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贞观俗人

作者:木子蓝色 | 分类:历史 | 字数:500万

第1338章 再封秦氏

书名:贞观俗人 作者:木子蓝色 字数:4125 更新时间:2024-11-17 16:54:46

六君子被捕下狱激起了无数学生士子们的激愤,大家再起自发举行了更大规模的学生请愿游行,皇帝直接派出金吾卫驱赶,并逮捕了上千名学生士子。

这事愈演愈烈,搞的京师人心惶惶。

许多大臣忍不住开始向皇帝上书,请求宽赦这些年轻士子。

也有人请求对逆案从轻发落。

······

齐国公、光禄卿秦俊刚面圣出宫,站在宫门前,扭头回望宫门,只见宫门守卫森严,自兵变以来,宫禁是寻常三倍,甚至平时天天闲坐的诸卫军的大将军、将军们,如今也天天奉旨披挂整齐,各镇一宫门或是一营。

今天是除夕夜,明天就是新年正旦了。

шωш☢тTk Λn☢c○

可洛阳依然没有半点新年将至的气氛,连许多藩邦外国的使团,都为这气氛是的不轻,要不是鸿胪寺官员挽留,他们有不少估计早就要跑了。

天天担惊受怕啊。

反正洛阳城至今没解除戒严,街头街尾,城门坊门,到处都是巡骑和守卫,这段时间一切茶楼酒肆青楼楚馆还都被关门歇业,惹的众商家也是叫苦不迭,本来是黄金假期来临,尤其明年正月是大比之年,所以今年入京的外地士子格外的多,商家都指望着这波呢。

可圣旨降下,谁敢不遵。

这次据说被斩的逆贼已经有上千,被流放的早超过万人,六君子事件,也还没平息,但也已经导致了上千人被除了学籍,有许多士子被剥夺了举人功名。

没有谁能拗的过那位天子。

反正在皇帝的强硬下,学生们都有些闹不动了,虽然学生们很热血,可他们的父兄们不敢如此啊,如今都是各自把各家的孩子领回家禁闭在家反省,就算外地学子举人,也有各地在京的进奏院官员们,负责把人领走,然后派人送回原籍交由家人管教。

牢里现在还关着三千多学子举人呢。

皇帝甚至都已经下旨,明年正月的会试,取消。

今年这届的科举直接没了,也包括先前通过的县试乡试,以及因此获得的童生、秀才、举人功名,都做废了。

皇帝就是这么拗。

跟他硬,他就更硬。

一群士子也敢妄议国政,指责君王?

没大开杀戒,那都是李胤强忍着了,但不给点严厉,士子们只会越来越闹的过份。

虽然如此一来,无数的士子生员受连累倒霉,可皇帝不在意。

秦俊想起刚才见那位舅舅时的场面,还有些紧张。

因为出了那场兵变,所以两位姑母和八位表兄弟倒得以半路被召回洛阳,暂时不用流放房州了。

随着这段时间局势的动荡,这事情居然还出了些变化。

今后皇帝舅舅召见他,也是跟他谈了这段时间以来出现的这些事情,东拉西扯之后,皇帝舅舅说,他还是相信秦家的忠心的。

所以这段时间仔细的考虑过后,决定复封秦淑为昭仪,封秦婉为昭媛,改封李贤为太原郡王,李弘为上党郡王,李哲为长平郡王等,几位皇女皆复公主号。

这个消息让秦俊很意外。

他心里思索,可能还是因为这次兵变,导致皇帝又杀了许多人,且因为士子们请愿一事,搞的现在朝廷气氛有些紧张,所以皇帝这个时候更改了对姑母表兄们的处罚。

虽只复封为九嫔,八位表兄弟也才封为郡王,可毕竟这是很好的一步。

尤其是相比起废太子和赵王兄弟俩落的个被腰斩的下场来说,无疑他们的处境就更显难得了。

对此,秦俊当然感激万分。

皇帝接着免去秦俊光禄卿之职,改授他右领军将军职,都是从三品的实职,但又都是没什么实权的职衔。

如今朝廷的诸卫大将军、将军职,其实早已经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武将们的加衔,或者说是衔级,又或者是一种迁转的序列,并没有多少实际上的职权了。

