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逍遥初唐

作者:扬镳 | 分类:历史 | 字数:398.9万

第955章 一箭双雕之计

书名:逍遥初唐 作者:扬镳 字数:4168 更新时间:2024-11-10 08:54:59

章程,顾思之是不想看的。但是李牧让他看,他还不能不看,只好硬着头皮看下去。

但这一看,可不得了了,顾思之的眼睛竟是目不转睛了起来,其他人见状,心中愈发的好奇,但是没李牧的许可,他们也不敢凑过去看。等顾思之看完了,传阅给他们,所有人的表情都几乎差不多,先是皱眉,随后舒展,接着便是狂喜了。

这下轮到李世民好奇了,他也想知道李牧的章程里到底有什么。

“侯爷大才,吾等敬服。”看完了章程,所有人向李牧鞠躬,若按照章程执行,他们可真的一点顾虑也没有了。

李牧大笑,摆了摆手,道:“什么敬服不敬服的,主要是办事情,既无异议,就着手去做吧。丑话说在前头,这次若在出问题,本侯可不姑息了。”

“绝不让侯爷失望!”众人都打了包票,尤其是王瑞,胸口拍的最响。

待众人走了,李世民便迫不及待地问李牧,到底是什么章程。

李牧知道自己卖关子已经卖得够久了,再不说李世民恐怕要发怒,便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陛下,臣心知,陛下和这些士绅,最担心的便是突厥人的武力。常言道,突厥人上马是兵,下马是民,生性残暴——从前臣也这样认为,但臣去年一场西域之行,感想有所变化。”

李世民没有说话,而是看着李牧,等着他把话说完。

李牧继续说道:“陛下,臣想让陛下想一个问题——陛下见过要饭花子么?”

李世民心中纳闷,要饭花子跟要谈的事儿有什么相关,但李牧既然问了,他想了想,答道:“朕转战南北,要饭花子当然见过,怎么了?”

“那臣斗胆问陛下一句,要饭花子数量的多与少,是谁的责任?”

李世民沉默,过了一会儿,道:“此乃朕的责任——若朕治理国家治理得好,谁又愿意去要饭呢?”

李牧点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那么同样的道理,也可放在突厥人身上。陛下可曾想过,突厥人为何要劫掠中原?”

没等李世民回答,李牧直接回答了:“还不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只能劫掠填补么?如果他们安居乐业,又怎会有劫掠的想法呢?”

“若是突厥人能过得如同长安城的百姓一样,做工就能温饱,谁愿意在马背上放牧,又有谁愿意去打仗?”

“臣去年在西域辗转,眼睛所见,对西域的游牧民族,了解的多了一些。陛下可知道,游牧民族的部族之间拔出刀来厮杀,很多时候是没有理由的。就算有理由,可能也只是一个女人,又或者是一头马崽的归属,就这么一点小事,就足以让他们杀人。”

“这是残暴么?是的!”李牧叹息道:“臣不为他们洗白,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活着艰难么?生存的资源有限,为了活下去,他妈就需杀了别人,夺了别人的牛马和女人,夺的越多,他们才能熬过那漫长的寒冬……这就是为什么,草原上经常出现自相残杀的原因。”

“碰上中原王朝衰败的时候,他们能来中原劫掠,碰上中原王朝强大,他们无法劫掠,再赶上天时不容人,可不就是个死么?”

这点李世民是深有感触,战胜颉利,虽说有大唐君臣谋划数年,但本质上胜利还是天时带来的。若不是大雪,冻死了突厥不少人和牲畜,谁赢谁输还未可知。

“陛下和突厥打交道多年,应该已经观察到一个规律了。突厥的强盛和衰败,往往是个循环。他们强盛到了极致的时候,就会内乱,为何?因为他们不事生产,只会放牧。而草原就那么大,人多了,牲畜多了就不够分。他们内讧,就会死人,可这对突厥来说,不算是坏事。因为人死了,他的财产和牛马,女人,孩子,都可以被活下去的人继承。这会造成一个相对安稳的时间,他们不必去靠抢掠去度日了。”

“谁不想过安稳日子呢?突厥人也是人,他们也肯定想过安稳日子。都说突厥上马是兵,下马是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还不是被逼的?在中原,咱们能看见人老了,受子女奉养,我们觉得这种事情平常,孝道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但突厥人为何很少有这种情况,还不是因为他买活不了?他们不是生下来就上马是兵下马是民,而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早就被淘汰了。”

“他们不得不和咱们厮杀,他们不跟咱们厮杀,便要自相残杀,没有其他路可走。”

李牧动之以情,李世民也沉默不语。这些道理浅显,李世民何尝不懂。但他是天可汗之前,首先是大唐的皇帝。他要先为大唐子民负责,有余力了才可以去管突厥。更何况,这些事情本不是他的所长,他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眼下突厥便面临着危机……”李牧正色看着李世民,道:“而且危机就在眼前,很快就要爆发了。”

李世民皱眉:“你不要危言耸听,什么危机,朕怎么不知道?”

“陛下,臣绝非危言耸听。”李牧的语气中有几分急切,道:“算起来,陛下是在前年击败突厥,迁突厥余部到河套。这个举动,没有什么不对,但是陛下忽略了一件事。”

“什么?”

“突厥人是一游牧为生,游牧人的根本是什么?不是人,是牲畜!而突厥人的牲畜,在千年那场大雪冻死了一大半,跟咱们作战的时候,作为口粮吃了一小半,剩下不多的牲畜,还被咱们当战利品得了一部分,真正他们手里的牲畜非常少了!”

