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农枭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123.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六十二章 于秋最厉害的本事
然而,即便是散会了,于秋也没有闲着,因为,很多人都需要向他询问一些这些政策的意义何在,这么做对洺州有好什么处,别的地方能不能模仿之类的问题。
所以,晚餐于秋又要破费了,在于氏大酒店开宴,和大家边吃边聊,直到深夜才散场。
于秋居住的小院中,现在应该说李秀宁居住的小院中,于秋让厨房顿了一些燕窝汤送过来,过来看看李秀宁,顺便喊在床边照顾她的长孙氏回去睡觉的李世民闻着了香味,也给自己盛了一碗,被抽了那么多血,他也是很需要进进补的,反正厨房煮的是好大一罐子。
“三姐这么晚了还不困么?”吸溜着燕窝的李世民向在暖炕上斜躺着发呆的李秀宁问道。
“白天睡了一天了,晚上还怎么睡的着,听说你今天去旁听了夏国的政务会议,可有什么所得?”李秀宁与其它女人不同,对于军事和政治,向来比较感兴趣,只可惜,此时的长孙氏和杨氏,还只能陪她聊一些育儿经之类的东西,对于夏国的政治,她们是一窍不通的。
“于秋这种将政务拿出来公开讨论的手段,很了不得,他将所有要实行的政策,要做的工程,在报纸上一刊登,就让所有老百姓都知道了,这样中间层没有了欺上瞒下的机会,吏治基本就清明了,而吏治清明了,一个地方就不可能不富,更何况是像洺州这样,全民常年不停的劳作产出的地方。
而且,洺州的银行也非常了得,能够帮助于秋转活所有钱财方面的供给需求,让他做事的时候,几乎没有障碍。
所以,我这次回去之后,准备建议父皇在长安也开一间银行,并且发行报纸。”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点头,好像告诉李秀宁,这两件事情自己肯定做,必须做一样。
然而,李秀宁却是笑了笑道,“你确定朝廷的体制,能够管理的好银行么?还有,像洺州一样印报纸,朝廷支撑的起费用么?”
闻言,李世民表情一愣,却变的沉默不语起来。
朝廷的权力构成错综复杂,没有洺州那么纯粹,而且,别小看了银行,经营它需要非常庞大复杂的管理制度,以及各种技术支撑,即便是有于秋亲自设计和教授,洺州银行也不敢把业务搞的太复杂,李世民想在长安招募人手经营这个业务,可不是那么简单。
再说了,真要是容易的话,有几大顶级世家人才支撑的李建成早就搞了,为何还巴巴的跑到洺州来寻求贷款。
至于像洺州这样,在一张纸上印过千字,每份都有十几页厚,内容超过数万字的报纸,而且还是每天印数万份,甚至十几二十万份的印,朝廷的财力确实支撑不起,为了保持吏治清明,花比贪官们贪的还多的巨额钱财,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三姐是不是有事教我?”李世民反应过来了之后,将装燕窝的碗放下来道。
“听说卢公在长安帮于秋盖了一栋大楼,就是为了做洺州银行长安分行用的,那么,你直接用洺州银行的钱不就行了?何必自己开。
至于报纸,长安可不具备发行的条件,因为,你发行了,也不过是一些官员之家有人能看的懂,老百姓们根本不识字。
另外,在夏国,你只需要看于秋最重视什么,在什么方面投入的时间最多,那么,这就肯定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东西。”李秀宁按照自己对夏国的见解道。
“于秋最重视,且花最多时间去做的事情?貌似,除了在工坊搞研究,就是在洺山书院教书。听说,此前一段时间,他只要不是处理洺州政务,都是居住在书院,而且,每天都会给学生们讲课。”李世民点头承认了李秀宁说的有理之后又道。
“那么,你既然找了我负伤的理由在夏国多待一段时间,就应该多去洺山书院看看,我觉得,三五年以后,那些在山庄里由于秋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开始出来任事的时候,夏国与朝廷的差距会更大,到时候就是朝廷想要学习模仿夏国,都会变的无从下手。”李秀宁指出重点道。
闻言,在一旁的长孙氏接话道,“前两日我在大典的舞台上看到承乾了,才短短几个月,他的变化就很大,我想去洺山书院,看看他们究竟是怎么教学的。”
说到这个话题,李世民顿时又想起了在洺水区那边的游乐场见到李承乾上游泳课时的情景,顿时,便有些恼火的将其讲了出来,想要回头去问于秋的理。
然而,听完了他的讲述之后,李秀宁却是道,“我刚才不是说了么,于秋最重视的东西,肯定是至关重要的。
那个叫小虎的孩子,一直都是于秋最宠溺的,也就是说,他是于秋最重视的孩子,那么他所学的东西,肯定就是很重要的。
想想阅兵仪式上,那个孩子唱出来那首歌时的场景吧!
