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天下末年

作者:慕寒千雪 | 分类:历史 | 字数:208万

第394章 仁义之师

书名:天下末年 作者:慕寒千雪 字数:2504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3:24

后面连续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关中都在舔着天灾过后留下的创伤。

耕田被毁,地里泥泞不堪,可老百姓们还是光着脚,从淤泥中扣出一根根栗杆,将能够找到的任何栗穗都收集起来。

然后抗回仍在重建的村庄。

村庄,处于地势略高的地方。老者和壮妇扛着砍回来的一人之高,手臂粗细的木头,把村子外围围了起来。

妇女们则是把那些捡回的栗穗,一片片的摆好,任由太阳暴晒。

新建的屋舍,看起来很是粗糙。粗木的毛边都没有修整,上面覆盖的草枝也林林散散,杂乱不堪。

不过,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丝笑容。这是大灾过后,得幸而寸的喜悦。

很快,临近傍晚,村庄内冒出一股股炊烟。饭食,就是那些栗米,加上一些同样幸存下来的野菜。

而就在这个时候,村庄的远处,回来一群青壮年。一路上,有说有笑,甚是开心。

走进后,才发现这些人身上都背着一个饱满的布囊,里面装的正是粮食。

他们在给官府做工,已经有好几天了。自从把自己的家园重建之后,他们就应从官府号召,开始修缮道路、河堤、沟渠。

每天二十钱,是新钱,听官府的人说是叫三官通宝,足足的五铢钱。

而今天是他们攒了几天的工资,找官府买的粮食。

百二十钱一石。

价格比以往就涨了那么几钱,这要是放到以前灾年,一石粮不要个千八百钱,根本不可能。

所以,君侯是真的仁义爱民。

尤其是这新钱,还能用家里的寸的旧钱来换。官府不管是劣币,还是良币,全都是一枚置换一枚。

回到村里,村民们看着青壮们带回的粮食,喜极而泣。

那些地里才能扒出多少东西,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吃。洪水来前,他们带走的好粮,现在全都在供应孩子吃食,自己则是吃这些可能变质的粮食。

不仅如此,每一位青壮,还都带回来一溜子肉。肥瘦相间,看起来食欲大增。

“这是君侯赏赐给咱们的,说是苦了咱们大人,也不能苦了孩子!”

这是高诚的原话,所有粮食以及肉食,都是宪兵在负责分发。当地官府,根本插不上手。

事实上,根本不用说。

这些可爱的百姓,有了肉,哪怕自己不吃,也会留给孩子。

“君侯仁义啊!”

这是一位老丈,在摸到这块一斤来重的肉条时,感而言之。

对于他们这些黔首来说,一年都未必能见到肉沫。

然而,对于高诚等人来说,只不过是一餐之肉食罢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快快,将士们要走了!”

就在此时,一名孩童在村里奔走,口中高喊不断。

所闻者,尽皆出舍,相问不断。

“怎么回事!”

亭长出了门,一把揪住那孩童的衣领,禀着老脸问道。

“啊,放开我啊。张耶,是村西头的部队要回长安了。”

亭长眉头一皱,当即松下手臂,阔步朝着村西走去。

此时,村口已经聚集了很多百姓了。

望着西边一小堆黑色的人影,村民们情不自禁的向前走去。

直到相近时,站在路边,目不转睛的盯着即将走来的士兵。

“队率,是老乡们!”

这话当然是学自自家君侯,或者说是君侯下了军令,要如此称呼。

队率,掌五什之兵。

“立!”

五十来人当即停下,静候队率发令。

“立即整队!”

“嚯!”

士兵们熟练的两人一排,结成略微长点的队伍。

“行!”

“砰!”

所有人脚步一同抬起,又齐齐落下。

不过,当走到村民面前时,俨然已经没了整齐的踏步声。不过,队形却煞是严整威武。

“立!”

又是一顿。

队率看着亭长亲来,也走了上去。

“王队率,何故如此急也!”

队率嘴角一扬,带着温和的笑意,言道:“老丈,军令既下,某不敢不从啊!”

“嗨,如此着急,吾等都来不及谢过将士们啊,于心不安也!”

亭长颇是后悔,怎么就没早点打探一下将士们什么时候回去。倒也好准备一番,犒劳下辛苦月余的将士啊。

这一个多月来,这队兵马,便一直在帮助附近五个村庄,重建家园。又修缮道路,又修沟壑,还要一边震慑盗贼。

而其无任何所取,一应军需,都有县里面的大官们发放。

“王队率,乡亲们没什么东西。今个,孩子们刚刚带回来些肉食,便予于将士,聊表心切!”

说完,亭长从一村民手中接过竹篮,里面盛放着二十来根肉条。

队率当即握住亭长欲探出的手臂,言道:“老丈,汝等心意,某代将士们心领了。不过,君侯有军令所下。老丈也不想看着某,因此而受责吧!”

“这……”

亭长脸上一阵踌躇,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

“乡亲们,近日来,多谢乡亲们照顾。为某与诸将士洗衣缝补,某代将士们谢过诸位!”

队率上前一步,朝着在路边静静观望的百姓们,高言一句。而后,躬身拜礼!

“使不得,使不得啊~”

……

礼毕,队率没有说话,只是憨厚的笑了一笑。朝着亭长拱手示意,转头大喝:“立!”

“嚯!”

“行!”

“嚯!”

五十余人,踩着土路,自村民面前,昂首挺胸而过。

这一走,便不再回头,直至远方~

“甲士如斯,威赫如斯也~真仁义之师啊!”

亭长注目远眺,口中有感而发。

自周秦汉三朝来,何时曾见如此仁义之师!寻常兵士,不劫不掠,已是王师。此月交处,方知何谓王者之师。

这一幕,不仅仅发生在这个小村庄前。

在整个关中四郡,皆是如此。一支支调派而出的队,接到军令后,齐齐向着本部所在集结。

第一军、第二军、骑兵军,还有郡兵……

数万将士,宛若王师,仁义之风,见者无不叹言。

这种仁义,并非初始即有。而是完全靠杀,杀出来的!

大汉的军队好到哪去,或者说封建时代的军队,都是一个样子。

没了严苛的军纪,一个个就撒欢了。

他们没有军饷,没有战事爆发,想搞外快,只能从老百姓手里口。

边地的兵还好,毕竟不仅仅是部队穷,老百姓更穷。内地就不行了,那些郡兵啊啥的,哪天不欺负百姓,还真是怪事了。

第一军、第二军以及骑兵军都还好,毕竟大半兵员都是关中本地人。军民计划中的各条军令一下,基本上没几个人敢犯头。有怨言的,也都被军务队的人叫过去,好一顿思想教育。

但那些郡兵~

要不是高诚叫停了一下,宪兵们能给杀光了!

最严重的一次,宪兵更是直接请令调来军队,围住八百人的一校郡兵。

尽皆枭首示众!

劫掠百姓,奸**女。

分配予其部的两千余百姓,余者不足其三,死不足惜。

经此事发后,宪兵司也发现郡兵军纪极差,当即严查。

自弘农,直至右扶风。

胆敢欺凌百姓,收纳百姓物品者,一律斩首示众!

立杀近两千人。

别说郡兵了,第一军和第二军的将士们都快吓傻了。

一个个谁也不敢再不拿那军民条例当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