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求生手册

作者:风吹过的沙 | 分类:历史 | 字数:226.5万

第418章 杨恪与张白骑

书名:三国求生手册 作者:风吹过的沙 字数:4312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3:28

茫茫黑山间,大大小小的山头林立,相应的,各个大大小小的贼寨也密布其中。

其中最大的三股势力张燕、张坦、杨恪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划分。

其中张燕控制的区域在冀并交界处,主要在太原郡、上党郡、中山国、赵国之间。

张坦控制的区域则更北,在太原、雁门附近。

而杨恪控制的区域更靠近西南方向,与河东郡、河内郡相接。

因此,杨恪得到张燕兵败的消息也最迟,远远迟于密切关注战局的张坦,甚至比晋阳城中的高幹都要迟得多。

虽然杨恪的父亲杨凤当年与张燕也是面和心不和,但杨恪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后倒也无意于与张燕一较高下,而是安安心心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前几日,杨恪听到了一些传闻,说是常山发兵数万杀进黑山,大败张燕所部选练精兵,杀了贼帅青蝤等人,还俘虏了杜长等人。

对于此等传闻,杨恪自然是不信的。

这黑山是旁人说进就进说走就走的么?

不说黑山之间道路难寻,各个山寨都依险而建,想要攻打又何其不易。

想要在黑山军的主场击败张燕的强兵,那可是当年皇甫义真等大将在时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然而,这传言越传越逼真,个个都说得有鼻子有眼,使得杨恪心中生疑。

这一日里,杨恪正在寨中款待他的好友张晟,便把此事拿出来说道。

“白骑,外头传言说常山兵杀进黑山,大败张燕之事,你也听说了吧?”

张晟出身于河内豪族,因凉州兵祸乱三辅之后,张晟聚众以自保,渐渐在河内、河东地区闯出了一些名气。

因为张晟与其亲信扈从皆好骑白马,故而人送诨号“张白骑”。

而在河内与河东北边的群山之间便是杨恪的势力范围,张晟倒是并未与杨恪产生矛盾,反而遣人往来,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了起来,颇有些守望相助的意思。

因为张晟出身豪族的原因,眼界比之一直居于山中的杨恪要开阔一些,所以杨恪拿此事来与他相商。

张晟道:“我也是有所耳闻,虽然传言颇有浮夸,但无风不起浪,倒不好说。”

杨恪皱眉道:“白骑你是没与张飞燕打过交道,他手下新练之卒众多,又依仗黑山地利,要说吃些小亏还说得过去,这传言青蝤战死,杜长被俘,着实骇人!”

张晟问道:“那张飞燕有没有派人来知会你此事?”

杨恪道:“这倒是没有,我还在想要不要派人去问一下。”

张晟微微一笑道:“那此事当是真的。”

杨恪面现讶异之色道:“此话怎讲?”

张晟道:“若是张燕把人给逐退了去,想必会与你沟通声气,可若是他吃了大亏,反而不会说出来,怕被人看轻了去。”

杨恪点头道:“此话在理,那我要不要过去看看?”

张晟道:“那就要看杨兄你自己的意思了,不过在我看来,常山相颜良可不好惹,从去年到现在,我时时都能听到他的传闻,不止是官渡之时他力挫曹孟德之事,就连他剿灭王当、孙轻等辈之事也在河内、河东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杨恪也叹道:“是啊!那一次在上艾,我虽没亲眼目睹常山兵的能耐,但可是见着张燕的部众是如何灰头土脸地回来。据说那次颜良只带了千余人就打败了张燕数千人,着实狠厉!”

张晟也附和道:“此人行事总是出乎意料,那什么设伏击曹操,偏师出兖州,每每听来都令人觉着不可思议。还有一事,不知杨兄知不知道?”

杨恪道:“什么事情?”

张晟道:“前些时日,有一支商队隐约是得了颜良的授意取道左冯翊去了荆州。”

杨恪惊讶道:“哦?你怎知道此事?”

张晟道:“呵呵,那些出入上党、河东、河内的商贾总是要经过我那儿,免不得要拜访我让我照顾照顾。那一次上党冯氏的商队经过,初时我也没太在意,但偶见其中数十人身上一股彪悍之气,绝对不似是寻常商队护卫,便出言询问。”

“冯氏商号的掌柜说是从中山来的商号,与他结伴而行。可你想,黑山之间的陉道早就关闭了,他中山的商户如何能经过上党去到河东?正常的路线不是从钜鹿、魏郡取道河内么?”