万众一心,才是夏国能有今天的基础,那种力量,才是夏国的火炮,飞艇能够诞生,能够被使用的基础。
试想一下,如果一门大炮在长安城的话,父皇和你,谁还能睡的安稳?让哪位将军掌握它,恐怕都不会放心。
但是在夏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于秋可以训练普通军士来掌控它,一点也不会担心这些东西会危害自己的性命。
因为,从他教洺州本土的人认字读书,种地搞生产的时候,就已经把民心牢牢的抓在了手中,而这样的歌舞文艺,在净化所有夏国百姓的思想,让他们变的团结友爱,甚至是同仇敌忾。
你应该知道,劫持我的是什么人,崔氏从小培养的死士。
然而,这些人只是在洺州生活了一年多时间的死士,却已经无法再对于秋动刀子了,他们在于秋的教育下,思想已经转变,选择相信于秋能帮他们挣脱束缚,让他们过的更好。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如何能得民心?这是需要具体的去做一些事情的,比如像小虎现在做的事情。
所以,其实承乾学的这些本事,并没有什么不妥,甚至,用夏国人常用的话来说,叫做:很高级。
这其实就是于秋最厉害的本事。
而咱们朝廷,就很缺这样的本事。
一旦这样的本事被朝廷也在治下施展开,那么,就不会存在现在每年都有叛逆煽动姓造反的情景了。”
听李秀宁说完这番话,李世民久久不语,因为,他已经开始有错领悟了,李唐朝廷,或者说李唐的民众,缺一个核心文化思想意识。
他们现在对朝廷不信任,对于国家,没有认同感,很容易拿起武器反抗。
而于秋,已经在想方设法,打造这个核心文化思想意识了。
“三姐果然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明日我便和于秋说说,去洺山书院看一看。”李世民想通了之后大喜道。
李秀宁笑道,“你去看,其实也未必看的懂,就像我属下的马三宝,和你属下的房,杜等人一样,多问问承乾吧!他虽然年龄小,但是,却有可能比你们这些成年人,更加能够直观的接受于秋的思想,搞懂一些事情的本质。如果成年人能够那么轻易的搞懂,于秋就不会选择从头开始教那些小孩子了。”
李世民点头道,“三姐说的是,今后承乾在夏国学习,还需要三姐多多照顾。”
闻言,李秀宁脸蛋顿时一红,如果她真的嫁给了于秋,不知道这种行为算不算是吃里扒外。
“行了,我突然有些困了,你们先回去歇息吧!明天去见于秋的时候,记得让他给我送一些书来,最好是洺山书院的教材。另外,问问我何时能够下床走动,我感觉,其实身体没什么大碍了。”李秀宁开口赶人道。
继续端起那碗没吃完的燕窝吸溜的李世民却似乎没有着急着走,而是打趣道,“这些事情,难道不应该是三姐你直接跟于秋说么?难道,三姐你这段时间都不打算见于秋?”
“李二郎,别以为你用一些血救了我,就可以在我面前放肆,母亲不在,我这个当姐姐,可是有代母教子的职责的,等我伤好……”
“得得得,我先回去睡觉了,你可别威胁我了,不过,其实,于秋手上好看有用的东西,不仅仅是一些书那么简单,我记得,他在阅兵仪式上用了摄影机,就是不知道,已经过去的事情,他是怎么将其记录下来的。”李世民提出了一点道。
听他这么说,李秀宁倒是有些起意,事实上,谁都对于秋弄出来的高科技产品感兴趣。
次日一早,李世民就跟于秋提出了去书院看看的事情,于秋没有拒绝,还安排了人陪同,主要是怕他们打扰孩子们的学习,然之后,自己又去了夏王府继续开会。
四大工程的具体执行,有很多问题,不是一两天就能讲完的,出征倭国的事情,更是千头万绪,因为,这与于秋之前派船去南美洲取橡胶树种的计划有些冲突,还有亲卫师这边的出行计划,也要开始讨论规划,做准备。
对于那些使者参观考察洺州各产业的事情,于秋就只能交给属下去办了,反正有董放作为监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直到好几天之后,于秋需要帮李秀宁看看能不能拆除伤口的线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这个尴尬的问题,不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