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作者:木子蓝色 | 分类:历史 | 字数:500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63章 中书门下
洛阳。
高句丽使团焦急万分的再次入洛面圣,这已经是高句丽今年派出的第五个使团了。
这一次,国王高建武派出了世子高任武亲自前来请罪。
自今年齐王李祐在黔中东宁起兵谋反被杀后,皇帝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他再次将朝廷军政事务全都交给太子监国,自己移驾郊外洛水南岸的显仁宫。
太子在东宫摄政监国,军国大事由政事堂决策,议好了再呈奏东宫太子。
中书令长孙无忌、侍中马周、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高士廉四位重臣领衔政事堂群相刘洎、褚遂良、崔敦礼、李绩等。
在政事堂,长孙无忌如今是大权独揽,早已压过了房玄龄。许多重要军国事务,都以他意见为主。
高句丽使团再次入朝,鸿胪寺负责接见,然后上报政事堂。
中书省内政事堂上,
赵国公、太尉、中书令、平章事长孙无忌看过高句丽使者递上的国书之后,冷哼一声扔到了一边。
去年皇帝御驾亲征,连下高句丽十余城,不仅攻破了其辽东千里长城防线,还将其辽东军团的主力几乎尽灭,赶在渤海封冻前皇帝班师凯旋。
牛进达留守辽东,亲镇鸭绿江北乌骨城。
在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休整之后,开春后再次发起攻势,这次更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迅速扫荡了整个辽东地区。
高句丽诸山城堡寨苦苦支撑,许多都没能撑过青黄不接的五月,最后只得投降。而那些手里还有点粮食,依然顽抗的高句丽堡寨,却也在唐军的扫荡下,根本无法恢复耕种。
苦苦撑了一天又一天,鸭绿江对岸半岛上的高句丽国王却根本不敢派兵来。此时虽然高句丽手中还有十来万人马,甚至在去年又紧急征调了大量新兵,可高句丽面临的问题也十分严峻。
这些兵马战斗力不强,士气更低落,尤其是辽东几乎沦陷,失去了东面的战略防御支撑,高句丽人现在只能被迫把那仅剩下的一点兵马留守半岛,防守都城,根本不敢再派去辽东。
就算派出去,也过不去鸭绿江。
更别说,唐军在辽东展开攻势的同时,牛进达也没忘记骚乱半岛沿岸,派出了李海岸、郑仁泰、王文度等几位副将,不断的率水师战舰在没海登陆袭击,高句丽人苦不堪言,唐舰数度出现在了平壤附近,搞的王城一日数惊。
这种情况下,高句丽人还怎么救援辽东?
只能眼看着牛进达在辽东扫荡围困,逼降了一城又一城。
此时高句丽人面对大唐的强大攻势,国内出现了两股声音,一股是以国王高建武等为代表的投降派,鉴于局势危险,辽东几乎沦陷,所以提出弃辽东保半岛的策略,向大唐请罪投降,将辽东半岛割让给大唐,双方以鸭绿江为界,以换取大唐的休兵罢战。
他们的理由还是如今高句丽主力尽丧,辽东防线尽失,而唐人又拥有控海权,他们实在是无力对抗了。
只是他们想投降,有人却不乐意,那就是渊盖苏文,这位高句丽大对卢坚决反对投降,一来他认为唐人在如今这种局面下,根本不会见好就收,一定会一鼓作气直到攻入平壤彻底灭亡高句丽为止。
所以求降也不会有效,倒不如拼死一战。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渊盖苏文家族之前一直掌握着辽东地区,握着辽东军团,这是他们家族占据大对卢这个宰相之位的底气依据,如果现在按国王之意投降,割让整个辽东给大唐,那渊氏一族就什么都没有了。
