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原始小农民

作者:紫菜饼干 | 分类:历史 | 字数:151.4万

第228章 税

书名:原始小农民 作者:紫菜饼干 字数:2885 更新时间:2024-10-11 11:35:30

秋天的气温有些阴凉,早晨的太阳撒在身上暖洋洋的。

麻线表面有些粗糙,织成的毛衣有点扎皮肤,但相比起闷热的兽皮就很好了。

“这身毛衣还算不错,媳妇的手艺还是很不错的。”陈昊整了整身上的开衫毛衣,感到很满意,屋里面的风里希听到这话后顿时觉得十分开心。

娲氏族人很多都有一件麻线毛衣穿,这得感谢女人们利用空余时间将其织出来。

陈昊整完衣物,就将几个匾里面的苋菜种子,收进陶罐里存放,留着明年进行种植,这些种子可是部落发展榨油业的伊始。

“唉,不知道这种苋菜种子的亩产如何。”陈昊摇了摇头,将一匾匾黑色油亮的种子收进陶罐里,然后放入屋里放好。

其实现在的娲氏族对植物油并不需求,所以陈昊才没那么快让族人种植以榨油为目的的苋菜。

只不过这种苋菜能当菜吃(吃的是没有完成长成的时候),也能充当饲料,陈昊就想着在这些用途的基础上发展榨油业,满足一下自己的饮食需求,而且苋菜油还可以作为灯油,现在开始发展榨油业也是时候了。

放好种子,走出门口,就被一个腿部有些毛病的中年女人挡住了。

“藤嫂。”

这便是住在隔壁屋的藤嫂,也是大傻二傻的母亲,她负责部落的藤制品编织。

藤嫂有些尴尬地笑道,“太昊,你能不能给我一些粮食...我的粮食吃完了...”

“粮食?没有人找你修藤篮吗?”

“没有...”

陈昊记得上年在分配粮食的时候,虽然分下去的粮食是完全足够整个部落的人吃一年的。

但一些制造工人、养殖人员等非农人员所分配的粮食是不够他们吃一年,而其它从事农业的人员却是足够他们吃一年有余。

当粮食收上来后,陈昊就会按照一定的配比将粮食重新分配。

其实就是利用税收手段,就是按比例,在农户里多收一些粮食上来分给非农人员和留一部分作为余粮。

一般来说,农户自己种出来的粮食越多,留存给他们自己的粮食就越多。

陈昊这样分配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让种田的农业人员留下更多的粮食,他们就会更卖力地种田。

非农人员从事非农工作,比如让他们造藤篮、修石器、养殖等。

那么其他人找他们修工具或者换新工具的时候,其他人就会给他们一点粮食作为报酬,捕鱼的人捕到鱼回来,大家就要用自己的粮食交换,养殖人员杀了猪,大家想吃猪肉也要用粮食来换。

这样即使非农人员分配的粮食不够吃一年,也能靠自己的手艺得到额外的粮食而养活自己,于是非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提高。

这便是部落现在实行的私有制!

当然,如果部落需要干集体活动时,比如集体去采集,那么共同劳动得来的食物就要平均分配。

如果要去挖石灰石、修砖窑、修晒谷场等建造公共设施,陈昊就会直接让每户人分时分批地进行无偿的义务劳动。

部落内部一切的交易都是以粮食为媒介。

粮食是有用的,即使有多余的粮食,还能用来交换其它物品。

这样既能提高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又避免了因为粮食的剩余而出现浪费。

这便是私有制,当每个人的粮食出现剩余的时候,就自然地产生的第一件私人物品(粮食)。

藤嫂是生产者,她的粮食不够,其实说白了就是生意不好。

陈昊想了一下就明白了,现在娲氏族的女人得以从食物的生产中解放,她们会从事其它的工作,比如编造藤篮、修地笼这些工作,既然自己家的女人能修也有时间修,那为什么要花粮食让你帮我修呢?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这是资源自由分配的产物,所以藤嫂没有生意,就没有粮食。

陈昊有些无奈,好在家里还有多余的存粮,就拿了五斤粟给藤嫂应急。

藤嫂家里摆放着很多新造的地笼、渔网、背篮等编织品。

部落人以前需要编织品的时候,就会过来用粮食跟藤嫂换,可现在很多人都会造,大家就不舍得花粮食换工具了,工具坏了就自己修,或者有技术的人就自己到外面摘一下芦苇枝自己编,自己编的就是自己的工具,为什么要花粮食买你的呢?

