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明天子

作者:名剑山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362.4万

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

书名:明天子 作者:名剑山庄 字数:2640 更新时间:2024-10-22 09:03:59

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

李贤学的很快。

虽然报纸论战,是他不大习惯的事情,但是不过一个回合,他就将游戏规则掌握的七七八八的了。

在徐有贞的文章刊登之后,很多官员也觉得,从洪武以来,官制变化不少,需要重新厘定。纷纷赞同徐有贞的意见,以盛世修典之名,武事以备,文事兼顾之意。

修《大明会典》,而大明律该如何自然不用说了。

李贤随即上奏,并透漏出风声去,言修《大明会典》,乃一代之盛事,非名臣宿老不能担此重任,推荐了于谦,曹鼐。

朱祁镇只要批示:“两位身居要职,坐镇一方,须臾不看擅离。”

然后刘球就上书道:“老臣年事已高,不堪内阁繁剧,请任《大明会典》编纂官。”甚至还故意显露出贪名之举。

好像刘球想借此留名于后世。

虽然《大明会典》比不上《永乐大典》,但也是一部大书,如果能成为编纂官,足以在士林之中留下名声。

但是朱祁镇却不愿意将此老放在这个位置上。

否则将来朱祁镇怎么参私货。立即回复他道:“先生,朕之肱骨也,无先生,谁为朕镜?”

言语之间,将刘球比做魏征。

如此三番来回。

朱祁镇不得不召见李贤,寻求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人选。

朱祁镇见了李贤之后,首先说的不是这一件事情,而是对徐有贞的奖励。

徐有贞上《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的目的,朱祁镇也是能揣测一二的,即便不用阴暗的心思却揣测,徐有贞也是谏言有功。

必须褒奖。

所以,朱祁镇一开始就说道:“徐有贞的位置该动一动了,他在朝鲜治平有功,而今朝鲜太平无事,应该让他入京了。”

李贤说道:“陛下英明。臣会安排的,在六部侍郎之中给他选一个位置。”

朱祁镇说道:“尚书吧。朝鲜灭国之功,徐有贞参与其中,总要有所赏赐。”

对于徐有贞而今也是可上可下,一般来说巡抚专任中枢,就是侍郎一职,类似六部副长官,或者说一个六部之外,某一衙门的长官。

但是徐有贞有军功,又有谏言之功,朱祁镇想抬举一二,倒也不能算是幸进。

不过,李贤并没有正面回答说道:“陛下六部没有空缺,臣知陛下爱才之心,此事当从长计议。”

朱祁镇当然知道没有空缺。

但是没有空缺可以制造空缺吗?这不是理由,唯一的原因是李贤想拖一拖。

李贤又说道:“修典乃国家大事,不可不重,陛下既然不属意于公,曹公,刘公,还请陛下示下,内阁也好安排。”

朱祁镇对这一件事情,也想过应对的办法了,说道:“此三人皆元老重臣,朝廷不可一无或缺,修典固然是大事,恐怕也要坐上数年冷板凳。还是选年轻一辈,年富力强的人为好。”

“这人选,还是可以让内阁来选的。徐有贞如果不好安排的话,让他入翰林院修书,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李贤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李贤一边说,一边在心中来回的思索。

这是一道选择题。

要么让徐有贞回来专司修大明会典,要么让徐有贞担任一任尚书。

在这个选择题之中,李贤倾向于后者。

徐有贞的能力没有得说,当世封疆大吏之中,能比得上徐有贞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但是品行实在堪忧。

不管在朝鲜清理两班贵族,还是这一次上书,都充斥着不折手段这个四个字。

如果让徐有贞修《大明会典》。里面有些什么内容可真不好说了。

李贤很快确定下来了,说道:“徐有贞入仕以来,多历地方,是能吏,但修典乃是文华大典,臣以为徐有贞恐不能胜任。还是让他去六部的好。”

“不错,朕也是这个意思。”朱祁镇说道:“我觉得刑部就不错。”

其实朱祁镇也没有想让徐有贞担任《大明会典》的总编纂。原因很简单,徐有贞在士林之中名声不好。

作为皇帝看似至高无上,但实际上也受到种种制约,朱祁镇固然可以用君权暴力排斥一些其他想法。

但是如果从历史的长河之中看,君权虽然能强横一时,却有其薄弱的本性。

朱祁镇如果想做一世暴君,行快意之事,不管他死后洪水滔天。自然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他想让自己创立的制度保存下来,就要从一开始,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小心谨慎,与文官体系磨合。

徐有贞太倾向于朱祁镇,修出的《大明会典》,权威性不足。所以朱祁镇更希望徐有贞能成为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而不是这种整理总结的角色。

刑部就是这样一个位置。

如果而今朱祁镇的战略重心在于对外,那么刑部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部门,只要不弄出民愤太大的冤假错案,朱祁镇也不会太关注。

但是而今朱祁镇要对《大明律》动手,刑部尚书就成为了风口浪尖,即便是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大,但是从体制上来说,刑部以及三法司,依旧是大明法律最高部门,刑部尚书所做出的法律解释,也是最权威的。

除非,御审。

不过,朱祁镇才不会将自己陷入风暴之中,毕竟朱祁镇而今也是大佬,谁看大佬亲自下场的。

李贤说道:“陛下的意思臣知道了。大典之事,事关重大,应当先定下大典的人选,再论其他的。不知道陛下意下如何?”

朱祁镇知道李贤在《大明会典》问题上绝对不会轻易妥协的,朱祁镇也想找一个能内外信服的编纂官。于是问道:“先生属意何人?”

李贤说道:“陛下,既然不想用老臣,那么王恕可以一用。”

朱祁镇心中暗道:“王恕。”随即将王恕的大概情况,回想了一遍。

王恕乃是正统十三年进士出身,按照朱祁镇的标准,必须京官与地方官轮流任职,王恕先是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然后外放扬州知府,又做了一任京官,又外放江西布政使,而今在大理寺任职。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清正廉洁,有着一股陕西人的朴实刚健。在道德品质上,无懈可击,决计不是那一种谄媚之臣。

不管是在老臣之中,还是在士林之中,乃至于百姓之中王恕的名声都很好。已经被视为未来的朝廷重臣。

这个人选,对朱祁镇来说,却是有利有弊。

如果朱祁镇能说服王恕倒向自己,那么有王恕背书的《大明会典》,权威性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能让更多的人信服。

但是如果朱祁镇不能让王恕倒向自己,那么除非换掉王恕,那么《大明会典》的编撰,王恕是不会让朱祁镇插手的。

朱祁镇却一口答应下来了,说道:“好,就他了,只是以王恕而今的资历,担不起编纂官,就让他先预修吧。”

感谢汉语的博大精深,朱祁镇随口就给出一个台阶。

李贤说道:“臣遵旨,徐有贞任刑部的事情,老臣也会记在心里的。”

一时间双方似乎其乐融融,君臣和睦。

这一交手,看似平分秋色。李贤得到了修《大明会典》的主导权,只是朱祁镇却不认为,他真没有办法插手了。

这个关键就在王恕身上了。

王恕自己恐怕都没有做好准备,就与徐有贞一般,成为朝廷之上两个暴风眼了。唯一区别的是,徐有贞是自己跳进去的,王恕却是被人推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