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手册
作者:风吹过的沙 | 分类:历史 | 字数:22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07章 穿越者栾武子
任何一个朝代的早期,朝堂政治都相对清明,地方豪族也较为收敛,平民百姓的生活相对安乐。
那是因为朝代的开创者以及起家的班底团队较有朝气,能力较强,而地方上为恶多端的豪族也多会在变革中被怨气积聚的百姓给打垮,新的权贵势力还没有堕落腐化到一定程度。
而到了任何一个朝代的中后期,昏君庸臣辈出,朝堂忙于交斗,豪族大肆兼并,百姓生活穷困潦倒,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阶级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个矛盾重重的国家,即便没有外部敌人的侵略,也会有内部生存不下去的人民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类的口号,最终导致社稷崩塌。
当然,一些充斥着野蛮、血腥的朝代,并不在此列,他们在肇建之初到社稷崩塌,根本就没怎么给百姓带来过好日子。
作为一个志在四方的有志青年,颜良的目标显然非止常山一地。
然不治一地何以治天下,他当然容不得自己治下有如此多吸食国家与百姓血肉的吸血虫。
辛毗既然把问题都放在台面上,那也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只不过,颜良却并不赞同辛毗的处置方式。
对,公事公办是没错。
不过若是按照辛毗那一套,那等于是站在了所有本地士族的对立面上。
即便是如张斐、张广这般素有清名的大族,也难以保证他们族中没有隐户隐田。
话再说得深远一些,钜鹿颜氏和颍川辛氏族中会没有隐户隐田吗?
造成大量隐户隐田的原因,除开豪族大家的贪婪在作怪,中央朝廷乃至于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正是他们的不作为才纵容这些豪族愈加放肆。
而且,这些隐户隐田的产生,非是一朝一夕就到如此地步,辛毗罗列出的数据也是拿十年前的初平二年与现在相比较。
而这十年乃是大汉地方最为混乱的十年,山贼、军阀争斗不休,郡县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豪族又怎会不借机壮大自肥呢?
所以说,这是十几年,乃至于几十年积攒下的积弊,要我颜良背这口锅?冤啊!
一阵清风吹过,头顶上的槐树枝条间垂着的槐花被吹得随风飘荡,落英缤纷。
颜良盘算片刻,已是有了定计,向一旁等待良久的辛毗说道:“长史既然有心整肃郡中积弊,我自是极力赞成。”
辛毗闻言面露喜色,正欲说话,却被颜良抬手制止,继续说道:“不过,眼下近有黑山未平,远有国贼当朝,良私以为不当大动干戈使得郡国不宁。”
辛毗闻言眉头一挑,问道:“府君是说,不行案比?”
颜良道:“非也非也,户籍、田籍乃国家根本,岂能糊里糊涂不加详查?”
辛毗不解道:“那府君的意思是?”
颜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长史可记得,颜某到郡之初,便申令全郡,严禁民人商贾与黑山贼交通,禁绝陉道之事?”
辛毗道:“此绝道之良策,下吏记得。”
颜良道:“那长史可知,禁绝陉道,严禁民人商贾与贼人交通的禁令下达之前,有无人与黑山贼交易货物呢?”
辛毗琢磨一二后道:“下吏虽并无查证,不过想必是有的。前些时日府君派人查抄的那些商贾,多半也是犯了禁令。”
颜良道:“自是有的,彼辈以民人所产之粟,去换取贼人掳掠之金银,可是有罪?”
辛毗于律令熟稔已极,立刻答道:“《汉律》有言:‘知人为群盗而通饮食餽馈之,与同罪。’通饮食尚且同罪,况乎资粮于贼,皆为死罪!”
颜良点头道:“善!那长史可知我为何在颁布禁令之后,并不计较那些先前交通贼人,资粮于敌的民人商贾,而是在此次进山剿贼前才下手查抄?”
辛毗道:“府君可是不愿打草惊蛇?”
颜良道:“然也,不过这只是其一,还有其二。”
辛毗皱着眉头道:“府君可是要说以颁布禁令为分界,前事不究,再犯严惩?”
