前,将将校逼得太紧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有近四十万人,并不是说,这四十万人都是精锐了。
卫所军是分屯军与战兵的。
既然京营也是卫所军,那么也是有战兵与屯兵的。所以大明号称五十万京营大军的,实际上的常备军也是打了折扣的。
这就是朱祁镇从去年开始,大规模校阅大军,其实这种校阅,将很多屯兵都重新训练起来。
真正能划入大明精锐之列,那种能在草原上以一打三的精锐骑兵,或者能在决战之中,直面瓦刺重器的步卒,京营之中不超过三十万,就在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之间。
甚至更低。
因为军队这东西,不在战场上真真打上一仗,有时候是很难说是精锐,还是样子货的。
而今张辅要抽调的军队,都是响当当的营头。
十五万精锐,就是将京营大部分精锐都抽调走了。
剩下的各部人马,也就是神机营,还有御马监的人马,还有保定侯孟瑛的南征军旧部,堪称精锐了。
大明京师总不能不留人马驻守,而且还不能少。
原因很简单,北京城池太大了,仅仅是将北京城墙站满,都需要十万人。至于之前那些屯兵,摇旗呐喊还行,真要上阵杀敌,还欠了很多。
如此一来,怎么给宣府调配援军,都不大合适。
张辅说道:“臣观宣府情况,郭登是大将之才,他撑得住。而且大同与宣府太近了,今日瓦刺大军在独石堡,焉知明日不在大同?”
“所以,大军不应该分散布置。”
“打疼了也先,阿刺知院,能在宣府坐得住吗?”
朱祁镇顿时明白,这一次出兵,看似打得一路,其实是两路人马。瓦刺的要害就是也先,大明寻求的就是决战。
其他枝节都可以忽略不计。
朱祁镇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既然神机营行军缓慢,那么朕将御马监各部骑兵,也拔给成国公,给他筹齐二十万人马。”
“胜负决于一战。”
朱祁镇对成国公能力不大信任,也不求成国公能打出一场惊艳的以少胜多了,就让成国公能打出一场以众凌寡的胜战就行了。
反正对于朱祁镇来说,只要能胜利就行了。
如果再加上大同与宣府的大军,成国公麾下人马,将近四十万了。即便单单算堪称精锐的战兵,也最少有近三十万,其中骑兵数量接近十五万,北京之中,除却宫中一些护卫侍从之外,几乎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了。
王骥说道:“陛下三思,如此一来北京就空虚了。”
朱祁镇说道:“如此朕以北京城墙为依靠,自然是空虚了,但是朕依靠的就是大明的将士,这些将士在北京,还是在边塞,对朕来说都是一样的。”
几个内阁大臣一起行礼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对周忱说道:“首辅,这一战,各种赏赐,已经赈灾,劳军等银子,你都要准备到前头去。”
周忱微微咬牙,说道:“臣明白。”
大明卫所制中的养兵成本很低的。也就是太祖皇帝所言的养兵百万不费一钱。
但是随着卫所制度的崩溃,朱祁镇想要军队有战斗力,就要持续不断的向军队里面砸钱。
不要看历史上土木堡之变,五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其实历史正统亲征带来的大军,还没有二十万。而瓦刺大军也决计没有仅仅三万之众。
正是之前所说过的原因。
虽然朱祁镇并没有对军事方面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但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还是有的。
不管是在勋贵之中培养自己的亲信力量,往军队之中砸钱,维持军队的战斗力,培养一批批忠于自己的中下层军官,还是他时时刻刻对京营的关注。
京营比正统同期已经好上太多了。
只是如此一来,一种另外的痼疾也隐隐约约呈现出来,就是明后期的沉重军备负担。
呈现出一种砸钱,就有战斗力,不砸钱就一触及溃,甚至砸下去的钱,到了士卒手中的也不多。
本来财政就不的好,面对这样的无底洞,周忱看上去在这场会议之中什么也没有做。但是他才是承受压力最大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