国王没了辽东,手里还有半个禁卫军团,而他渊盖苏文可就没有了半点资本,而渊盖苏文跟国王高建武的关系向来不和,以前渊氏实力雄厚,不把国王放在眼里,而如果现在投降大唐,一旦战事停息,渊氏肯定是第一个被国王清算的。
毕竟现在大敌当前,国王也不敢轻易搞内讧。
为此,渊盖苏文反对投降,并建议向南面的百济割让十三座城,以换取百济结盟出兵,协助对抗唐军,不仅要守平壤,还要打回辽东去。
渊盖苏文不顾国王与大臣们的反对,直接派出了使者去百济联络,同时派使者去倭国,那十三座城本属于国王这边的地盘,渊盖苏文说送就送。
高建武非常不满,于是他听从大臣建议,立马任命自己的儿子高任武为莫离支,这原也是渊盖苏文担任过的职务,是宰相之职。渊盖苏文兵败辽东,带着败兵撤回平壤后,请辞了莫离支之职,保留大对卢之职。
本来原来只有大对卢为百官之首,后来渊氏在大对卢之上设莫离支,自任莫离支,现在辞职莫离支再任大对卢,实际上也还是不肯放权之意。
而高建武任命自己儿子为莫离支,然后派他前往大唐出使,请罪投降议和。
双方各干各的。
“高句丽现在挺乱的啊。”
中书侍郎褚遂良如今是长孙无忌的心腹,马上接话道,“亡国之象也。”
“这泉盖苏文狂妄至极,居然还想联盟百济和倭国一起对抗大唐,痴心妄想。”
左仆射房玄龄却道,“泉氏虽失辽东,但其家族在高句丽影响依然很强,我听闻泉氏自辽东兵败,纠集了两万多人马退回平壤,兵马就驻于平壤城外,将国王和高句丽朝廷置于其控制之下,如今他执意对抗到底,大唐需要考虑这点。”
“高句丽想做困兽之斗,但国王都不肯打了,而且百济与倭国又岂会为他们火中取栗?”长孙无忌道。
“以我看到的报告来看,最近百济和倭国都有许多不正常的动作,他们极有可能已经跟高句丽泉氏达成了协议,是极可能出兵支援高句丽的。”
长孙无忌认为不可能,因为高句丽经去年之败后,再加上今年这轮攻势,灭亡在即,百济和倭国为什么还要支援他,如果是在去年之前,则还有可能。
“百济和倭国非不知我大唐之势大也,只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也未必不懂,尤其是百济尊奉儒家也数百年,深习汉文化,他们肯定也清楚的。而倭国,这些年也是在全面效仿我大唐革新,颇有些成绩,号称兵强马壮······”
两位地资历高的相公有了不同意见,各执已见。
“马侍中?”
长孙无忌望向侍中马周,想得到他的支持。
“我认为房相公所言,也是极有可能的,毕竟高句丽兵败至此,那泉氏不也依然要负隅顽抗到底吗?所以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
长孙无忌有些失望,他开始想念秦琅在朝中的日子了,以前秦琅在朝中,与他结成政治同盟,曾让他们在朝中占尽上风。而现在马周虽然也曾是秦琅的人,但他的政治立场有时却有些模糊。
他有些不满的扬着高句丽的国书,“那你们说现在怎么办?”
“不如以退为进,先接见一下高句丽使团,接受他们的请罪降表。”
“前线战况正好,捷报频传,你们这是要出卖那些将士们?”长孙无忌问罪。
“长孙公言重了。”房玄龄也不退让,“高句丽既然君臣不和,那我们干脆就让他们先内讧好了,眼下我唐军攻势不止,高建武自然不敢与泉氏反目,但只要我们先假意答应高建武的投降,暂停攻势,则平壤必然内讧也。”
长孙无忌冷哼了两声,他与房玄龄以前也曾是并肩战斗的好友,但这些年,双方争斗越来越激烈,甚至已经水火难容。
“假如高建武真的就内讧杀了泉氏?难道我大唐还真就休兵罢战了不成?”长孙质问。
房玄龄依然面带着笑容面对着长孙无忌的咄咄逼人。
“我认为高建武败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泉氏向来跋扈而其兵马又控制着平壤,所以真斗起来,泉氏应当胜率更大。若泉氏胜出,到时朝廷再以讨伐泉氏叛乱为名出兵,则我们还能得到内讧中失败的高建武一方的内应支持。”
就算没内应,可经过一场内讧后,高句丽也会更加虚弱。
“可如果是高建武除了泉氏?”