颜良见辛毗领会得很到位,便赞许道:“然也,长史深明我意。”
辛毗道:“可……可朝廷律令一向是严禁隐户、隐田,此些豪大家庇护隐户、瞒报耕田,这些年不知牟了多少私利,岂可轻易放过?”
见辛毗仍旧有些不甘心,颜良站起身,语重心长地道:“辛君,从君罗列的籍册来看,每个县至少五六千亩,一郡隐田怕不下十万亩,这么大的缺口,历任国相、长史、诸县令长会丝毫不知?”
“或许他们也都心知肚明,却无人愿意扯开这层遮掩,亦都是怕与本地士族失和,以至于难以掌控地方吧?”
辛毗道:“彼辈庸庸碌碌,畏首畏尾,岂是牧守一方所为?”
颜良道:“是,辛君与我都非是空谈误国的庸吏,自不可与彼辈相提并论。隐户隐田之风不可长,亦当于我常山彻底禁绝,无复再有。”
“然《礼》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过,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则不可教也,不习则民不可使也。’”
“《荀子》亦有言:‘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如今你我临郡,自当严晓郡国子民,重申《律令》,使其知错而能改之,乃称大善!若教而后犯,则必诛之而不赦!”
话已至此,颜良连连搬了圣人的言论出来,辛毗也从中细细体悟出了几分道理,更隐约明白了颜良的想法。
辛毗问道:“明府可是要与颁布禁绝与贼人交通的禁令一样,在国中颁布清查隐户隐田的政令?然后对拒不配合的豪大家施以严惩?”
见辛毗不再坚持蛮干,颜良笑了笑道:“然也,不过此政令面向的是郡内广大士族大家,这措辞还当仔细斟酌一番。”
辛毗道:“府君所言甚是,那依府君之意,当要注意哪些?”
颜良一听辛毗这是要现在就拟出政令来,不免懒癌发作,说道:“辛君与我乃是丞、尹,又何必为此些政令条例之事操心,自有一应吏员们草拟,你我难得出来,且观一下此地风物,权作郊游了。”
辛毗闻言一哂,心道自己的确太操切了些,说道:“明府方从钟灵毓秀的黑山之中归来,却仍有上佳的兴致看这乡土风情?”
颜良叹道:“别提了,什么钟灵毓秀,我看是穷山恶水多刁民才是。对了,此地乃栾城治下,又名武子乡,可是与晋上卿栾武子有瓜葛?”
辛毗道:“或是有关,方才老农言看栾氏眼色,或是栾氏后人居于此处。”
几人离开了老槐树下,来到那处麦场里,向先前的老农问询,老农道:“此处大族正是栾氏后人,那处有一丘曰栾武台,其上有栾武祠,贵人可去一观。”
随着老农所指,果然在不远处有一处土丘,颜良等人便欣然而往,登台观瞻。
汉时佛教未昌,道教亦未曾大兴,各地所建祠堂多是朝廷下诏与各地政府牵头设立的祠堂,如祭祀尧帝的“尧庙”、祭祀尧母的“灵台祠”、祭祀山神的“三公山祠”、“毋极山祠”等等。
然而,与官建祠堂相比,更多的则是被官方称之为“淫祠”的私立祠堂,其中有祭祀先祖的,也有祭祀英烈的,也有祭祀河伯、灶神等各式各样神祗,眼下颜良等人来到的栾武祠便是祭祀先人的祠堂。
在栾武台之下,有一处草舍,颜良等人欲要登台的时候,居然还有人从草舍中出来阻止,言是此处的守庙人。
颜良等人自然没有报上真名,只是托言途径此地,慕名来游。
那人见几人衣着华贵,自知非是等闲人物,便殷勤地引着众人上了土丘,拜谒栾武子祠。
来到栾武台上,颜良观这祠堂也就等闲,谈不上有多特殊。
祠堂的正门前立着一方石碑,以书栾武子昔日生平,内中竖着一塑栾武子的雕像,祠堂壁上画着一些绘画,描绘着栾武子当年的一些丰功伟绩。
栾武子名叫栾书,乃是春秋时晋国上卿,独掌晋国权柄十几年的强权人物。
栾氏出于姬姓,乃是晋国公族旁支,栾书的高祖父宾父被封在栾邑,因此以封地为氏,乃有晋国栾氏。
从栾书的祖父栾枝起,栾氏便居于晋国六卿之一,算是新兴权贵世家。