“这……”李世民哪里知道这里面的门道,疑惑道:“可是他们一直在跟咱们贸易啊,马匹,皮革等,贸易没有间断过啊,他们若没有牲畜,这些贸易是如何进行的?”

“陛下,臣说的牲口,与马匹何干?他们的口粮,又不是战马,而是牛羊啊!至于那些皮革,臣查看过内务府的进货单,大部分的货单都显示,这些牛皮都是陈年的旧皮,陛下仁慈,没有没收他们的财产,他们这是用以前积攒下来的皮革,与咱们做生意,交换粮食啊!”

“可是,这些存货又能有多少呢?两年多了,他们的存货想必也剩不下多少了。如果他们的存货没了,他们的牛羊数量又没恢复——”李牧看着李世民的眼睛,道:“陛下可能想到,到时候会发生什么?”

李世民倒吸一口冷气,结果他怎能想不到,到时候这些被逼走投无路的突厥人,又会重蹈覆辙。

“臣不妨再给陛下讲个故事,《史记·鹖冠子》中一段,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哥仨都是大夫,谁最厉害?”

“扁鹊说:“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问他为什么,他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李牧悲天悯人一叹,道:“陛下,臣献此计,不是想做扁鹊,而是想做默默无闻的扁鹊的兄长啊。消祸患于无形,救苍生于水火,这是臣的志向啊……”

感慨没完,脑袋上被打了一记,李世民听不下去了:“少在这儿装圣人,继续往下说,你的初衷朕明白了,具体怎么做!”

“好办!”李牧收起表演,继续说道:“只需要陛下下旨,迁内附无产之突厥百姓来江南耕地,剩下的一切就都好办了。”

“怎么个好办,朕可没觉得!”李世民没好气道:“你当事情那么容易呢?先不说咱们这边,就说突厥那边。阿史那思摩就算再怎么跟朝廷亲善,他也不会傻到把自己的人口显出来吧?”

“这怎么能叫献呢?”李牧一副不解之色:“他们已经内附了啊,内附了,就是大唐子民。陛下是大唐的皇帝,圣旨便是言出法随,他只有遵命执行的份儿,怎么能质疑呢,他若质疑,便是欺君,便是要造反,陛下砍了他就是啊!”

“这……”李世民被噎了一下,瞪了李牧一眼。其实这内附,也就那么一说而已。大家为了顾全大局,想出来的专有名词。以前也有这种事情,游牧民族被打服了,就说要内附。但实际上人家还是自己干自己的,不存在完全归顺。李牧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还是故意这么说了,李世民很是不悦!

李牧见李世民冷哼,忙道:“从前是一样,但到了陛下这儿,就不能不一样么?从来如此,便是对的么?”

这话令李世民深思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点点头,道:“朕可以下旨,但你怎么保证阿史那思摩一定会听话?他若阳奉阴违,耽误个一两年也不足为奇!”

“陛下,您觉得阿史那思摩的日子好过么?”李牧冷笑一声,道:“突厥跟中原不同,突厥虽然是一族,但却不是一部。他们的联盟是松散的,内部经常争斗。阿史那思摩的部族并不是最大的部族,不足以震慑住所有部族。矛盾一旦爆发,他根本调节不了。所以臣料定,阿史那思摩巴不得奉旨行事,对他来说,这也是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好,便如你所说!”李世民问道:“人迁徙过来,你如何安置?你怎么能保证,他们部族迁徙过来了,就一定听你的话?”

“陛下,臣要的是无产的突厥人。”李牧明确道:“无产即困顿,吃饭都成问题的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吃饭?”李世民试探着猜到,李牧点头,道:“对,就是吃饭。此时,他们的要求是最低的。为了能吃饱饭,他们的配合度也是最高的!”

“那你怎么保证,以后不出问题?”

“臣没办法保证,但臣做了准备。”李牧打开章程,为李世民介绍道:“首先,臣会打散他们。同一个安置村,尽可能不安置同部族的突厥百姓。据臣所知,不同部族的突厥人,大部分都是不合的。这样可以保证他们不联合起来,而每个安置村,突厥人的比例不能超过四分之一,人数上的劣势,也会让他们投鼠忌器!”

“另外,安置村是统一管理的。不允许各家私藏铁器,他们手里没有武器,出乱子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最重要的,臣赌他们舍不得能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李牧语气坚定,道:“陛下,臣不信会有人,放着好日子不过,就喜欢刀口舔血。若真有这样的人,臣还有办法。”

“哦?”

李牧冷笑一声,道:“大部分人都顺从,少部分人唱反调。那没办法了,杀!”

李世民无语,他还以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杀,谁不会?

“臣还有一个担心的事儿。”李世民看完了章程,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这些突厥人,本就是外迁过来的。起初还好,他们知道自己是外来的,对土地不会有觊觎之心。但若十年二十年后,他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大唐人,也要求分土地怎么办?”

“那就分给他们啊!”

李牧说得理所当然,李世民却听懵了,道:“土地分给他们,江南的百姓能同意么?”

“为何不同意?分给他们的土地,本质上也是朝廷的啊。”李牧帮李世民回忆新政的内容,道;“新政也从未说过,土地就归百姓了。是陛下赐予他们的土地,原本这些土地是他们的么?不是!他们什么都没有,是陛下赐予,他们才有。陛下能赐予他们,为何不能赐予突厥人?臣的计划本就是,五年之后,种地种的好的突厥人,便有资格申请属于自己的土地入股农场。对于江南百姓来说,他们比突厥人优越五年,还不够么?”