毕竟出征在外的话,都会授以某某道行军总管之职,出镇在外,则一般又是授以某某都督府都督,或是某某军使、守捉使等职。

这诸卫的大将军、将军,确实已经沦为了一种武将头衔,在武将已经有武阶本品的情况下,这些将军衔也就成为了高级武将升转的一个序列了。

比如说现在的实际上的升转序列是北衙在上,南衙在下,南衙十二卫里,又是以左右领军卫在最低,左右卫在最上。

这么一级级的往上走,比如最低一级右领军将军,然后往上是左领军将军,再一直到左卫将军,然后再升右金吾将军直到左羽林将军。再往上就是大将军,先从右领军大将军,再循环一遍直到左羽林大将军。

当然,如果功绩高,也可以跳级。

但确实已经沦为了这么一个东西。

对于秦俊来说,授这职也只是以后从光禄寺衙门改到右领军卫衙门去喝茶而已,甚至光禄寺本来还是有点具体职掌事务的,但到了右领军卫,他就真的无事可做了,一般事务那是长史、参军事们的,重要的事更没有。

皇帝告诉秦俊,很欣赏他的才能,所以让他就留在洛阳朝中任职,光禄卿那个职事,皇帝还是又交还给了秦珣,并赐封他为历城县公爵。

不过这是一个散爵,虚封,跟原来的齐国公天壤之别。

但好歹也算是给秦琼嫡子一个脸面了,一个虚封县公,加一个闲散的光禄卿,算是表明皇帝对秦家的恩赏。

他告辞时,皇帝还特别留了句话,“齐国公府的那宅子就没必要再还给秦珣了,你就安心的住着,你是秦家的长孙,也是朕的外甥,好好干,朕不会亏待你的,更不会亏待你们秦家。”

······

开元十五年,正月初一。

正旦大朝会如期举行,四海八荒的诸蕃邦外国使者百余进贺,大唐各地朝集使者也皆云集金殿。

大朝会很热闹,不过因为年前的这些突发事情,总归让这正旦的新年气象始终有些压抑。

大朝会后,例行的各种赏赐。

皇帝宣布对将士们的赏赐,所有东都洛阳的宿卫守备将士,皆赏赐三月钱粮,并一套春衣。

文武官员,也都加俸一月。

六十以上的老人,六十七十八十分档各有厚赠。

为了这次大赏,转运使的计相拿出了整整六百万贯钱。

年末杀的狠了一些,新年自然得赏赐丰厚一些,尤其是对禁军,之前对禁军清洗过于狠厉,一度引的许多禁军怨声四起。

尤其是天子先是亲口承诺杀丘行恭等逆首者封侯,事后也确实封了十三侯,但转眼就又把这些人杀了。

许多禁军被腰斩,甚至被诛族。

大家都觉得他们冤枉,而莫名其妙被牵连到因此而贬官或者流放的就更不满了。

闹归闹,皇帝却没妥协过。

说杀的一个没少杀,说流放的一个没赦免,该抄家的也一个不含糊。

本来有大臣上奏,请今年改新年号。

意思是去年发生那事,有些晦气,改个新年号,万象更新嘛。

顺便改元后再来一波大赦,也就顺水推舟的赦免一批人,包括去年兵变逆犯中一部份,缓解下局势气氛。

可李胤拒绝了。

所以今年依然是开元年号,开元十五年,也没有大赦。

不过当翰林学士宣读诏令,念到对秦家二妃进封为九嫔之昭仪、昭媛,而她们所生的八位皇子又皆进封为郡王,以及秦俊授为右领军将军,秦珣封历城县公授光禄卿等消息时,还是不免让朝中许多人动容。

在正旦大朝上宣布这个旨意,明显大有深意。

莫不是皇帝怕先前对秦家的处置,激起在吕宋的秦太师的怨恨,然后学苏家一样起兵造反?

所以皇帝终究还是妥协了吗?