“当时我便心生疑虑,便找他们多攀谈了几句,发现他们对常山之事说得是头头是道,便心里有数了。”

杨恪道:“还是白骑你心眼多,那颜良竟如此大胆,遣人穿过上党,若让我遇见必要拦下他们!”

张晟道:“那却又何苦呢,须知与人为善,善莫大焉!我可记得杨兄你与那颜良没什么深仇大恨吧?”

杨恪抓抓头道:“这话说得也是,不过我与张飞燕可是约好了要一同对敌常山人!”

张晟闻言轻笑道:“杨兄果真是实诚人,不过啊,这约定之事有时候倒也不是完全作数的!就比如说杨兄之父当年与张飞燕约定一南一北互不相犯,然张飞燕的手如今不也伸到南边来了么?”

杨恪闻言默然,他父亲杨凤当年几乎能与张燕分庭抗礼,到了他手上却是没落了。

二人边饮边聊间,手下人进来禀报道:“大当家,有两拨人一前一后上山求见。”

杨恪奇道:“两拨人?都哪里来的?”

手下道:“一拨是张燕处,还有一波说是老当家的旧友。”

杨恪道:“哦?张燕还是派人来了,你先叫他进来,另一拨先让他等等。对了,要好生招待着,不得怠慢。”

“诺!”

不一会儿,几个行色匆匆的使者被带到堂内,为首一人拜见道:“小人见过杨校尉,此处有我家将军的信,还请校尉过目。”

杨恪的父亲杨凤曾被朝廷拜为黑山校尉,故而大家也多用校尉来尊称杨恪。

杨恪接过信一看,上边略略讲了常山兵进逼黑山之事,希望杨恪看在当初约定的份上,带人救援。

这一下,总算是实锤了张燕战败之事,杨恪皱眉问道:“常山兵是什么时候攻打虎尾山的?”

信使答道:“大约一个月前。”

杨恪道:“那青蝤身死,杜长被俘之事,可是有的?”

虽然张燕的信中对于具体细节略过不提,然那信使也知此事传得沸沸扬扬,瞒不住杨恪,便老老实实答道:“是有此事。”

杨恪闻言悖然大怒道:“既然事情如此严重,为何不早知会我?!”

其实的确如张晟所料,吃了大亏的张燕原本并不愿意声张,准备自己把此事给料理了,减轻影响。

不料虎尾山久久不能拿下,上艾与赞皇方向又先后遭到袭击,让张燕再也忍受不住,派人分别往张坦、杨恪方向求援。

信使却也不清楚张燕的想法,只是抖抖瑟瑟地答道:“这……这……小人也不知,小人只是奉命前来。”

杨恪冷哼一声,说道:“此事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那信使还待再言,却看杨恪神情严肃,只得把话憋了回去。

待信使走后,杨恪叹道:“还是白骑有先见之明,果然张燕吃了大亏!”

张晟道:“若不是情况危殆,怕是张燕还未必会派人来告知吧?”

杨恪道:“此话在理,我当立刻带人前去。”

张晟好心提醒道:“哦?那什么你父亲的旧友就不见了?”

杨恪一拍脑袋道:“哎!我差些忘了,却不知道是我阿父的哪个朋友。”

当仆从把人请来之后,杨恪却觉得十分面生,不记得曾经见过。

来者为首的二人都是年约四旬上下,一人身材壮大面相憨厚,另一人却身形瘦小顶着个酒糟鼻。

来人道:“故人汲陌、晏姜见过黑山校尉!”

杨恪道:“二位说是吾父故人,我却看你们面生得很,一时没想起来,不知是哪个山头的朋友?”

身形瘦小的汲陌答道:“我二人都是小人物,校尉不记得也是正常,不过我家主上如今领建义中郎将,昔日曾号平汉将军,不知校尉还记得否?”

杨恪闻言大惊失色,就连张晟也是微微动容,这建义中郎将的名号倒是并不知名,可在黑山军中,谁人不知晓平汉将军陶升?

那可是成功洗白,投靠了袁绍得封大官的狠人啊!

杨恪道:“噢?原来是陶升的人!我与陶升向来没什么交往,不知他派你们来做什么?”