到了栾书这一代,也承袭了祖父与父亲的爵位,担任六卿之一的下军佐。
初任六卿的栾书年轻有为壮志凌云,然而当时晋国中郤氏、荀氏、先氏、士氏、赵氏等传统卿族势力强大,栾书这个下卿竟然在朝堂上说不上什么话,分配给他的也都是一些脏活累活。
遭到打击的栾书并未气馁,而是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先与自己家门不和的赵氏修好关系,对其余几大卿族世家都恭恭敬敬,在六卿中站稳脚跟。
当赵氏势衰后,又与当时实力最强的郤氏结盟。
在担当下军佐的十来年里,栾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建了些微功,但他的努力始终没有得到回报,其余人各有升迁,而他却一直在下军佐的位置上原地踏步。
直到公元前590年,中军佐赵朔(赵氏孤儿他爹)突然辞世,栾书才侥幸升迁一级,从下军佐钱为下军将。
虽然下军将仍旧在晋国六卿中属于较低的位置,头上还有中军将郤克、中军佐荀首、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四座大山,但对原地踏步多年的栾书无疑是个巨大的利好。
这一级,花费了栾书整整十二年时间,可谓是相当不易。
但命运是捉摸不定的,当时谁也没料到,这才不过是栾书政治巅峰的开始。
仅仅一年多后,时任中军将的正卿郤克病重。
若是按照常理,郤克之后,该轮到中军佐荀首继任正卿。
但当时郤氏与荀氏乃是政敌,荀氏叔侄二人分别担任中军佐、上军将,可谓权势滔天,若让荀氏上位,对于郤氏十分不利。
郤克担心身后之事,在死前力主让他的贴心小弟栾书从下卿下军将一跃而为中军将。
这时候,栾书平日里八面玲珑的行事作风得到了回报,传统卿族中大都并不反对栾书的升迁。
栾书终于一飞冲天,为正卿,将中军,继而统帅三军,身兼执政大夫,成为晋朝第一人。
栾书在当上正卿之后,队内和睦晋国诸卿,对外远交近攻,手势通达,权柄滔天。
先是巧施离间之计,把依附于当时另一霸主楚国的郑国逼得倒向晋国。
再用会盟的方式激怒楚国怒而兴兵,合纵诸侯,多次击退强楚。
之后,又先后主持击败了强齐与强秦,算是把当时能打的一个个打得服帖。
队内,栾书也没忘记昔日的仇怨,暗中推动了“下宫之难”,致使昔日仇敌赵氏族灭。
当盟友郤氏表现出与自己作对的迹象后,又设谋陷害郤氏,使得晋厉公自断其臂,指示亲信杀害郤氏三卿。
晋厉公的亲信想着既然除了郤氏,那不妨顺带把栾书、荀偃等豪横卿族一并端了,那国中之政便是晋厉公与手下亲信随意拿捏的了。
然而因为栾书长久以来的伪装,晋厉公不忍下手,终于放过了栾书、荀偃。
栾书大难不死后,谋定而后动,一举诛杀了晋厉公的亲信,先囚禁后杀害晋厉公,上演了春秋时又一弑君惨案。
弑君之后,栾书迎立晋悼公继位。
面对少年老成,有远见卓识,政治手段不凡的晋悼公,栾书并未选择以一己之力硬抗国君与其他卿族,而是适时地功成身退,退居幕后,终结了他在晋国为卿三十载的政治生涯。
栾书的一生可谓是相当具有传奇色彩,颜良看着碑文上的记载,都暗暗怀疑他是不是穿越来开过挂的。
当然,此碑是栾氏后人所刊刻,对于栾书的一些负面事迹用了春秋笔法,为先人讳。
望着栾武子那英武不凡的塑像,颜良叹道:“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先贤如此,吾当效之。”
辛毗闻言对着颜良的背影频频顾视,心想你这是要闹哪样?
学栾武子?
是学他隐忍不发,终至正卿,掌军政大权?
还是学他连败强楚、强齐、强秦?
或是学他暗施手段,除去政敌赵氏、郤氏?
更甚者……学他弑君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