没对苏氏韩王等妥协,没对那些参与兵变的禁军妥协,是因为他们触犯了皇帝的逆鳞,兵变了,所以必须得最严厉的打击,哪怕是自己的皇子赵王并没有证据表明参与其中,但因为是苏氏收继之子,所以也狠辣杀之。

哪怕结果表明废太子李象事先并不知情,甚至事发时还被圈禁在上阳宫中不知情也没参与兵变,但事后皇帝还是毫不留情的杀了。

连二十多年夫妻的苏皇后也最终没放过,对苏氏一家更是满门抄斩,诛连三族。

对李崇义等这些宗室、勋戚也都一个没放过,连那些糊里糊涂参与了兵变,但及时反正的也没放过。

所有参与此事,不管主动还是被动,都被皇帝雷霆清洗。

这表明皇帝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对叛逆的绝不容情。

但是对秦家,皇帝终究还是妥协了。

或许说先前皇帝可能也只是在试探,所以对秦家的出手一开始就有所保留,但秦琅却一直没有半点过激反应,也没有什么怨望,甚至一如继往的给朝廷纳税,向天子进贡,并派儿子入京朝集。

这番姿态,皇帝自然得有所表示,在发生了苏氏玄武门兵变后,秦家的反应也就更衬的难得而忠心?

所以对废太子一党狠杀严惩,然后对秦家示好施恩么?

又一道旨意宣读。

却是对韦家子弟的荫封,这一次兵变,最倒霉的还算韦家,苏家本来就已经被打入尘埃,所以临死拉了个垫背的,韦氏这次几乎遭受灭顶之灾,死了上百人。

虽说如韦氏这样的顶级名门,分支众多,嫡庶子弟极多,可也经不起这般的摧残,二韦整天在皇帝面前哭诉,诸韦也是连上奏折,只是人死不能复生,现在加封一下朝中诸韦的官阶,再给一些年轻的韦氏子弟恩荫出仕,也算是安抚了。

不过对于遭逢大难的韦氏,满朝上下,却没有几个真正为他们哀伤的,甚至可能还觉得有几分畅快。

对诸韦的兴灾乐祸中,大家也怀着对秦家的敬畏。

毕竟在当今这位自负的天子面前,能够一直立于不倒之地的秦家,确实值得他们敬仰了,对比下,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以及刚刚被清洗的武功苏氏,甚至是皇家的这些宗室们,还有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功勋将门,就越发显现出秦琅的厉害了。

先前秦家二妃八王被废,秦琅六位兄弟被除籍为民,秦家的形势陡然危急起来,若不是秦琅在海外有自治领地,也有不弱的实力,只怕早就步了长孙无忌的后尘。可就算一时没牵连到他,但还是有许多人觉得,早晚还是会清算到秦琅头上。

可谁又能想到,这才多久时间,还没见秦琅出手呢,结果皇帝却又复了二妃为嫔,又复三子为郡王,连秦珣这废物都又拜九卿,封县公爵了。

这是否说明,皇帝也在忌惮秦家的势力?

甚至有人在那里暗暗猜测,上次玄武门之变,这里面到底有没有秦太师的出手呢?毕竟武功苏氏虽也是关中名门,还是宰相之家,但苏家一个将军都没,却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能联络到这么多宗室名王、功勋大将,甚至是禁军中得到不少中低层军官的支持,居然真搞的起兵变,哪怕败了,也非常不简单啊。

这里面有没有秦太师暗里参与?

或者说,若是秦太师也决定跟苏家一样搞兵变,那以秦太师在军队中的人脉关系和威望,那是不是机会更大?

或者说,秦太师直接在吕宋起兵举旗,那朝廷能不能讨灭他们?

不管是哪种,现在的这种结果都让人意外。

甚至有人在那里想到,经历此次兵变后,韦氏算是被重创了,而且韦氏的名声也更坏了,尤其是因为皇帝的狠厉清洗,更加导致许多人把这股怨气撒到了韦氏头上。

其实朝中也早有人猜测到皇帝宠幸二韦,甚至封韦氏为后,内里可能还是要扶名门韦氏来打压秦家,而如今苏氏和废太子、赵王被杀后,如今的韦氏只怕根本扶不起来压制秦家了。

那么皇帝究竟是要另寻一个势力来联韦压秦,还是说干脆就立秦家外甥为太子?

毕竟秦琅在这次,也还是表现出了很高的忠诚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