房玄龄笑笑,“这种可能性很低,但要是真出现了,也不是坏事。高句丽国王若真诛杀了泉氏,为了稳固地位,接下来只能进一步的全面清洗泉氏势力,而泉氏势力早就遍布高句丽朝野,到时高句丽会更加虚弱。”
“而按约定,高建武到时要主动把鸭绿江以北的辽东地区全部割让给我大唐,现在辽东都还有不少硬骨头山城堡寨不肯降,到时便能不战而胜,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尽取整个辽东了。”
“若如此,我们暂时先休兵罢战,把辽东吞并消化几年,也不是坏事。等稳定了辽东之后,到时要再出兵攻平壤,难道还怕找不到理由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马周对此表示支持,而崔敦礼、刘洎也都认为可行。
右仆射高士廉没直接表态,但其实也认可了房玄龄。
长孙见状,只得道,“此事我看不如奏陈监国太子。”
房玄龄却只笑着道,“甚好。”
东宫。
承乾听完翰林院大学士许敬宗的奏报,停下手中的笔,沉吟许久。
“学士觉得房相和国舅谁的意见较好?”
许敬宗暗里揣测着太子的心思,“两位相公都是老成谋国之言。”
承乾笑笑,“刚才孤在想,若是太保在此,会怎么建议。”
“牛大将军在辽东战事顺利,不过也确实要考虑泉氏狗急跳墙,拉上百济、倭国继续反抗。而若是能借刀杀人,以高建武之手先除去泉氏,断绝其与百济、倭国之盟,也好。”
“哈哈哈,是啊,都好,但只能二选一。”太子起身走到屏风前观看起辽东地图来。
“转眼又要入冬了。”承乾看了会地图后道。
“确实,时间过的好快。”
“牛进达虽然在辽东攻势如火,把辽东高句丽人扫荡的朝不保夕,但以他的奏报来看,今年入冬前,还是会有许多硬骨头山城拔不掉的。”
不拔除掉辽东这些坚硬顽抗的山城堡寨,那么唐军就不好进行下一轮的攻势,没法安心的进军平壤。
承乾又转到另一边的一副铜屏面前,那上面却是西域地图。
“焉耆战事方起,尚未有结果。”太子道。
焉耆距大唐京师以西八千里,国横六百里纵四百里,其东高昌,其西龟兹,南尉犁北乌孙,在先前高昌与欲谷设结盟背叛大唐的时候,焉耆还被高昌和处月等袭击,向大唐求援。
可短短几年,焉耆却又走上了高昌的老路,也跟欲谷设结盟,背叛大唐。
焉耆的背叛,其实跟高昌一样,本来只是想抱大唐的大腿,有个结实的靠山,然后以此来牵制西突厥,并繁荣丝路,好赚钱。
谁成想,驱虎吞狼之策虽好,但赶走了狼虎却不走了。大唐不仅不走,还要把焉耆也如高昌且末伊吾等一样,彻底的变成大唐的经制正州。
焉耆比高昌和龟兹要小,但也是传承久远的国家,当年汉通西域时,焉耆国就有了。
国王龙突骑支也不甘心就这样被大唐吞并啊,况且他的女儿又是嫁给了西突厥一位大贵族的弟弟,所以看到东边高昌被唐彻底吞并后,焉耆拒绝大唐的改土归流。
“六百里焉耆九座大池,户不满万,口不过数万,兵数千而已,用婆罗门文字,俗事天神、崇信佛法,重商贾好贸易,却又有沃土良田,有鱼盐之饶。”
太子笑呵呵的望着地图上遥远西域的那小块地方,在大唐的眼中,焉耆真是国小民寡,可却还敢对抗大唐。
不过焉耆也知道引西突厥为援,欲谷设在西域卷土重来,还是不得不防。
郭孝恪统精骑三千,出高昌城前往征讨焉耆,如今还没有结果回来。
“郭将军久经战阵,连秦太保也都曾是佩服不已的,此次出征当是马到功成。况且,听说焉耆国王龙突骑支的三个兄弟在高昌,都自愿为大军向导,有他们为向导内应,肯定更保无忧。”
承乾轻笑,“孤又想起太保一句旧话来,坚固的城堡总是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许敬宗立马明白了太子的态度了,明显是更赞赏左仆射房玄龄接受高句丽请降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