汲陌笑道:“我家将军是念在杨校尉父子曾弃暗投明归附朝廷的份上,前来给校尉指点一条明路。”

杨恪道:“哦?不知有什么见教,但言无妨。”

汲陌道:“在下不擅言辞,此处有书信一封,校尉看过便知。”

当下奉上一卷书信,杨恪打开一看,信中道张燕轻启衅端罪无可赦,常山相颜良亲领大军几路齐进,欲要一举殄灭张燕,希望杨恪慎重行事,莫要牵涉其中,日后也好相见云云。

杨恪看了信后却有些不以为然,心想就算颜良再能打,想要灭了张燕却又谈何容易。

不过杨恪一想此人既然奉了陶升之命前来游说,必然知晓常山兵进山的情况,便问了二人一些问题。

汲陌与晏姜二人也不隐瞒,挑些他们知道的一些情况如实答了,比如虎尾山、上艾、赞皇三路齐进,分别获得了什么战果之类,但具体的一些方略和细节,他二人也并不知晓,也就无从答起。

问了些话后,杨恪示意他二人暂且住下,待他考虑考虑后再行答复。

汲陌在告退之时向杨恪说道:“我家将军有一言告知校尉,其如今领朝廷所赐银印青绶,手下协理数万之众,门楣显要,家乡父老无不称赞。既然我家将军能做到,而校尉自然也可走这条路,一切但凭校尉抉择。”

杨恪道:“慢着,此话是陶平汉的意思,还是颜常山的意思?”

汲陌笑道:“既是陶将军的意思,更是颜府君的意思。”

待汲陌走后,一直没插话的张晟笑道:“恭喜杨兄,这颜常山分明是来示好拉拢你啊!”

杨恪道:“噢?白骑的意思,我当接受颜常山的好意?”

张晟道:“接不接受在于杨兄,然看重不看重,却在他人啊!眼下常山与张燕交斗不休,却能遣人结好,足见你在颜良与陶升心中的分量,又拿陶升之例游说,岂不是看重于你?”

杨恪闻言也面带笑意,说道:“我有何名声,他们只是看在先父的面子上罢了。”

张晟道:“那杨兄可是心里已有计较?”

杨恪道:“哎!我也是难以决断啊!我与张燕曾有约定,见死不救恐为人诟病!想来想去,还是得去一趟,能拉一把是一把,至于要不要与常山人交战,就视情况而定吧!”

张晟拱手道:“杨兄仁义,小弟佩服!那我便先回河内静候杨兄佳音!”

既然有了决定,杨恪也不拖延,当下便收拾人马,点了五千新编练的兵马沿着太行山、大号山、隆虑山一线往北赶。

由于这一路上路途遥远,如果纯走山路费时费力,所以杨恪便带着部众沿着山脚一直往北走。

这么一大伙贼兵过境,很是惊动了沿途县乡百姓,好在杨恪约束着部众不去滋扰,只是在需要之时向沿途的村寨勒索些粮食猪羊,让百姓们大感庆幸。

当杨恪带着人出了大号山,正要横穿隆虑山的时候,隆虑山西边壶口关守兵却呼拥而至。

正常而言,地方守兵见着大股贼兵过境,只消贼兵不在眼皮底下作乱,大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见壶口关的守兵竟然出关逼来,杨恪也微觉讶异,便收拾队伍准备随时应战。

不料壶口关的守兵鸡贼得很,来到几里路外后便驻足不前,并没有上前搦战的意思。

杨恪在心底骂了一句原来这官兵还是怂蛋一群,只是做做样子,骂完之后,杨恪便带人继续前进。

而那壶口关守兵好似商量好了似地,就远远缀着杨恪的队伍,既不靠得太近,也不离得太远,好似是专程前来护送一般。

对此,杨恪也不以为意,当他来到一处名叫毛岭的地方,正要穿过滏口陉的时候,突然派在前边的斥候匆匆回报。

“报告大当家,前方有大股部队阻拦。”

杨恪闻报眉头一皱,问道:“拦道者打着什么旗号?是没卵子的并州兵?”

斥候道:“不是并州兵,打的好似是是赵国郡兵的旗号。”

杨恪闻言一愣,说道:“什么?赵国郡兵?真乃笑话,什么时候郡兵也如此放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