所以,现在藤嫂家里就囤聚了大量的存货,这也是因为粮食足够剩余,令部落的手工业得到发展,手工业产品也出现了相当的剩余。

藤嫂的手艺非常好,她编织的藤篮、背篮都是精美的工具。

可现在却滞销了。

大家宁愿用自己编的粗糙藤篮,也不愿意花粮食买好的,其实主要原因是大家觉得不值。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降阶,原来五斤粮食才能换一个藤篮,现在改为两斤粮食换一个。

这样大家一看,这么便宜,有很多粮食的人就觉得自己只需花一点粮食就能换到便宜的好货,就会把自己的粮食换出来。

陈昊跟藤嫂,还有两名跟着藤嫂工作的老人,一起将部分的藤制品搬到小广场上。

然后,陈昊就吆喝起来:“过来看哦,促销大减价,原价五斤粮食的藤篮,现在只需两斤粮食就能带回家。”

一阵吆喝过后,果然有很多种田大户拿着粮食过来要换一些精美的藤制品回去,这些精美的藤制品可是更耐用,更好用,自己又造不出这么好的,就买回去,反正也不贵。

卖掉了部分藤制品,竟然得到两百多斤的粮食,真是小看了部落人的购买力,这些粮食足够藤嫂一家和两个老人吃到秋收了。

今次的事件也提醒了陈昊,是时候作出一些调整了。

随着部落的手工业发展起来,手工业产品的价格就得下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所有的商品都是一开始时比较贵重,然后随着技术的普及而慢慢降阶。

藤制品的技术比较低端,被部落人学会后,所以就得降阶。

而制漆、制鞋这些需要一定工业技术的产品就无需降阶。

陈昊又了解过,制作这些技术产品的工人进账了很多粮食,于是他便从他们之中把一部分的粮食收归到自己的旗下作为税收,用于建设部落。

而石器的制造虽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但因为制作石器比较花力气和需要时间。

所以以石叔为首的石器工人并没有出现财政问题,他们的存粮也是中规中矩,陈昊干脆就不收他们的税了。

负责养殖的人员因为畜牧业还没有彻底爆发起来,所以他们的财政跟石叔一样,陈昊也不收税。

“唉,之前部落没有发展起来,只是种田能产生多余的粮食,我就收取农户的粮食、捕鱼人捕的鱼作为税,因为只有这两样物品在当时出现剩余,可现在,部落方方面面都发展起来,之前的制度就有些不合适了,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整改。”

“幸好今日藤嫂提醒了我,不然部落的运作很快就会变混乱。”

“粮食是重要的物品,拥有足够多的粮食,才能更好地管理部落。”

这个时候,陈昊想到了汉字的“税”字。

这字拆解下来,便是代表谷子的禾,代表交换的兑。

娲氏族因为种田技术的提高,而产生足够多的可用于交换的粮食,自己为了更好地协调部落内部的各种人员,而很自然地用粮食作为“媒介”,正好跟这个“税”字一样。

在地笼发明出来后,就出现两个男人争夺一条鱼的时候,部落的私有制就开始萌芽,当时陈昊当时将分配权揽在手中,以征收鱼的方式来开始让大家认到识税,在田地粮食得到丰收后,陈昊又以分配的方式,让大家知道上交粮食的行为也是税。

接下来,陈昊就定制了税制,其实主要是农业税,就是农户应该上交多少粮食。

而其它的像制漆、制鞋、制陶、养殖、捕鱼等的非农产业就收归为部落所有,以雇佣的方式给制作的工人、养殖人员、捕鱼人员发放粮食作为工资,并按劳奖励,由部落自负盈亏。

要将这种税制实行,就得拥有足够的存粮,可陈昊现在又没有足够多余的粮食。

所以他打算等到秋收过后才去慢慢实施税制,并且明确地将非农产业收归为部落(自己)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